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被朱元璋断言不适合当皇帝的朱棣,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明朝历经十六帝,共计276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勤于政务,明朝经济繁荣,政治昌盛,众多明朝皇帝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一共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第二个就是明成祖朱棣。不过,曾经的朱元璋却断言朱棣并不适合做皇帝,而且还几次三番的打压朱棣。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小编这就来为你解密。
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因为太子朱标早死,所以朱元璋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年号建文,即明惠帝。朱元璋生前觉得自己的儿子朱棣,虽聪慧却性情残暴,他总结过前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比如:秦朝两个皇帝都残暴,故此,大秦灭亡,朱元璋深深地知道朱棣残暴的性格,故此,他选择老实厚道的朱允炆当了皇帝。
不仅仅是因为朱棣性情残暴,朱元璋还有一个更深的考量,子孙后代想要继承皇位,一定要选择嫡长子才顺应祖训,而朱允炆才是真正的嫡长子,名正言顺。如果直接提拔了有才华的朱棣作为继承人的话,剩下还有24个皇子,他们肯定会感到不服气,一些比朱棣名次要靠前的长子,可能还会觉得自己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如此看来,如果不是嫡长子即位,其他的皇子都有反叛的心思,天下岂不是大乱了?所以这也是朱元璋想要朱允炆继承皇位的原因之一。更何况朱棣的出身普通,只不过是一位后妃生下的皇子罢了,而真正的皇太子,应该是他最信赖的马皇后一脉所生,所以朱元璋怎么能够不偏爱朱允炆呢?
而且朱元璋觉得朱棣颇有城府,生怕朱棣会造反,影响自己的皇太孙继位,所以几次三番的打压朱棣。而朱允炆继位之后,果然也考虑到了朱棣等皇亲国戚的威胁,所以他为了巩固皇权,就与自己的大臣商量了一番“削藩”的计谋,当时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而且朱允炆想要以边防为名,调离朱棣身边的精兵,借此机会直接铲除朱棣,没想到朱棣在身边人的建议之下,启兵率军南下,攻占南京,最终在1402年,燕王朱棣即位。
朱元璋的预测非常准确,朱棣果然性情残暴,他在皇宫登上皇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将朱允炆后宫的所有妻子儿女全部杀了个干净,刚一上位就落了个“嗜杀”的称号。就算面对手下的大臣,他也非常的残暴,比如瓜蔓抄,诛十族等,手段着实残忍。
不过朱棣确实也是颇有治世才能,朱元璋认为他不适合当皇帝,朱棣在上位时为了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
坚持削藩,维护中央集权
朱棣是以诛讨主张削藩、变乱祖制的奸臣为借口起兵的。但是,当朱棣当上皇帝后,在对待藩王问题上,却不怕冒违反祖制之大不韪,同样是采取了削藩政策。
朱棣对于军权过重的藩王和中央皇权的矛盾对抗这一教训,是认识的很深刻的,他即位后,为掩人耳目,恢复了周、齐、代、岷四位亲王的封藩,但是过了几个月,又找了罪名,削除了代王和岷王的护卫军队。
接着,齐王被废为庶人,辽王的护卫被削除,就连昔日鼎力相助的宁王,也被从边塞改封在南昌。周王为了减少朱棣的猜忌,也自动献出护卫军队。在几年的废削中,威胁最大的几位塞王护卫几乎全被解除。
削藩促成了“靖难”,“靖难”之后更实行削藩,这就是历史的辩证发展。朱棣削藩的结果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使国家统一的基础更为坚实、牢固。
定都北京,疏浚大运河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定北平为北京。打定了迁都北京的主意后,就着手修浚大运河。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帝命官疏浚会通河,引汾水和泗水入其中,沿线建闸三十八座,其后,又派官在淮安到扬州的这一段修筑堤坝,以防淮水侵漕和运河水分泄。
至此,京杭大运河才算真正畅通。运河的修通,使得南方的粮米和丝帛等物质能通过漕运源源不断地输往北京,保证了首都的物质供应,北方的物产也能通过运河南运,增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帝下令筹建北京宫殿,并重新改造整个北京城。十八年(1420年)竣工。就在这一年,他宣布自明年起,以北京为京师,即首都,改南京为留都。南京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种官僚机构的设置完全和北京一样。
继续推进移民、屯田等经济措施
朱棣在经济上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移民、屯田和奖励垦荒的政策。即皇帝位后,就移直隶、苏州等十郡和浙江等九省的富民充实北京,以后又多次移民到北方。对“靖难”战争中受到破坏的地区,政府发给耕牛、农具,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同时,朱棣还施行整治贪污、赈济灾荒的政策。这些措施的实行,使永乐朝的农业经济比洪武时期又进一步发展。国库殷实,每年的赋粮除输送京师数百万石外,各地府州县的仓库还存储很多。在农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经营西域以及对外问题
在边防问题上,朱棣除了对蒙古采取通好和积极防御并用的政策,以及加强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的管辖工作外,又积极经营西域地区。
永乐元年,他派官员到哈密招谕,允许哈密王输马到中原贸易。不久,又派官出使哈密、撒马尔罕、火州、吐鲁番等地,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友好往来。
永乐四年,明政府在哈密设卫,派官辅助当地首领执政。哈密卫的设立,恢复了明朝对西域的管辖,使明帝国的政令行达天山南北,而且重新打通了与中亚的通道,有利于各国的交通往来。
