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孙翠菊‖“寸草心”与“三春晖”》,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孙翠菊‖“寸草心”与“三春晖”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孙翠菊
文友的女儿潘原在烟台市首届“大自然杯”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这个十七岁女孩获奖作品的内容以及她自身的礼仪修养恰恰触碰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而能够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
没有华丽繁富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获奖作品围绕“一件褪色的秋衣”,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父亲形象:五冬六夏,无论是风雪袭扰,还是烈日炙烤,那个瘦弱的身躯都骑着一辆摩托车,车后载着一个装满货物的重重的大铁箱子,上面放一个马扎子和一块铺在地上的苫布,去赶集摆摊儿。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女儿也长大了,父亲在城里靠近最好的学校的最好的位置买了房,供女儿上中学。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天下父母(尤其是中国父母)莫不如此,为了子女为了家,谁不是穷其一生,竭尽所能呢?没错,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我要说的是,在“熊孩子”比比皆是的今天,女儿的表现真的让人泪目:“在我小学中午放学的时候,只要碰上赶集,我都会买瓶水给爸爸送去。有些同学嫌爸爸的职业不好,很丢人,可我不会,我觉得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他的职业也不丢人……”我一下想到了在某个情感类节目上看到的一幕:一对大学生小夫妻,在一线大城市,住着父母卖掉小县城祖宅付了首付的大房子,竟然因为两位老人捡拾矿泉水瓶丢了他们的人而大动肝火,对父母恶语相向。一个小女孩、两个大学生,其所作所为,两相对比,是不是高下立见了呢?
长年累月辛苦劳作的父亲高烧到四十多度昏倒在地上、赶一个集挣了不到十元钱却到镇上最大的超市买全套装的芭比娃娃给女儿,这一切潘原全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和那些“啃老”啃得理所当然的“巨婴族”,又怎么比较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相信三岁孩童也能背得滚瓜烂熟。这首流传了近千年的古诗,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淳美的意味:除了歌颂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之外,更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深感激与尊敬。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结构之调整,生存压力倒逼的中年危机之焦灼,正让老龄化中国哀伤不断,悲剧不止。养儿防老,膝下承欢,儿孙满堂,这样的天伦之乐,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奢侈品。
小区里有位年过古稀的大叔,早年丧妻,为了两个年幼的女儿不受委屈,就没有再娶,又当爹又当娘地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有了工作有了家庭。“小鸟出窝之后”,老人家一直在老家独自生活,自己会做饭,喜好吹拉弹唱,有左邻右舍拉呱聊天,倒也自得其乐。
这几年,孩子们打算把老人家接出来,因为觉得父亲岁数大了,自己在老家不放心,虽然大家都上班,接到自己家也不能时刻守着,但是毕竟比老家近点儿。于是,姊妹俩就商量着一家一个月,让老父亲轮流着住。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父亲在我们小区的大女儿家住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晕倒了,全身三四处骨折,住了好长时间的院,花了好几万块钱。老人家那个内疚啊,说自己遭罪可以忍着,但是哪有这么拖累孩子的,不仅破费钱,还要赔上工夫。大女儿更内疚,本来把老父亲接来是尽孝的,这却弄了个适得其反。
老人家病愈后要到小女儿家住了,小女儿这下不放心了,说全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老父亲自己一个人在家,要是上下楼随便走动,再有个闪失可怎么办?于是就把老父亲锁在家里了。你可以想见老人家的孤独寂寞愁。
最近见到这位大叔是端午节的时候,那天在广场边的休闲木椅上看到了老人家。“大叔,好长时间没看见您了,是一直住在小女儿家吗?”老人家文弱瘦小,说话轻声细语的。听了我的问话,眼圈儿立即红了起来,哽咽着说:“不是,我到敬老院去了。”啊?!我内心惊了一下。但还是说:“哦,听说现在敬老院的服务和设施都挺好的,最主要的是有人说话了哈大叔。”“唉,是啊。不过,你跟谁说话去呀,能蹿能跳的不用去敬老院哪,去的多数都不太方便啦。”噢,这倒是没有想到的,一直觉得人老了,最完美的去处就是敬老院了。“那,大叔今天怎么回来了?”“这不是过节嘛,大女婿接我回来吃顿饭。”“嗯嗯,孩子们还是挺孝顺的。”“对。但是,我还能动弹,实在不愿意在敬老院待着呀,我就想回老家去住,有熟悉的人儿说话,我的胡琴儿什么的都放在老家呢……”
我的心里突然特别难过,女儿们怎么可能让他们的老父亲回老家呢?可是现在这样的状况对于老人来说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与那些丧失人性虐待父母的儿女相比,大叔的孩子还算好的。也许真的不是儿女不孝,那些父母年迈的人,多是人到中年累成狗,面临着事业、家庭、身体、精神和人际关系上的种种无奈,确实有着无法言说的无力感。但是,再苦再累,不能弄丢了父母呀,因为那是你人生的来路啊。
人们都说:“父母可以养十个儿女,而十个儿女却养不起父母。”我们的父母,年轻时受了多少难,遭了多少罪,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经济上竭尽全力,精神上倾其所有,无论富有还是贫贱,他们都给了子女他们认为所能给的最好的一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如今,当衰老和病患终日与他们相伴,能忍心让一生都勤劳责己、不肯为儿女添丁点儿麻烦的他们,脸面和尊严都丧失殆尽、最终却活成被人遗忘的孤岛么?
