一九五三年夏天,由于父亲学校搬迁我们举家从青岛来到烟台。弹指一瞬间,来烟台定居已达数十年之久。我亲自目睹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烟台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可以讲,烟台在我的心目中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和篆刻于心深厚的情感。
五三年刚来烟台时,烟台其实就是一个小城镇。一条南大街横贯东西,是烟台唯一一条主干道。那时人们相传一句民谣称,一条马路一盏灯,一只喇叭唱全城。“山乡巨变”如今烟台已经是变化万千“面目全非”了。它摇身一变成为在山东jdp仅次于青岛,让世人瞩目的城市。现在的烟台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城市建设的规模上,已经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了。它的年产值甚至超过了省城济南。
我的成长过程与烟台的复兴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爱烟台,爱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所以烟台的发展历史使我倍感兴趣,总想理顺它的历史脉络,寻找故乡的根。
翻开烟台的历史,可以讲那是一部充满了痛苦和屈辱血泪斑斑的历史,是一部受尽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历史。而烟台山的历史更是浓缩了整个烟台的历史发展脉络。让我先从此处为切入点,来回顾烟台的历史发展脉络。
据历史资料记载,烟台山原系水中的一座荒凉小岛,后因东西两河口长期冲积和砂砾堆积而逐渐形成陆连岛。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令“禁海”后,有些奸人勾结倭寇在沿海区域大肆烧杀抢掠危及了整个疆土的安全。
于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朝廷在胶东沿海设立靖海卫的同时,又在奇山设守御千户所,在烟台山上建立了烽火台。当遇到敌情时夜则举火,昼则升烟以示警。烟台山从此被作为海防重地常年驻守军队。
由于烟台山历来没有统一称谓,或按其形状叫作“熨斗山”或以其方位称为“北山”。后来山上修起狼烟台后,人们连同山前东西海岸一带居民区统称为“烟台”。此山也就被人们称为“烟台山”。烟台山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发祥地和象征。它的建立与发展几乎可以包容整个烟台的历史,浓缩烟台几百年的历史脉络。
可以讲通过研究烟台山周边的古建筑群,就可以解开烟台数百年来风雨飘摇沧桑斑驳的发展历史。它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就是一部烟台的发展史。
追溯历史,在1860年末,英国驻登州领事官马礼逊考察过烟台后,就代表英帝国向清政府再次施压,要求开放该地区的口岸,并要求把领事馆的住址由登州迁到烟台。腐败的清政府也只能忍气吞声俯首称臣。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8月烟台东海关开始筹建,于翌年7月14日正式成立并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各国列强也纷纷效仿英国乘虚而入,肆无忌惮地强行涉足这座古老的海滨城市。
由于英国人在烟台开埠上的优先介入,这次自然也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烟台山占地划界,相继在大半个山头修建起领事馆,发讯台灯塔等许多重要的建筑和设施。同时随着多国领事机构的建立,外国的商人和财团也大批涌进烟台山下,纷纷建起洋行开公司办工厂。一时间朝阳街海岸街顺泰街和滋大路等地洋行林立商号遍布。很快在烟台山周围就形成一片较固定的外国人居留区和商贸区。
到1901年洋行迅速增至26家,五年后又猛增至40多家。这些洋行依靠其驻烟台的领事机构基本形成了垄断性经营,控制着外贸出口和航运权。像德国盎斯银行,美国美孚洋行,日本岩城商会,日本三井洋行,俄国士美洋行,希腊永兴洋行,英国茂记洋行,英国太古洋行,英国敦和洋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横滨洋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沿着烟台山周边的这些马路也就成了见证当年那段历史最好的证物。象位于烟台山南侧东起烟台山东路,西至海关街的履信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又更名为历新路,该街原名叫马礼逊路。它是由英国驻烟台领事馆的首任领事命名的。至今“马礼逊路”中英文石碑仍保存完好。
再如滋大路,它位于烟台山西侧,始建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它南起阜民街北至烟台山西路。初时该街南段称海关街,北段称滋大路。在街的北路东有一排具有浓郁西式建筑特征的二层楼房,是士美洋行等机构的所在地。
