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隋朝也是一个无比短暂的大统一王朝,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38年二世而亡,在历史中是无比耀眼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无比重要的一个朝代。
隋朝多数时候比盛唐更强,这点毋庸置疑。从以下几件事可以看出
一、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在位期间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这三次东征炀帝均御驾亲征。第一次隋朝军人超过130万,运输民夫是军人的2倍。第二次隋朝出兵至少60余万。第三次隋朝出兵近100万。
各位看官看看这个数据就知道了,两次出兵超过百万,而且这个百万是只正规军数量,还不包括随行的民夫。由此可见,隋朝军事力量真的是空前强大,毕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那个朝代可以轻松发动上百万军队数量的战争。
二、修建大运河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在中国古代又有几个王朝可以发动上百万民夫参与的超级工程。由此可见,隋朝的基建能力首屈一指。
三、设科举制度
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后世影响了上千年。
四、对外南征北战
隋朝先后降服突厥、征服林邑、驯服契丹、收复琉球、震服伊吾、攻土谷浑。为隋朝打下了庞大疆域。
五、经济富裕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朝初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为何这么强大的隋朝会瞬间土崩瓦解呢?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隋朝这么强大的势力,可以说是家大业大,国库充实。但隋末的时候,国家实力消耗的非常快,原因就是隋炀帝。隋炀帝在百姓眼里可以说是一个昏君、暴君。其实,隋炀帝就才能上说:文韬武略。隋炀帝没登基时,就领兵打仗,击败陈朝;多次对周边的小国用兵,均取得不错的战果,但是三次征讨高句丽,却遭致最终的失败。他本来甚至可以成为一代雄主,但由于操之过急,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起义不断,同时爆发了权贵的叛乱。最终一个强大的帝国,就葬送在他的手里。
强大的隋朝是因为哪些原因快速的走向灭亡呢?
矛盾突出,统治不稳
隋朝继承于北周,从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到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其实全国上下矛盾仍然极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矛盾
1、统治阶级矛盾突出。隋朝继承于北周,因此不论是北周还是隋朝,其权力核心都掌握在关陇士族手中,而北齐的统治阶级则大多为山东士族。隋朝虽然,但在对待山东贵族的问题上,不论是北周还是隋朝,都是以控制为主。而南陈的统治阶级则主要以汉人为主,对北方胡人政权本就抵触,双方矛盾更为尖锐。
2、民间矛盾同样突出。除了统治阶级的矛盾之外,民间矛盾同样极为突出,原因就是北周和隋朝在统一全国之后,北周上下都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北齐和南陈,他们称原北齐之民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而南方汉人对隋朝统治者同样不满,《北史·苏威传》中就有“于是旧陈率土皆反,执长吏,抽其肠而杀之,曰更使侬诵五教耶”的记载,南方汉人的这种叛乱时常发生。
虽然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民间矛盾都极为突出,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对待上层他们强迫其入关,实行严密控制,对百姓则实行高压统治,并没有彻底完成“地方政权中央化”,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但实际上统治形势显然并没有跟上。这也是隋末年间,天下各地迅速陷入叛乱的根本原因所在。
皇权与士族争权,内部不稳
外部不稳,其实隋朝内部矛盾也极为突出,而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篡位称帝不能服众。杨坚虽是经过禅位得以即位,但实际上却与篡位并无二致。这种登基的方式其实根本没有办法服众,只是由于杨坚家族势力极大,关陇士族迫于形势只能承认,但其实内心是不满的,甚至连杨坚的弟弟杨瓒也多有怨言。
2、皇权与关陇士族矛盾激化。对待这种不满,杨坚却并没有选择安抚,而是选择了持续打压和排挤屠杀,甚至连帮助他的刘昉也处死了,这激化了皇权和关陇士族的矛盾。杨广继位之后,他除了贯彻父亲杨坚的政策之外,还急于摆脱关陇士族对于皇权的掣肘,迁都洛阳的目的就在于此,创建科举制度改善朝中格局也是因此,这使得关陇士族集团感觉到了危机,并进一步激化了皇权和关拢士族之间的矛盾。
北周和隋朝均起于关拢,但此后随着皇权和关陇士族矛盾的激化,其实是动摇了统治根本,导致隋末天下动乱时,皇权无所依靠。而同为关拢士族的李氏家族却得以迅速崛起,这也是李渊在太远起兵之后,凭借很少的兵力,在极短时间内便能攻入长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隋炀帝耗尽隋朝根本
虽然由于以上两点原因,隋朝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定,但其实只要隋炀帝能够倾心朝政,想方设法的维护统治,隋朝未必不能长久,可惜隋炀帝不但没能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国家统治的稳定,反而由于自己的所在所为,使自己成为了压死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隋炀帝统治期间,不论是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还是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虽然有其政治目的在里面,但却导致了滥用民力,导致民怨迭起,最终印发民变,造成天下大乱,不但自己在江都被杀,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发布时间:2022-06-11 11:08
上述文字是💠《都说真实的隋朝比唐朝还强大,隋朝到底有多强大?为何强大无比的隋朝会二世而亡?》✨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25岁之前颠沛流离,25岁参加红巾军,40岁时建立明朝,创造了从底层百姓逆袭为帝王的传奇。 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是从红巾军的小吏...
蔡文姬和甄姬是三国时期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绝色美人。两人都曾被曹操暗恋过! 当初曹操拜访蔡邕,见得蔡文姬才貌出众,顿时心生爱慕,但好景不长,蔡文姬被许配给了卫仲道,...
盗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可以说盗墓这个行当是由来已久,也是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据史料记载,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汤之冢,而随...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打不过金国,打不过蒙古。凡是在宋朝周围出现的国家,宋朝都打不过。可以说宋朝是一个...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堪称是三国最虚伪的人,对群臣拥护他称帝,怒斥:你们拿我比曹贼?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
纵观我国近代历史,想必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最为惨痛的一笔。《南京大屠杀档案》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也是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分裂,许多独立的政权建立起了,其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今天跟亲们聊一个特殊的时期:五代...
乾隆皇帝的生母真实身份一直没有确定,这也使得乾隆皇帝的真实血统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纯正的满族血统还是有汉人血统呢? 有关乾隆生母的传说中有三种与热河避暑山庄有关,而且...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很熟悉,刘备以仁义著称,可就这么一个以仁义著称的人为什么要赐死他的义子刘封?是何缘故?有这个必要么?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理所当然 你的老公不会理所当然地对你好。 西汉的陈皇后陈阿娇到老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她就认为,她的老公汉武帝刘彻对她好,是理所当然,甚...
顺治作为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这个皇帝做的怎么样我们暂且不说,它选择康熙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是最正确的决定,不过在最初选定接班人的时候,玄烨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
明朝是由汉人主导的最后一个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小时候的他经历了战乱、饥饿、苦难,年幼的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家放牛,这时候处于元朝末期,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战国时期的赵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出了很多优秀的君王和武将,在那么他们的君王中,谁对赵国的影响是最大的呢? 赵何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惠文王,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
1735年,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雍正帝似乎对自己的这一天有所预料,所以早已经安排了后世,留下了四位重臣辅佐新皇乾隆,这四位顾命大臣最后命运究竟如何? 雍正帝在临终前召见...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人,他有着深厚的草根情节,再加上受到历史上的帝王文化熏陶,造就了他复杂的人物性格。 朱元璋始终怀疑儒生和官吏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