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揭秘古代官场俸禄:金粉世家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落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揭秘古代官场俸禄:金粉世家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落》,很多网友都想阅读✨揭秘古代官场俸禄:金粉世家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落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事例不胜枚举。北宋名相寇准(961─1023),出身望族,其曾祖父及祖父均为朝廷命官,个个是饱学之士,父亲寇湘更是博古通今、诗书画均佳,曾中进士甲科,任魏王记室参军(王室秘书),被封三国公(即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寇家称得上是又富又贵的望族了。可惜寇准九岁时不幸丧父,从此全家陷入窘境,靠母亲织布度日,一个富贵之家变成贫寒的“草民”了。

网络配图

苏州才子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是唐宰相范履冰之后,父亲范墉曾任宁武军节度掌书记。可惜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突然病故,从此家道遽然衰败。范仲淹的童年家贫如洗,每日只煮一锅粥,待凉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史称“划粥为食”,幸亏范仲淹刻苦好学自强不息,26岁考中进士,自此改变命运。

[page]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1007─1073),出身仕宦之家,其父欧阳观是一位清正廉明、仁爱厚道的地方官,深得当地民众拥戴。欧阳修4岁时父亲不幸英年早逝,从此家庭衰落陷于窘境。欧阳修随母亲郑氏投奔在湖北随县的叔父欧阳晔。好在母亲严格教育,使欧阳修很小就懂得做人道理,刻苦读书,成年后从知制诰、翰林学士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和兵部尚书,更在政治和文学上卓有成就,他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积极支持者,又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军人物。

网络配图

被誉为“姑苏奇才”的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1608─1661),出身名门,幼时家境优裕,加上天生聪敏博览群书,很小就能出口成章咏诗作文,被邻人誉为“神童”,家人更对他寄予厚望。但世事无常,不久父母双亡,顿时家道中落风光不再。这一变故使才华横溢的金圣叹看破红尘绝意仕途,变得狂放不羁,与酒为伍、不同流俗,以读书著述为业、评注古典为乐,常有惊世骇俗之语。顺治皇帝曾褒奖金圣叹“此人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胡适先生读罢金圣叹点评《水浒》,称其为“文学怪杰”。

[page]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3)更是家世显赫,书中描述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就正是他家的状况。曹雪芹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乳娘;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继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父亲曹俯、叔父曹颙也先后出任江宁织造。祖孙三代四人作为朝廷重臣、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康熙帝六下江南,曹家曾四次接驾。后来因在宫廷权力斗争中投错了“靠山”,曹俯被雍正帝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亏空币项”之名治罪下狱。从此这个无比奢华的“金粉世家”一蹶不振,沦落为彻底的“破落户”。

图片来源于网络

鲁迅也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周介孚翰林出身,曾在京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生活富裕。其父周伯宜虽未为官,也是一位书香门第的秀才。鲁迅12岁时祖父因科举舞弊案被革职下狱,从此家道破落一蹶不振,这一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对中国社会做出深刻的剖析,其后他弃医从文发奋写作,“我以我血荐轩辕”,终成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民族魂”。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并不高,除了一些贪官污吏动辄家财万贯外,循规蹈矩的官员是少有积蓄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过是老百姓对搜刮民脂民膏腐败官员的讥讽罢了。且以清乾隆年间为例,当时米价约15文钱/升,现今超市米价2。5元/斤,一两银相当于现今人民币208元。10万两银子折合人民币为2080万元,倘若一名知府能有这么巨大的进项,他家几辈子也花不完哩,怎么会“家道衰败”呢?古代官员大多无积蓄,说明古代经济落后,“GDP”不高,国库空亏,即使皇上有心增加官员工资以“高薪养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发布时间:2023-06-11 00:13

上述文字是💠《揭秘古代官场俸禄:金粉世家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落》✨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封建时代中国最大的两个商帮是哪两个?是如何形成的

晋商与徽商形成的原因 中国的经商传统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陶朱公“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合理的根据节气民情来经商,最后发家致富,陶朱公也由此成为商人的代名词,“孔...

