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母说他们来新疆的时候我才出生几个月,所以我一直把自己归为兵团人。
当时父母种棉花的技术不怎么样,总是亏损,家中经济条件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我和哥哥上学也受到严重影响,家里只有哥哥一个男孩,再加上农人大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当时父亲决定让我退学。无论是父亲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当时生活所迫,到现在我心中的结仍然没有完全打开。
我不得不说自己能有今天,除了父母的付出之外,还得感谢当时兵团的好政策。没钱上学可以先欠着,就连吃饭也可以赊账,所以在我的哭闹下,父亲最终还是把我送进了学校,自然我的一切开支都是赊账,到了年底从账上扣除。那几年父母种地年终的账上就没出现过正数,我上学的花费也是一年年的拖着,一来家里确实没钱,二来也没人管我们要过,就这样我一直没有失学,但担心也从未减少,生怕哪一天我就被领回去了。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自小我就很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无暇顾及,也无需他们直到,本身他们的文化水平就有限,而且整日还得为生活操心。周末,我和哥哥便随父母下地干活,地很远,途中要穿过一片很大的戈壁滩,光走路就得一个多小时,时间长了,每天花很多时间往返于棉花地和家之间,我便对于父亲选这块地开始有了不满的情绪,明明有离家很近的地不要,非得跑这么远,走到地儿也累的没力气干活了,可也只能在心里埋怨。多年以后我才得知当时种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三年免交一切费用而且产品也不用上交,父亲为啥舍近求远自然也就明白了,真为自己的不理解感到惭愧。
记忆中,那块地父亲种了很多年,也正是那块地,使父亲种棉花的技术从一窍不通成为连队上的新老职工人人竖起大拇指称赞的高手。在父亲的精心管理下,那块谁也不愿意种的荒地不到5年的时间就成了连队上的高产地,示范田。随着兵团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再加上父亲的精心管理,棉花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逐渐得到好转。很多次我劝父亲换块近点儿的地,太远吃力的很,而且也早已过了免交费用的时间,而父亲总是不愿意换。
岁月不饶人,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父亲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那个时候,给棉花地浇水是关乎一年收成好坏的重要环节,又没有现在省时省力的滴灌技术,全部都是大满灌,其中打埂子是最累的活儿。那块棉花地对父亲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哪儿高哪儿低,哪儿是容易旱的沙土地等等。打埂子的时候别人都是能不打的地方就不打,可父亲却是能多加一条的地方绝不放弃。对于我们的埋怨他总是慢悠悠的解释说现在偷懒浇不好,到秋天收棉花的时候吃亏的是自己,力气是自己的,多出点儿又不会少块儿肉,要不然怎么说庄稼地是最有情意的,你对它好它便会以丰厚的果实回报,这就是父亲种地的理论。
父亲离不开他的棉花地。一般没活儿我们谁也不会闲的往地里面跑,可父亲仿佛就是那种每天不去地里看一眼晚上觉都睡不好的人,就算地里哪怕刚刚浇完水,根本就进不去人,他也会去看一看,对于父亲的固执我们虽不理解但也接受了。每每看着他扛着铁锹去棉花地那微驼的背影,我的心仿佛被针刺了一下,我清楚的知道,年过半白的父亲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他的棉花地,看过最美的风景也是自己种的棉花。对于名胜古迹,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他不曾向往,唯有那块陪伴了他十几年的棉花地能使他满足,仅此而已。
2010年,父亲光荣的退休了,这也是我们最盼望的事情,可父亲并没有表现的很高兴,其实我们知道他是不舍得那块种了十几年的棉花地,不是霸占,也并非能给他带来丰厚的效益,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虽有不舍,但自己也确实没有能力继续种地了,也不能耽搁别人种地啊,虽然自己不种了,以后想去还是可以的。父亲和所有团场的职工一样一辈子和棉花地打交道,退休后突然闲了下来,不知道要做什么,为了父亲能很快适应这样的生活,我在网上给他订了好几份老年人喜欢看的报刊杂志,可后来听母亲说我订的那些报刊杂志都成了废纸、垃圾,父亲根本就不看,更让我惊讶的是母亲告诉我,刚开始那段时间父亲居然习惯性的拿起铁锹准备下地。是啊,在他心里,那块棉花地已然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突然丢弃搁谁也接受不了。
如今父亲已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我想时间长了他自然就淡忘那块棉花地,5年过去了,父亲非但没有淡忘反而更加的想念那块棉花地,仿佛将一件珍宝遗忘至此。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连续两年返回新疆,来我这也只匆匆逗留几日便踏上南疆的火车。说是去看看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朋友,倒不如直接说去看他那块棉花地罢了。对于父亲的执念,作为子女,我们除了理解更多的是担心。
或许是因为真的老了吧,父亲在电话中不曾提到过关于棉花的事情,也没有再次回疆的打算,亦或是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也许在常人眼,只不过一块地而已,尤其新疆又是棉花的主产区,更是不足为奇,而我的父亲,最多也就是那块地他种的时间比别人长些罢了,为什么会如此念念不忘,是啊,我也曾这样认为,可在父亲的眼中,那块地不仅带给了他安定的生活,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梦想,让自己的孩子顺利的完成学业,他把那块地当成了自己的恩人,所以他不能忘。更忘不了。
发布时间:2019-05-12 23:27
上述文字是💠《父亲和他的棉花地》✨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一直都在想象你的样子,想象你会像我多一点,还是像妈妈多一点。想象你模仿我动作的表情,想象你淘气闹人的样子,想象你第一声会先喊爸爸还是妈妈。 一直以来每当我失落难过,...
