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两种道路通行的方向,一种是我国所使用的靠右行驶,一种就是由英国所代表的靠左行驶,按照世界范围使用的通行方向,靠右行驶的国家在全球的占比为三分之二,属于主流选择。靠左行驶的则为剩下的三分之一了。
但在古代,“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周、秦、汉时,是“以右为尊”的,从东汉至隋唐、两宋,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而元朝又规定“以右为尊”,到了明清又改为“以左为尊”。
但是,“以右为尊”的传统在一个地方却不适用,那就是乘车和走路之时。古代人们乘车出行,如果是日常出行,几个人一起同乘,那么坐在左边的人一定是尊长。如果是战车,那么靠左的人也一定是军官,靠右的人才是卫士。当时军中尚右,本来以右为尊,为什么让军官坐在左边呢?答案很简单:为了安全。因为古时战车均靠左行驶,在战场上坐在左边要相对安全些。
而且,古时的人骑马,习惯是左脚先上马镫,右脚再跨上,自然得是在路的左边上马;再者,士兵作战的姿势是右手持武器,左手挽盾持缰,所以,要想在战场上方便刺杀对手,也是得靠在路左。
此外,在古代官道旁的“堠子”,即里程碑,均是在路的左边。而里程碑之所以靠左,就是因为人们走路习惯靠左,才方便察看。当然,右边也有里程碑,那不过是给对面来的行人看的。其实对于对面的行人而言,他们要看的里程碑也是在左边。
有人说,现在中国人之所以靠右行驶,是从古代行军规则演变过来的,古代行军,右手拿兵器,如果靠左走,容易伤着自己人,所以行军都靠右。这个说法太想当然,明朝名将戚继光写《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并不要求靠右行军,而是左军靠左,右军靠右,所谓“雁行于左右”。
虽然古时的人出行都习惯靠左走,但是在进出城池、宫殿和房屋时,还是会有所不同,唐代以前也尚无明确规定。刚开始时,各朝各国都是派专门人员在人群稠密时进行指挥和疏导,结果效果并不很好,因为进出都在一处,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到了唐代,随着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兴起,每天进出城门的人数的增多,在太宗时期就特别颁布了法案,要求出入城门必须按“入由左,出由右”的规定进行,这是我国第一个对交通“来左去右”的规定,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南宋理学家朱熹还曾以“靠左走”为例,向弟子阐明了“君子不欺暗室”的典故。朱熹出门走路,必定靠左。有一天,他和众弟子行走在山路之上,弟子发现老师一直靠着左边行走,因为左边靠近悬崖边较危险,于是,弟子就劝老师说:“老师,您走官道靠左,是怕跟人撞车,怎么走羊肠小道也靠左呢?这小路上又没马车,哪边好走就走哪边啊。”而朱熹却说:“君子为人处事,讲究不欺暗室,人前人后得一个样,有人管没人管都要一个样。虽然这是小路,咱也得按照走大路的规矩走,这样才有助于修身。”然后,他又教导学生:“一个人要想做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就得高一些,走路光靠左就行了吗?这远远不够,你得走在长辈后面,以显示对人家的尊敬。如果长辈要求你与他并排,你最好也得走在他的右边,以便保护人家。”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在宋代靠左走早已成为了社会习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现在的交通规则是靠右走的呢?
在我国,靠右走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当时政府成立了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所以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但人们这个自古来靠左走的习惯可不是一下就能变得过来的,变不过来,路上就得乱。像晚清大报《新闻报》刊登过这样一则新闻:1908年3月17日,两个法国人驾驶汽车从上海去杭州观光,在杭州城外出了事儿,他们的汽车按照新交规靠右走,对面的人力车却还依老习惯靠左走,结果两方相撞,人力车夫当场死亡。
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后来,国民政府制定的《国道交通规则》,汪伪政府制定的《卫兵指挥交通规则》,都要求行人和汽车均靠右行驶,若想超车,必须从左方加速,这跟我们今天的交通规则是一样的。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延习了这一规则,因此,我们现在就是靠右走的。
相对来说感觉还是靠右行走比较舒服些,也许是习惯使然,现在看着行人们都在有条不紊的靠右行走着,特别是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了。
发布时间:2022-10-15 01:38
上述文字是💠《中国古代走路行车方向和现在完全相反 发生了什么改变了当时的行走方向呢》✨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壬寅宫变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是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嘉靖二十一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
卧龙先生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是在历史中被抬得极高了,尽管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但是诸葛亮也有被赞誉的资格。这个世界上最架不住的就是比较,借着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把...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虽然在古代,大多数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但是还是有一些女中豪杰,不甘心于让男人左右自己的命运,勇敢地做出抗争。 古代的...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为明季殉节诸臣编了一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后,又诏令国史院弄了两卷《钦定国史...
范文程(1597——1666),清初重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曾事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代帝王。是清朝的开国大臣,也被视为文臣之首,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 范...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佳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出现过的皇帝,人们最经常也是最喜欢讨论的话题除了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功勋成...
说到三国时期的美女,除了貂蝉,大乔和小乔一定算得上是美人了,而且这两位还是姐妹花,还一并嫁给了东吴最有权势的两个年轻人。但是历史对于女人总是残酷了,孙策和周瑜都没...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
还不知道大顺政权措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644年3月19日,经过两天的激战,李自成的大顺军毫无悬念的占领了北京。 前一天,大明王...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的,它没有假设和如果,不过我们倒是能够畅想一下,假如历史是这样进展的,会怎么怎么样。 一个人如果活久一点, 历史会不会不同? 有人提到后周皇帝柴荣,认...
周昭王姬瑕,姓姬名瑕;为周朝第四仁君王。 周昭王像 周昭王在位期间被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王道缺失,起初之所以会流传出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在周昭王继位之时天象异常,观不到星象...
导读:正史和演义是有所不同的 历史上斩杀华雄的人到底是谁 华雄真的是个狠人,败在形势,一个主将也无能为力。至于五子,五虎也有可能不敌,死于刀下。正如潘凤也许真的是上...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在《孝庄秘史》中,镇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将姜镶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而叛变,多尔衮经不起福临讥讽,不顾大玉儿劝阻,坚持率兵攻打姜镶。不料,多尔衮...
公元1368年的正月,年仅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为大明,从一无所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可谓是非常传奇。而在此时的中亚,比朱元璋小八岁的帖木儿正在和族...
我国古代农民是受欺压最严重的的一个阶级,地主和富商对他们的欺压在大部分时候都很严重,因此我国百姓对欺压他们的恶霸和地主阶级非常痛恨,著名京剧《铡美案》就是诞生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