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为了保证后代子孙稳坐江山,剪除具有威胁的功臣猛将,那么历史上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庆功楼呢?火烧庆功楼到底是真是假?
我们先来看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大明建国之后,这群志士,很多人都被封了官爵,并且手握大权,有的是手上还有一群死忠的军队。朱元璋害怕他们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决定将他们全部铲除。因为这些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朱元璋就通知他们说,准备给他们盖一座庆功楼,(这种有点类似于唐代的凌烟阁)。将会把功臣们的功勋记录在上面,等到庆功楼完工的时候会邀请他们到京城来参加宴会。
结果朱元璋命令工匠使用非常易燃的松明木。盖了这座楼,门窗,地板和房梁都经过特殊设计。
而当时的刘伯温对朱元璋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感觉到这个可能是个圈套,于是他就在宴会上特别留了个心眼,特意坐到了朱元璋旁边,并悄悄地用椅子压住了朱元璋龙狍上的一个角。后来大家都喝得伶仃大醉的时候,朱元璋悄然起身,因为龙袍扯动了他的椅子,他得以察觉,于是就紧跟这朱元璋离开了。结果朱元璋一离开,庆功楼就笼罩在一片火光之中,几百位为功臣以及上千宫女都化为灰烬。
而对比明代和清代史书,可以确认:朱元璋确实造了一个楼。据宋濂《张中传》记载,朱元璋的确在南京建过一个楼,叫忠勤楼,他经常与身边的谋士武将在此讨论军国大计。汪广洋、陶安等人的诗文里就写到过这座楼。庆功楼的故事可能就是据此虚构出来的。
勤忠楼,这名字不像是一个纪念堂的名字。倒是很符合办公楼房的特征。而火烧庆功楼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个版本里边说的是刘伯温猜测到了朱元璋的目的,于是他借口自己年老体衰,加上天下已经大定,已经没能力为皇帝做事了,请求皇帝让他回家养老。朱元璋再三挽留,仍然没有拗过他,于是赏赐了他一些金银,让他回家去了。
而朱元璋一离开朱元璋的皇宫,立刻就跑去找徐达,把这个情况给他说了,让他在宴会那天寸步不离朱元璋。结果到了宴会那天,徐达发现,这个庆功楼的窗户又小又高。房梁纵横交错,地板是光滑如镜的青石地板。他吓得脸色发白,于是就按照刘伯温的吩咐,注意朱元璋的一举一动,宴会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喝的伶仃大醉。朱元璋起身离开,徐达紧随其后,朱元璋让他回去,结果徐达就哭着问:陛下真的一个都不留吗?朱元璋想到:没想到被你识破了,于是就作罢。而其他人却全部葬身火海。一个故事有两个版本,这不是正史常有的特征。
倒像野史,被人编撰改来改去的感觉,所以从这一点来,这个事情就很不可靠。
而庆功楼确实是被烧过,宋代宋濂在他的《张中传》里边记录过这事儿,说的是当时庆功楼里边,藏有火药因为意外失火,导致火药爆炸,庆功楼被烧成灰烬,大伙蔓延到其他民宅,整个南京城都被烧了一半。
这么一看,倒是跟故事情节有点相仿。没事你在楼里放火药干嘛?这不明显是为了,放火的马?但是从其他几个特点来看又不太像。如果是盖一座用来残害功臣的楼,他应该盖在远离闹市区才对呀,这样以一来便于掩人耳目,二来不会殃及无辜。而朱元璋这人对放火这事儿,还是很有经验的,鄱阳湖水战就是靠放火打赢了陈友谅。他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让半个南京城的人给那些人陪葬。所以不太像是朱元璋放火的。那么那些火药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说道这个楼是商量军国大事的,而火药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这个应该是火药样本放在那里的。
还有就是朱元璋如果要灭绝功臣也没必要用火烧呀,火光冲天的,这不是全城百姓都知道了,这可是严重损毁皇帝的信誉呀。古人搞谋杀,一般都喜欢“酒至半酣,摔杯为号”,其实如果是要让这些人消失,为什么还要为他们建一座楼。这可是节约的朱元璋不会考虑的方法。其他使用:士兵杀死。毒杀,或者溺死都比火烧好呀。不仅无声无息,而且几乎无成本。而盖一座楼,还要耗费几万两银子,还要几千宫女给那些人殉葬。所以这么看来此事非常不靠谱。
而且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封赏了很多人。比如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除了这些公爵,还封了二十多个侯爵,这里有我们熟悉的汤和、周德兴、花云、耿炳文、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等人。并且为了能够笼络这些人,朱元璋还和他们联姻,不是让皇子娶功臣的女儿,就是下嫁公主给这些功臣。
我们来看看明朝的开国功臣名将都是怎么死的,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邓愈:建国前病死;朱文正:因违法被囚禁,病死于监狱;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杀死;傅友德:因请赏田被朱元璋赐死;冯国用:死于军中;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朱元璋在开国以后,确实兴起了几件大案,杀了不少功臣,但是据史料记载,在这些功臣之中,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所以在明史中并没有火烧庆功楼的详细记载,火烧庆功楼的故事来源满清小说《大明英烈传》、《明英烈传》,而这些小说多为后世杜撰,这其中也有清代人丑化明太祖的一种说法,而且还不是政府授意的。应该是民间一些人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22-07-16 20:43
上述文字是💠《历史上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庆功楼?真相是什么?》✨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时也,命也。自古以来,皇帝追求长生,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为了追求长生,招揽方士,炼丹炼药,或是大赦天下,以作福泽。秦始皇追求长生的方式比较独特,是令手下人外出找...
