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范缜性格耿直却一生坎坷 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 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 曾有两次反佛论战 第一次挫败王爷 第二次挫败皇帝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范缜性格耿直却一生坎坷 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 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 曾有两次反佛论战 第一次挫败王爷 第二次挫败皇帝》,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范缜性格耿直却一生坎坷 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 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 曾有两次反佛论战 第一次挫败王爷 第二次挫败皇帝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一生坎坷,然而他生性耿直,不怕威胁利诱,其哲学著作《神灭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无神论的思想家,是唯物主义者。18岁就在有名的儒家大使刘献下求学。虽说,范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贫寒。但他自身自律性特别高,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以至于老师都非常地喜欢他并很重视他。当时的刘献非常地喜爱这个弟子,所以在范缜要举行成年礼时,他亲自为她主持范缜的冠礼,来表达他对这个弟子的喜爱,这个在古代可以说,也是非常的有面子了。

范缜,因在名师下面求学,就有很多王公贵族子弟,他们衣食无忧,穿的也是锦衣绸缎,出行也有相应的豪华轿子接送。而范缜一般就是穿一些相对于还有点破烂的布鞋布衣,自己走去上学了。而范缜从来不曾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他一心只扑在研究学问上。因而,他对《周礼》、《礼记》、《仪礼》尤其精通。

范缜为人非常地直率真诚,他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也不会有所保留。而我从一些史书中也了解到对他的评价,说他“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导致了范缜在那些王公贵族子弟的心里对他有很大的意见,渐渐地他们也就远离了他。在我们的范缜26岁时,向上层领导仆射提出自己的政治见地,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一个回应。那是的范缜是满心热血,失望而归。

后来,他依然坚持自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问与能力。在公元479年,他终于有了主簿这个职位。后来一直步步高升,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后坐上了尚书殿中郎的位置。因在永明年间,齐国和魏国交情非常好,两国就常常鼓励自己国家有才识的人多多进行一个交谈。范缜和自己的弟弟范云等有才之士先后都去了北朝的魏国,慢慢地他们的名声就传开了。

在公元494年。范缜晋升成了领军史,后来又升为了太守。那时对佛教的一个迷信已经到了可以说疯狂的一个地步。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一心向佛,不务自己的正业。范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马上下旨要把祭祀的神庙给废了,同时还不断地去劝说百姓对鬼神要理性看待,不要去相信什么鬼神。在公元500年,萧衍起兵造反,最后在途中偶然地与范缜相遇了。以前范缜和萧衍就互相认识,是老朋友了,于是在萧衍成功当上皇帝过后,就把范缜任命为了福州的太守。

在公元504年,范缜又被朝廷派去了建康,在那里,一般是被调过去京城的地方官员,都要去见那些前辈,而范缜却是去了被贬的王亮那里去。这样一来就让那些大臣们心里就有隔阂了,导致后面在他为官期间被人排挤,疏远。最后,因为和王亮的交往问题,被人告发,最后就被贬了,去到了广州。

在那时,佛教盛行,就连统治者也是,很多人为了取悦于统治者,也跟风。而范缜却坚持自我,即使得罪统知者也在所不惜。萧子良就是其中的一个,范缜就不信佛,所以就一直反对萧子良,这让萧子良十分生气。为了教训范缜,经常刁难他,可是范缜一直无动于衷。直到范缜在《神灭论》中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萧子良自己也辩不过范缜。想要用一些身外之物收买范缜。可是却没有如意。正是因为他有很高的学问,所以他才能够在当时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和其他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思想。

范缜撰写《神灭论》批判佛教,分四个层次论定人死而神灭。

第一层论形神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也”,这是确认形神相依,形存神灭,形谢神亡。

第二层论人物关系。“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人之质,非木之质也。木之质,非人之质也”,这是确认神为人这种特殊形质的特殊功能。

第三层论生死关系。“死者有如木之质,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区已革矣”,这是确认神为在生的人的特殊形质的特殊功能。

第四层论知虑关系。“手等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是非之虑,心器所主”,这是确认神所然包含知和虑两种构成部分,但虑却是在生的人的特殊器官的特殊功能。

范缜由此论证,神既为在生的人的这种特殊形体中特殊器官的特殊功能,它自当会随着人这种特殊形体和它的特殊器官的消亡而消亡,因而,他坚持“神灭”论。

范缜的论证无疑透显着科学认知的精神,这是中古前期难得一见的对人的生死问题的理智态度。范缜依其无神论的自然观,不仅把人的生死问题归之于自然生化过程中的偶然禀赋,而且把人的贫富贵贱也予以自然化与偶然化。范缜对世间苦难问题所持的态度,近于东汉时期的王充,已偏离儒家之学。