据说,也有不少犯规的勇敢人。 二婶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故事。 二婶是麻阳县锦河人。做姑娘的时候,也与别人私下里好过。当时,这种事,如果两方家长都同意。在这事有被更多人...
杜大妞忽然通了厨艺。 她能够炒菜,细致地剥葱,切蒜,剁姜,最难得是坚持把小辣椒碾碎。 她在炒菜得时候,耐心地依次放入调料,慢慢翻炒,最了不起的是,她煮面条时,肯的等...
仍然记得大付带着我们每日一段的日子,上课前总是安静的拿出笔记本等待着那些或坚强、或励志、或温暖、或现实的句子。 于是,毕业后一个本子满满的记得这些,曾经能把它们熟练...
哥哥自十几年前一家人远赴内蒙古搞副业以后,起先时常打来电话,说那边挣钱还可以,准备再大干几年后,买个房在那边定居。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我和父亲都很高兴,尤其是父亲,...
8月17日,大姐和小外甥回来小住那天,大姐拉着一个24寸的行李箱,还背着一个鼓鼓的背包。这场景,如同是放假回家过年的阵仗。 坐了多久的车?我向大姐打招呼。 一个多小时。她说...
曾听年迈的奶奶说过,父母新婚不久之后便离开了家,母亲从那开始就不喜欢梳妆,新房里那明亮的镜子虽然满是灰尘,也无心事去擦拭它。一年一度秋风劲,随着父亲去日之远,郁结...
回忆现在和过去,潮涨潮落,尘封往事太多,有哭也有笑,回忆如云如烟,岁月从手指间流淌着,不曾想像老去的那一天会是什么样的,俗话说饮水思源,母为地,父为天,生为子女,...
夜,静的深沉,美的让人流连,仿佛连犹豫也是种多余。此刻,只需静静凝望着,等待故事的下一页.... 西风不解游子意,且盼何人待流月?月光如水,泠泠然地泼在了那一池素荷,岸...
30多年前,我们玉山中学共青团员徒步旅行到屏南的牛场。我已经记不得当年走过多少路,留在记忆中的是许多美好:拿着红旗,唱着歌,同学相互鼓励。今天我要和儿子一起徒步向南雅...
那天,我隐隐听到一种哭泣般的哀求声,我跌倒了,快拉下我......,倒了又咋啦?倒了就倒了!躺一会儿吧。我仄着耳朵往四下转了一遍,后面说话的声音是从上房的耳房里发出来的。...
作者:江湖君 前言:多愁善感的人也是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世上为故人做的最后且唯一的事便是时刻缅怀。而恰好是那些故人教会我们如何爱惜眼前的人。 1 龙应台曾说过:...
盛夏的光年,骄阳似火,天空好像被燃烧过一样纯净、蔚蓝。 那片天空,那片海,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水连着天,天镶嵌着水,同样的蔚蓝,同样的一望无际。凉爽的风拂过海岸,轻轻...
我生活在农村,村里家家户户煮饭都是用大锅煮,在我印象中煮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要生火,还要全程看着火,不然会把饭烧焦。 我的家里,只有我跟爸爸。我的爸爸,一个老实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