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魏国的一切事情都是曹操说了算,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生前并非没有称帝的实力和机会,但他一直没有那么做,反而多次公开反对称帝,这是为什么呢?
在彻底统一北方之前,曹操至少3次坚决反对过所谓的废立之事,对刘汉朝廷公开表示支持:
第一次是反对许攸和王芬等人另立合肥侯的图谋。中平四年(187)前后,曹操担任都尉一职,有一次突然接到好友许攸写来的一封密信,许攸告诉他一个秘密计划,他们打算联合冀州刺史王芬,借汉灵帝出巡的时机将其扣押,之后另立新帝。
这件事的背后主使是袁绍,他身边有一个秘密小组织,称为“奔走之友”,许攸是该组织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们打听到汉灵帝要回冀州河间国老家,于是让王芬出面向朝廷要求扩充军队,待汉灵帝一来就发动政变,另立刘氏宗族的合肥侯为帝。
曹操当即表示反对,他给许攸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引用了霍光和伊尹的例子,说明废旧帝立新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劝他们不要做此打算。后来这件事败露了,许攸逃亡,王芬自杀。
第二次是反对袁绍另立刘虞为帝。董卓挟持汉朝廷,关东联军以袁绍为首与之对峙,为化解政治上的被动袁绍准备另立一位新皇帝,候选人是幽州牧刘虞,袁绍给各路联军首领写信陈述他的想法,并派人携拥戴书幽州。
这时候曹操刚刚经过汴水失利到南方募兵,回来后袁绍就征求他的意见。据《魏书》记载,曹操直接表示反对,他说董卓之罪暴于四海,我们合大众、举义兵,天下莫不响应,这是因为义的缘故。现在幼主微弱,制于奸臣之手,但还没到亡国的地步,一旦改易“孰其安之”?
曹操表态,如果袁绍执意要另立新帝的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袁绍不死心,派人私下里去说服曹操,对曹操说现在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大,天下群雄,谁能超过?曹操仍然不应,从此之后对袁绍更为反感,甚至“图诛灭之”。
第三次是反对袁术称帝。建安二年(197)春天,袁术突然在寿春称帝,震惊全国。在曹操看来,袁术的行为不仅是对汉室的叛逆,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许县新朝廷运转不到一年袁术就公然分庭抗礼,不给他点教训,势必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术冒出来。曹操利用袁术与孙策、吕布之间的矛盾,拉拢他们共同讨伐袁术,后来又亲自东征,让袁术最终梦断江亭。
面对江山霸业的唾手可得,他为何没有走向地位的巅峰?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
董卓死后,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张王牌,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此他挫袁绍、平吕布,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时的曹操,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可是为什么在25年的时间里,也就是从公元196年“挟天子”直到公元220年去世,曹操都没有敢称帝?
现在看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曹操平定董卓、吕布叛乱打的正是朝廷这张王牌,如果曹操废掉汉献帝,登上皇帝宝座,那他跟董卓、吕布还有什么区别呢?董卓、吕布可是当时天下公认的残暴之人,是人人欲得而诛之的对象,曹操的智慧谋略都远在这二人之上,当然不愿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虽然曹操竭力宣称自己是奉天子诏,但天子权力被架空,却也是路人皆知之事。孙权、刘备早已唾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曹操并不惧怕这种责骂,因为当时天下分裂,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责骂和攻讦本属正常,曹操同样以乱臣逆贼的名义指责他们,他所惧怕的乃是留下历史的骂名,那可是有口难辩、影响深远的。因此曹操一直保持宰相的身份而不敢随便僭越称帝。
据《魏氏春秋》记载,夏侯敦曾对曹操说:“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着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由此可见,曹操为自己所设的标准是非常高的,他是想做周文王那样的圣人,成为千古传诵的对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亘古流传的圣人称号比一个身背骂名的皇帝的称号美好得多了!
