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何他的名气却不高呢?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何他的名气却不高呢?》,很多网友都想阅读✨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何他的名气却不高呢?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基于此,所以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仁宣之治”。

但在讲他的优秀之处前,却先得讲清楚他脑袋上的一个污名:蟋蟀天子。在明清年间的好些史料里,明宣宗玩蟋蟀的爱好,造成的恶劣后果简直一筐。明朝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里,就绘声绘色讲过明宣宗命大臣况钟,去江南强征上千只蟋蟀的“恶政”。到了明清之交的野史《明朝小史》里,更衍生出了为征用蟋蟀闹出人命的悲惨故事。蒲松龄的小说《促织》,更把这类为征蟋蟀害死人的恶劣桥段,加工到无比虐心。在那横征暴敛严重的清初广外流传。可这类故事真实性强不?明宣宗喜欢斗蟋蟀不假,就连宣德年间流传下来的瓷器里,都有独特蟋蟀图案的珍品,可见确实是大爱。但有没有闹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记载内容最悲惨的《明朝小史》,距离明宣宗在位时却隔了三百多年,蒲松龄的《促织》更是百分百小说。而一个直观的证据是:在各类笔记里为明宣宗强征蟋蟀的况钟,却是中国古代史上出名的清官能臣,至今深受当地民众的怀念。都闹的“民不聊生”了,竟还流芳千古?所以可以百分百确证的是,明宣宗这个日常的生活爱好,被后人特别是改朝换代后的清代笔记,人为的夸大了。

而比起这类被夸张的恶名,历史上真实的明宣宗朱瞻基,却也同样有一些足以羞杀后世好些帝王的“小事”,比如微服私访。微服私访这件低调事,古代很多帝王都喜欢尝试,但其中绝大多数人,尝试的后果都是鸡飞狗跳,明宣宗却是百分百低调。他曾经在祭陵典礼后回宫的路上,特意身穿便装体察民情,跟沿途耕地的老农聊家常,听老农抱怨生活的艰辛和劳逸的繁重,默默回宫后就立刻火速办公,源源不断出台各种惠民政策。这么一件后世某些帝王经常劳民伤财,且常编成野史海吹的事,他只当做了解民情的窗口。

也正如这段低调却堪称伟大的微服私访一样,在他十年执政时代,“务实”一直是他的主要风格。当然也因为这个风格,他也在另一个领域给未来的大明朝,包括他的宝贝儿子挖了大坑:国防问题。虽说明宣宗的少年时代,是在“马上皇帝”永乐大帝的身边长大,且亲自抄家伙和瓦剌铁骑血拼过。但登上皇位后的明宣宗,却是十分爱好和平。尤其崇拜战国名将李牧,还经常要求边关将领们学习李牧,不要为求边功乱开战。结果他在位时代,明朝边防一缩再缩,开平卫等昔日遏制草原的要冲大量放弃。保守的国防战略,终于给瓦剌崛起打开方便之门,还把宝贝儿子明英宗坑成了俘虏。

如果说拙劣的国防眼光,是明宣宗执政年代的败笔,那么在更多的方面,他留给明王朝的,却是闪耀历史的执政妙笔。尤其影响明朝三百年的,就是他开明的执政风格,不同于明太祖朱元璋立国起的高压政策,明宣宗大量废除严刑峻法,鼓励朝臣们广开言路,明朝的思想文化,也在他从此宽松的执政理念下蓬勃发展。轻徭薄赋更成了他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多次下诏书在灾害中减免赋税并安排赈济,仁政效果之好,恰如清朝人的服气评语: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相。

但千万别以为,这位明宣宗是个烂好人,一直坚持“仁政”的明宣宗,对于贪污腐败问题却是从不放松。但比起明太祖动辄杀一片的大手笔,明宣宗却更重监察作用。他执政后反贪的第一刀,就先砍向有监察大权的都察院,法办了恶名昭著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更厉行大刀阔斧改革,确立了都察院与吏部互相监督的原则。明朝的监察体制,从此战斗力更焕发。

而比起之前永乐皇帝朱棣几乎乾纲独断的模式,明宣宗对明朝历史影响最深的,却正是这个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明王朝分权制衡的行政模式。曾经只是永乐皇帝身边小秘书的“内阁”,在明宣宗的苦心改革下提高了事权,内阁“票拟”的话语权也正是从此开始。正是这全新的内阁模式,确保明王朝的国家机器,有了更好的纠错与运转保障。哪怕摊上甩手掌柜似的懒皇帝,这套科学的行政体系,依然可以保证国家的稳定。

