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国自秦孝公起经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位国君,但六位国君期间东方六国未灭一国。而到秦始皇嬴政时期一举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这是为么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秦国前六位国君已经为嬴政攒足了丰厚的家底,在当时六国合纵都敌不过一个秦国,可见秦国有多么强大,秦始皇的前六位国君,没有一个昏君而毁掉秦国的,全都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基础。这可能就是天意,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国君的功绩。
秦孝公: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的国力虽然经过他的父亲秦献公的努力止住了衰退的趋势,但是整体局面仍然是比较紧迫和糟糕的。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向全天下所有有才之人发出昭告:只要你有超群的智慧和治国之才,无论你是哪国人,是什么地位和身份,秦国都可以让你当官。
这道政令一出,很多贤能之人纷纷来拜见秦孝公,其中就有来自卫国的商鞅。在和商鞅经过一番详谈之后,秦孝公觉得此人的才能不可多得,于是便重用他,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举措,秦国很便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成为了当时的国家之中最强盛和不容小觑的国家。
秦惠文王:秦惠王在继位初期就将秦国变法的功臣商鞅给车裂了,但其实背后却保持了秦王的权力中心。在商鞅死后,在秦国依旧坚持变法为核心,使秦国新体制持续运转,秦惠文王是标准的守成之主,他承上启下的功绩,丝毫不比建制的秦孝公、成就大统的秦东进攻魏,收复失地,提振国家信心;西进取蜀、攻克义渠,为秦国拿下了一个大粮仓、一片大牧场秦惠文王在位的每一次对外扩张,都能够以最小的代价为秦国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秦武王:秦武王虽然只在位了三年,最后因举鼎而身亡。但其功绩也不小,在位期间设置丞相,拔取宜阳,秦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
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56年使秦国历史上在位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国君,虽然在前41年间其权力被宣太后把持着,但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充分利用了各个国家的矛盾,将其各个击破,在位后期,六国基本上无力还手,在几十年间,灵活应用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相结合的策略,给予以齐、楚、赵为代表的东方各国以沉重甚至致命的打击,使之丧失独自与秦抗衡的实力而严重衰落,极大地发展本国实力,奠定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秦国自秦献公始,便没有出现过昏君。如果再加上秦始皇,秦国的一统天下,完全就是八世君主励精图治的结果。在整个战国时期,一个国家能够出现一两个明君已经很了不起了,秦国几百年的历史,为什么能够连续出现如此多的明君圣主呢?
一、生于忧患,穷则思变
秦国地处西域边陲,秦人的祖先因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分秦地,后来因为秦襄王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有功,被封诸侯国。秦国无论是从政治地位还是军事实力,都比东方六国弱很多。在东方六国眼中,秦国就是个不足为虑西方蛮夷。在春秋时期,秦穆公虽然成为春秋五霸,但其实力仍然很弱。被中原大国晋国、南方楚国夹在中间,时刻面临着被灭的风险。
在战国时期,又被新崛起的魏国,打得差点亡国。丢失河西之地近百年,连函谷关这个秦国门户都被夺走。就这种国家局面与险境,逼得秦国君主不努力不行。秦献公即位后便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国力有了些许提升,但也没能夺回函谷关,打通秦国东出的道路。秦献公死后,其子秦孝公即为,才正式让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国的路。经受上百年的欺压与屈辱,秦国东出,灭亡六国。已经成为秦国所有臣民的精神目标,也成为历代国君的精神信念。
二、秦国择君制度与王室教育
在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王位的继承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王朝的传承。秦国国君的传承制度是择君制。在《公羊传》中写道“何以不名,秦者,夷者,匿嫡之名也……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立”。秦国不同于山东六国,受宗法礼仪影响较弱,被称为蛮夷。当时的中原各国,在君主继位上都严格遵从宗法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而秦国却是“择勇猛而立”。
秦国国君的位置继承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竞争,所立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年龄、阅历和能力。在秦国历史上的许多国君传位,在自己年老,儿子未长大的情况下,大多都是将自己为君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非儿子。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出现,君幼母壮、权臣出现以及外戚干政。同时也保证了被选的君主能力心智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比如,秦武公去世后立其弟德公即位,秦宣公有九子,均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有七子,同样传位于弟弟秦穆公。穆公之前的择君传位,让秦国奋发图强,东出六国的意志与梦想得到稳固的。秦穆公以后,开始立太子,在君位传承上虽然大多都是父子传承,但依旧保持着择优为君的制度。比如秦武王死后就将位置传给了更优秀的弟弟,秦昭襄王。同时,秦国历代国君十分重视王室教育。培养的储君也十分优秀。这些更是大大提高了明君出现的概率。
三、依法治国的理念
