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盘底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名将,其中一位被捧上“神坛”,还受后世祭拜!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盘底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名将,其中一位被捧上“神坛”,还受后世祭拜!》,很多网友都想阅读✨盘底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名将,其中一位被捧上“神坛”,还受后世祭拜!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然而这其中也有被后世很大程度高估的名将,今天就由小编来盘底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名将,其中一位被捧上“神坛”,还受后世祭拜!

西汉的建立就离不开武将,汉高祖刘邦手中的韩信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初的韩信在萧何的引荐之下,投靠了刘邦。也就是在刘邦这里,韩信建功立业,由此成为了一代名将。到了之后的汉文帝时期,同样出现了优秀的武将。

李广肯定是其中一位,他的祖先是先秦时期的李信,也是一位历史名将。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就因为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为了中郎。这时候的李广就开始征战天下,不过到了之后,李广也没有成为一代名将。这倒不是因为他武力值不好,而是因为李广的运气不好。

现如今的人们都说“李广难封”,事实上,李广的能力是有的,只不过他的运气肯定是差了一点。李广的能力有,但是他的武力值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人们都将李广不能够被封爵推到了他运气不好,其实他的真本事也是有限的。

虽然李广是名出色的将军,深受军队士兵喜爱,可是李广训练士兵是不行的。每一次交战中,都是胜少败多。这样的武将肯定不是皇帝喜欢的。李广做官没有官架子,这让当时的士兵很喜欢与李广在一起,可是李广的能力有限,一直没有受封。

在汉景帝时期,李广也是建功立业的,但是李广此时已经帮助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不过平定七国之乱的主要武将还是周亚夫,李广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汉武帝时期,李广就成为了一员老将,可是李广仍然没有得到重用,李广难封绝非汉武帝故意刁难他,而是李广真的难以胜任。

在雁门出击匈奴一战中,李广作为卫尉带军出击。这场战役中,匈奴士兵众多,是李广的数倍。李广没有审时度势,结果被活捉,这样一来李广丢人可就丢大了。最后还是假装死去才得以偷偷逃跑,实在是有损威名。这样的武将怎么能够让汉武帝放心呢?

与霍去病和卫青相比,李广的能力的确不行。这与他的运气几乎是没什么关系的。后来李广和张骞协同作战时,李广的军队又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能够重用这样的武将?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李广一生参加了很多战役,在战争中不仅没有立功,反而多次违反军纪,延误战机。

李广能够如此出名,还得益于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将李广美化。那么第二位被高估的武将就是关羽。关羽的忠义不容否认,他已经被后世传神,民间有很多地方都供奉关公,时至今日,各地仍然有很多关帝庙受到供奉。

关羽之所以出名,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的出现。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但是小说中的很多情节被人们误以为是正史。根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温酒斩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诛文丑并不是关羽,而是曹操用诱敌之计将文丑打败,文丑丧命与军中。

后人熟悉的水淹七军以及刮骨疗毒都是虚构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之所以这样描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给关羽表现的很强,但是历史上的关羽在忠义方面不可否认,但是武力值方面绝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厉害。

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切都是为了展现关羽的能力,其实都是虚构的罢了。不过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关羽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忠义的人物。现如今的人们对关羽的忠义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不过在历史上,由于三国演义的出现,让人们误以为关羽的能力非常厉害。

除此之外,被高估的武将还有著名的“白袍战神”陈庆之。

陈庆之护送北魏宗室元颢,千里挺进,直至攻占洛阳,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他为什么能够这么轻易杀入洛阳呢?又为什么说他以7000人马连续击败数十万敌军的“神话战绩”是谎言呢?事实上,这跟北魏朝廷的应敌策略有关。

当时北魏国内可谓烽烟遍地,各类起义层出不穷,山东一带就崛起了一支邢杲为首的、人数逾10万的起义军。北魏朝臣们经过讨论后一致决定,先讨伐“众强盛,宜以为先”的起义军,再挥师讨伐“孤弱不足虑”的陈庆之。这便是陈庆之得以畅通无阻千里直杀洛阳城的最大原因,魏军主力倾巢而出,一号人物尔朱荣征讨流民未归(他回来后便将陈庆之杀回南梁),二号人物元天穆又出征东边的邢杲,所以才给了陈庆之机会。《魏书·元天穆传》记载,陈庆之其实是“乘虚陷荥阳”。因此,陈庆之北伐奇迹的产生,是建立在一路空虚的基础上。既然如此,北魏如何能够出现动辄几十万的大军去与陈庆之作战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南北对立,双方的史官自然会站在己方立场上拼命贬低对方而抬高自己,所以南朝史书浮夸风现象十分严重,而《资治通鉴》参考的正是《梁书》的说法,“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皆克”,战绩是可信的,只是敌军人数,不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由此可见,陈庆之也许当得起“名将”这个称号,但绝非那种能以7000人大破50万敌军的战神。

例如李广,关羽,陈庆之等被高估的名将还有许多,例如清朝时期的袁崇焕和我们也很熟悉的冉闵天王。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蓟辽督师,很多人都非常崇拜他,因为他才能出色,用兵如神,还有人称他为“明末长城”,可实际上,袁崇焕确实名过其实了,他的功绩与他的名声确实不匹配。

而冉闵,他本为汉人,认了胡人石虎当爷爷,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迫不得已,总之冉闵是被胡人养大的,为了取信胡人,冉闵杀了好多汉人,包括东晋大将,这可是华夏正统。

后来,石虎死后,胡人内斗,冉闵受到了威胁,迫不得已颁发了杀胡令,冉闵杀胡有自己的私心在,虽然有功劳,但是绝对不是什么拯救汉人千古一帝,你要这么说的话,把当时的东晋皇帝搁哪儿,要说拯救汉民族,谢安还差不多,没有谢安,东晋早就亡国了,真让苻坚大帝一统中原,那历史恐怕都要改写了。

以上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个被高估的名将,那么你还知道多少呢?