淝水之战是古代我国一场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中,东晋戎行以劣势兵力战胜了惟我独尊的前秦戎行,为氐族政权的不断扩张按下了停止键。淝水之战完毕后,我国的南北格式被完全改...
西门庆不仅勾搭别人家妇女,还设计杀死人家的男人,弄得情妇家破人亡,对于这个情节的描写,书中可是下了很多的笔墨。 西门庆曾经和自己的仆妇宋惠莲勾搭成奸,丈夫来旺儿回到...
明朝洪武年间,做官可能是“高危行业”。 历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明朝被杀官员多达三万余人。洪武开国功臣,几乎被一网打尽了。徐达、常遇春等人,若非早死,恐怕也难逃灭门之...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神话传说的记载,龙作为古代天子的象征,也曾多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同时古代十二生肖中也有龙,那么龙是真实存在的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科学家有了最...
随着三国演义的推出,三国时期的各个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诸葛亮算到关羽会放曹操,为何还会让云长去守华容道?不仅是为了蜀汉大业,他还有点小私心。 曹...
王皇后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特意召回来的帮手有一天会反手过对付自己。武则天假意奉承,和王皇后联手对付萧淑妃,最后连带着王皇后也一并被她给灭了。但是得到帝王的宠幸,并不...
说三国,道三国,不足百年的三国史,只是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圈涟漪,但一千多年来,无数关于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却在不断地被评说和演绎。 这段动荡的岁月,一面是风云...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它的衰败很多程度上都是因为内部的腐败,以及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的不作为导致的,那么奕訢德才兼备,道光为何不选反而立残疾愚钝的咸丰为...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惨无人道的手段,特别是在南京展开大屠杀的时候,甚至直接用活人来研究病毒,但在抗战期间却有一位日本人深深的得到我方的尊重,后来和烈士...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一个强盛的帝国,但大明还是有很多皇帝由于战乱或内部争斗而离奇死亡,他们的死成了千古迷案,至今仍无法解开。 明朝276年,自明太祖建立明朝...
古代皇帝处在权力金字塔顶端,具有登峰造极的肯定威望,一言一行、一颦一怒,都能够决议不计其数人的生死祸福。如果遇上一个贤明之君还好,知道勤政爱民体恤民力,大众们能够...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到了忽必烈这辈才定都北京。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前叫汗国,皇帝叫大汗。一开始,大汗死了以后,葬礼非常隆重,陵墓也很有规模。但因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居无...
唐太宗李世民文韬武略,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则完美继承了他的特点,但是李治却被后人评价为无能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唐高宗为何被后世史家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
自古以来,刺杀皇帝的事件发生了很多起,除了荆轲刺秦外,还有一次比较有名的是宋仁宗的被刺事件,不过遗憾的是,刺客全部被斩杀,因此这件案子也就成了无头悬案。 宋仁宗庆历...
早在土木堡之变明朝被蒙古人打怕以前,明朝初期的洪武到永乐年间,明军就多次出塞与蒙古军交战,当时的明军出征虽说是有胜有败,但是总体而言在明军主动进攻蒙古大军的时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