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开始的时候,安南就比较乱,不听任何的劝。当然,安南的头领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人。朱棣就不想管理他们,一直都是放任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后来的事还,安南的首领比较过分,竟然杀害他人,竟然敢冒犯朱棣的权威,所以就对它发兵了。结果,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出现战败的这种情况呢?这里就会有个疑问,为何朱棣派张辅等人率领80万大军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迅速地平定安南之乱,但在以后的岁月里安南却屡平屡反。
在《明史》里有一个解释,说:“交人故好乱”,意思是安南人不老实,喜欢作乱,这种说法听着有些肤浅,欠妥。其实,永乐朝在安南问题上实行“郡县交趾”政策起,就陷入了被动。相比之下,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要精明很多了,洪武四年,“上(朱元璋)御奉天门谕省、府、台臣曰:‘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图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明太祖实录》)尽管朱元璋老农民出身,但在对待远夷问题上那是相当会算计:发动对外战争,占人家的地还不够你供给他们吃用的,得了他们的百姓还不一定听你使唤,帝国的版图不是越大越好,老百姓一旦疲于奔命没有好日子过,那才是国家动乱的根本。
显然朱棣在对待远夷问题和民生问题上比起“乃父”来要略逊一筹,他开始当政时,安南已经乱糟糟一团了,黎季犁父子果然不是什么好鸟,而朱棣则打铁榔头不硬,所以一开始就忍了,或者说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但自从黎氏当着大明使者的面劫杀自己的国王陈天平后,一心要打造“万国来朝”光辉业绩的“圣明天子”朱棣坐不住了,这是要骑我脖子上拉屎啊。更是有安南黎氏好像是有意的克隆朱棣的做法,弑主犯上,鬼话连篇,不断的使奸耍滑,进而一次次无意识地触及到了朱棣心中之隐痛。朱棣是天才皇帝,是政治野兽,也是魔鬼,魔鬼发怒,小妖小怪在劫难逃。因此从整体上说,朱棣大举出兵安南,、“郡县交趾”是非理性的,是带着个人情绪的。最后会失败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自五代十国到明初期,安南已经独立了400多年,有着极其强烈的“离心力”,朱棣想通过设置郡县,把它整合到大一统的明帝国,这几乎不太可能。譬如说:简定原本与大明关系相当不错,后来看到大明没有复立陈氏后代为安南王,他就走上了反叛之路。
二:自“郡县交趾”起,朱棣在构建交趾地方行政、司法等机制的同时,将大明永乐一朝“阳光下的罪恶”也带到了交趾当地。《明史纪事本末》说:“先是,李彬代张辅镇交趾,中官马骐为监军,定岁贡扇万柄,翠羽万簇。骐墨而残,交人苦之,三年间叛者四五起,而黎利最剧。”
朱棣派出的宦官监军把在大明本土的作恶魔爪又伸向了安南,使得本来人心不稳的安南滋生出抵抗情绪。此外张辅还胡乱杀人,“斩首五千级……生擒二千人,悉坑之,筑尸为京观。”还将不少当地男童掠去阉割了,送给朱棣使唤,女孩被马骐掠走当奴婢,黎利9岁的女儿就是这样的命运,因此黎利不造反才怪。
三:官非其人。已是朱棣打下安南的第13个年头了,到当地巡视的御史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永乐朝派往安南出任地方官的,都是两广、云南的举贡生,也就是说这些原本都是地方官里的“孩子”,他们不懂得社会和人心,不熟悉大明律法,如此之官治理一方,怎么能治好呢?”派遣这样初出茅庐的书生去安南当官,缺乏经验,能不出问题吗?
四:大明帝国上下骨子里都有“天朝上国”高人一等的意识,使得受到贬斥的远夷在绝境中奋起反抗。明代人留下这样一段记载:“安南陪臣来朝贡,道出汉阳宿邮亭时,亭中芙蓉盛开,亭长诳之曰:‘此花名一丈红,请咏之。’陪臣佯为不知,赋诗曰:‘原来不是芙蓉树,花与芙蓉却一般。五尺阑干遮不尽,尚留一般给人看。’太守闻之,以亭长不诚于远人,乃诟而杖之。”你看看,明明是芙蓉,以为人家是蛮夷,偏告诉人家是一丈红,结果自己吃了一丈红。
发布时间:2022-10-16 18:03
上述文字是💠《失去安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其中有何隐情》✨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范文程(1597——1666),清初重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曾事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代帝王。是清朝的开国大臣,也被视为文臣之首,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 范...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为明季殉节诸臣编了一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后,又诏令国史院弄了两卷《钦定国史...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虽然在古代,大多数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但是还是有一些女中豪杰,不甘心于让男人左右自己的命运,勇敢地做出抗争。 古代的...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的,它没有假设和如果,不过我们倒是能够畅想一下,假如历史是这样进展的,会怎么怎么样。 一个人如果活久一点, 历史会不会不同? 有人提到后周皇帝柴荣,认...
说到三国时期的美女,除了貂蝉,大乔和小乔一定算得上是美人了,而且这两位还是姐妹花,还一并嫁给了东吴最有权势的两个年轻人。但是历史对于女人总是残酷了,孙策和周瑜都没...
我国古代农民是受欺压最严重的的一个阶级,地主和富商对他们的欺压在大部分时候都很严重,因此我国百姓对欺压他们的恶霸和地主阶级非常痛恨,著名京剧《铡美案》就是诞生在这...
周昭王姬瑕,姓姬名瑕;为周朝第四仁君王。 周昭王像 周昭王在位期间被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王道缺失,起初之所以会流传出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在周昭王继位之时天象异常,观不到星象...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在《孝庄秘史》中,镇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将姜镶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而叛变,多尔衮经不起福临讥讽,不顾大玉儿劝阻,坚持率兵攻打姜镶。不料,多尔衮...
导读:正史和演义是有所不同的 历史上斩杀华雄的人到底是谁 华雄真的是个狠人,败在形势,一个主将也无能为力。至于五子,五虎也有可能不敌,死于刀下。正如潘凤也许真的是上...
壬寅宫变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是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嘉靖二十一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
公元1368年的正月,年仅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为大明,从一无所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可谓是非常传奇。而在此时的中亚,比朱元璋小八岁的帖木儿正在和族...
卧龙先生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是在历史中被抬得极高了,尽管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但是诸葛亮也有被赞誉的资格。这个世界上最架不住的就是比较,借着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把...
还不知道大顺政权措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644年3月19日,经过两天的激战,李自成的大顺军毫无悬念的占领了北京。 前一天,大明王...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佳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出现过的皇帝,人们最经常也是最喜欢讨论的话题除了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功勋成...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