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别了村校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别了村校》,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别了村校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别了村校
  看中央台新闻,一所27名教师的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另一所25名教师的学校只有几个幼儿。
  不由得想起那几所自己熟悉的村校。其实,在南江,空壳村校已有很多。
  02年我们从一所煤炭子弟校移交到南江,03年与水洞乡中心校合并,两所学校的学生加起来1119名。原水洞乡有五所村小:桃红,黄龙,水洞,金碑,文安五个村都有村校。水洞村校在原水洞乡政府位置,由于采煤导致地裂,滑坡,水洞乡政府迁移,原水洞乡学校操场起裂缝,石梯滑动,石条拱起断裂,学校外迁,村校保留,利用老乡政府食堂做校舍。那时一至六年级俱全,有4名教师,100多名学生。黄龙村有80多名学生,金碑村有60多名学生,桃红有20多名学生,文安有10多名学生。
  04年,原水洞乡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向县财政争取到了10万元村校维修经费,那时经费非常紧张,过去80年代修的土木结构房子已经老化,年年改危,年年又冒出无数D级危房。今年改危剩下的有40多万平方要放到明年再改,可到年底统计,校舍危房又增加到了80多万平方了。要争取改为经费,是多么不容易,我对彭书记、王副书记、杨乡长等人佩服不已。由于是教育经费,要通过学校账户报账,我们学校负责工程监管、经费过账,乡政府负责实施改危。当时水洞乡搬走后,原办公楼留在那儿,人都不敢进去,四周围有警示绳,而下面就是村校校舍、操场,很想找一处安全之地重修一所村校。局里符主任介绍了有业务关系的604工程师董千里,董很快来到南江,我陪他实地踏勘,在水洞走了一整天,上到最高处,又沿河巡查,在二台上来来回回跑了四五遍,再到煤电公司查看煤层分布及踩空情况,结果是,有法建房的地方是滑坡带,或者是采空区,只有现在的位置是保安煤柱之上,相对安全。跟地质工程师跑了一天,我也长了不少见识,怎样识别滑坡带,土层和岩层的布局走势,地探探什么,在岩层结构复杂的山区生活工作,这些东西比我学四年中文管用得多。村校背面阳沟外就是采空区,而那边垮塌得一塌糊涂,校舍这边地面没有一点变化,靠河边及上面坡坎,便有滑动变形,水洞村校,就在那个不大的保安煤柱之上中央点默默地伫立着。渴了,我们俩就拿树叶舀起校舍外坎子下那股咕咕的泉水猛喝。没隔几年,那股泉水也消失了。
  董千里回去后就被调到三峡勘探去了,他们公司另安排了一位老工程师负责,我亲到广元接老工程师过来,这人很和蔼,吃饭住宿都是自己掏钱,说公司安排的,他可以报账,其实他们大老远过来,都是看在符主任面子上,是义务为我们搞勘测。我又陪他走了一遭,结论跟董千里一样,没有地方适合修一所村小,滑坡带治理后可以,地探、治理大概要300万元以上。我和乡领导一起郑重地开了个会,大家决定,水洞村校原址维修,计划7万元,把原广播站买过来做教师办公室和宿舍。其余3万元用于其他四所村校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我找了一位老总赞助了4吨水泥,给水洞、黄龙各2吨。暑假,我和乡领导们到现场去看,水洞村支书带着几个人正在加固老墙,内部加5公分水泥抹墙,尹书记一边用倒拐子擦汗水,一边给我介绍进展情况,我们对进度很满意。由于对地方财务一窍不通,乡上拿来的票据都是做工的签了字的白条,水洞乡随即合并到南江镇,人员四散,后来开发票学校倒贴了4千元税费。
  几所村校面貌一新,只有桃红村校还留下了后遗症。当年的房子垮了,村校教师周安才主动把儿子打工存的5万元拿出来修校舍,乡政府认账,认利息。可现在一分钱都没还,乡政府也解散了,债务转到南江镇,镇上也没钱马上还,周老师随时找我,说本钱还给他,不要利息了,我哪里拿得出,何况这是政府该还的。后来,到普九债务偿还,周老师终于拿到了钱,那时他已退休。
