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前期强势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继续强盛,反而很多人才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前期强势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继续强盛,反而很多人才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前期强势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继续强盛,反而很多人才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战国初期,秦国并不是最强劲的国家。特别是在战国中前期,秦国甚至无法和魏国、齐国等大国抗衡。但是,经过不断的兴起,秦国逐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优势,并最终由秦王嬴政剪灭魏赵韩齐楚燕六国,创建了秦朝。在秦的崛起史中,商鞅、张仪、范雎三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皆来自于魏国,这三人在魏时,商鞅不过是魏国丞相公叔痤府的一名中庶子,张仪早年仕于魏不过一介寒士;范雎不过一名普通的门客。然而此三人一到了秦国立马建功立业拜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秦国的栋梁之才。奠定秦国一统天下基础的人才,不少都是从魏国跑过去的,为什么?到底是魏国人不识货,还是妒贤嫉能呢?

1、魏国的前身晋国,有深厚的权谋文化,是诞生法家与纵横家的摇篮

晋国是春秋时期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法学思想发达,先后制订有《被庐之法》《赵宣子之法》《范武子之法》《范宣子刑书》等。公元前513年,赵鞅铸刑鼎,成为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晋国铸刑鼎与郑国子产铸刑鼎一样,是我国最早公开的成文法。由于晋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影响之深远,要甚于郑国。

晋国以及后来分化出来的魏/赵/韩三国,其涌现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在众诸侯国中是首屈一指,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等,其法家思想之渊源,全出自三晋。晋国的另一个传统,就是权谋文化,后来衍生出纵横学。

大家读历史,一定会有这么个印象,觉得秦国是个很狡诈,很会很权谋的国家。比如明明说要割六百里之地给楚国,到头来忽悠说是六里;比如说请楚怀王去谈判,一去就把人扣为人质,最后客死秦国。所以后来东方诸侯都把秦国的承诺当作放屁,谁也不当一回事。

其实,这是商鞅、张仪去了后,秦国才这样的。在整个春秋时代,秦国是最耿直仗义的国家之一,而晋国则是最善于搞权谋的。比如说吧,晋国闹饥荒,秦国给它援助大米;等到秦国闹饥荒,晋国却袖手旁观。我读春秋左传时,就发现晋国真是很狡诈,很会耍阴招,它有这个文化传统。

晋国的权谋文化,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有关。晋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几大卿家手中,后来形成“六卿”制,六大家族轮番执政,内斗不休,相互倾轧。六卿变四卿,四卿变三卿,最后三家瓜分晋国。晋国国内残酷的政治斗争,造就其权谋文化极其发达,后来逐渐衍生出“纵横”术。

三晋的文化与东方的齐鲁宋楚文化都不同,没有半点浪漫主义色彩,完全奉行实用主义。你看东方诸侯出了孔子孟子墨子这样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大师,出了老子庄子这样沉思宇宙人生的智者,出了屈原这样浪漫主义的诗人。而三晋没有,都是出新型实用型人才,不是法家就是纵横家。

2、魏文侯的人才政策,刺激魏国法家、纵横家文化的发展与完善

进入战国后,继承晋国衣钵的魏国率先称霸。历史学家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有这么一段评价魏文侯魏斯的话:“魏文侯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邀誉于诸侯,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战国时代的“养士”风气,并不是后来战国四公子才有,而是从魏文侯开始的。

魏文侯的人才政策是开放的,他四处收拢名士以为己用。譬如说,他拜孔子弟子、大儒子夏为师,与著名学者田子方、段干木亦师亦友,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处时,总是毕恭毕敬。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无疑使他很快声名远扬,天下英雄才士纷纷从各地赶来,投奔魏斯。除了以上几位名士之外,魏斯麾下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吴起、李悝、西门豹、乐羊等人,一时间人才济济。在这种背景下,魏国本土的法家、纵横家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著名法家代表李悝汇集各国刑典,编成《法经》一书,后来这也成为魏国的法律依据。《法经》有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和《具律》,这部法律文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李悝变法对战国诸国变法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蓝本,后来吴起在楚的变法,商鞅在秦的变法均受李悝的重大影响。而吴起与商鞅,都是从魏国去了别的国家。