对于商鞅变法,大家对其的认识大多在,强军强国上面。但其最大的功绩是将依法治国的思想渗透到了秦国统治者的思想理念中,并令统治者受其约束。实现法治,而非人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讲的是,太子赢驷犯法,商鞅欲处决,理由是法令大于天,但由于赢驷是储君,最后处决了他的老师。
商鞅强烈要求并成功处决了太子老师。其目的是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其影响也是相当深远,在孝公变法后,大秦尊重法家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历代国君的言行举止,也受到了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的管理下,秦国国君在治理国家上面基本上也出不了大错,稳固了国家统治。
秦国历任国君多贤明的原因,绝非上天眷顾,运气好而已。多年的屈辱让秦人骨子中拥有奋发向上的思想,在君主的选择上,任贤不任嫡。同时商鞅变法中依法治国的理念与制度更是让秦国国君不再乱来。秦国的历史是血与火的战争史,能历经春秋而不倒,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吞并天下。这与秦国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的确分不开。在中国君强则国强的时代,秦国连续八代出明君,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唯一的。
发布时间:2022-05-27 12:40
上述文字是💠《秦国六世国君未灭一国 而到秦始皇一世却灭了六国 一统天下 秦国为何连续六朝代代明君?》✨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太监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独有不人道的职业,一说起历史上最厉害的太监,相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都会想到太监专政、宦官误国的赵高和刘瑾等人,然而说到最却并非是他们,今天...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可是关于的她的评价有好有坏,其中一项就传闻的武则天杀害孙女,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女,中...
风起霓裳武才人黑化了吗?武才人也就是武媚娘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武才人当然是历史上的武则天,很多人关注她成为皇帝,但在那之前,刚进宫的武才人也...
何谓教案?是指中国百姓与西方传教士及其中国教民之间的到达司法层面的冲突。最早的教案发生于1842年的北京,最后一场教案则发生在1911年陕西武安,时间跨度60余年,恰好是晚清之...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自然不可能雨露均沾,那么选择哪位妃子来侍寝皇帝,就成了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前几年的一部宫斗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剧中对于清朝时期的...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行了各种各样的酷刑,在古代有一句叫做祸不及妻儿,在此基础上株连九族的刑罚算是极其残忍了,不仅妻儿被连累就连亲戚朋友都被连累...
中国的秦始皇陵,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个震惊中外的兵马俑,秦始皇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建造的呢?科学家认为,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目的非常简单,可能仅仅是因为好玩,好看...
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是出了名的,杀人无数,但唯有一次,在他判了一个官员死刑以后,在行刑前朱元璋问犯人: “你祖宗是谁?” 听完又说:“免五次死罪”,这人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一个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智者恃谋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够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国的司马懿莫属。司马懿是三国历史上一个...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陆逊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陆逊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又一个军事天才,其水平不亚于诸葛亮...
在我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称帝以来,皇帝也成了九五之尊的代言人,然而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不乏冷血的,但是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堪称之最,他废了2个皇后,其中一个被踹死,另外一个被...
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争霸、战国称雄,还是秦扫六合、楚汉大战、三国风云等等,凡有征战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
说起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将领,就不得不提徐达,他几乎参与了全部重大战役,是明朝开国的头号功臣,就是这样一位居功至伟的将领,却没逃过朱元璋的大清洗。 徐达生于1332,1385卒,...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
大德九年六月初五庚辰(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册立他为太子。十二月十八庚寅(1306年1月3日),德寿去世。 皇太子 孛儿只斤·德寿(?-1306年1月3日),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角色因某件事拜访某人或者进入某些敏感的地方,手中总要拿上一个牌子样的东西证明自己的身份,一些检查严密的甚至会拿出另一半与之相对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