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这种东西一直都有点背叛的意思,秦朝时还将之写进了法律,但无人呼应。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告密现象又开始复苏,而第一个中招的就是韩信,那么在韩信被杀的背后藏着的两个告密者到底是谁?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不过,之所以这些流氓总欺负韩信,与韩信自己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挎一根木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先是认为与他身份不符,随之而来的就是侮辱。韩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跟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是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在与他的谈论中发现此人是个天才。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手下的许多人见他总被项羽打败,所以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九万兵马团团包围,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在吟诵了几句诗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天下已经归刘邦所有,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不承认刘邦是天下之主,还要为项羽奋战到底。刘邦派人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他们不信,最后,刘邦只好把项羽的人头拿给他们看,鲁国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刘邦。
就在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了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对功臣,特别是韩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韩信虽然能带兵打仗,却不善于治军,不然不会让刘邦那么轻松地进入军营,韩信在军队的管理上相当差劲。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就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
此时,韩信是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召见群臣,脸色灰青,漠然地对臣子们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的确有这样一个告密者,而不是刘邦信口雌黄。韩信此时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刘邦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来惩治他。不过,这个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其实并不和,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让刘邦把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奖励给他,而且要封他为齐王。刘邦当时可是咬着牙让韩信做齐王的。告密者很可能从这一信息上吃透了刘邦对韩信并不那么友好。所以,即使韩信没有想造反,由于偏见,刘邦也会认为韩信会造反的。众人都认为告密属实,就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去###韩信,因为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这样的天才。
有大臣建议说,既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古时天子常到各地巡游打猎,借此机会与各地的诸侯相会。南方有云梦泽(湖南益阳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说到云梦巡游,会见那一带的诸侯,韩信听说陛下到了云梦,按照礼仪,必来见陛下,陛下乘其不备,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刘邦认为,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便向天下发布通告,说要到云梦泽游玩。并专门遣使告诉韩信,让韩信前往云梦相见。
韩信听到消息后,是很犹豫的。他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据史料记载说,韩信当时感觉到刘邦来者不善。他左思右想,自己到底有什么秘密被刘邦知道了,结果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老乡,曾经追随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身上。
项羽死后,钟离昧并没有陪项羽去地府,而是逃到楚地,听说好朋友韩信在做楚地的王,就跑来找韩信寻求保护。韩信想都不想,答应下来。刘邦曾发布通缉令通缉过钟离昧,但因为没有告密者,所以毫无消息。
韩信认为,问题可能就在钟离昧身上,大概是有人告密,说我私藏国家罪犯。韩信于是跟钟离昧商量,希望他能老实点,跟自己去见刘邦。
钟离昧苦笑,却又很郑重地提醒韩信:“你若将我逮捕交给刘邦,以此向刘邦献媚,那么,我今天死,你也将随后而亡。”
韩信当时很窘迫,他有点后悔当时收留钟离昧了,既然钟离昧不肯老实与他合作,那么只有杀了他。据说钟离昧自杀前,说韩信:“你真不是一个仁厚之人!”
这话如果放在二人的关系上,的确如此;但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韩信的确是个忠贞之臣。
不过,韩信想错了。当他提着钟离昧的首级见到刘邦,还没有作一句解释,刘邦就一声断喝,武士把韩信捆了起来。然后,就启程回临时国都洛阳。
上车时,韩信不知是哪里来的书生气,喟然长叹:“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当然应该被烹了。”
刘邦可不想让人误会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他争辩道:“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抓你,是因为有人告密,说你要谋反。”
韩信无话可说,总之,现存的史料并没有记载,韩信当时有过争辩。到洛阳后,刘邦思来想去,认为韩信虽然要谋反,但功大于过,所以就把他贬为淮阴侯,让他去淮阴好好反省去。韩信无缘无故地被贬,当然牢骚满腹,常常称病不朝。刘邦也不是不理解韩信心中的不服,这位皇帝也是没有办法,所以对韩信的软对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告密者又告发了韩信。
韩信这个人似乎命运很不好,小时候无依无靠,好不容易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只领兵四年就被剥夺军权,然后是被人告发谋反。这次又是被人告发谋反。不过这一次,告密者留下了姓名,这个人叫栾说。栾说的哥哥是韩信的舍人,也就是家臣,很可能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不符合韩信的心意,韩信就把此人囚禁起来,同时还声称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