在法家兴盛的同时,纵横术也走向繁荣。法家与纵横家,虽侧重点不同,都是强国之术。法家重在制度,纵横家重在外交,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如果能结合在一起,就相当完美了。在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独树一帜,是战国时代最显赫的思想流派之一,其特点全在于“实用”二字,他们不是啃书本,更不是读死书,而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诸侯之间游走,以种种外交手段在国际舞台上兴风作浪,纵横捭阖。

3、从人才流入到人才流失

仔细分析魏国史,大致可以作以下划分:魏文侯时代,人才单边流入。魏武侯时代,以流入为主,开始出现流失,比如吴起去了楚国。魏惠王时代,人才流入与流失相当,表现为来了又走了;比如商鞅从卫国来了,去了秦国;孙膑来了,又回了齐国;孟子来了,张仪走了,等等。在魏惠王之后,人才就加剧流失了。

为什么会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呢?有几个原因:

其一,魏国人才太多,竞争激烈。

魏国是生产法家、纵横家的大本营,要在这里混得下去,竞争很激烈啊。你懂的那些道理,别人也懂啊,怎么显得你比别人强呢?要有表现的机会,真的很少。比如纵横家大师公孙衍,在魏国时没什么名气,后来跑到秦国,没几年就当上最高的大良造。再比如张仪,在鬼谷子门下毕业,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居然在魏国找不到工作,只好去楚国打工。所以,在魏国要出人头地,太难了。

其二,魏国体制僵化了,讲排资论辈,不看你真才实学。

商鞅由卫入魏,投奔魏国宰相公叔痤。公叔痤欣赏他的才识,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希望能把国家大事交给商鞅治理。魏惠王怎么想的呢?他认为公叔痤病得脑残了,竟要他把国家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对于宰相推荐的人,魏惠王不仅不重视,在公叔痤死后,也没有给商鞅安排工作。商鞅一下子成了失业青年,正好秦国发了招工广告,他就前去应聘了。

再比如范雎。同样是纵横家,范雎比张仪好点,在魏国找了份工作,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了门客,但这份工作差点要他的命。出使齐国时,由于表现出色,齐襄王很欣赏他,送给他一个大礼包。不想回国后,因为这个大礼包,范雎遭到审查,被怀疑有卖国行径,差点被活活揍死。大家看看,表现得太好,反而遭到嫉妒/怀疑/猜忌,魏国已经不是魏文侯时的魏国了。在这种氛围下,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就是必然了。

秦国则相反,在秦孝公之后,秦之人才政策最开明,不看资历,不看背景,只看你的真才实学。只要有真才实学,可以一下子从布衣提拔到相国。秦国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富国强兵”,需要的不是充满理想色彩的儒墨,也不是玄奥的道家/阴阳家,而是最有实用主义色彩的法家与纵横家。因此,秦国崛起之关键人才多来自魏国,并非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22-09-20 15:41

上述文字是💠《前期强势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继续强盛,反而很多人才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武松大闹十字坡,鲁智深为什么会上孙二娘的当?

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年近三十五六,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历史] - 2021-06-28 13:11:23

皇太极为什么宠爱海兰珠胜过孝庄呢?海兰珠有什么过人之处?

在清初时期的时候孝庄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在后来教育顺治皇帝的过程中也能看的出来,但为什么皇太极却更宠爱海兰珠呢?海兰珠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清朝唯一一个先后娶了姑姑...

[历史] - 2022-06-19 05:01:45

日本一位前首相宣称天皇住北京,本人住宁波,这野心真够大的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邦,自古就与我们有贸易往来,但是依靠着海洋天险,却从来没有臣服于我们,我们也拿他没有办法,但是历史上,日本曾有入侵中国的行动,并妄图吞并中国的土地...

[历史] - 2022-05-10 03:06:44

三国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人物,正史中猛如虎,演义中成“老鼠”

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知名度最广泛的,这都是因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推出,然而由于其三国演义的性质,其中有许多被黑的人物,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是三国史上被黑的最...