“不是孩子不孝顺,他们也不容易,我们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父母是不是都这么说?是啊,父母绝不会拿“不孝顺”怪罪你,但是你也不能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呀!
小区里另一位大姨也七十多岁了,身体不是太好,偶尔来儿子家住住,大家都说,就住在这里吧,儿子儿媳照顾起来还方便些。可大姨竟说:“那可不行,还不到养老的时候啊,跟老伴儿在家里还种着好几亩地呢。”当大家都表示惊讶和不解的时候,大姨接着说:“儿子还有房贷呢,挣几个钱,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吧。”原来,大姨是趁着农闲来帮着孩子做做饭、收拾收拾家的。她说,儿子开车上班得接近一个小时,儿媳也要打工,孙子上学。孩子们太忙了,我在这里,他们都能吃上热乎饭。
听到这里,诸位是不是跟我一样有点儿生气?难道古稀之年的老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比晚辈少么?他们从事过大集体时代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最艰苦的生活,如今衰老和病痛又找上门来,但他们依旧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如何是不愿意遭那么大的罪了。每当晚饭后到小区外边散步,看到道路两边摆摊的大多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时,都会感慨万千。古老的杆秤、新潮的二维码,那么刺眼地和谐在老人们粗糙的手上。每当这时心里就会想:天色愈来愈晚了,他们的子女此刻会不会正惬意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刷手机呢?
《孟子.梁惠王上》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前几天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市一对相濡以沫的退休老教师,离世好几天了,是邻居发现异常报了警。三个职业体面的儿女中,长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中,竟全然不知。
你说你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得了大病,你拿不出几万几十万的钱来医治,情有可原;你说你工作忙,不能一天三顿热汤热饭地伺候父母,可以理解。但是,当父母还能互相照应着勉强生活的时候,你隔三差五地看看他们或者给他们打个电话总可以吧?所以有人说,有知识有文化有子女者,尚且如此,那些无知无识无依无靠者,岂不要自生自灭?“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不应该只是一种诗意的口号,而应该成为一种落地的行动!
潘原小作者不仅在其获奖作品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表露着对父爱真挚的感恩,而且其自身的礼仪修养也高于其同龄人:接受颁奖时那毕恭毕敬的鞠躬;聆听师长教诲时那双手合十的虔诚,都充分折射出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本人严格的自律修为。非常难能可贵,令人赞叹不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做子女的更应该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虽然当前亲情关系淡薄、雇佣状况堪忧,但是不能让被拽进生活边缘和衰老深渊的父辈,与悲怆为伴,与苍凉为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华夏文明五千年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尊老敬老是很重要的原因。
潘原在文中说:“为了这个家能过得好一点,爸爸是拿命在拼。”懂得感恩的孩子,相信其今后的人生之路,一定会更远更宽。为人子女者,真的要懂得,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你的举手之劳,就是他们的晚年依靠。
孝心,是一杯回报给父母的美酒,温馨而淳美;孝心,是一株盛开在心灵的鲜花,艳丽而芳香。
父母尚健在,尽孝要趁早。
孙翠菊,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已退休。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作品偶见于《烟台散文微刊》和《烟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3-06-11 20:29
上述文字是💠《孙翠菊‖“寸草心”与“三春晖”》✨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