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皇帝们都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 为何他们都不吸取教训?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皇帝们都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 为何他们都不吸取教训?》,很多网友都想阅读✨皇帝们都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 为何他们都不吸取教训?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尤其是对当权者,也就是帝王来说,民心是很重要的,在皇帝当政之前,他们都会被教导民心的重要性,可既然他们已经了解到民心对他们是何等重要,为何有些人依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最后把江山给作没了呢?

第一、皇帝说话一言九鼎,缺乏权力的约束

一个皇帝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主宰,他们至高无上,他们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不得违背。即使是错的,下面的人也要去执行。正是因为他们被捧的太高,所以才对一些事看不到真相。

做一个皇帝需要做什么才能让他得民心呢?

我们也看过很多古装剧,上面的皇帝,一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每天去上个早朝,听大臣在下面为某些事情激烈争辩,和大臣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平时有事没事跟一些大臣来谈谈心,晚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章,每天就重复这样枯燥而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自然容易懈怠。

毕竟虽然皇帝贵为天子,可他首先是一个人,就有人所拥有的惰性。皇帝也想过点儿多姿多彩的生活,而不是每天都被繁重的国事压的动弹不得。于是很多皇帝就会沉迷于饮酒作乐,迷恋于温柔乡,不可自拔,甚至有些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来大兴土木。甚至为了搜罗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劳民伤财,或者看周边某个小国不顺眼,就直接派兵去攻打,穷兵黩武。总之一旦皇帝开始放纵自己,那么他做的事基本上都是会失民心的了。

在皇帝有这种苗头的时候,即使他身边的大臣看出来了,也只能是进行规劝,而做不到真正的去制止他,毕竟皇帝最大,皇帝的一个决定,或许就决定成千上万人的存亡。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是皇帝真看哪一个人不顺眼,想随心所欲杀掉他,那么别人也拿他没办法,只能说他做了一件比较昏聩的事而已,而不能真的对他进行实质性惩罚。所以除非那些自律特别强的皇帝,很多皇帝做着做着就会做出一些比较糊涂的事情来,自然也就容易失掉民心了。

第二、皇帝眼光具有局限性

有些皇帝自然也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可他们却不明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失民心的事情,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一些决定是为国家好,是“得民心”的事情。这就更可怕了,做坏事而不自知。

像是商纣王,他当年去征讨东夷,固然有自己的私心所在,但更多的是他认为既然所有人都讨厌东夷人,那我干脆派人把他灭掉,岂不是一件人心所向的事情吗?再比如隋炀帝,他曾三征高丽,在他看来,“虽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讨伐外族本就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这样不仅能够把外族人给灭掉,还能使自己的国家版图继续扩大,绝对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又怎么会去失民心呢?

或许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正是因为他们是皇帝,高高在上,反而不食人间烟火。身边大都是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即使皇帝自己在下某个决定之后或许也曾后悔,可身边都是一片赞同之声,自然也就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或许他们本心不坏,也是想着让国家更加发展,可他看到的只是自己这少部分人的观念,而没有看到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想法。自然就不免会做下许多失民心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做多了,老百姓自然越来越失望,也就越来越抵触这个皇帝,发展到最后,整个国家都在向衰败的方向走去。

第三、皇帝也会骑虎难下

有时候一个皇帝会做一些失民心的事情,不代表他不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失掉民心,而是他不得不这样做。尤其是对很多末代皇帝来说,国家早已经在前面几位皇帝的治理下,变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自己上位后虽然有心改变,可来自四周的阻力太大太大,所以有时候也不免会做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一切只不过是衡量的结果,毕竟作为皇帝看的还是大局,他不可能顾虑到每个人的想法,只能是保护大多数人,甚至是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在这种选择下难免会失掉大半民心。

就像当年的崇祯皇帝一样,崇祯在位期间曾遇到百年不遇的大荒灾。而且还有外敌的不断侵扰,各地农民起义也是接连不断,压下一个,又会冒出十个。那时的他真的就不知道他现在横征暴敛是会更让百姓活不下去的事情吗?他当然知道,可是没有钱就不能去对抗外敌,和镇压那些起义,那么他的皇位就坐不安稳,甚至国家都有可能毁在他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逼得他不得不去对老百姓继续剥削,可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他越是剥削,反抗也就越会剧烈,他就需要用更多的兵力去镇压,那么就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持,而这又会造成更剧烈的反抗,如此循环下去,国家自然也就慢慢被拖垮了,国家灭亡也就不远了。

可他没办法,前辈们犯的错,必须要靠他来弥补,而他的方法只会让他继续失民心下去。

第四,民心具有相对性,皇帝容易被人蒙蔽

民心,看不见摸不着,靠感觉,可每个人对“民心”的定义是不一样的。皇帝自幼生长的宫墙内,听的是大臣们对民心的定义、看法,久而久之,便与大臣们形成了近似的看法,认为老百姓也是喜欢这样的。