这里背靠青山西临碧海,典雅的建筑群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令人充满无限遐想。该街南段路西的东海关税务司公署至今仍保留着它百年前的风貌。
广东街,位于朝阳街西侧与顺泰街形成“丁”字路口,它建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初名桂子街。该街聚居了许多来烟经商的广东人,故后又改名为广东街。广东街作为一条古老的街道,这里曾遍布客栈饭店工厂等。有同记丝织厂,东北同乡会,中兴楼饭店,鹿鸣园饭店,保安客栈,同兴客栈,庆春澡堂,会仙茶园,袖东医院等等。这条街道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值得回味和追思的逸闻趣事。
再如领事街,朝阳街,海岸街,顺泰街,太平街,老电报局街。这些街巷风风雨雨跨越了无数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但成为这个区域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而且也成为了这一区域历史本身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追溯烟台山的过去,我们就能够清晰地了解烟台的历史。烟台山就象一座历史的标记,它记载了中国饱受屈辱和痛苦的过去。象《烟台条约》的签订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抹不掉地痛。这表明一个国家若软弱无能它也就只能被动挨打就没有话语权,就要受受制于人任人宰割。中英《烟台条约》又称《芝罘条约》是李鸿章亲手签订的一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于1876年9月13日正式签订,并附有《另议专约》。其主要内容为:1,清政府赔偿白银20万两。2,中国要派专家到英国赔礼道歉。
再如,《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期间,俄国德国和法国见清政府软弱可欺,便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又酝酿出一个所谓的“辽宁事件”。并纠集各国军舰停泊于烟台山附近海面,久久不肯离去。一个以胁迫日本政府还辽东半岛于俄国,使中国进一步割地赔款的新阴谋又在这块古老的海滨城市中开始显露端倪。中国的领土主权又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的新威胁。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
这些在烟台山上及沿着烟台山周边的这些建筑群中都能寻找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印记。烟台山周边,有着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群,光怪陆离的建筑特色把当年外国侵略者横行霸道的丑恶嘴脸都凸显得淋漓尽致。虽然见到这些异样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厌恶。但这些具有欧洲特色的建筑群,它们本身没有错。它们的建筑风格还是具有一定特点的。由于它们存在于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中,它们也成了那段历史的见证物。
作为一个烟台人我对它们还保留着一定的印记和回忆!小时候,我们周边的孩子经常到烟台山上去玩。那时,烟台山属于军管区,一般人是不让进去的。退潮时,我们沿着海边的礁石爬上山去观海。山上负责警戒的人员见到我们就会下来驱赶,我们常与他们来个躲猫猫。因为山上的礁石有许多凹凸处,许多地方都可以藏人。我们往礁洞里面一躲他们就找不到我们了。那时的情景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烟台山风景旖旎三面环海岗峦兀立,森木葱茏清秀优雅,山上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古迹与传说。例如:龙台,它位于烟台山东北角临海处。它就是断崖巨石上一块不太规则的横断石。但由于其位置显赫,并具有独特“神韵”——它独居群礁之上,面海临风视角开阔,登临此处观海则感心宽如海,万物胸中,听涛则涛声四鸣,天地作合戏浪则濛濛乎,即明即暗,即梦即幻,水漫身而衣不湿,遮目而心不寒。置身其上,仿佛融身于大洋之中,顿觉胸中充盈一股驱山驾海之气,壮怀豁达豪迈,时而潮起时而浪息,又感天地俱震山水共鸣,身随浪韵颤情伴风声起,风挽浪舞情共心醉。
再如石船石帆,有词为证,谁将石壁劈成舟,屹立山腰海上头,纵有风涛惊不到,虽无桨舵势能悠,难供利客奔南北,止许高人宴夏秋。却笑胶舟游楚水,问王空自动齐侯。据载,这首刻在烟台山石船“船舷”上的七律诗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叫刘九标的贡士所提。他不但字体工整严谨,而且对石船的描绘与赞叹也是形象逼真,恰到好处。从而使石船成为烟台山著名景点。