栾说在看望哥哥的过程中,哥哥的处境让他感到了无助。据史料给我们的信息,可以得知,就是在栾说与哥哥见面的时候,这位韩信最信任的家臣把韩信要谋反的消息告诉了栾说,栾说毫不迟疑,为了能解救哥哥,立即向朝廷告密,说韩信要与阳夏侯陈谋反。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当时被任命为巨鹿守。公元前197年,陈任代国的丞相。汉朝规定,诸侯王的丞相都由中央政府派遣。不久,他自称代王,联合韩王信、燕王绾举赵代之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征讨,吕后及萧何守卫国都长安。
有一天,吕后慌忙召来相国萧何,把栾说的告密说了一通,最后认定,韩信肯定是和陈商量过谋反的事情。
听了吕后的话,萧何也觉事态严重。经过密谋,两人决定:由萧何去见韩信,诈说叛军已经被刘邦平定,陈已死,诸侯与群臣皆入朝祝贺,也请韩信入朝致贺。
萧何去见韩信,把来意一说,韩信果然跟着萧何到了长乐宫。
结果可想而知,韩信进宫见不到皇帝,只见到了一大批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吕后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连问都不问,就将他杀掉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司马迁认为韩信的确与陈探讨过谋反事宜:“陈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韩信被杀后,刘邦回到洛阳,听了这个消息后,又喜又叹。至于韩信是否真的要谋反,刘邦没有问。于是,“韩信谋反被杀”就成了历史上的重大谜案之一。那两个告密者也成了历史讳言之人。
许多人对韩信之死表示惋惜,有人认为他在齐王任上时,靠实力就能与刘邦项羽鼎足三分。如果在那个时候不造反,楚王时的光杆司令和淮阴侯时的无兵无卒,“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
不得不说,开国功臣大都不得善终,如果不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汉朝初年,刘邦辛苦奔波,全是为了各地造反的诸侯王。韩信虽然没有造反的实证,但却有造反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刘邦有所顾忌。况且,韩信当初要挟刘邦的事,总不能让刘邦痛快,所以,韩信后来之死是必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因为有告密者。
如果说第一个人的告密是刘邦搞鬼的话,那么,第二个告密者可是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刘邦当时正在前线拼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个告密者告发韩信。
所以说,韩信如果真的要造反,那么是告密者毁了他;如果他没有想过造反,那么,是刘邦利用告密者毁了他。
告密者在汉朝初年,所能担当的角色恐怕也只限于此。至少刘邦在那段时间忙于剿杀诸侯和与匈奴的对峙,国内百废待兴,他不可能将秦朝的告密制立即继承过来。不过,秦朝的告密制度显然是给了他种种启示,聪明的人往往都能利用告密者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不能因此认为,刘邦是个光明磊落的皇帝,只是因为汉初的政体是郡县封国并存,集权制度还没有被强化到必须要帝王一个人来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刘邦在治理国家的大范围内还不需要告密者。
但是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皇帝是会非常喜欢告密者的,其实明朝时候的锦衣卫又何尝不是在充当这样一种角色,不过更是明目张胆罢了。
发布时间:2023-01-04 12:09
上述文字是💠《韩信被杀的背后藏着的两个告密者到底是谁》✨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英雄想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个本事通天的能人可不行,但是如果气度太小,容不下这些能人,那就怪不得别人不跟你了。 1. 今天脑洞老师跟大家聊聊梁山上的第一位当家秀才王...
纵观我国近代历史,想必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最为惨痛的一笔。《南京大屠杀档案》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在中国历史上,吕雉是一位争议很...
现在社会有一种穿衣打扮的风格叫做中性风,其实中性风多半指的是女子打扮得比较偏男性化一点。有些人称这种打扮成为新潮、酷,当然也有人表示接受不了,认为好好的一个女孩子...
导读:清朝道光皇帝——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
作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建立起来的最为庞大的帝国,元朝的战斗力是当时世界上无人能抗衡的,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却在历史上存在了不到百年便匆匆退场,其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
女皇养的男宠被称为“面首”,武则天作为千古第一女皇,自然是少不了有很多面首供她玩乐的,其中最受宠的一位当属薛怀义了。 武则天权欲很大,做皇后和皇太后都满足不了她的野...
据《三国演义》记载,吕布共有两位妻子,即正妻严氏,次妻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为之神魂颠倒的美女貂蝉却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说明貂蝉是否就是吕布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却...
听说在宋朝,除了科考以外,老百姓当官还得搞定户籍。 当代的国人都深深感受到了户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拥有户口是何等有分量。从婴儿呱呱坠地,到上学、就业、购房等...
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常常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是正义化身。那么在真实历史中,八贤王到底是谁?他真有这么厉害,皇帝都得听他...
中国历史上唐朝唐太宗的一生,有着诸多的功绩,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皇帝之一。 李世民不断的对外进行战争,让西域各国臣服。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可不多见。早在李渊还...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凭栏畅饮,突然想起自己三十好几功不成名不就,还被发配到江州。不禁牢骚满腹,趁着酒兴写下了...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
夏姬是谁? 夏姬(公元前?—公元前240年),战国时代秦国秦孝文王嬴柱的嫔妃之一,秦庄襄王嬴子楚的生母,秦王嬴政(秦始皇)的亲祖母。 秦庄襄王嬴子楚即位后,追尊他的生母...
唐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九,武则天废唐睿宗李旦,自己改名武瞾,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
导读:乾隆传位为什么会选择嘉庆 原来乾隆这么做是有私心的 导语:中国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有着辉煌,也多灾多难,经历了康乾盛世,也饱受洋人的欺压。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