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黄权投降了曹魏 为何刘备却说自己辜负了黄权 黄权先降刘备 后降曹丕 为何一直能够得到重用?黄权是怎样投降魏国的?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黄权投降了曹魏 为何刘备却说自己辜负了黄权 黄权先降刘备 后降曹丕 为何一直能够得到重用?黄权是怎样投降魏国的?》,很多网友都想阅读✨黄权投降了曹魏 为何刘备却说自己辜负了黄权 黄权先降刘备 后降曹丕 为何一直能够得到重用?黄权是怎样投降魏国的?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黄权本是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的一生可谓十分坎坷,在刘璋处不为重用,后归刘备。刘备夷陵惨败,黄权因归途受阻而降魏。黄权三番两次投降后却一直能够得到重用,官至高位,委以重任。

刘备一生虽然犯过很多的错误,并因此错失过不少的名将、谋士,但出于帝王心性,从来不肯公开道歉,只在公开场合对一个人表示过愧疚,声称自己辜负了他。此人,便是益州名将黄权。那么,黄权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刘备为何对他公开表示愧疚?

黄权是巴西郡阆中人,起初担任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征召为主簿。当谋士张松、法正提出迎纳刘备入川的建议时,黄权赶忙进行阻拦,对刘璋分析利害关系,指出刘备有骁勇声名,非甘心寄人篱下之辈,若邀其入川,必将夺取刘璋的职位。无奈刘璋实在颟顸愚蠢,不仅听不进黄权的苦劝,甚至还将他贬为广汉长,真是不知好歹。

事态果然如黄权所料,刘备入川后没几年便夺取益州,黄权见大势已去,只得归降于刘备,并被后者任命为偏将军。黄权投身于刘备阵营后,因能力非凡、智识高远,逐渐受到刘备与诸葛亮的赏识、器重,最终竟达到推心置腹的程度。黄权因首献攻取汉中之策,在刘备自称汉中王后,被任命为治中从事,蜀汉建国后又晋升为镇北将军。

刘备称帝后不久,便以替关羽复仇为名义,倾尽全国兵力东下攻击孙权,意图夺回荆州。此时,黄权出来劝谏,请求刘备坐镇后方,而由自己率领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若无危险,然后大军方可顺流东下。然而此时的刘备自负至极,根本不听黄权的建议,一意孤行的亲率主力东下。不仅如此,刘备还将黄权视为碍手碍脚之人,把他打发到江北防备曹魏,并未参与到与孙权的战事中。

刘备在随后的猇亭之战中惨败,不仅尽丧国内精锐,还差点被陆逊擒获,狼狈至极地逃往白帝城,才算是捡回一条性命。猇亭之战后,驻守江北的黄权归途被截断,无奈之下只好向曹魏投降,而刘备在听闻此消息后,非但没有表示愤怒并惩罚黄权的家属,反而叹息说是自己辜负了黄权。

黄权不仅在蜀中名声甚著,在北方也是大名鼎鼎,所以等到他投降曹魏后,便被文帝曹丕拜为镇南将军,加侍中,封育阳侯,官爵比在蜀中时还要高。不仅如此,曹丕为表示亲近,还经常让黄权与他同车陪乘,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当时,蜀汉降将中有人在曹魏散布黄权家属已经遇害的消息,曹丕为此向黄权表示安慰,但黄权却并不相信。

他满怀自信地对曹丕讲:“臣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在投降前已表明了我的本志,我不信刘备会加害我的家属,如今疑惑还未解除,还请等待之后的结果。”稍后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黄权判断的一样,曹丕由此折服于他的见识。

在魏朝赏识黄权的不止曹丕一人,连大阴谋家司马懿对他也很是器重,曾惊奇地向黄权询问,蜀中有多少像他这样能力非凡之人,黄权听后很高兴,笑称没想到自己竟能得到司马懿的赏识。黄权在北方官至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同三公一样的待遇,可谓位极人臣。魏帝曹芳正始元年,黄权寿终正寝,距其降魏已有19年时间,死后谥号为景。

黄权为什么三番两次投降后一直能够得到重用?

