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三个节度使的合称。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在中晚唐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藩镇割据的问题,宛若寄生在唐王朝躯干上的毒瘤一般始终难以被剥离,而在这些藩镇中,最为出名的则莫过于魏博、成德、卢龙三镇,因地处黄河以北地区,史书则这三镇其为“河朔三镇”。历史上唐王朝对三镇的用兵,起于唐德宗一朝,取得显著成果则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但自唐宪宗李纯死后,“河朔三镇”割据一方的情况则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发展到唐武宗一朝的时候,唐王朝则完全默认三镇的割据现状,自此,“河朔三镇”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史上的唐武宗李炎,所以能够开拓中兴局面,很大原因就在性格上。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武宗本人“性刚而果于断”可见,这种刚毅而果于决断的性格,注定了唐武宗能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历史时期大有作为,并终成一代中兴之主。而细数会昌六年唐王朝国策的变化,便能发现,武宗一朝对于藩镇的态度则异常模糊。这是因为,唐武宗针对泽潞镇采取了弹压的策略,而对割据河朔数十年的“河朔三镇”,即魏博、卢龙与成德采取了默认割据的态度。那么,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首先,唐武宗所以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则是出于制衡藩镇的考虑。历史上的会昌三年,本为唐王朝长期控制的泽潞镇出现了叛乱,而叛乱的原因很简单,泽潞镇的刘稹希望能够效仿河朔藩镇进行世袭割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武宗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避免泽潞镇同河朔藩镇勾连共同对抗唐庭。再者便是,希望以三镇之兵,对泽潞镇进行讨伐。
由此可见,唐武宗所以会选择默认河朔藩镇的割据,主要就在于以上两点原因。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对三镇割据的默认,近乎使得唐王朝未费吹灰之力,便得以平定泽潞镇的叛乱。然而,唐武宗所以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不仅仅只在于以河朔制衡泽潞,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实际上还有着些许的无奈。
历史上“河朔三镇”的割据,起于唐代宗时期。而对三镇打击最猛烈则是在德宗一朝,等到了唐武宗时期,想要彻底剪除“河朔三镇”近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要想将“河朔三镇”彻底剪除,无疑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便是以军事手段对三镇进行武力征讨,继而彻底消灭割据势力。而第二个办法则是采取销兵政略,剪除“河朔三镇”的变乱根源。
但从中晚唐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两个方法则缺少一定的条件支撑。先说以武力征讨,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德宗建中初年,魏博镇便拥兵七万,而北方重镇的卢龙,兵员数量则还要高于魏博镇。这样的情况下,三镇的总兵力最高可达将近二十万,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并且,征讨三镇还需调用大量的兵力以及钱粮,这以当时武宗朝的情况来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其次,便是销兵政策,唐穆宗时期曾采取过此策略,即通过政令的方式逐步削减三镇之兵,结果导致了河朔复叛的情况发生。因为,销兵所触及的是“河朔三镇”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导致三镇之兵的强烈反弹。
正是在以上两个方法都行不通的基础上,武宗基于现实的考量,最终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而在圣旨中武宗也只能以“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的口吻,将三镇割据彻底合法化。可见,身为一代中兴之主的唐武宗,不可能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因为在武宗一朝,只有选择默认三镇割据,才能更好地维持军事框架的平衡。
历史上的唐武宗确实可以称得上为一代中兴之主,而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可以说是一个实属无奈的举动。试想一下历史,如果唐宪宗死后的继位人是唐武宗的话,或许整个中晚唐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首先,“河朔三镇”所以会在晚唐时期销声匿迹,主要就在于唐朝维系百年之久的军事框架崩塌。在“黄巢起义”前,唐王朝所以能够维持,主要就在于唐朝对河朔之外的藩镇绝对控制,而当“黄巢起义”结束之后,这个脆弱的框架也旋即崩塌。摆脱束缚的藩镇纷纷不屈居于人下,以至于,最终形成了逐鹿中原的局面。这个时候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一点,那就是,面对土崩瓦解的局面,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反倒希望唐王朝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正是在这种群雄四起的背景下,河朔藩镇最终被淹没在了乱局之中。而在这个乱局之中,李克用、朱温等强人的强势崛起,更是对“河朔三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围绕着三镇的归属问题,两大军事集团更是激烈的争夺,这样的局面一直自晚唐持续到五代时期。
其中,朱温更是对“河朔三镇”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尤其是三镇中的魏博镇,在牙兵并消灭殆尽之后,彻底沦落成为了弱势藩镇。而对卢龙朱温也采取持续用兵的态度,史载“河朔知惧,皆弭伏焉”可见,晚唐军事框架的崩塌,中原实力派的崛起后,占据富庶之地的“河朔三镇”恰巧成为了群雄间互相争抢的对象,这样的情况下,最终使得“河朔三镇”淡出历史的舞台,并销声匿迹于乱世之中。
当然,军事框架的崩塌,强人的崛起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已。“河朔三镇”的衰败,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河朔三镇”能够形成长期的割据,并不在于三镇的节度使,而主要在于三镇之兵,这些兵中就包括最为出名的魏博牙兵。
