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古代的时候科举更是如此,只要在科举中取得名次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那这两者相比起来哪一种更为公平公正呢?
古代的“高考”难度非常大,程序繁多,光是大的考试,其完整程序就有三级:乡试(省)→会试(中央)→殿试(皇帝),当然各个朝代也略有不同。
乡试是科举的第一级大考,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有资格参加乡试的,首先你得通过童试成为秀才,然后再通过岁试、科试,接下来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通过乡试就能成为举人,复读了20年的范进就是卡在这个坎上过不去,才会在中举后太兴奋疯了。举人之后可以参加会试,会试需要去京城考,所以古代才有“进京赶考”一说。
通过会试后就成为了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最高级的考试殿试。殿试的考场设在皇宫,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殿试的考生就是进士,进士分成三甲,一甲进士极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一甲进士极第只有三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进士差不多有百十来个,三甲进士二三百个。
把这些贡士们分个一二三等,有一个成语叫连中三元。这三元指的就是举人乡试第一名解元,然后礼部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连中三元就是参加科举考试都是第一名。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能连中三元的,也就十几个,一个朝代几百年只有几个人,可以连中三元。
古代没有毕业这一说,考中了秀才就是有了功名,没有考中就还是童生。多大岁数考中秀才就多大岁数摘掉童生帽,所以那个时候就会出现爷爷和孙子一块儿提着考篮进考场。
虽然相比现代,古代科考更注重文学类,考试内容也非常多,比如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就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经、进士两科作为唐代科考的主要科目,只要想走上仕途的古代文人基本都要考。而考这两样科目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呢?你可能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大约4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
由于科考内容繁多,也就出现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比起明经,进士还要难考得多,五十岁能考上就算年轻有为了。后来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进士考试落榜的一抓一大把,如“诗圣”杜甫也没考上。
在古代,即使参加了终极考试——殿试,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唐末诗人罗隐,因为长得丑,“十试不第”;而被誉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因为长得丑也屡试不第,直到65岁才谋得一个国子助教的小官;明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做殿试官,原定状元郭翀就因为相貌不够惊人,被朱元璋弃选,转而钦定了外貌气宇轩昂的吴伯宗为状元。
古人的科举考试要追溯到隋唐时期,它历经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考试制度。看过古装剧的人“世袭”这个词不会陌生,即在朝为官的大臣,所受的官职、俸禄,受封的土地,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爷爷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就导致了有才能的人无法得到重用,不能报销国家,直到隋唐时期,这一现象才得到改善,科举考试应运而生。在科举考试制度下,全国考生不分地域,可以凭借自己才华,公平竞争,进入了良性循环。寒门学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也有机会改变命运,谋得一官半职,造福一方百姓。
古代考生交完试卷后,考官不能直接观看,为了防止某些官员任人唯亲,所有试卷都要经过专人一字不差的抄写一遍,再交由考官审阅。为了让考试更公平,如果家中有人坐了监考官,其所有亲属都不能参加此次考试,也是为了彰显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古代对于考分一样的考生,若难分仲伯,优先录用寒门学子。这一点虽然是不成文的规定,但确实让出身寒苦的人得到了实惠。
古代考试,考生进入考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从头发辫子到鞋底一一排查,甚至连屁股都在审查之内。考试过程不能擅自离开座位,对于浑水摸鱼者,一旦发现其作弊,面临的将是杀头。到了清朝时期,一些胆大妄为的考生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将事先准备好的手抄小书带入考场,对于这种藐视《大清律例》的做法,一经发现,很可能会株连九族。
在古代,由于交通问题还有身体问题,许多人都没法参加科举考试,而高考却没有这样的难题,学子不用跋山涉水去参加考试,也不会因为身体问题,禁止参加高考,只要你想,就能考,相比之下,现代高考就公平多了,评分标准简单,用分数说话,阅卷过程也比较公平公正。
发布时间:2022-07-06 01:16
上述文字是💠《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两种比起来哪一种更为公平公正?一生中没有比高考更为公平的事情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70多年前,有一群丑恶的人踏入中国的土地,他们野心勃勃,想吞并中国,引发了而后的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小编铭记于心,我们今天的安稳的生活,永远离不开抗日先烈的牺牲,所以...
导读: 曾经如此强大的秦帝国为何在秦始皇死后仅仅三年就灭亡了呢?原因似乎很多,始皇帝在世之时,貌似强大的秦王朝的统治也并不是很稳固? 网络配图 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在全...
李旦为什么“三让天下,两次登基” 李旦真的是一个废材皇帝吗?李旦是唐朝皇帝中属于平庸的皇帝,他治不了国,对于这一点,他的内心十分明了。然而,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废材,...
康熙皇帝是大清的贤明帝王,功绩非常显赫,对国家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继承人的选定问题上,他却因为没处理好而引发了皇子之间血腥的争夺,最终雍正皇帝赢得了皇位。...
晚清时期的中国,列强欺凌,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状态,老百姓们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面对内忧外患,很多遭受压迫的老百姓奋起反抗,民间出现了很多反抗...
我们都知道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个人穿什么衣服带什么首饰都是有规定的,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就像皇帝的帽子一样,那么古代皇帝的帽子为什么会不同...
甘露之变时怎么回事?皇帝为何会被奴才限制呢?甘露之变指发生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势力得胜,造成朝廷数以百计的官员遭到杀害。 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
在中国古典文化发展中,酒一直是个形影不离的载体,文章诗歌因为酒而变得更加美妙传神,酒也因此具备的文化色彩,酒变成了文化,成为了一种活的液体,能直达人的灵魂深处,下...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北乾县城郊的梁山上。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无字碑,也有巨...
古代官府抓犯人通过画像真的能抓到吗?我们常常能在影视剧中看见官府在外面张贴通缉令,上面画着一个嫌犯的人像,然后旁边是几行大字,有时还有悬赏。我们也常常发现,这些通...
孝庄并不是第一次辅佐幼帝,在康熙之前就有一个顺治。但是相比起不愿意当皇帝更愿意当和尚的顺治,孝庄和康熙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一路相互扶持着走来的。然而有着这样深厚的情...
庞德在樊城之战中,落于水而被关羽军队擒获。关羽其实是爱惜庞德的勇猛的,就劝说他归降蜀汉,而且他的堂兄庞柔在蜀汉为官,旧主马超也在蜀汉,大家可以一同为臣。可是庞德性...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死后的无字碑更是被后世诸多谈论,可是你知道么同样无字碑的不只有武则天,明十三陵就有十二座是无字碑。 武则大在公元623年出生于利...
吕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猛将,他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武将,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到处树敌也决定了他必将受到多方讨伐。 公元198年,在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和张辽的猛烈打击下...
道光年间时,吸食鸦片的风潮兴起,不管是民间还是宫中,吸食者都有很多,但这个东西的害处,不光经历苦难的中华民族深感其痛,当时的道光就已经明白了鸦片的危害,所以有了林...
如果袁崇焕没死,明朝能续命更长一点吗?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