以这个管理创意来说,明朝三百年政治史上,明宣宗的重量级地位,就不在朱元璋朱棣等强力帝王之下。也正是在这一套全新政治运转监察平台上,明宣宗强大的用人能力更是一展身手。他用人不疑的精神,更确保明朝完成了多项重大改革,特别是江南赋税改革。这个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赋税大坑,到了明宣宗时已经举步维艰。但面对祖制的压力,明宣宗却力挺了能臣周忱,在不违背“祖制”的口号下推广了平米法改革,大明的国库这才盆满钵满。正是这强大的国力基石,才叫明朝挺过了多年后的土木堡国难。

也正是在他这十年的呕心沥血下,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继续蒸蒸日上。不单是粮棉储备丰厚,强大的手工业更是爆表增长,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纺织业,正是在明宣宗时期火热发展。以“宣德炉”为代表的冶炼业和以“宣德款”为代表的瓷器业,工艺规模更是突飞猛进。中国古代手工业几个标志技术,几乎都云集于这一时代。如此治国成就,不负“明君”称号。

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为何他的名气这么小呢?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一个原因是他在位时间太短。

明朝总共16位帝王,其中有9位帝王的在位时间超过了15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31年,明中期的万历皇帝在位48年,历史上评价不高的嘉靖皇帝在位45年。宣德皇帝的爷爷朱棣在位22年,他的儿子朱祁镇在位也是22年。在明朝前期和中期的帝王里,宣德属于比较短命的皇帝。他只当了10年皇帝,在38岁的时候因病逝世。这样一位很有才华,且军政能力不俗的人物如此短命,令人感叹。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在政治上没有创新,政策非常稳健。

皇帝和宰相是特殊职业,一个人不管有没有从政天赋,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就会被定位为职业政治家。政治家要想扬名立万,往往需要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办的对,会流芳百世,办的不对,就遗臭万年。不管对错,只有做事的人才能出名,被人赞或被人骂。朱元璋和朱棣之所以名气大,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位时期雷厉风行,好事坏事都办了不少,留给后世很多话题和疑问。

朱瞻基和他们不同,执政十年期间,一直采取稳妥的政策,坚持在平稳中求发展。宣德之所以平稳施政,一方面是因为前四代皇帝稳定住了明朝的边境安全,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明朝形势变了,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发展经济是重中之重。对于宣德来说,能够稳住政局,增强明朝的经济实力就是最大的政绩。正是因为稳定,所以可评说的事情就少了,皇帝的知名度自然也就低了。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善于用人,能做到上下同心,化解了很多内斗。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明朝是内斗最激烈的时代之一,尤其是洪武和嘉靖两朝,官场斗争已经成了一种生态。现在很多人一想到这两个时期,首先想到的不一定是皇帝,而是那些大臣博弈。这些斗争很精彩,被后世学者研究得最多,很多人也想从中吸取斗争经验,举一反三。朱瞻基在位时期恰恰相反,大臣们之间矛盾并不大,贤才众多,大家都能和睦相处为国做事。

宣德时期有很多名臣,其中的代表是以杨士奇为首的“三杨”,以及多朝元老夏元吉。武将里有张辅,地方官里有于谦,这些人都堪称贤才,支撑起了明朝的文治武功。宣德皇帝和这些大臣的关系比较和睦,一生虚心纳谏,当时明朝官场的风气也显著改善,作奸犯科的事情较少。在如此清明的政治环境里,值得书写的历史大事件自然也就少了。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四个原因是他个人品质比较好。

相比于其他明代帝王,他没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明朝的帝王中有不少人很有个性,正是因为这份个性,使得他们的名气很大。朱元璋因为杀戮比较多,有“魔王”称号;朱棣性格好战,几次出征漠北;崇祯皇帝有些刚愎自用,急于求成;万历皇帝背叛老师张居正,清算新政,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还有的皇帝因为爱好做家具,而不理朝政。

朱瞻基和他们不同,他几乎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政治家,年少时期就跟着爷爷北征,后来文采出众,还精通绘画和艺术赏析。对待大臣也很谦和,虚怀若谷,善待宗族。他一生中的污点很少,后世也很少讨论他,知名度难免要低一些。