首先是其战略眼光。

刘璋迎接刘备入川,黄权曾经鲜明地反对过,他向刘璋指出:刘备素有骁名,如果入川,以部曲对待刘备则刘备必然不满意,如若以宾客对待刘备,那么一国不容二主,故而不应迎刘备入川。如此分析可谓一针见血,然而刘璋并未听从,反而将黄权降职。刘备入主西川后,曹操旋即出兵进攻汉中张鲁,黄权指出: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如果丢失汉中,则有如砍断蜀地的腿脚一般,因此必须重视并尽快争夺汉中。之后的事实证明,黄权的看法是十分正确的,汉中的得失,关乎蜀汉政权之安危。

其次是其军事才能。

《三国志 先主传》和《三国志 黄权传》记载,曹操进攻汉中,张鲁奔走巴中,此时刘备让黄权率领人马前往迎接张鲁,而之后张鲁投降曹操,黄权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的迎接任务,却也顺手击破了杜濩、朴胡等少数民族部曲,取得了小的胜利。能够在已然徒劳无功的情形下,见机出击、寻求战机、取得战果,足见黄权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黄权作为极少数有谋略和战斗经验的人员随同,在兵势顺流而下的情形中,黄权指出:如此进兵,进易退难,希望刘备坐镇后方,自己代替刘备在前方探听吴军虚实。而刘备却认为黄权有意阻战,将他打发到北面防御曹魏。最后的结果证明,黄权的担忧和意见是有道理的,刘备此次用兵过于急躁、失于计较,最后遭受惨败。

最后是其人品德行。

黄权并非是孟达那样的政治投机者,也非法正那样的睚眦必报者,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和操守。刘备入川时,他曾劝谏刘璋却被刘璋降职外放。刘备夺取益州时,其部下分定诸郡县,不少郡县望风而降,而黄权却不计前嫌,始终闭城坚守,直到刘璋出降后,黄权才跟随刘璋归降刘备。

黄权降魏后,曹丕调侃黄权问其之所以归降是否是要效仿陈平、韩信,黄权正言道:受到蜀主的恩遇,不能降吴,又因道路阻绝无法返回,因此才投降曹魏,哪里称得上效仿古人?后刘备去世,魏国群臣都互相庆贺,而黄权却无一丝喜悦,曹丕欲吓唬黄权,一连派遣好几个使臣责问,黄权的侍从都很紧张,而黄权仍然十分镇定。由此可见,黄权有底线、有坚守,能够坦然面对对待是非,其为人处事算得上磊落,没有什么可苛责的。

降魏始末

《三国志 黄权传》描述了黄权降魏的过程,即“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这里的记载指出,黄权降魏是因为黄权归蜀的路途受阻,因此被迫投降曹魏,这是历史明面上的记载。田余庆先生曾经提到,黄权降魏,除了归途受阻,还有是时东三郡的守将、叛逃蜀汉而归曹魏的孟达所诱降的一种可能。

第一,就地理位置而言,刘备打发黄权到北面防御曹魏,其首当其冲要受到来自东三郡,即西城、房陵、上庸的威胁,而此时东三郡由于孟达叛逃,皆属曹魏,那么黄权防御的对象即是孟达,二人的距离很近,有机会接触。

第二,就黄权的处境而言,身为益州本土人士的黄权在归顺刘备后似乎不受信任。先是黄权归顺刘备后,刘备并未给予其重要的职位,只是授予其偏将军的位置,徐众在评价这一事件时指出:“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说明刘备虽然知道黄权有才干、有德行,但却仍然对其十分猜疑、不肯重用。因此,夷陵之战开始时,当黄权敏锐地指出刘备在战斗部署时有问题时,却被刘备认为是阻战,以此被打发到北面防御曹魏。故而,黄权此时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明知伐吴必将受挫却不能作为而被卡在北面动弹不得。

第三,就孟达而言,其在蜀汉有类似黄权的经历,因此孟达在听闻黄权被打发到北面防御曹魏时必然深知黄权的处境。所以,政治投机者孟达为邀功会想方设法和黄权接触并鼓动其投降。

第四,就形势而言,夷陵惨败加速了这一进程。黄权虽然能够预见夷陵之战蜀汉一定吃亏,但是却没有料到蜀汉居然败得如此狼狈,导致北面蜀军归途道路受阻,在这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况下,黄权回天乏力。因此,形势、地理加之自己的处境,给了孟达以诱降的机会。

不过,无论是被迫降魏还是诱使降魏都只是看到了黄权降魏的一方面。黄权降魏的原因应当是多方面因素综合所造成的。归途受阻自然是直接促成了黄权降魏,而因在蜀处境尴尬被打发至北面防御,又从地理、人心上给予了魏国东三郡守将、自己原来的同僚孟达以引诱的机会。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黄权左支右绌,最终投降了魏国。

发布时间:2023-05-15 18:55

上述文字是💠《黄权投降了曹魏 为何刘备却说自己辜负了黄权 黄权先降刘备 后降曹丕 为何一直能够得到重用?黄权是怎样投降魏国的?》✨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三国中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何曹操却不肯称帝?