归根结底,三镇的割据实际上是兵士的割据,而三镇之兵的“法宝”就是以拥立节度使的方式来维系自身利益。这便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三镇虽然实力强悍,但三镇本身并不热衷于扩张,而只希望在一定的框架内维持半割据的局面。以至于,三镇节度使在中晚唐时期很难统御本镇之兵外出作战。
对此,史料对于“河朔三镇”曾有过最切实际的描述,即《新唐书》所记载“礼藩邻,奉朝廷,则家业不坠”可见,“河朔三镇”虽然对抗唐王朝,但志并不在天下。以至于,在同唐庭对抗百年的时间,“河朔三镇”鲜有窥伺皇权的举动。
但是,这样的信条并不能切合唐朝末年的乱世局面。当其它藩镇处于扩张期的时候,“河朔三镇”则依然相对稳定的状态,久而久之这自然就对“河朔三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总而言之,三镇属于十分纯粹的兵叛,而晚唐时期崛起的强人则属于兵叛与将叛的结合体。两相对比一看,便能发现,“河朔三镇”在唐朝末年的销声匿迹并非是偶然,当有强人崛起之后,“河朔三镇”自然也就逐渐开始沦为朱温、李克用等强人的附庸。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对于唐王朝的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随着唐王朝的濒临崩溃,三镇也开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以至于,河朔三镇自唐朝灭亡之后,始终都挣扎于中原强人之间,并最终被淹没于乱局之中。
发布时间:2022-06-01 05:45
上述文字是💠《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本次考古从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1月15日,主要是对南郊盆景园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前期拉网式的考古勘...
侬智高是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起义的发动者。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与扰乱。皇佑四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
赵云是蜀汉的大将,真实的历史中赵云并无小说中那般神勇,虽然勇猛也有战功,但是却未曾得到刘备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之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多多得益于半真半假的名著《...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武将,然而三国时期比关羽战绩杰出的猛将,数不胜数,为何最终唯独他被尊为“武圣”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关羽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最终四阿哥胤禛夺得皇位。当初凡是和他争夺皇...
胤礽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为什么最后会被废除,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他1岁就被封为皇太子,深受康熙宠溺,却最后容...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实力最强的霸主,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征战,面对刘备、孙权这样的强敌,他能一直屹立不倒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最强的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轮回,而在他死后...
中国封建历史上下五千年,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皇帝,其中出身最贫苦的应该就属于朱元璋了。从一个最低下层的当成了皇帝,朱元璋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当上皇帝以后朱元璋是运用什么手...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郑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西周时期诸侯国,享国432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
闻仲是殷商的贤能之臣,辅佐两代帝王,后因纣王昏庸无道,武王崛起伐纣,闻仲为保殷商不得不出兵征战西岐,最终死于一场大战中。 网络配图 如此之能人师出何方,闻太师的师傅...
史天泽是大蒙古帝国和元朝初年著名将领,为蒙古帝国南下攻金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初为左丞相,治世理政,安邦定国,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
一场安史之乱,将世界最强的帝国大唐拖入了无尽的深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往日强盛的模样。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
对任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唐朝的名将之中有一个人的才能,是不输于程咬金,秦叔宝等凌烟阁功臣的,但这位名将却鲜少为人所知。这...
你真的了解唐昭宗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下场悲惨的皇帝有很多,明朝的崇祯帝一生勤政为国,却落得一个在煤山自杀而亡的结果,令人叹息;南宋末...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陵孝陵的旁边。景陵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频发大火。对于古建筑来讲,这可是致命的事情。景陵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起火的记载,先说第一次。...
古代西方君主为了表彰军功或者其他功劳,采用的形式多为颁发勋章,与之相对的,中国古代帝王采用的是御赐黄马褂的形式,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封赏更加实际一些。 清宫戏常有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