[历史] - 2023-05-26 18:01:47

关羽的字为何叫云长,其中原因饱含深意?

在历史上关羽的字叫做云长,每个人物出现的时候,都会有字幕显示他的名字,同时还附加他的字,比如曹操的字叫孟德,吕布的字叫奉先,刘备的字叫玄德,而在古人相互称呼的时候...

[历史] - 2022-10-26 00:07:07

道光为何选择傻乎乎的咸丰当继承人,而不选才华横溢的奕訢?如果由奕訢继位,能否改变清朝命运?

清朝历史上说到咸丰帝,在许多他的印象中可谓平平无奇,那么道光为何选择傻乎乎的咸丰当继承人,而不选才华横溢的奕訢?如果由奕訢继位,能否改变清朝命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历史] - 2023-05-19 00:30:32

元朝女人为何竟要先让和尚破身才能嫁人?

元朝末年,后宫淫乱不堪,元顺帝的许多嫔妃时常与和尚奸宿一处,有的刚刚被选进宫中的佳丽,也要先陪和尚睡觉,以至后来出现了一个十分龌龊的、史上闻所未闻的“元朝律法”:...

[历史] - 2022-12-07 18:46:00

如何评价赵孝成王赵丹?赵国时从何时开始走向衰亡的?

如何评价赵孝成王赵丹?赵国时从何时开始走向衰亡的?赵孝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王,这一点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赵国在赵武灵王手上变得很强大,但后续的发展却不尽如...

[历史] - 2021-09-19 07:37:14

董小宛名作赏析之《彩蝶图》《玉肌冰清图》《孤山感逝图》

说是明末清初有这么一人儿,名叫董小宛,长得是美艳无比,家里又是做刺绣生意的,从小还沾了些才气,又会画画又会写诗,可惜应了人家说的那句“红颜薄命”,十三岁的时候就没...

[历史] - 2021-06-01 02:59:27

揭秘: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原因是什么?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除在原有政权机构基础上调整及完善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了一套由中央至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与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

[历史] - 2023-02-25 08:27:51

清朝的宫女为什么睡觉不能仰面朝天?宫女的入睡规矩你想象不到

很多清宫剧一出场的时候就受到很多人的热捧,特别是一些宫斗戏,看着都让人揪心,其中的宫女有时候动不动就要受罚,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的宫女是怎么生活的呢? 宫女几乎是每个...

[历史] - 2022-06-29 05:19:02

黄仁宇为什么要挑选万历十五年才记录万历年间的故事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是一本畅销学术书。可以说,在散文里面,它的历史水平最高,在历史书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达到了“生平不...

[历史] - 2022-12-24 00:41:45

隋文帝杨坚为实现南北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隋文帝杨坚为实现南北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说到隋文帝杨坚,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实现南北统一的皇帝,对于统一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这个隋文帝为了实现南北朝统一,...

[历史] - 2021-07-26 09:16:40

看宰相如何算计他人,临死出一计,令对手感叹虽死,犹能算计我

历史上有许多的宰相,他们大多数名声不显,他们又是怎么算计他人的呢?今天说的这位临死出一计,令对手感叹虽死,犹能算计我,他就是唐朝名相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唐代著名...

[历史] - 2022-08-31 14:15:44

慈禧死后李莲英还活了3年,没了慈禧的赐予权力,他生活得如何?

李莲英与慈禧太后皆为晚清时期最有权势的一批人。其中李莲英的权力则大部分来自于慈禧的赐予,换句话说,李莲英之所以能够在清朝晚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原因便在于李莲英与...

[历史] - 2021-04-21 22:25:37

唐朝和明朝官员是如何骂皇帝的?

皇权和相权之间存在着很微妙的关系,彼此制约的同时又达到一种平衡,当皇权过大时,难免会发生一些决策性的失误,这时候就会有忠言逆耳的大臣出来劝诫皇帝了,历史上还真有过...

[历史] - 2022-04-07 05:45:2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