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老子绝对算得上佼佼者,他所作的《道德经》更是被广泛运用,那么他为什么著作出《道德经》,又到底有多伟大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道德经》又叫做《老子》,据说是李耳写的,李耳就是老子的原名,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突然写下这一篇《道德经》,全书总共有81章,一共5000多个字,不算长,然而《道德经》中包含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还有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深受后人追捧。
老子写完《道德经》之后,西出函谷关再也没有回来,他的下落也称为历史之谜了,老子留给后人唯一的东西就是一部《道德经》,这不是虽然字数不多,但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流传十分广,这是最受世人追捧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道德经》对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影响很大,后来稷下学宫中有百家争鸣,法家、墨家、兵法、阴阳家、儒家的学说,基本都脱离不了《道德经》的范畴,这部书对外国的科学和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尼采、康德、黑格尔等外国著名大师,对这部《道德经》也十分推崇。
虽然《道德经》在全世界很有名,虽然外国人你都在争相看这本书,但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想必很少有人看过这部书吧,其实这部书只有5000字,要看完的话,一个小时足够了,不过单单看一遍,是完全不懂它在讲什么的,而且看不下去,只因为老子留我们的思想智慧太过深奥,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才行。
作为中国人,想必每个人都能背得出《道德经》中前面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这么一句话,虽然只有短短12个字,但要说真正研究起来,这12个字就足够普通人研究一辈子了,而且《道德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这部书中的精华都还没被后人完全吸收呢。
老子写《道德经》的宗旨:是使人类通过了解"道德"运用"道德",懂得"道德"对我们自身的用处,最终可达世界大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世界大同"不是物质的平均分配,而是不用法律约束人人自律的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社会。以老子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建设性的思维方式,直达"大同世界"。
"道"是万物之始祖,是宇宙之源,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它无始无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摸不着也看不见;"德"则不然,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触摸又可见,是"能量",道的力量靠它来显现,道没有德就没有力量,德离开道就没有规律,二者同时工作才有了这有序的万事万物。大家都知道,按天道规律行为的人事业就顺利,人生就顺畅,按天道规律行为相对越多的人生就越顺畅,按天道规律行为相对少的人生顺畅质数就会降低,完全背离天道规律的即使成功也是短暂的,因为他是用以前或祖上积攒的"德能量"才成功的,所以短暂。
"德能量"是可以积攒的:按天道规律行为的人,境界越高,"德能量"就越厚,这种厚德的人对身边的人是有影响的,"德能量"到达一定质数时对事业及人体有双向管理功能,即:可使事业顺利和身体健康,如果有违背天道规律的言行,它可以使其身体某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就像"紧箍咒",错误言行改正后,稍后恢复正常。还可以改变凶猛动物的恶性,使其不想伤人。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章告诉我们:"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也就是说,无论犀牛还是老虎或手拿兵器的军人,遇到德能量厚的人都会变的温顺善良。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至对身体素质的影响,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有病痛在身的人,进入某个环境内莫明其妙的感觉到自己的病痛减轻了很多,这个病人如果有悟性的话就应该知道附近有修养生之道厚德的人。
不用法律约束,每个人都能自律吗?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里有句话:"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的其他解释我也读过一些,大多是偏离老子原意的,其实老子讲的是制化规律:怨气的性质只有用德能量才能化解并驱散,就算是很少很小的怨气除了德之外任何方法都不能将其化解并消散。人一旦产生怨气很少有人留给自己,大多都是发泄给别人,这种怨气普通人是看不见的,也感觉不到,它一旦进入人体就会产生某种疾病,还能使人的性格冲动暴躁或思维障碍等,给和谐带来隐患。但是,怨气一旦遇到德能量,就像黑暗遇到阳光就会瞬间消失。
同样的老子的伟大也是在于这种精神,除此之外还有他的智慧。
《老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比如“知雄守雌”、“无为而无不为”、无欲无私和“虚静”等,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修身智慧。
知雄守雌
