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员年迈的时候都会向皇帝请辞告老还乡,基本上没有退休的人留在自己任职的地方或者京城,这是为什么呢?留在任职的不是更方便一点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古代人特别在意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几乎所有人都不想自己老了以后死在外地,就算再艰难他们也会想办法回老家,让自己死在出生的地方。就算生前做不到的,他们也会叮嘱后人,让他们将其尸骨带回老家安葬。
古代的交通极其不便利,大部分老百姓一生都没出过远门。如果想要死在家乡,就要趁着刚退休,身体还硬朗的时候提前出发,否则临到了快不行的时候再出发,那就真的要死在半路上了。古代人最最不愿意的,就是客死他乡。
比如当年的上海滩大亨黄金荣,解放前夕很多人都劝他出逃,当时黄金荣已经80多岁了,他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怕自己死在外面,尸骨抛在外乡,所以明知结局不妙却也不愿意逃走。
其实到了现代,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依然很多,很多人在外面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赚的钱多到花不完,他们已经将家人都接到了大城市生活,可依然会时不时的回家乡看看。很多人去世后也都会安葬在农村老家。
项羽的那句话就代表了他们的心声,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另一方面,古代的退休制度并不完善。一般来说,只有高级官员可以拿到封侯的退休金,普通官员只能拿到以前俸禄的一半作为退休金。这样一来,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钱都是不够花的,回到老家的消费低点,而且他们一般在老家还有田地,有些官员退休时候朝廷也会在他老家赏赐一些田地,靠着这些地生活也能好过点。
古人的思想体系里面有很重要的一条便是落叶归根!这不仅仅是人之本性,也是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所提倡的。一个人在外求学当官多年,晚年都要回到自己的故里,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这里有自己的宗族兄弟,乡亲故旧,可以畅叙少年故事。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古人都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葬在自己的祖坟之中。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归属感。
另外,古代的官员很多时候都经常变迁自己的官职和任职地。很少有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的情况发生。即使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个人来说,无论在外地担任如何高贵的官职,自己终究是一个客人,这里终究是他乡。在自己晚年回归故里,依然是自己心中的最好归宿。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人外出做官并非是将整个家庭都带出去。很多情况下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都留在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的老婆和家眷也留在了家乡侍奉双亲,也有一些连儿子都留在家乡读书生活。更不用说自己的家乡还有整个家族的族人。
古人有着十分强烈的家族意识。对于几代以内的家族近亲都比今天的我们更亲切重视。整个家族的荣辱与共几乎是一体的。而且古人在辞官时,可能家中尚有老母在世。那么身为儿子更要回到家乡侍奉母亲左右,以尽孝道。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古代各地都涌现出了一些名门望族,族里也会出现一些在外做官、在外经商的人。这些人都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身份。无论官做多大,人走多远,整个家族的兴衰都与每个人分不开。当然在这些人到了垂暮之年。自然也会再回到这团火中,回到自己的家族里。度过余生,享受天伦之乐。
当然也是可以留任养老的,并没有强制性要回家乡养老,但是因为很容易出问题导致没人敢!当时的朝廷给官员的俸禄实际上非常少,比如李卫在担任扬州知府的时候俸禄是每年150两银子,当时的银子折现成现在的钱大约是每两银子600元人民币,150两大约是90000人民币。这么一笔钱在当时不算什么大钱,基本上够吃,但是没法剩下多少,当个三五年知府的话买个小宅子是没问题,但是要买个几进大院还是不够的。虽然当时的官员肯定是有各种灰色收入能够置房买地,但肯定是不敢露富出来的,毕竟这玩意儿太明显了。所以大部分人就只能选择告老还乡,不是被皇帝赶走的,只是因为怕露陷。
其次,当时的官员除了朝廷俸禄之外,还会有皇帝赏赐,皇帝赏赐的种类很多,有金银珠宝,也有土地宅子。皇帝在赏赐大臣的时候,一般采取就近赏赐的策略,因为皇帝的赏赐并不是一次性赏赐的(按功劳),这是为了方便大臣管理,不然每次赏一个地方那么必然十分分散。所以呢,大臣的产业都在自己老家,只能去老家才能享受得到。
最后,远离是非之地。能够享受告老还乡待遇的人至少要三品以上,这些人在京城也是有皇帝赏赐的宅子的,但是这些人往往需要躲清净,防止被扣上各种帽子,赶紧远离京城回老家去。
古代很多在外做官的人,都是家族里的佼佼者,都是家族晚辈的学习楷模。在自己晚年之后,在告别官场繁琐的事务之后。锦衣还乡,荣归故里,这算得上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
发布时间:2022-07-28 06:17
上述文字是💠《古代的官员为什么退休之后都选择告老还乡 而不是选择留在任职的地方?》✨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说到鳌拜,相信大家第一印象便是胡锦江所饰演的那个大胡子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什么样的呢?当时康熙年幼,而鳌拜先后消灭了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手握四十万大军,满...
孟尝君田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最令我们后世熟知的,当属他喜交门客,曾在深陷秦国囹圄的困境中,利用“鸡鸣狗盗”之辈化险为夷的故事。孟尝君旗下门客众多,...
在近期《长安》这部影视剧可谓是火遍娱乐圈,其中一位小角色让人非常厌恶,他就是大理评事元载,然而在历史上,元载可是一位响当当大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元载的历史原型...
喜欢清朝宫廷剧的影迷们大概都看过改编自二月河先生作品的“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这三部剧不仅是三个皇帝的个人简介,更是三个王朝的更替...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魏宗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曹操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曾经有过犹豫,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选边站队,甚至可以说,在此问题上,曹...
在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第一集中,“杨玉环”一句画外音“我在东瀛无尽地等待”泄露了这部电视剧演绎的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千古谎言。剧中杨贵妃不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而...
从秦国大将李信,到飞将军李广,再到西凉开国国君李暠,这一脉血统可谓是人才辈出,相对于前两位,最后一位的知名度要低很多,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在历史上...
邓小平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中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北魏国家本是奴隶制国家,入主中原之后,国内实现了超前的“一...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尽管后来白居易老先生在《长恨歌》中把这事加工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甚至...
光绪帝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才是清王朝的一把手,皇帝只是个小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这一年光...
导读:朱温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梁唐晋汉周外加南方的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荆南)、 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统称为五代十国。这段时...
说起蜀汉的人才,后期确实是十分缺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叫做刘封的人,他是刘备养大的义子,此人文武双全颇有能力,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刘备赐死,这是为什么呢? 刘封是蜀...
孙权,男,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他是吴国的君主。孙权此人,可是不简单。陈寿如此评价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人口断崖式下跌的一个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灭绝式的灾难,那么在小说中,死的最惨的人都有哪些呢?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群雄纷争,诸侯割据,为了...
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绝世英雄也是屈指可数的。赵云和马超之间要论谁更胜一筹,还是有些难度,不过不急,听小编慢慢给你分析。 都说宝剑赠英雄。如果没有一把趁手的兵器,...
齐国灭宋标志着齐国的兴盛的顶峰。齐国因亡宋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导致齐与各国矛盾异常尖锐。燕国利用这种形势,积极活动,终於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