魏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佛教渐盛。佛教宣扬“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像东晋高僧慧远就力主“形尽神不灭”,认为世间有一个精神实体“神”的存在;南朝宋宗炳、南朝齐梁沈约等都曾撰《神不灭论》,倡导“精神不灭,人可成佛”……这样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主流。不过,也有少数人对此不以为然,大唱反调,声称“神灭”、“无佛”。写下《神灭论》的范缜便是突出的代表。彼时,围绕着他的《神灭论》,齐、梁两朝曾就有关形神问题进行了两次大辩论:

第一次是在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范缜一个人单挑以齐武帝的二儿子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萧子良问范缜说:“你不信因果,那怎么解释世间会有富贵贫贱之分?”范缜回答:“人生如同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落,有的花瓣由于风拂帘帷而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殿下就犹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如落于粪坑中的花瓣。贵贱固然不同,但哪有什么因果呢?”

这里,范缜用自然论的偶然论来说明,人生富贵贫贱,不过是偶然际遇,跟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无关。虽然机智,但并未击中敌论的要害;萧子良尽管难以反驳,却颇不以为然。于是,范缜乃着手写作《神灭论》初稿,主张“形神相即”,人的形体和精神是不可分离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随着人的形体朽亡,其精神也将消逝。明确反对“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
此论一出,朝野哗然,萧子良组织群僧、朝臣进行驳斥,都无法使范缜理屈。佛门信徒、太原名士王琰写文章嘲讽范缜说:“哎呀!范先生,你竟然不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被范缜反唇相讥道:“哎呀!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怎么不自杀去追随祖先的神灵呢?”问得王琰哑口无言。第一次论战,范缜虽然是以一敌众,但仍明显占据上风,赢得了胜利。
第二次大辩论发生在萧衍建梁称帝后。我们都知道,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以佞佛著称,他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均让群臣花重金来赎回自己;还下诏钦定佛教为国教。这样一位皇帝,自然无法坐视范缜的“反佛”言论而不顾。于是,萧衍乃亲率群臣、众僧再次对范缜的《神灭论》进行驳斥,参战的在文献上留下姓名的就有64人,也就是说,范缜是一个人单挑至少64人,而且是以皇帝领衔的豪华天团。
即便面对如此高压和围攻,范缜也毫不退缩,他将《神灭论》改写成宾主问答体,把对方的种种责难,通过答辩的形式,逐一进行驳斥。例如,针对范缜“形神相即”的主张,当时信仰佛教的学者曹思文提出了“形神相合”的理论,认为形与神是可以分开而独立存在的,生是形与神“合而为用”,死则“形留而神逝”,尸体留下了,“神”则可以转移到别处去。
对此,范缜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质神用”的主张,认为形是本质,是第一性的;神是作用,是第二性的。没有了形,神也就不复存在。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他打比喻说:形与神的关系,就像刃与利的关系一样,有刃就有利,有利就有刃,离开了刀刃,就不会有锋利,离开了锋利,也无所谓刀刃。既然没有“刃没而利存”的现象,又怎么会“形亡而神在”呢?
信仰佛教的大臣萧琛用“钝刃”来驳斥范缜,认为刀刃钝了以后,“利灭而刃存”,既然刃与利“不俱灭”,形与神自然也“不共亡”。这一驳难显然是无法成立的,因为刀既钝就无刃,有刃就有锋利,无锋利就不是刃。“钝刃”之说自相矛盾,反而从反面证明了范缜的观点。所以范缜说:萧琛本意请战,反而成了我的援兵。
第二次论战最终结果谁胜谁负,文献未有说明,但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形神问题的争论几乎再未掀起波澜,可见此次论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而梁武帝萧衍的佛性义不持“精神”永存说,而主“神明”不断论,正与此次论战有关。无论如何,范缜以一己之力挑战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挑战权贵乃至皇帝,其辩才无双自不待言,其意志与勇气更让人钦佩,其风采千余年后,仍令人神往。

发布时间:2023-05-15 00:14

上述文字是💠《​范缜性格耿直却一生坎坷 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 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 曾有两次反佛论战 第一次挫败王爷 第二次挫败皇帝》✨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皇帝自称朕,那么太上皇自称什么?

