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历代的皇帝中有过昏庸的,也有过英明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清朝史上最“残忍”的三位皇帝,一位将亲姐姐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另一位更绝。
一,皇太极
莽古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3女。莽古济11岁时就被努尔哈赤以政治联姻嫁给了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
莽古济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姐弟,后嫁给琐诺木。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则娶了琐诺木前房所生的女儿为妻,也就是说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他的丈母娘,真是亲上加亲。莽古济有个弟弟叫做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天命十一年(1626)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皇太极继位时,莽古尔泰虽然依附众议,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内心却并不平衡。久之,与皇太极矛盾日深。最终以“御前露刃”事件使两人矛盾达到白热化。
天聪五年(1631)8月,皇太极统帅八旗劲旅围攻大凌河城。一天,莽古尔泰来到皇太极御帐,请求皇太极将出哨的正蓝旗护军调回,以补充军力,以利再战。这本来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极不等莽古尔泰奏请完毕,就下令护卫备马,说是有要事要办。
莽古尔泰本来性情鲁莽,见此情形大为恼怒。大声地说:“皇上对我有何成见请公开宣谕,不要这样为难我,我对皇上一直是处处顺承,可是我这样尽心竭力皇上还是不满,皇上是不是要往死路逼我?”
莽古尔泰边说边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站在他身边的德格类看到这种情形,急步上前给了莽古尔泰一拳,提醒他莫干“傻事”。莽古尔泰挨了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随手将刀拔出五寸许。德格类大惊失色,赶忙将其手按住,并用力把他推出御帐之外。皇太极见到这种情形,大骂身边的侍卫们说:“他们露刃犯朕,你们为啥不赶紧拔刀挡在朕前?古人说:操刀必割,执斧必伐。他们露刃的目的你们不明白吗,怎么敢坐视不动?”
当天晚上,莽古尔泰在弟弟德格类的劝说下,以自已饮酒过量,导致狂言失态为借口,来到皇太极黄帐前向皇太极陪罪,但被皇太极拒之帐外。大凌河之战胜利结束,八旗大军从前线撤回盛京。法司开始处理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审理后向皇太极报批,莽古尔泰被判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对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从开原赶来相劝。酒过三巡之后,莽古尔泰借着酒兴,把一直深藏在内心的想法坦吐出来。他说:“我现在把皇太极彻底得罪了,今后恐怕也没啥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机会把他除掉,夺取汗位。如果这招失败,我们就退到开原,开原城大坚固,在那自立为王。”野史笔记上说,莽古尔泰的计划是,在家里摆“鸿门宴”,宴请皇太极,用药酒将其“鸩杀”。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以及姐夫琐诺木听到这个计划很感震惊,劝莽古尔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尔泰却说:“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已经没有退路了。”见莽古尔泰如此坚决,姐弟三人最后同意了莽古尔泰的计划。
不料,谁知计划还没实施,琐诺木就到皇太极那里言语暗示,让皇太极多加小心。皇太极何等聪明,立刻先下手为强,让莽古尔泰“暴疾”而死。两年后,莽古尔泰弟弟德格类也遭同样下场。
“鸿门宴”案被莽古济看重的心腹冷僧机知道后,善于见风使舵的冷僧机,预感处境不妙。心想,如果有一天事情被人揭发,自己丢掉性命不说,全家老小也会因此受到株连。思来想去,冷僧机决意反戈一击。