[历史] - 2021-06-20 04:22:51

揭秘:清宫咸丰帝喝鹿血暴毙未解之谜

咸丰从小体弱,这一点在许多历史资料上都能得到考证。对于咸丰皇帝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惹人正义的话题,今天小编就和你同解密清宫未解之谜,关于咸丰皇帝是否喝鹿血暴毙而...

[历史] - 2023-04-12 09:11:37

古代文人的操守,若丢了后果很严重

文人的气节自古就为人所不齿,穷酸,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是用来形容文人的,但是如果文人没有了自己坚守的节操,这个社会最后的道德壁垒将会轰然倒塌,许多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好的...

[历史] - 2022-04-03 14:51:26

朱元璋力保此农民,说谁敢欺凌,就灭九族

中国历史上在古代农民的地位,可以说是远远低于官员的,俗话说的好,民不与官都,可是明朝有位农民就不一样,朱元璋力保此农民,说谁敢欺凌,就灭九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可...

[历史] - 2022-08-20 13:00:53

乾隆的亲生母亲到底是不是甄嬛?

通过近代的很多影视作品,我们知道了甄嬛这个清朝妃子,在电视剧中她是乾隆的母亲,那么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真的是甄嬛所生的吗? 乾隆生母是不是甄嬛? 孝圣宪皇后甄嬛,即雍正帝...

[历史] - 2021-12-29 10:16:13

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兄弑弟,为何没杀老子李渊?

李世民为夺皇位而诛杀太子、齐王,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

[历史] - 2021-07-12 21:39:05

赵匡胤流离失所、艰难探索的那些岁月

赵匡胤的家族迁移到开封后,开始有些落魄。 19岁的赵匡胤与贺家的一个小姐结婚了,从此走向了婚姻的坟墓。 家境的落魄迫使赵匡胤不得不出去打工,也说不定还有机会创业。不过此...

[历史] - 2021-06-30 13:24:24

吴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为何非要以61岁高龄起兵造反?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关键人物,更是有名的三姓家奴。今天说起吴三桂,他为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可谓是使人津津乐道,但吴三桂晚年偏要以61岁的高龄造反,更是使很...

[历史] - 2021-06-09 13:40:31

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要除掉他?

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要除掉他?鳌拜叛变?不存在的。我们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鳌拜死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是怎么对待鳌拜的。 鳌拜去世44年后,也就是...

[历史] - 2021-04-13 16:32:56

清朝后宫的工资是多少?有些妃子甚至靠做手工活卖到宫外维持生计

后宫嫔妃其实是一种职位,每年能够领到朝廷的年薪,不过在等级森严的后宫,不同妃子的待遇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能成为皇帝的女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她们...

[历史] - 2022-04-16 09:42:31

古代中国对全人类居功至伟的贡献,远不止四大发明

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对人类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但是这四个发明创造却是英国人提出来的,中国真正深深惠及人类的发明还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到中国的“四大发...

[历史] - 2022-03-22 08:23:17

抗日年间战乱不断 那些茅山道士都在干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战火不休,战乱不断,虽然我国已经脱离了朝代制社会,但是深入人心的封建思想却迟迟难以除去,自然那些茅山道长也就还在,那么当中华儿女还在祖国而战的时候,...

[历史] - 2022-09-09 05:14:59

慈禧太后的私密生活 晚年竟享八个情人!

慈禧太后情人一: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慈禧太后的情人之一,传在慈禧进宫前就已经认识恭亲王了,并一度关系很好,慈禧做秀女的时候由于奕訢地位名声高升,担心...

[历史] - 2023-05-26 08:10:34

雍正帝“弑兄屠弟”?真相如何,直至几百年后,随着密旨曝光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雍正可以说一代勤勉的皇帝,可是民间传闻他却是一位弑兄屠弟的侩子手,那么真相又是如何呢?直至几百年后,这份密旨曝光,才让人知晓。...

[历史] - 2022-08-16 05:55:18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十八条冷知识

三国真正的历史与演义小说中所写的有很大差别,下面是一些比较有趣的三国冷知识,虽然没什么用,但是当做谈资还是很不错的。 1.貂蝉是虚构的人物,正史中记载的是吕布与董卓的...

[历史] - 2022-03-25 06:05:1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如何”借东风“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

[历史] - 2021-08-11 22:29:51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