三国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天下实际上的皇帝还是汉献帝的,三国君主都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宣布称帝,这个平衡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才被打破。 公元221年,建立蜀汉的刘...

[历史] - 2022-03-29 20:22:06

元朝版图有多大?明朝为什么没有完全继承元朝疆域?

导读:元朝版图有多大?明朝为什么没有完全继承元朝疆域? 如果套用甄嬛传的一句台词,那就是“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大明王朝也无法做到,元朝版图中的长城以北到北冰洋的地区...

[历史] - 2021-09-27 02:49:0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日本居民丝毫不担心 两颗爆炸之后实际上还有第三颗

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也同时震惊的全世界,本来日本应该承受3颗原子弹的攻击的,但是第三颗原子弹却神秘地失踪了,但是根据格罗夫斯将...

[历史] - 2022-08-04 22:42:31

雍正仅用这四招就稳定了大局,你看明白了吗?

山西在清朝一直是北方的经济发达地区,雍正朝时,山西的票号生意一直做到了全国,所以,雍正决定追缴国库欠款之事先从不缺钱的山西省开始,但是派谁去倒是个大问题,因为这是...

[历史] - 2021-05-01 01:02:04

清朝的嘉庆皇帝是否是一代庸主?从画像上的一件器物,就能看出他的无能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历代皇帝中有许多昏庸无能的君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的嘉庆皇帝是否是一代庸主?从画像上的一件器物,就能看出他的无能。 嘉庆皇...

[历史] - 2023-06-02 11:23:02

揭秘: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为何识不破?

司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万,望西城峰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

[历史] - 2023-02-24 20:44:28

古代帝王陵墓的防盗手段有哪些?

自古至今,盗墓都是一个危险的职业,盗墓者不仅要掌握风水知识用来定位墓穴,还要身手敏捷,机智应变在盗墓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古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从墓穴上看出来,古...

[历史] - 2022-10-31 13:39:16

雍正要不是在位时间短功绩肯定远超康熙

康乾盛世表现的风光已经被扒过皮了,和汉唐甚至是两宋的盛景都完全不值一提。那么清朝就没有值得称道的皇帝了吗,当然是有的,那就是被康乾夹在中间被忽视的雍正了。有人曾经...

[历史] - 2022-12-27 10:25:38

乾隆皇帝陵墓中 为何突然多出来一具女尸

中国古代对于下葬事宜非常的重视,而且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都是采用土葬的方式来安葬过世亲人的,古代帝王在去世之后,后世子孙会为帝王举行隆重的送葬仪式,还会按照帝王的遗...

[历史] - 2023-05-20 00:55:19

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 韩是怎么成为七雄之一的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战国七雄韩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

[历史] - 2021-12-05 05:05:31

咸丰往承德跑,慈禧往西安逃,如此狼狈为什么还不迁都?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眼看北京顶不住了,于是带着慈禧等人逃往了避暑山庄,把烂摊子留给了鬼子六奕沂。不过英法联军还是打进了北京,洗劫了圆明园。本来签完协议咸丰就准...

[历史] - 2021-04-30 13:58:49

开国功臣中,他与汤和皆是朱元璋屈指可数的童年玩伴,汤和善终,他却被满门诛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被人广为知晓,但人无完人他也有一缺点就是嗜杀,众所周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可谓尽皆惨死,可是他对其发下还是不错的,尽皆善终,但还...

[历史] - 2023-07-02 06:23:20

曹爽为何能够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曹爽为何在高平陵之变时一败涂地?

曹爽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从此,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

[历史] - 2023-06-03 19:02:41

咸丰皇帝是清朝最差的皇帝吗?

像许多统治者一样,咸丰皇帝是他时代的产物。尽管他的知识和视野很受限制,但他处理了一些即将发生的衰退危机。面对强大的太平天国叛乱席卷了大半个国家,咸丰大胆地委托有能...

[历史] - 2021-04-28 06:44:11

为何在历史上秦始皇的庞大后宫史书上只字不提?

导读:西方人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事实上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13岁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

[历史] - 2023-05-24 23:57:10

一代女皇武则天到底有多美,她的真实面貌是怎么样的

武媚娘,即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世民听闻武则天精通文史且容貌妩媚,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才人”,赐名“媚...

[历史] - 2021-07-23 17:09:46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