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期间有很多功绩,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一生中有很大的作为。可这样的一位皇帝在去世后陵墓却经历了三次火灾,这是什么原因呢?
康熙还是一个亲民皇帝,他亲政后,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南怀仁记载他巡视时“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为他们的皇帝是从天而降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异常的喜悦。
为一睹圣容,他们不惜远涉跑来此地,因为,对他们来讲,皇帝亲临此地是从不曾有过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兴于臣民们赤诚的感情表露,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然而,康熙死后,康熙的陵墓却三次起火,损失很大起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次起火的时间是在光绪三十一年,起火之后火势蔓延,将陵寝的大门全部烧毁,连大殿后面的三座琉璃门也未能幸免。皇帝的陵寝失火,在古代可是天大的事情。慈禧太后听说后,大惊失色,马上令大臣赵尔巽和铁良前去调查。
赵尔巽当时是清朝东三省的总督,而铁良是户部尚书,两人都可谓是朝中重臣。慈禧太后派这两个人前去,足可见她对这件事情的重视。赵尔巽和铁良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康熙皇帝的陵墓,景陵。来到现场后,调查结果令两人震惊无比。
因为,景陵发生火灾的时间是二月二十日,源自天上打雷,雷电击中了景陵的建筑,然后,使之发生了火灾。问题恰恰出现在时间上,二月二十日正值冬季。在平常时候,由于古代建筑的防雷措施不足,雷击引发大火或许还有可能。但是,按道理来说,冬季是根本不会打雷的。
冬季打雷,就像夏天下雪一样罕见。而且,更为奇异的是,景陵的起火部位是在房檐处。寻常雷击引发的大火,都是从地面开始燃起的,从来没有过从房檐开始的先例。由于这次火灾发生的非常怪异,很快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
朝臣们表示不信任守陵人的说法,并进行了几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就是守陵人监守自盗。很多大臣认为,皇陵地位尊崇,其中的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久而久之,守陵人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开始做起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他们就私自放火,想要消一切于无形之中。
只不过,他们的说辞太过拙劣。不仅打雷的时间对不上,连起火的部位也是疑点重重。这个猜测听起来有些道理,却让赵尔巽和铁良叫苦连连。因为,皇陵被盗,关乎皇室尊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没有赏赐,自己还会受到责罚。况且,这只是朝臣们的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熊熊大火早已烧毁了很多物品,想要深入调查根本无从下手。如果说,第一种猜测只是让赵尔巽和铁良感到出力不讨好外,那么,第二种猜测就令人胆战心惊了。持第二种说法的人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猜测,只能暗中讨论。
他们认为:这次失火是上天示警,目的是为了警告慈禧太后。当时,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被太后囚禁。皇帝本应高高在上,可如今不仅没有了权力,也没有了自由。上天看不过去,于是天降大火,以示警戒,让慈禧太后早点将皇帝放出来。
赵尔巽与铁良久经官场,早已明白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道理。听到这种说法后,两人立即装聋作哑,充耳不闻。到最后,两人上书朝廷,说这是一场由上天降下的怪火。将原因归于老天爷,糊里糊涂地,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大火发生在一九四五年,当时,是农历二月,尚未进入雷雨季节,况且,失火那天根本无雨,因雷电失火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传,这伙盗墓贼早就探知了康熙皇帝陵墓的豪华,于是,准备了斧子,想要劈开棺材。棺材非常坚固,他们就用锯子锯。棺材快要打开的时候,突然从里面喷出大火。盗墓贼的衣服都被烧坏了,但他们认为这火只有一次,于是,收拾了一下后准备再次开棺。
没想到,棺材中的火再次出现,令他们魂飞魄散。之后,据盗墓贼传言,这是他们亲眼所见。这下,饶是胆大包天的盗墓贼也不敢造次了,他们灰溜溜地逃了出去。由于,盗墓贼逃走的时候,用殿内的蜡烛照明,结果,在情急之下不小心碰倒了蜡烛,最终,引起了火灾。
那次烧毁了一架席排,熏焦檐椽十九根、飞檐一丈三尺、檐头面宽五尺,火灾原因确定是人为。
第三次大火发生的时间距第二次并不久,是在一九五二年。这次火灾也是雷电所为,直接将雍正皇帝为康熙皇帝所作的碑文全部毁掉了。这个碑文可不简单,不仅字数众多,而且是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自己所写的碑文。碑文总共有四千三百多字,意义重大。
由于火势实在太大,虽然,雨水像瓢泼那样大,但是,大火依旧没有被浇灭。有村民冒火抢救出一些烧落架的木件,并迅速扑灭上面的大火,事后遵化县(即现在的遵化市)对救火及抢救木件有功的村民不仅给予了精神鼓励,还进行了一些物质奖励,奖品为一些毛巾和肥皂。
皇帝陵墓发生火灾,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发生三次,更是难以置信。至于火灾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发布时间:2022-07-28 13:32
上述文字是💠《康熙墓三次起火损失惨重 每次都是很离奇 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人口断崖式下跌的一个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灭绝式的灾难,那么在小说中,死的最惨的人都有哪些呢?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群雄纷争,诸侯割据,为了...
光绪帝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才是清王朝的一把手,皇帝只是个小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这一年光...
齐国灭宋标志着齐国的兴盛的顶峰。齐国因亡宋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导致齐与各国矛盾异常尖锐。燕国利用这种形势,积极活动,终於和各...
说到鳌拜,相信大家第一印象便是胡锦江所饰演的那个大胡子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什么样的呢?当时康熙年幼,而鳌拜先后消灭了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手握四十万大军,满...
在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第一集中,“杨玉环”一句画外音“我在东瀛无尽地等待”泄露了这部电视剧演绎的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千古谎言。剧中杨贵妃不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而...
邓小平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中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北魏国家本是奴隶制国家,入主中原之后,国内实现了超前的“一...
孟尝君田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最令我们后世熟知的,当属他喜交门客,曾在深陷秦国囹圄的困境中,利用“鸡鸣狗盗”之辈化险为夷的故事。孟尝君旗下门客众多,...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尽管后来白居易老先生在《长恨歌》中把这事加工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甚至...
孙权,男,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他是吴国的君主。孙权此人,可是不简单。陈寿如此评价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
喜欢清朝宫廷剧的影迷们大概都看过改编自二月河先生作品的“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这三部剧不仅是三个皇帝的个人简介,更是三个王朝的更替...
从秦国大将李信,到飞将军李广,再到西凉开国国君李暠,这一脉血统可谓是人才辈出,相对于前两位,最后一位的知名度要低很多,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在历史上...
说起蜀汉的人才,后期确实是十分缺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叫做刘封的人,他是刘备养大的义子,此人文武双全颇有能力,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刘备赐死,这是为什么呢? 刘封是蜀...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魏宗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曹操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曾经有过犹豫,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选边站队,甚至可以说,在此问题上,曹...
在近期《长安》这部影视剧可谓是火遍娱乐圈,其中一位小角色让人非常厌恶,他就是大理评事元载,然而在历史上,元载可是一位响当当大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元载的历史原型...
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绝世英雄也是屈指可数的。赵云和马超之间要论谁更胜一筹,还是有些难度,不过不急,听小编慢慢给你分析。 都说宝剑赠英雄。如果没有一把趁手的兵器,...
导读:朱温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梁唐晋汉周外加南方的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荆南)、 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统称为五代十国。这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