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中乾隆的功绩可谓是有目共睹的,与他功绩相匹配的是他败家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国库都被乾隆败光了,为何晚清时期非常腐朽落后,还有那么多财政收入?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活的最久的皇帝,他享受着两位先帝给他带来的富有成果,一生放荡不羁。如果说,有一个皇帝,幸福感指数最高,那么就一定是乾隆了。
说起乾隆,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乾隆下江南了。真实的乾隆下江南,可不是像还珠里演的那样微服私访。而是浩荡荡,几千人的队伍出去游行。
其名为下江南,其实就是拿着公款去旅游,顺便把几个妹子,这就是乾隆的奢侈生活啦。
然而,乾隆也不算昏君,他下江南的原因也不会是这么低俗,其实他下江南,真实的作用也就做了三件事。
1.减免赋税
乾隆所到之地,当年的赋税便一笔勾销。乾隆六次下江南,经过了浙江、江苏、安徽三个省份,便将三地的赋税一笔勾销,减免的赋税总额能够达到1000万两白银左右。
2.培养人才
江南人杰地灵,许多名门世族都是江南之人,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能招揽到大批的读书人。大家都知道,乾隆最爱读书人,平常自己也喜欢写诗,舞文弄墨,虽然没什么成就,但在古代君王里,也算是有才的了。到了江南,乾隆便亲出试题,前来选拔江南地区的读书人,笼络人才,这也是他江南之行中十分重要的一笔。
3.视察海防
江南地区一直是我国受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每次爆发大面积的洪水,都会涌现出无数的灾民,而乾隆要做的,就是去安抚他们。然后加强海防工程,修复大坝。此举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乾隆为数不多的功绩之一。
乾隆下江南基本上就是做了这三件事,然而,其六次下江南,却花费了2000多万两银子,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这些钱还是由百姓来出了。
然而早在康熙末年,整个大清国库的银子也不过只有区区七八百万两的数目,这样的一个财政收入,对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实在是难上加难了。
一直到了雍正即位后,他看到清廷财政入不敷出的紧张局面,一狠下心来,采取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甚至不惜得罪天下读书人,让酷吏田文镜在河南实施“士绅一体纳粮”的措施,并大力追缴官员的亏空。
即使是备受康熙所宠信的曹雪芹一家,也被逼得倾家荡产,这才使得大清的年财政收入达到了一千多万两白银,为此雍正皇帝累得半死不活,用他自己的话语就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成为了一个工作狂。
插一句题外话,正是这句雍正自鸣得意的“朝乾夕惕”,在年羹尧上奏折夸奖雍正的时候,他的刀笔吏们,不知道犯了哪根筋,将“朝乾夕惕”四个字给写反了,雍正是个鸡蛋里挑骨头的人,见状勃然大怒,本来就一直想要找借口收拾年羹尧,这下瞌睡的得到了枕头,他以此为借口,开始对年羹尧动手了。
乾隆即位后,这位太平天子,挥霍享受,老爹雍正辛辛苦苦积攒的老底子又几乎被他败光了,要不是后来继位的嘉庆一举拿下了和珅,获得了白银数亿两,恐怕在嘉庆到道光年间,清廷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问题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几经折腾,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诸如《中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清廷每一次赔款,都是以亿计数,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庚子赔款,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清廷依然不含糊,表示还款压力不太大,那么清廷在内忧外患之下,又从哪里来了这么多钱呢?