  别看我们离县城只有几公里路,全是深沟峡谷高山陡岩,到黄龙要沿小溪而上,一路脱七次鞋,踩七次水,到桃红还要多两次。到文安先爬山两三个小时到金碑,再沿山顶走一个小时,06年后才陆续有公路贯通这些地方。有一次,往黄龙去,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顶掉下来挡住了去路。
  地震后,金碑村校和黄龙村校受灾最严重,黄龙村小挨着的几家住户房子全部垮塌,金碑堡坎垮塌。两所学校各安排了11万重修。09年3、4月份,正是撒秧时候,金碑山水贵如油,建修商拿钱买水,用车拉水,突击建好了新学校,一排砖瓦结构,白墙青瓦,漂亮多了。新学校建起了,我松了一口气。村校,学生一年比一年少,但涉及面宽,一定要有学校在那里。
  早在地震前,最边缘的文安村就只有3个学生,一个幼儿园,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彭老师,是桃红人,一直想到桃红村校去,那年周安才退休,他觉得机会来了,暑假,走遍文安每一户家庭,了解老百姓意见,最后,一年级那个学生愿意到金碑,二年级升三年级到中心校来,幼儿园的父母接走到打工地去读,下学期一个学生都没有了。我派人重新走访,情况属实,于是同意彭老师到桃红,桃红也是最远的,不派他派谁去呢?正好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最不好安排的就是村校教师,这些年,随着生源递减,水洞只剩下30多学生,金碑只有10几个,黄龙20多个,桃红只有7个了。还好,没有安排一个到村上去,还陆续调回了几个老师。合并后我任校长,中心校建起了食堂住宿,早知道要派教师到村上去比登天还难。早就打定主意,村校缩减规模。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诞生了:中心校有英语、计算机课程,而村校没法开设,三年级起就到中心校来读,开始有些家长不愿意,保留了水洞、黄龙的三年级,只两年,三年级全部到了中心校,他们确实怕耽误了学英语、计算机。
  学校离矿山公园很近,有老师反应,公园开餐饮的老板给他说,只要有人办席,就有几个学校的小娃儿去围了一桌,吃了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老师说:那几个都是金碑山上的。我模糊记得小时候老家的习俗,跟金碑的李书记联系,果不其然,山上哪家过事(办酒席),8岁以下的小孩都可以去吃饭,这是习俗。我给李书记说了发生的事情,叫他给家长们说一下,不能让孩子再到公园去吃席了。后来,再没发生过。老板是我教过的学生,他笑了:真是无奇不有,没见过有这样的习俗,想想也还有道理。
  11年我离开了学校,但工作上仍然与学校关联紧密,也无数次到过那些村校。陆续地,金碑村、桃红村、水洞村都成了空壳,现在只有黄龙村还有8个学生。金碑的校舍门洞大开,有人堆了杂物,灰土厚积,杂草疯长。文安的老木屋早就消失了,剩有地基石条待后人考察。水洞那几间食堂房子没有去看过了。桃红是应该消失的,海螺水泥已征用了那些山,人都搬走了。
  有次跟苏校长下村校,他说,八九十年代,水洞乡3000多人,05年,只有1700多人了,在家的大人恐怕300不到,有人住进了城,有人全家外出打工,城市化,务工潮让山里的人没见了。矿上的人也没见了,90年代,矿上35岁以下青年工人1200个,破产后,重组的煤电公司员工不到1200人,真正上班的800多人,年轻人都到外面去了,绝对不是到了农村。如今,中心校只有500学生了。
  显然,从大场镇、到县城、市城、省城,哪里每年不增加成百成千的、上万的学生,优质教育资源紧张至极,城市教育资源10年内膨胀了多少?
  社会转型到了今天,教育的课题不仅仅是教改、现代化之类,资源的重设、重组、重配已经摆在大家面前。
  我又记起了周安才第一个被评为省烛光杯优秀乡村教师,彭星孝被评为工行优秀山村教师,我与他们一起写事迹材料的情景。他们冒着瓢泼大雨,翻山越岭到县城开表彰会,戴大红花,领奖金时的憨笑。历史,会镌刻下乡村教师的形影吗?                          