天聪九年(1635)12月,冷僧机到刑部敲击登闻鼓,求见刑部贝勒济尔哈朗,说有重大机密讦告。济尔哈朗闻知立即升堂,冷僧机遂将正蓝旗贝勒生前与莽古济公主密谋“鸿门宴”计划全部揭发。济尔哈朗听了,大为震惊,立即带冷僧机入宫面见皇太极。
皇太极听了冷僧机的叙述,并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只是说:“好!好!此案如果正蓝旗贝勒在世,你的讦告功劳就更大了,不过现在揭发也不晚,也不晚。 ”
皇太极一直找哈达公主的茬儿。就在这个时候,冷僧机把哈达公主告发了,说她曾和莽古尔泰密谋造反。皇太极立刻抄了莽古尔泰家,结果真抄出了“金国皇帝之印”等证物。
皇太极当即传旨,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一连多日,盛京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莽古济,从此也成为满清王朝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二,雍正
胤禟生于康熙二十八年,文武双全,曾在出猎的时候只身一人射杀两头鹿,被康熙大加赞赏,等到23岁的时候,胤禟搬出宫去住进自己的府邸,因为住宅紧挨着恭亲王等人,胤禟也与这些大臣们交往甚密,曾经上书为胤禩辩护,被康熙责备。
如果没有那件事的话,胤禟应该会做一个逍遥王爷度过一生,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外出归来之后,对外宣布废除太子胤礽,胤禟等人则被召进宫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胤禟担任内务总管,身居要职,皇子被废黜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众多势力纷纷站了出来,大有夺嫡之势。
其中八阿哥胤禩势头正劲,结果触了康熙的霉头,被康熙公然责备结党营私,意图谋害太子,甚至出动人将胤禩拿下,就在危急时刻,胤禟站了出来,不顾康熙愤怒,誓死要为胤禩辩解,康熙盛怒之下 当众打了胤禩两个耳光,此事过后胤禟被归为八爷党,在之后的皇储之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此胤禟毫不掩饰,在第一次废黜太子的时候,就曾凭借自己的关系大力支持八爷党,胤禟交友广泛,不断利用个人影响扩充八爷党的实力,此时四阿哥胤禛却看透了局势,刻意与他们拉开距离,而在胤禟眼里,与世无争的四哥还是他们的一分子。
八阿哥为了夺权四处走动,无论是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术士,都在他的交友范围内,而胤禟也慷慨解囊,多次暗中送给八阿哥大量银两,康熙五十年,八阿哥生母病故,追丧期间胤禟与八阿哥轮番主事,俨然就是亲兄弟一般,据说当时胤禟也邀请过四阿哥胤禛却遭到拒绝,或许这个时候,他还没有看清局势。
直到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作为“对手”,胤禟遭受沉重打击,此后远离权力中枢,直到在保定去世,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胤禟经历了沮丧、侥幸、消极乃至绝望的心路历程,这段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雍正四年,接到一份密奏,胤禟在保定逝世,雍正或许还是十分开心的,不过转头一想这道密奏别人都没有看过,如果不及时昭告天下的话,天下人会不会认为是自己下的毒手,因此雍正迅速下旨,将胤禟的死讯传送至朝廷内阁,然而还是晚了一步,胤禟的尸体被运回北京的时候早已传开,恰好在三个月前,雍正刚刚将胤禟看押,结果没出多久就死了,其中的隐情或许很难令人信服。
同为皇子两人却分裂为不同阵营,当雍正继位之后就开始清算对手,尤其是八爷党被视作眼中钉,作为核心成员的胤禟自然上了雍正的黑名单,此前雍正以“纵容下人,骚扰民间”为罪名将胤禟革职查办,胤禟对此颇有怨言,换来的却是被当众押回北京,不过雍正半路却改变主意,将胤禟押往保定。
至于雍正为何会改变主意,当时保定直隶总督李绂是雍正的心腹,京城人多眼杂,胤禟又曾多年代在京城,保不准会突生变故,于是就把他送到保定,胤禟到达保定之后,果不其然受到了雍正的特殊关照,一家人被关押起来,外面围着重重士兵,外人根本无法接近。
后来胤禟被单独看押起来,带上枷锁,当时天气闷热,胤禟手脚不能自由活动,时间一长身体就受不住了,不出三个月就病倒了,即便是病了雍正也没有心慈手软,命人每天都用冷水浇醒,曾经的皇子受尽折磨,不出三个月就一命呜呼了,李绂对外宣称是病死,其中的隐情又有多少人能得知呢?