在发展对方关系上,朱棣也采取了积极的方针。他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西洋各国,发展了明朝与西洋各国的政治关系,增强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永乐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乃至对外关系等一系列的措施,繁荣了社会经济,巩固了统治基础,维护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道教上,朱棣在福州修了灵济宫。动用江南五省财力在武当山大兴宫殿,用几十万人修了几年时间。有名的就是玉虚宫,两千多间建筑。在天柱峰顶端修建了金殿,由精钢和黄金铸造而成(中国制造)。在西藏册封国师、喇嘛、活佛,用宗教笼络西藏。编修永乐大典,两万多卷,目录九百多卷,收录了七八千种古籍。是当时世界上最全的百科全书。为了遏制蒙古,朱棣率三大营五征漠北,迁都北京。为了修建一个名副其实的北京,朱棣重建所有宫殿。一条中轴线,龙形宫殿,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思维。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天子守国门。永乐皇帝朱棣一生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开创了永乐盛世。
发布时间:2023-04-08 17:52
上述文字是💠《被朱元璋断言不适合当皇帝的朱棣,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导读:乾隆是个什么样的君主?乾隆真的是十全老人吗? 说到乾隆这位皇帝,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乾隆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在定都北京后的第四...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贸然出征。八月十五日,明军被蒙古兵团团包围在土木堡,一战即溃,明英...
曹操虽是乱世枭雄,却也在曾被人擒,却又两次幸运的得到人的赏识,因此保住了卿卿性命,虽说这两件事正史都没有记载,但是却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
在古代,不少帝王去世后,坟墓里都会用大量的金银珠宝来做陪葬品。这就苦了下面的平头老百姓,特别是碰上天灾人祸,不少人为了生存下去,于是便走上了盗墓这条发财捷径。 当然...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富强的朝代,但是却并非是每个人都过得如意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人生就过的十分不如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扬,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使得...
在我国历史上隋朝可以说是比较短命的王朝,这和当时统治者隋炀帝的暴政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要归功于杨玄感叛乱,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杨玄感为何叛乱,为何说他的叛乱加速了...
被赶鸭子上架的赵匡胤,只能无奈地从上司的幼子手里接过禅位诏书,建立宋朝。 宋初,武官权力过大。赵匡胤想要建立一个太平长久的盛世王朝,避免走晚唐时期的老路。于是他问赵...
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年仅39岁,让人扼腕叹息。大家都认为,如果不杀害岳飞,当时的历史会不会改写?中华民族会不会能将北方的女真族赶回他们的草原呢?当...
司马懿和杨修同曹操麾下的谋士,颇受曹操重视。他们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为各自的前途筹谋。两个同样才华横溢的人,命运却截然不同。曹操为什么杀了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呢? 司马...
导读:《重启之极海听雷》吴邪:史上最惨男主介绍! 随着《隐秘的角落》播出完毕,人们的视线已经从爬山梗里走出来,开始重新正视盗墓梗《重启之极海听雷》。 从《重启之极海...
兴二十五年的寒冬,秦桧卧床不起,人们还是没等到上天对秦桧的惩罚,秦桧在疾病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岳飞是大家都熟知的民族英雄,秦桧跪在其墓前顺带也被大家给记住了。但一...
王翦和白起是秦国能一统六国功劳最大的两位将领,但他们的结局全然不同。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而王翦则是急流勇退,最后得以善终。不过历史上对于王翦的记载还有很多缺失,例...
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在目前人类的天文科学技术水平上,宇宙是无边际的,那是因为人类没办法找到宇宙的边际。虽然我们没办法找到宇宙的边际在哪,宇宙有多大我们也无法计算,但...
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五个胡人部落 为什么在西晋时期突然出现在中原,并且彻底摧毁西晋朝廷,造成衣冠南渡多崩奔,北方中原地区数百年都在二十多个国家战乱中? 这个问题...
一个政权处于核心地位的无疑是皇帝了,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自然会受到国家的保护,但是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一生之中杀了四位皇帝,可谓皇帝屠夫。 我们都知道,皇帝...
近年来,关于是否应该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发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支持者和反对者各陈其词,互不相让。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对古代帝王的陵墓感兴趣,盗掘者比比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