它的意思是,我们虽然明白雄强的道理,但不可过分的强求,过分的强求反而违反了自然本性,是不符合天道的,最终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恢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不是要求我们无所作为,毫无行动。那么这种思想反而是消极而没有意义的。“无为”即不乱作为,不过分作为,遵循天道,伺机而动。有时候一味地作为而不切合实际看似是积极的,实际只会招致失败。
在书中,老子给我们讲述了“道”的运行。老子认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所以它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圣人是效仿天道而行动的人。因此,圣人也应该以“无为”的态度行事,像对待刍狗一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无欲即无私
老子认为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的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的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
老子告诫我们,人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的乐趣。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除了这些,老子还提倡守弱、虚静、寡欲,这些观点在今日之社会,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读完了以上,你该知道为何老子被称为伟大的哲人,他的《道德经》为何如此受欢迎了吧。
发布时间:2023-06-10 22:42
上述文字是💠《老子为什么著作出《道德经》,他到底有多伟大?》✨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抗日战争时期,战火不休,战乱不断,虽然我国已经脱离了朝代制社会,但是深入人心的封建思想却迟迟难以除去,自然那些茅山道长也就还在,那么当中华儿女还在祖国而战的时候,...
后宫嫔妃其实是一种职位,每年能够领到朝廷的年薪,不过在等级森严的后宫,不同妃子的待遇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能成为皇帝的女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她们...
中国历史上在古代农民的地位,可以说是远远低于官员的,俗话说的好,民不与官都,可是明朝有位农民就不一样,朱元璋力保此农民,说谁敢欺凌,就灭九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可...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雍正可以说一代勤勉的皇帝,可是民间传闻他却是一位弑兄屠弟的侩子手,那么真相又是如何呢?直至几百年后,这份密旨曝光,才让人知晓。...
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要除掉他?鳌拜叛变?不存在的。我们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鳌拜死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是怎么对待鳌拜的。 鳌拜去世44年后,也就是...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关键人物,更是有名的三姓家奴。今天说起吴三桂,他为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可谓是使人津津乐道,但吴三桂晚年偏要以61岁的高龄造反,更是使很...
赵匡胤的家族迁移到开封后,开始有些落魄。 19岁的赵匡胤与贺家的一个小姐结婚了,从此走向了婚姻的坟墓。 家境的落魄迫使赵匡胤不得不出去打工,也说不定还有机会创业。不过此...
李世民为夺皇位而诛杀太子、齐王,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
通过近代的很多影视作品,我们知道了甄嬛这个清朝妃子,在电视剧中她是乾隆的母亲,那么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真的是甄嬛所生的吗? 乾隆生母是不是甄嬛? 孝圣宪皇后甄嬛,即雍正帝...
三国真正的历史与演义小说中所写的有很大差别,下面是一些比较有趣的三国冷知识,虽然没什么用,但是当做谈资还是很不错的。 1.貂蝉是虚构的人物,正史中记载的是吕布与董卓的...
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对人类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但是这四个发明创造却是英国人提出来的,中国真正深深惠及人类的发明还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到中国的“四大发...
文人的气节自古就为人所不齿,穷酸,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是用来形容文人的,但是如果文人没有了自己坚守的节操,这个社会最后的道德壁垒将会轰然倒塌,许多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好的...
慈禧太后情人一: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慈禧太后的情人之一,传在慈禧进宫前就已经认识恭亲王了,并一度关系很好,慈禧做秀女的时候由于奕訢地位名声高升,担心...
咸丰从小体弱,这一点在许多历史资料上都能得到考证。对于咸丰皇帝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惹人正义的话题,今天小编就和你同解密清宫未解之谜,关于咸丰皇帝是否喝鹿血暴毙而...
晋商与徽商形成的原因 中国的经商传统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陶朱公“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合理的根据节气民情来经商,最后发家致富,陶朱公也由此成为商人的代名词,“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