再如,合璧石它面临著名的石船和“造化奇观”石刻,左右被耸立的礁岩所护围,好像是对面拍打不停的海浪把它推到如今稍离水边显赫位置。从侧面看,它像一堵墙中间像欲开启的门缝,合而不接,启而不停稍微远视,它则像两块碧中泛黄的偌大玉璧同而有异,异而同光情人般地紧紧融合在一起,人们又称它谓“鸳鸯石”。从正面看,特别是岸上凭栏俯视,合璧石则立显异影——它又像僧侣的两只手掌,双手合十朝向北方虔诚地做祈祷状。于是它又被称作“佛手石”或“和尚石”
再如“醉仙石”“母子龟”等,烟台山的奇石多集中在山北高崖下海岸线一带。这里潮起潮落,风雕雨琢岁岁如是,正是天地之造化,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形成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礁石奇景。它们如世上万物连人间百态或扩大或浓缩有声有情横贯古今。随便走近一处,其形其境其美丽的传说都会令人感叹动情。
对烟台山的情感和依恋我们永远也述说不完。至今烟台山仍然傲立于烟台港轮船的出海口,它情系烟台人与青山碧水相伴。那巍然耸立的白色灯塔,那古老美丽的建筑群落,那热情待客的烟台人都融合于烟台山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之中。烟台山见证了烟台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它仍然在默默地守候,静静地注视着烟台的未来和发展。
臧琪滢
发布时间:2019-07-24 20:57
上述文字是💠《烟台旧事》✨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一盆极普通的花,依然绿着,只因为它被放在温暖的房间里。如果让它回到窗外冷的世界,洁白的雪会代替它的绿,它将回到自然,枯萎,沉睡于应该休眠的季节。 但它依旧绿着。它在...
欢迎回到敢恋爱,敢结婚,敢生娃的城市,回到贵阳,别漂了,这是一次刷抖音时,我截图保存的,这两句话最能反映这个时代。我们为了爱情而奔波,为了奔波而舍爱情。 什么是这个...
(散文)窑场旧事 (3)窑场童趣 60年代的宜兴窑场,正是经济大跃进的时候,国家也正是鼓励生育、多生光荣的时代。那时侯窑场的每一个家庭,最少也得有个四、五个孩子;多的生...
2018年7月18日,岭南师范学院“石湾瓦南风陶”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参观了石湾美术陶瓷厂,并在此采访到佛山市陶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颖图先生,其作品《天下为公》先被广州中山...
又到了纪念屈原的日子,又到了一年传统的端午佳节。已经两年的端午节我没能像以前那样待在家里,分享母亲的端午。 在端午节里流传着的不仅是屈原投身汨罗的悲剧,不仅是一个亘...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这是一句励志语,记不得在哪里看到的了,也不知是谁留下的,想起觉得很美,也就当做文本的开头、写下了。 星辰山河,是依旧人间天堂,不及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风流似乎被消费的只剩下贬义。尤其是看到夏季大街小巷里穿着潮流的帅哥美女,一句风流,就使人顿生反感。也许,茶的风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在草木间,...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 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诗65:11】 生命的岁月又过去一年。新的一年正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年的记录将如何呢?在这纯洁无玷的新页上,我们各人将记入些什么...
别了村校 看中央台新闻,一所27名教师的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另一所25名教师的学校只有几个幼儿。 不由得想起那几所自己熟悉的村校。其实,在南江,空壳村校已有很多。 02年我们从...
编辑荐: 有些事情,本以为明天做和今天做是一样的,但其实早就不一样了,眨眼之间,可能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有些珍惜,没有明天。今天有今天的珍惜,明天有明天的珍惜,没...
我在闵行等着您 文●苏宝大 2016年8月20日的晌午,外面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正在公司宿舍午休,迷迷糊糊手机铃声响了,一看,北京的手机号码。这样的陌生号码太多太多,我就没有...
遇见一棵树。好美一棵树,它无枝,叶长几片,花开树巅;它前有一株小翠绿竹,后有一园香蕉林。 路过,观之,真赏心悦目耳。 这棵树,最特别,最美的是它开的花。它开的花,周围...
这是一趟从早开到晚,从南开往北的绿皮车,这是一场一个人的孤独旅行。 火车开到一半突然停靠路边,车窗外下着些许蒙蒙细雨。在这样的天气笼罩下,这开了两天两夜的车却依然没...
时间的玫瑰在悄悄绽放,每天的日子单调至极,却不会厌烦。 每天清晨,在我双脚还未迈出电梯的一刹那,就会伴随着姑娘,上班了一声亲切的问候,这熟悉的声音静静地流淌于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