之前有人曾算过,如果将《北京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等丧权辱国条约加起来,清政府一共需要赔偿的数额大概在13亿两白银左右。
而这只是需要赔偿的款项,再想想为了维持人员如此冗杂的晚清政府运转,为了支撑清朝当时的各种军需以及物资消耗,还得满足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贵族们的奢华享受,清政府到底哪来的那么多钱啊?我们来用事实例子说话。
清朝最为繁荣的时代目前公认都是康乾盛世,而康乾盛世时一年的国库税收是多少呢?是3000多万两银子一年,哪怕作为清朝巅峰的乾隆时期,都只有4000多万两一年的税收。这个数据放到明朝更低。
因为明朝允许以粮食抵税,因此明朝政府实际收到的白银数量是很少的,一年仅有300多万两;如果加上粮食换算成白银的话,差不多是2000多万两白银一年。可以说清朝时的国库收入,已经比明朝提高了1.5~2倍,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提升了。但这个数字摆在晚清面前,完全不够看。
清朝中期的时候,主要税收是田赋、盐税以及关税。田赋是清朝主要的财政来源,乾隆时期差不多有两三千万两白银一年的收入;盐税虽然是百姓们的必需品,但因为不像粮食需求量那么大,因此康乾时期的盐税大概是每年500万两白银左右,到了道光年间,也不过700万两。
因着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的原因,关税在晚清以前也没有太高,只有500多万两白银一年。但随着晚清政府的衰败,清政府开始增大各种税收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将自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平摊到了每个百姓身上!
因为《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到了1911年时,田赋已经高达4800多万两白银,而盐税更是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高达4600万两,是康乾时期的9倍,是道光年间的7.6倍!至于关税,也达到了4300多万两。
但这些税收加起来远远够不上晚清政府的全部税收。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在《1840年——1849年的清朝财政》中的数据统计来看,1840年时,清政府财政收入为3.9亿两银子;到了1843年鸦片战争结束时,竟然到达了4.2亿多两白银的财政收入,是乾隆时期的国库收入10倍!
那这些多余的收入是哪来的呢?是通过打压中国农民、商人以及手工业者,收取的“过路费”厘金;是通过“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收的铁路费用;是通过祸国祸民的鸦片收取的恶税洋、土药厘税(鸦片税)。
发布时间:2023-05-19 02:11
上述文字是💠《清朝国库都被乾隆败光了,为何晚清时期非常腐朽落后,还有那么多财政收入?》✨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导读:班超万里封侯讲的是什么故事?班超和班固什么关系?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陕西咸阳。他才华出众,能力极佳,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多少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用自已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使红旗更鲜红,五颗星星...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乱世,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的人才,有如诸葛亮,郭嘉,司马懿一般惊才艳艳之辈,也有许多作死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最强杠精祢...
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资料小编告诉你。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清朝第三位从大清门抬进紫禁城的皇后,丈夫是同治帝,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所...
雍正后宫佳丽如此之多,到底谁才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呢?许多关于雍正的电视剧都把熹妃写成是雍正最重视最宠爱的妃子,那么,历史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从史书和众多文艺作品中...
岳飞是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死亡,人们基本都把罪责归结于秦桧的身上,其实秦桧并非主谋,顶多算个推波助澜的角色。真正想要岳飞命的其实是宋徽宗。 精忠报国,基本...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不打卫国?秦始皇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灭了六国一统天下。但是你仔细一看,当时竟然还有一个国家没有灭亡!那个国家就是卫国。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
要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很多的清官的,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可以说是千古闻名,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才的,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清官,退休致仕回家,害怕没有钱被亲...
神策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大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神策军也是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得以继续维持100多年统治的重要保证。可就...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很熟悉,刘备以仁义著称,可就这么一个以仁义著称的人为什么要赐死他的义子刘封?是何缘故?有这个必要么?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
兵马俑出土之后,全国上下十分惊喜,但是兵马俑人像的发型却让人十分疑惑,这种奇怪的发型不曾出现在任何朝代,为何人像都是这样的造型呢? 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古人对头部的各...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几千年来都是遵循这男尊女卑的社会国情,人们普遍认为女人就改对男人唯命是从。其实说到古达社会女人射虎地位低下并不止中国的国情是这样。在近代女...
伊尔根觉罗氏在后宫是什么地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丈夫比自己大47岁,乾隆帝后宫妃嫔中最后一位进宫的新人,入宫就被封为嫔,未生下一男半女,被...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在政治方面,也加快了殖民地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过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
年羹尧作为雍正初期极度宠爱的大臣,和隆科多两人组成了雍正的左膀右臂,由于他战功卓越,雍正封他为抚远大将军,负责西北军政事物,那么立下赫赫战功的他,为何会家破人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