可现实却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老百姓更在意的是家中有余粮,而不是那一套大道理。慢慢的,皇帝就失去了民心。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说起来是容易,做起来就不一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22-10-18 07:30

上述文字是💠《皇帝们都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 为何他们都不吸取教训?》✨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慈禧太后的功大于过

现在的影视剧或者是书籍中经常能看到慈禧太后,她在我们脑海中的固定印象就是凶残、奢侈、卖国。而我更愿意想象她本来的面目,她曾是一个美丽、聪明、可爱的少女。慈禧被选进...

[历史] - 2021-04-22 04:27:12

秦始皇兵马俑这么多,竟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

秦始皇的兵马俑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数量近万个的兵马俑,竟然完全找不出来两个一模一样的。 陕西西安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留给世人最大的礼品了,驰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

[历史] - 2021-12-18 11:10:08

为什么清朝士兵身上会有“兵”和“勇”两种官服样式?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既然是少数民族,那么与汉人的关系就要区别开以显示自己的优越,这一点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

[历史] - 2022-01-02 03:19:49

花木兰替父从军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为什么依然没有被发现是女儿身?

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不在少数,其中最为熟悉的还是花木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点疑问,为什么她在军中时间长达十二年依然没有被发现是女...

[历史] - 2022-06-22 13:35:30

张骞出使西域,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为后世留下了什么?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外交行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张骞出使西域,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为后世留下了什么? 张骞字子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

[历史] - 2023-05-15 01:43:16

清初才子纳兰性德一生到底爱过几个女人?

纳兰性德是清初第一大才子,他的词作名满天下,为世人惊艳。他的词风隽永清秀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

[历史] - 2023-03-09 09:00:09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是怎么死的?后世褒贬不一

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横竖,帮助朝廷歼灭其他藩王,包含郑经和尚可喜。但是,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军入关后...

[历史] - 2021-05-07 20:47:56

最重量级的脑残粉,唐太宗迷恋王羲之却贬低王献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父子二人合称二王,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推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王羲之的脑残粉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了。 历史上往往以“二...

[历史] - 2022-03-02 18:17:34

李隆基与杨玉环是不是真爱?唐明皇除了杨玉环还挂念着另一个女人

自古英雄多豪杰,惟有李唐出俊才。盛唐时代算得上是历史上诗赋出产较多的时期,作为一代国君,唐明皇李隆基也是历代帝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英俊潇洒,还多才多艺,拿现...

[历史] - 2021-07-21 10:54:08

究竟是谁烧了阿房宫_专家判断不是项羽所烧

大家都以为是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其实不然,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判断阿房宫被项羽所烧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误传,那么世人为什么说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呢? 阿房宫是秦始皇一统六国...

[历史] - 2023-05-25 03:58:41

上甘岭战役究竟有多惨?以及它得影响

上甘岭,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小村庄,背后是五圣山,前面有两个小高地,分别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两座高地。在这个仅有...

[历史] - 2022-08-21 00:08:16

程昱的性格特点介绍:程昱吃人是真事嘛?

程昱的性格特点介绍:程昱吃人是真事嘛?说到“吃人”这种事情,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一种反人类的做法,真的是丧尽天良!可是,在三国里尽然真的有吃人的人,那就是程昱!但是...

[历史] - 2021-08-03 03:15:04

热衷文学的皇帝为何褒贬不一?唐文宗李昂的历史评价介绍

文学成就 李昂为人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曾经说:“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到策试进士,常常自拟题目。得到举试文人作品后,又亲自披览吟咏,终日...

[历史] - 2021-07-19 02:20:28

同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和李善长关系如何?

明朝的开国将领们个个都有着显赫的功勋,尤其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二人是朱元璋最为仰仗的谋士,不过他们二人素来不和,李善长最终还死在了刘伯温的弹劾下。 朱元璋是明朝的...

[历史] - 2022-01-27 10:09:28

雍正为什么评价十三弟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

雍正登基的第八个年头, 45岁的康熙十三子允祥因病去世,雍正为此异常悲伤,在众多兄弟中,早年全力支持他的是手足兄弟唯此一人而已。在给他一个非常高的 “贤”字的谥号后,又...

[历史] - 2021-05-02 15:12:30

犹太人最风光的时候是什么时候_为什么那个时候竟没人愿意当国王

犹太人一直被认为是个苦难的民族,颠沛流离总是和他们关联很深。那么犹太人就没有最辉煌鼎盛的时候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奇葩的是那个时候竟然没有人愿意当国王,那么犹太人最...

[历史] - 2023-01-12 06:58:41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