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
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可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若是打官司输了,百姓可以打屁股,但对秀才只能打手心。明代秀才着装也与众不同,戴“头巾”,着“蓝衫”,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身份的标志,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穿的。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其次称“增生”,三等为“附生”,其中“禀生”公家还按月发给廪米六斗。
网络配图
现在的本科大学虽然没有考秀才难,但至少是全国或全省组织的统考,所以从形式上来说,“高考”还是高级别的考试,但最多相当于明代的“乡试”。
乡试是一省范围内考试,参加者为秀才,考中者就是“举人”。中举之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称做“老爷”。举人有做官的资格,可以在吏部候缺,如果国家有缺的话直接可以当官,担任教职,去做学官,还有机会参加大选,谋个候补知县之类的小官。当然可以既可以继续上进,参加会试,谋求更大的政治前途。但考中进士就更难了,明代一科少的全国不足百人,多的也只有两三百人。
[page]明代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举人原则上即有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这就是顶级冲刺了。
乡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每个考生一个考试场,是单间,这种单间即“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考生进去之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考生答卷完毕将试卷交受卷官,试卷送弥封所。剩下来就是考官评卷,考生等消息了。
网络配图
明代的试卷的评阅,是十分严格也是非常公正的,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作弊的可能,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直到杀头。
首先,明代评阅乡试试卷的人员要求很高。评阅人员, 一是考试官,二是同考试官。考试官与同考试官,任职务条件一般为科举资历必须是贡士以上资格,并且必须是外省人,必须是在职的府、州、县学教官。这些人很内行,也是在职人员,是不敢徇私舞弊的。
其二,防范措施严密。即使有胆敢徇私舞弊的,作弊成功的概率也太小。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大致有五道程序: 一是应试者答卷完毕后, 将试卷交受卷官,经过吏员的弥封、糊名, 再由受卷官收回, 盖上戮印后, 送至弥封所。二是弥封官将试卷折登、弥封、糊名、编号,交誊录所。考生试卷经过统一誊录,很难留下作弊暗号。三是誊录官将考卷用朱笔誊录后,交对读所校对。对读后,交收掌所收藏。四是改卷开始,试卷先交同考试官评阅。同考试官看中的试卷,向主考试官推荐。五是主考试官再将这些被推荐的试卷进行评阅。整个过程,均由内外监试官监督。
[page]其三,问卷中的分工负责与相互监督。明代科举考试试卷评阅的具体办法,一是在试卷评阅后,必须由改卷人员签名并写下评语。二是一份试卷不由一人评阅,而由三至四人评阅。考生的实际水平,并非一个说了算,保证了评卷的公正性。
其四,试卷水平有横向比较。明代乡试卷少有客观答案,所以试卷评阅过程中必须相互比较,评出优劣。方法有:对比评阅法、词句评阅法、证据考察评阅法、经义衡量评阅法等。
对比批改法,即用一卷与同科其他试卷答题之比较,来评阅考生的试卷。此法的特点是通过比较来权衡试卷的优劣,具有鲜明的对比性。采用对比法,一是同场其他考生的答卷相互比较,实行“货比货”,这种方法使用较多。二是对照当时流行的所谓“时作”,比对模本,相比之下见出高下。
词句评阅法,即考试官对考生答卷中的词句作出评价的一种评阅方法。判断的方式主要是词句是否简明扼要, 文字是否简练明了。
网络配图
证据考察评阅法,即考试官对应试者答卷中论据是否充分、取舍是否适当的一种改卷方法。
经义衡量评阅法,即考试官运用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意旨和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家、理学大师的思想来衡量答卷质量好坏,判断试卷水平高低的一种改卷方法。后两种方法,等于使用“标准答案”。
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并不评定“得分”,而是评出“等级”,依据“等级”排出“名次”,最后确定中试或淘汰试卷。
试卷的等级也不是简单地划定几个等次,而是由考试官对试卷给出“批语”。考试官对试卷的批语, 字数不等,少则两个字,如“典雅”、“精结”、“明确”、“得体”等。多则数十字,如嘉靖十年顺天府乡试中考生苏志皋的答卷, 同考试官教授张某批语长达54 字,文云: “ 我朝建南北二京, 实行天下形势之大,而列圣世德相承以培万年之基, 实在于此。是策能言之而未又以得人心, 正君心为保守之道, 尤为有见意。得士如此,可以闻于矣。”这等评价,明显是考官看中考生了!