胤禟再怎么说也是皇子,他的死之事关重大,李绂之所以没有公布朝廷而是秘密的向雍正报信,或许就是李绂看穿了雍正的心思,想要在皇帝面前邀功,哪里想到自己的小心思却让雍正背了黑锅,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天下人都认为是雍正授意将胤禟折磨致死,让雍正背上了残害兄弟的恶名。
雍正也是真性情,为了证明不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召集群臣当面对质李绂,将胤禟的死都归结与意外,说道“塞思黑”罪不至死,只不过自己没挺过去罢了,雍正的意思很明显了,自己没有残害他的想法,是李绂自作聪明让天下人误会了。
或许真相确实如此,雍正没想过要胤禟的命,只是想把他囚禁起来,李绂错误的揣摩了自己的心思,这才导致胤禟的悲惨下场,实际上无论是不是雍正的本意,在其上位之后,八爷党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终究不会放过胤禟等人。
三,顺治
他的历史意义小编就不予评价了,实在是不好说,但他确实是一位好皇帝这个已经盖棺定论,尤其他作为一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原。但在战争中还是发生了许多残酷的事,顺治也被称为清朝最残暴的皇帝,首先是“扬州十日”,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扬州之屠,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扬州十日
第二件残酷的事就是“嘉定三屠”,嘉定三屠是1645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是为一屠。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是为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三屠。
嘉定三屠
清兵犯下了如此的滔天罪行,作为开国皇帝的顺治肯定是要付很大责任的,如果他继续残暴,那整个清朝或者国家就很快糜烂掉了,但他做了一个“好皇帝”应该做的事,出家忏悔去了。金庸先生笔下顺治是因为董小宛出家的,但事实上董小宛是跟冒辟疆的,总而言之历史上是没有韦小宝的,董小宛也没跟顺治。至于顺治为什么出家,小编个人认为就是想忏悔吧。当然正史上写的是顺治与1661年得天花死了。
发布时间:2023-05-15 01:05
上述文字是💠《盘点清朝史上最“残忍”的三位皇帝,一位将亲姐姐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另一位更绝》✨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总共611位君主,272位非正常死亡,有的是被亲属所害,有的是被近臣所杀,有的是嗑药而死,有的是亡国自杀或被杀,林林总总、各种死法都有。但是,有一些君主...
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许多上古奇珍异兽是非常有特色的存在,其中九婴就是一个长相十分奇特的妖兽。 相柳和九婴都出现在古代所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据说相柳是古代的凶神,...
咸丰是清朝的一位倒霉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列强入侵,国内还暴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内忧外患,这位皇帝也在乱局中逐渐迷失自己,开始了荒淫不理朝政的日子...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他们在军事上都是特别有才谋的,都能想出来一些特殊的方法让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并且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所以...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
标题:宋江大闹清风寨造反,作为好兄弟的武松为何不知情? 熟读水浒原著的都知道,宋江和武松结交的初期,两人的兄弟情谊是纯真的,武松是真的把宋江当做指引人生方向的大哥,...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士族门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东汉门阀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看看三国时期的军阀就知道了。 提起门阀制度,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魏晋南...
中国历史上自秦朝开始统一后,秦始皇就开始自称皇帝为朕,自此到后世的皇朝变更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依然自称“朕”。那么古代的太上皇又自称什么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首先...
秦丞相李斯,战国时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上蔡郡小吏,后入秦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官拜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然而这样的伟大的政治家也没有...
薛仁贵救驾李世民,看过电视剧《薛仁贵传奇》的人肯定知道有一个薛仁贵救李世民的桥段,那么在史书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薛仁贵又是怎么救李世民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
我国古代对女性的忠贞有着严格的要求,宫廷选妃更是十分看重这个,相传李世民冷落武则天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入宫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处女了。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李世民花心却为何从...
历史上的赵云 对于蜀汉的高级将领刘、关、张、马、黄,甚至与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只有对于赵云,则基本都持肯定态度。赵云虽然是第...
古代皇帝一生中都有众多的妃子和一位皇后,在皇帝死后一般都会与皇后进行合葬,但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一生中立了好几位皇后却没有与任何一位进行合葬,这是为什么呢? 汉武帝终...
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雍齿素来轻视刘邦。雍齿曾两次背叛刘邦,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然而,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却能保全首领,还得以封侯。 要说刘...
相信很多朋友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一些豪侠去客栈吃饭,一般都是几坛美酒几斤牛头,吃完后大手一挥一锭元宝往桌上一放便潇洒的离去,然而在明朝之前大侠吃饭都这样吗?他们真的...
孝昭仁皇后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人们的印象中,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式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扫平四海,寰宇一统,大清国开始出现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