中国历史上自秦朝开始统一后,秦始皇就开始自称皇帝为朕,自此到后世的皇朝变更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依然自称“朕”。那么古代的太上皇又自称什么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首先...

[历史] - 2022-09-26 14:25:03

孝昭仁皇后是什么结局?被称为良配却死于难产,死后坤宁宫无人敢住!

孝昭仁皇后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人们的印象中,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式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扫平四海,寰宇一统,大清国开始出现盛世局面。...

[历史] - 2021-12-12 18:38:12

武则天13岁就不是处女了,怪不得李世民冷落她

我国古代对女性的忠贞有着严格的要求,宫廷选妃更是十分看重这个,相传李世民冷落武则天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入宫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处女了。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李世民花心却为何从...

[历史] - 2022-01-11 14:53:32

探寻咸丰皇帝暴毙谜团,是否真的遭慈禧太后毒手?

咸丰是清朝的一位倒霉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列强入侵,国内还暴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内忧外患,这位皇帝也在乱局中逐渐迷失自己,开始了荒淫不理朝政的日子...

[历史] - 2022-03-08 15:07:46

薛仁贵救驾李世民 薛仁贵救驾于淤泥河

薛仁贵救驾李世民,看过电视剧《薛仁贵传奇》的人肯定知道有一个薛仁贵救李世民的桥段,那么在史书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薛仁贵又是怎么救李世民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

[历史] - 2023-06-30 13:44:00

明朝即将亡国的最后时刻 崇祯皇帝为何宁死也不迁都南京?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

[历史] - 2022-05-29 21:16:41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妖兽九婴到底长啥样

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许多上古奇珍异兽是非常有特色的存在,其中九婴就是一个长相十分奇特的妖兽。 相柳和九婴都出现在古代所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据说相柳是古代的凶神,...

[历史] - 2021-12-16 14:13:52

司马懿能力和诸葛亮差不多 为何知名度没诸葛亮高?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他们在军事上都是特别有才谋的,都能想出来一些特殊的方法让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并且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所以...

[历史] - 2022-08-12 17:05:20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尴尬的三大君主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总共611位君主,272位非正常死亡,有的是被亲属所害,有的是被近臣所杀,有的是嗑药而死,有的是亡国自杀或被杀,林林总总、各种死法都有。但是,有一些君主...

[历史] - 2022-10-19 13:28:34

宋江大闹清风寨造反,作为好兄弟的武松为何不知情?

标题:宋江大闹清风寨造反,作为好兄弟的武松为何不知情? 熟读水浒原著的都知道,宋江和武松结交的初期,两人的兄弟情谊是纯真的,武松是真的把宋江当做指引人生方向的大哥,...

[历史] - 2021-06-26 03:55:37

为什么最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在死后没有与任何一位皇后进行合葬?死后还如此寂寥 原来是这个原因

古代皇帝一生中都有众多的妃子和一位皇后,在皇帝死后一般都会与皇后进行合葬,但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一生中立了好几位皇后却没有与任何一位进行合葬,这是为什么呢? 汉武帝终...

[历史] - 2022-06-29 14:49:32

赵云的武力介绍:历史上的赵云有哪七种武器?

历史上的赵云 对于蜀汉的高级将领刘、关、张、马、黄,甚至与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只有对于赵云,则基本都持肯定态度。赵云虽然是第...

[历史] - 2023-05-24 19:16:39

雍齿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 多次面临被杀头的危险 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雍齿素来轻视刘邦。雍齿曾两次背叛刘邦,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然而,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却能保全首领,还得以封侯。 要说刘...

[历史] - 2022-06-04 08:30:00

明朝之前大侠吃饭付钱的时候是不会给大元宝的 别被电视剧给骗啦

相信很多朋友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一些豪侠去客栈吃饭,一般都是几坛美酒几斤牛头,吃完后大手一挥一锭元宝往桌上一放便潇洒的离去,然而在明朝之前大侠吃饭都这样吗?他们真的...

[历史] - 2022-07-07 21:23:11

东汉门阀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看看三国时期的军阀就知道了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士族门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东汉门阀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看看三国时期的军阀就知道了。 提起门阀制度,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魏晋南...

[历史] - 2023-04-12 08:13:58

秦丞相李斯死前向秦二世提出的“督责之术”是什么政策?

秦丞相李斯,战国时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上蔡郡小吏,后入秦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官拜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然而这样的伟大的政治家也没有...

[历史] - 2023-06-07 19:14:50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