考试官的批评实际上是有“结构”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下笔。文字较长的批语,其结构一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考试官谈自己对考题主要论点的看法,第二部分则是考宫对答卷的具体评论。
——从试卷的保密,到试卷的客观批阅,加上试卷相互间的优劣比较,明代“高考”阅卷工作是严密而公正的。应考者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很难因考试官一人的好恶而失去公允。
发布时间:2023-05-31 09:50
上述文字是💠《解密:明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如何评定试卷的?》✨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明朝末年,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扳倒后,朝廷出现一个权力中空之际,处事圆滑的温体仁终于寻得机会,通过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坐上了最高位置首辅大臣。温体仁在明末频繁的人事变动...
岑羲是唐朝时期的官员,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二度出任宰相官职的人,那么他有什么主要的功绩呢?后世对于他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岑羲是南阳地区的人,在唐朝时期曾经做过许多重要的...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性正统称帝人物,她执政期间有着诸多的功绩,那么为何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多是负面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末代的帝王总是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唐哀帝李柷如此,崇祯帝朱由检如此,溥仪也是如此。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他自小生于皇宫中,在还是孩童时期就被扶上了皇...
历史上许多的朝代,都有兵变的经历,不过大多数都是因为要造反当皇帝,可是你知道么,在明朝有这么一场兵变却是因偷鸡引发的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崇祯四年七月,皇太极亲率大军...
我国古代与日本的关系不算亲密,但也并非完全无交流,那么历代帝王之中,最痛恨日本的是哪一位呢?非朱元璋莫属了。 据说朱元璋的书房里挂有一把从一次剿灭倭寇战斗中缴获的日...
在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但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同时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春运’远在外地的人如果买不到票就不能回家。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回家...
康熙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后宫嫔妃众多,但实际上,他的选择面并不广。这并非戏言,而是因为他的身份和当时清廷的观点注定了不能像明朝皇帝一样在民间广征秀女。真正入宫为妃嫔...
关于食人族的一切,最早都来自于一些道听途说。Cannibal和Caribbean,食人族和加勒比人,这两个词同源,是因为哥伦布在听土著人讲加勒比人如何吃掉自己的俘虏时,听差了一个音,把...
如今,“武则天”已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称谓。但纵观史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完全可以断定,武则天在世时,并不知道自己叫“武则天”。“武则天”的称谓,其实仅仅是近百年的事。...
楚汉战争时,刘邦单独面对项羽就没赢过,要不是萧何不断给他输血,早就玩完了。到了汉朝成立后,北方的冒顿单于开始率军南下,结果刘邦轻敌冒进被围在白登,靠和亲才逃出生天...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贤后,孝庄肯定是最为著名的一个,她辅佐大清三代皇帝,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康熙甚至在她病重之时,在天坛祈愿想要将自己的十年寿命给与孝庄太皇太后,可见...
现代社会男女出轨的事情层出不穷,已经不是很新鲜了,女人出轨,男人就是被戴了绿帽子,那么这个说法是从何而起,又有什么故事呢? 为什么把老婆出轨的男人称为戴绿帽呢? 这...
说到杨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史料在记载中有许多关于他的暴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杨广是什么帝,他的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其中包含什么深意?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
王昭君为何出使西塞?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后过的怎样?王昭君并不是自己的本名,她名嫱,是南郡那方的人,她的字是昭君,因为她的美和后来的事迹得到大家的称赞,于是历史上都...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