发布时间:2023-06-10 10:11

上述文字是💠《盘底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名将,其中一位被捧上“神坛”,还受后世祭拜!》✨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吴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为何非要以61岁高龄起兵造反?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关键人物,更是有名的三姓家奴。今天说起吴三桂,他为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可谓是使人津津乐道,但吴三桂晚年偏要以61岁的高龄造反,更是使很...

[历史] - 2021-06-09 13:40:31

古代中国对全人类居功至伟的贡献,远不止四大发明

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对人类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但是这四个发明创造却是英国人提出来的,中国真正深深惠及人类的发明还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到中国的“四大发...

[历史] - 2022-03-22 08:23:17

乾隆的亲生母亲到底是不是甄嬛?

通过近代的很多影视作品,我们知道了甄嬛这个清朝妃子,在电视剧中她是乾隆的母亲,那么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真的是甄嬛所生的吗? 乾隆生母是不是甄嬛? 孝圣宪皇后甄嬛,即雍正帝...

[历史] - 2021-12-29 10:16:13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十八条冷知识

三国真正的历史与演义小说中所写的有很大差别,下面是一些比较有趣的三国冷知识,虽然没什么用,但是当做谈资还是很不错的。 1.貂蝉是虚构的人物,正史中记载的是吕布与董卓的...

[历史] - 2022-03-25 06:05:12

抗日年间战乱不断 那些茅山道士都在干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战火不休,战乱不断,虽然我国已经脱离了朝代制社会,但是深入人心的封建思想却迟迟难以除去,自然那些茅山道长也就还在,那么当中华儿女还在祖国而战的时候,...

[历史] - 2022-09-09 05:14:59

揭秘:清宫咸丰帝喝鹿血暴毙未解之谜

咸丰从小体弱,这一点在许多历史资料上都能得到考证。对于咸丰皇帝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惹人正义的话题,今天小编就和你同解密清宫未解之谜,关于咸丰皇帝是否喝鹿血暴毙而...

[历史] - 2023-04-12 09:11:37

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要除掉他?

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要除掉他?鳌拜叛变?不存在的。我们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鳌拜死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是怎么对待鳌拜的。 鳌拜去世44年后,也就是...

[历史] - 2021-04-13 16:32:56

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兄弑弟,为何没杀老子李渊?

李世民为夺皇位而诛杀太子、齐王,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

[历史] - 2021-07-12 21:39:05

慈禧太后的私密生活 晚年竟享八个情人!

慈禧太后情人一: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慈禧太后的情人之一,传在慈禧进宫前就已经认识恭亲王了,并一度关系很好,慈禧做秀女的时候由于奕訢地位名声高升,担心...

[历史] - 2023-05-26 08:10:3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如何”借东风“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

[历史] - 2021-08-11 22:29:51

古代文人的操守,若丢了后果很严重

文人的气节自古就为人所不齿,穷酸,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是用来形容文人的,但是如果文人没有了自己坚守的节操,这个社会最后的道德壁垒将会轰然倒塌,许多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好的...

[历史] - 2022-04-03 14:51:26

雍正帝“弑兄屠弟”?真相如何,直至几百年后,随着密旨曝光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雍正可以说一代勤勉的皇帝,可是民间传闻他却是一位弑兄屠弟的侩子手,那么真相又是如何呢?直至几百年后,这份密旨曝光,才让人知晓。...

[历史] - 2022-08-16 05:55:18

封建时代中国最大的两个商帮是哪两个?是如何形成的

晋商与徽商形成的原因 中国的经商传统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陶朱公“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合理的根据节气民情来经商,最后发家致富,陶朱公也由此成为商人的代名词,“孔...

[历史] - 2021-06-20 04:22:51

朱元璋力保此农民,说谁敢欺凌,就灭九族

中国历史上在古代农民的地位,可以说是远远低于官员的,俗话说的好,民不与官都,可是明朝有位农民就不一样,朱元璋力保此农民,说谁敢欺凌,就灭九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可...

[历史] - 2022-08-20 13:00:53

赵匡胤流离失所、艰难探索的那些岁月

赵匡胤的家族迁移到开封后,开始有些落魄。 19岁的赵匡胤与贺家的一个小姐结婚了,从此走向了婚姻的坟墓。 家境的落魄迫使赵匡胤不得不出去打工,也说不定还有机会创业。不过此...

[历史] - 2021-06-30 13:24:24

清朝后宫的工资是多少?有些妃子甚至靠做手工活卖到宫外维持生计

后宫嫔妃其实是一种职位,每年能够领到朝廷的年薪,不过在等级森严的后宫,不同妃子的待遇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能成为皇帝的女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她们...

[历史] - 2022-04-16 09:42:31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