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曹操深受儒家正统文化影响,不想背上千古罪人的历史骂名,而是想做一个流传千古的圣人。
第二,从当时形势来看,曹操生前还不具备称帝的条件。
虽然当时曹操已经取得汉王室的绝对控制权,但他的势力还是局限于中国北方,孙权和刘备还在东南、西南虎视眈眈,国家还未统一,天下并不太平。如果曹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称帝,势必成为众矢之的,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带领天下英雄讨伐他,这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便不复存在,就会陷于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甚至引起新一轮军阀混战。虽说曹操此时兵精将广,但以乱臣贼子的身份与天下豪杰对抗,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反而有可能使自己的大好形势得而复失,这显然是对曹操不利的,所以他对称帝一事非常谨慎。
(赤壁之战)
但是,曹操的许多部下都曾劝说过他称帝,孙权也曾劝曹操废汉建魏,但曹操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上书给曹操,表示愿意俯首称臣尊奉曹操为帝,曹操当即识破了孙权的伎俩,笑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也就是说,一旦自己称帝,势必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曹操的识见实非一般。曹操清楚:只要紧紧靠着汉献帝这棵大树,谁也奈何不了他,谁也动不了他,否则便是自取灭亡。曹操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内部的反对派和外部的敌对派凡有所行动者,都得不到好下场,就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曹操坚持实用主义,并不看重虚名。
曹操是一个志向远大、雄心勃勃的人,年轻时即打算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然而生逢乱世、朝政废弛,才华得不到发挥,因而走上了军阀争战的道路。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统一天下,安邦定国,其他的都是手段,只要有利于他实现这个目的,什么方法都可以用。
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非常高明的手段,这一选择让他在军阀混战中处于极大的优势。他的这种实用主义还表现在用人上,他的用人原则是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荀攸等人正是因此而被招到他的麾下,帮助他奠定了霸王功业。
这种讲究实际、不务虚表的作风在是否称帝的问题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一步步剥夺了汉献帝的权力,直到完全成为他的傀儡,成为他发号施令的道具。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以荀彧之死为代价受封魏公及九锡,并把全国合并为九州,最大的冀州归他管辖,魏郡也是最大的郡。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强迫献帝诏令他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至此,曹操既把持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也具备了身为天子才能有的装束礼仪,此时,陈群、桓阶、夏侯敦等人都劝曹操称帝,然而曹操不为所动,坚持不做皇帝。
其实此时的曹操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天子的诏令由他口授,官员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他是以丞相的名义做皇帝的事,曹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何必去计较“皇帝”这个称号呢?
不过仔细考察一下,会看到曹操不称帝也反对别人称帝,其心态在各个时期也略有不同:前期“奉天子”是他的口号,反对废立更符合他的战略利益,自己当然不会带头去做;中期,他已经具备了代汉自立的基础,或许产生过称帝的想法,但赤壁之战打乱了这个节奏;后期,年事已高的曹操彻底放弃了称帝的打算,决意把这件事留给子孙做。
发布时间:2023-06-04 16:27
上述文字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死都不称帝这背后有什么原因?》✨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后宫中的女性除了皇帝的直系亲属外,基本都是皇帝的私人财产,于是这些相貌出众的妃子宫女们就成了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明清二朝的后宫佳丽们,有很多都是面容十分相...
《明史》记载,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崇祯皇帝在景山古柏树上自缢身亡,右脚赤裸,左足穿着鞋袜。而民间有史料记载,明思宗崇祯与大明王朝最后结局的一幕,早在明朝开国之际,...
在三国演义里面,有段故事,我们非常了解,耳熟能详,那就是空城计,司马懿因怀疑有埋伏就撤退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司马懿作为诸葛亮一生的对手,会犯这样的错么?今天就由小...
说到李白,我们脑海里联想的到是他的放荡不羁,翩翩公子的形象,可谁又曾想到一个书生也有杀气腾腾的一面,可是你们知道吗?原来李白他拿上毛笔不仅仅是一个大诗人,拿上宝剑...
明王朝统治时期,封建制度趋于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这种社会特点对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在前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现实条件的影响卞,明代文学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明朝有一位皇帝堪称最怕老婆的,子嗣被老婆快杀完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幸存的子嗣,还要为其安全操心。 此人就是明宪宗,也是明朝的第8位皇帝,其实在早年期间他...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的名将他们的军事才能都是无师自通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杨秀清,他原来是烧炭工,那他的军事才能哪来的? 原来恰恰杨秀清也是这种人,可以说杨秀清家干的事情...
武则天墓碑不著一字,是历千年不争的史实,是千千万万地球人眼见的事实。但随着武则天墓碑文字的破译,人们才发现眼见为实的定律被打破了。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当心灵的灵...
商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久远的朝代,因此大多数人了解的相对少一些,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曾经强盛过的朝代,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汤代替夏桀,建立了商朝,在...
秦庄襄王是秦始皇名义上的父亲,他在位期间并无多少政绩,整日纵情享乐,这大概率是他早逝的原因。 关于秦庄襄王的一生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成就,所以关于他的成就方面也就没...
说到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那么诸葛亮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卧龙诸葛亮的荣辱一生,他若不死三国的历史走向又将如何?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在东汉时期...
诸葛亮死后,蜀汉又坚持了三十年才灭亡,在后三国时期,蜀汉的局势是怎样的呢?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
清朝时期也曾经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对于几千年来接受封建统治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
兵马俑的挖掘,让人们感受到了千百年前,铁血秦军的赫赫威名。关于兵马俑的研究也慢慢摸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秦军的官制,秦军的战甲,以及秦军为何不戴头盔,最奇...
据《大义觉迷录》记载,雍正每天五更(凌晨三点至五点)就去给母亲请安,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还在睡觉,可想而知雍正去的时候,他母亲乌雅氏还在睡觉,自然不可能见他。雍正...
对陈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晋偏安东南地区,此后又出现了宋、齐、梁、陈这些南朝政权,虽然这些朝代进行过北伐,但却没能恢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