发布时间:2019-09-10 03:55

上述文字是💠《别了村校》✨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初之恋

初恋是一颗糖,不管结果与否,回味起来都至纯甜蜜。 初恋难忘,因为人生第一次的懵懂,让它蒙上了一层纱。任何事物看清后都索然无味,只有若隐若现的悸动,才让人着迷。 初恋...

[散文随笔] - 2022-08-03 02:01:03

越过幽谷,拥抱阳光

编辑荐: 时光总是会带着我们步入沧桑,退不回去的年华把美好刻在心田,人生本来就是一趟旅程。 隔窗仰望,岁月嫣然,执笔素笺在一缕淡墨中书写荏苒。描绘曾经的快乐与惆怅,...

[散文随笔] - 2022-02-02 04:56:48

秀才和兵

算卦的说,我俩生日离得太近,是必要吵着过一辈子的。 我和他同年同月生,我记阴历~五月十一,他记阳历~6月19,出生那年我比他大16天。 我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年我们26岁。...

[散文随笔] - 2023-05-16 15:12:35

听心风,数梦

梦的美好,其中的欢喜,是喜欢的城,用牵挂织就的彩虹桥。披着霓裳羽衣,巡航最初的梦想,花开有声,寻觅爱的方向。梦里葱绿欲滴铺满丛林,鲜花遍地绕过脚腕,风吹过耳边的温...

[散文随笔] - 2023-07-03 06:19:34

生命的遐想

渐渐的失去对未来的兴趣,一切的事物都与我无关,没有爱好,没有倾心的另一半,最重要的是没有儿时认为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感觉都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口口声声说的与做的是两...

[散文随笔] - 2023-06-22 03:10:27

秋晨悟秋韵

编辑荐: 让孤寂的心默默回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把那些不如意的无奈和虚无缥缈的清梦统统放逐于秋日晨阳下化为一缕清风飘散在秋韵之中。 清晨推开窗,扑面而来的是九月的晨光...

[散文随笔] - 2022-05-13 07:00:01

印象石库门

印象石库门 王尚桐 弯弯曲曲的石库门弄堂,往事就像一帧帧闪回的电影画面,勾起了童年时光的石库门印象。 石库门既有江南上海民居的传统建造韵味,又有欧洲联排式住宅的形式。...

[散文随笔] - 2019-09-09 23:50:22

目送着你的背影

一次次点开你穿着迷彩昂首阔步的背影视频,有一种心酸,更有一种自豪。望着你走向更远、更大的舞台,才真正懂得龙应台在《目送》里所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

[散文随笔] - 2022-08-20 03:47:32

西风抚杨柳,幽梦落心间

编辑荐: 梦醒无痕,唯有泪湿了的枕头,尝尽了我苦涩的泪,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无眠的漫漫长夜,有缘相恋,无份相拥的无奈,疼了多少痴情人! 终日倦倦,也无思绪,每日昏昏,也...

[散文随笔] - 2022-12-02 05:04:14

婚礼说辞

春节野云主持婚礼曾有如此说辞: A、相互表白句 1》 如果你是一个含泪的猎手 那么我愿意做你枪口下 那一头不愿再躲闪的小鹿 2》 你是我春天里的酸桃 我是你秋天里的玉米棒 你是我...

[散文随笔] - 2023-07-04 01:09:41

凉夕

晚上八时许,散步至水岸新城。 乌云,似一块胡乱涂着墨水的毛玻璃,罩在天空,光线有浓有淡,有明有暗。蝙蝠幽灵般在暗空乱飞。烟雾茫茫的江上,高楼、石堤上霓虹灯闪烁,映亮...

[散文随笔] - 2022-12-26 05:05:30

我的草木情缘

说起花花草草,我不能不提到母亲,是母亲引领我走进花草的世界。母亲是一个对生活有着十分热情度的人,对这些花花草草的照顾自然不亚于对我的关怀。 记得一次深冬,我与母亲促...

[散文随笔] - 2022-11-17 05:56:50

我的早晨

早晨醒的很早,这个习惯也不知何时养成的,即使冬天再怎么的寒冷,依旧是那个点醒来;也不管睡得有多晚,双眼疼痛肿胀的有多么难受,依然还是那个点,人的生物钟真是奇妙的东西啊。...

[散文随笔] - 2023-06-28 22:02:32

薄命之花

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然而,斑斓多彩也让人目不暇接,留住记忆的终究不多;其它季节里开出的花则不同了,物以稀为贵,就如寒雪里绽放的腊梅,一枝孤傲,艳丽和芬芳潜入...

[散文随笔] - 2023-12-14 09:32:44

心沉入海,伟励适家

编辑荐: 揪着沉寂在旧梦的欢游里,不去关注外面的世界,也想去体会别人的精彩,奈何空有一身疲惫潮水一样的涌来。 雨后天光自在明,疑是星火落水晶。 站在玉米地方前,心底无...

[散文随笔] - 2022-01-19 01:33:41

小身躯 大能量

7月21日下午15时许,育贤小学照常响起了“一,嚯,二,嚯,三,嚯……”第二课堂的武术班喊口号的声音响彻整个学校。但是,所有的队员发现今天的喊口号声有所不同,声音似乎是...

[散文随笔] - 2023-04-08 10: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