朱瞻基为明朝的兴盛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他在位时间短,政治上采取稳健方针,处理朝廷人事关系又比较成功,个人品质较好,才华出众等原因,使得明朝政局非常平稳,因此显得乏善可陈。他把明朝推向了巅峰,但他自己却有些“沉默是金”,较少被后代探讨。其实朱瞻基是一位优秀的帝王,他用低调的智慧让明朝走向了繁荣。

发布时间:2022-05-27 02:27

上述文字是💠《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将明朝推向巅峰 朱瞻基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朱瞻基的政治成就并不输朱元璋 为何他的名气却不高呢?》✨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唐朝末代皇帝是谁?唐朝灭亡和李柷有什么关系

对于一个有过鼎盛时期王朝来说,走向衰落是必然的。而作为历史上强大富强的唐王朝来讲,它的落幕就不禁令人感叹,感它过去的鼎盛,叹它最后的下场。因此作为唐王朝落幕前的最...

[历史] - 2021-07-15 19:58:44

绿衣为贱装 那关羽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绿衣为贱装,那关羽为什么要戴绿帽子?在作者当时的年代已经形成了风气。若非前人有描述关羽绿衣,相比作者不敢这么大胆给二爷写成绿衣。只可能是前人已经有此描述,作者不过是...

[历史] - 2023-04-06 17:10:56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后 同样也是历史上最为悲情的皇后

皇后的地位皇宫中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宫内的妃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争夺这个位置,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幸的皇后,她们看似一生荣华富贵,可是生活的却不如普通人自由,汉...

[历史] - 2022-09-21 09:44:37

于谦在危难时刻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为何却在天下人都知道他冤枉的情况下被杀?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几乎被摧毁,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优势,不少大臣都主张南迁,唯独于谦等少数人反对,力排众议,且最后守住了...

[历史] - 2023-05-16 02:05:25

唐朝唯一未被盗的陵墓是如何逃过三次大劫难的

乾陵是女皇帝武则天和其夫君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墓,也是唐朝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为什么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难道是乾陵里没什么宝物?错,盗墓者图的就是钱财,经过...

[历史] - 2023-03-02 20:16:50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说到这个二字名,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三国时期它们的名字几乎全都是两个字吧?比如说“曹操,赵云,马超,吕布”等等都是两个字的,至于诸...

[历史] - 2021-08-02 22:13:47

《小娘惹》陈锡结局是什么 陈锡最后和谁在一起

新版《小娘惹》的播出,难免会让观众拿老版进行对比。2008版的《小娘惹》在豆瓣上有着8.5的高分,因为这部剧实在太经典,新版想要超越这样一个评分并不容易。不过就剧情来看,...

[历史] - 2022-01-05 14:58:10

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导读: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三国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每当提起四世三公人们都会想到袁绍,因为在东汉末年,他是大军阀。其实在西汉末年天下最为乱...

[历史] - 2021-08-09 12:39:53

光绪和慈禧娘俩死期相差一天,背后有什么秘密?

史书记载光绪帝的死因是中毒,而毒死光绪嫌疑最大的就是慈禧了,这种说法有什么证据呢?慈禧为什么要毒死光绪呢? 1908年11月14日,清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突然暴毙于寝宫之...

[历史] - 2021-12-25 08:28:00

董卓之死介绍:王允是怎么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的?

董卓之死介绍:王允是怎么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的?对于王允杀死董卓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但是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允是怎么杀死董卓的,毕竟董卓也是一个身经百...

[历史] - 2021-08-02 16:12:07

武则天为何要改名武曌,武则天本名是什么?

武则天的本名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我们知道她曾经用过武曌这个名字,那么她为什么要改名为武曌呢?她的真实姓名又是什么呢? 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

[历史] - 2021-12-26 16:37:45

曹操和华佗的故事:曹操杀华佗后后悔莫及,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和华佗的故事:曹操杀华佗后后悔莫及,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说到华佗,那可谓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神医,再加上《三国演义》上面的华佗,那可真的是将华佗给神话了。各种疑难...

[历史] - 2021-08-02 19:12:53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的一生有多传奇?她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佳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出现过的皇帝,人们最经常也是最喜欢讨论的话题除了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功勋成...

[历史] - 2021-12-06 06:06:43

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

武大郎和潘金莲这样的搭配,在现实中是非常难见到的,估计很少有女人愿意嫁给武大郎这样的男人,那么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 看过水浒,好多人为武大郎叫屈,娶了...

[历史] - 2021-12-17 06:21:19

民间生活富庶的宋朝,风月场所的规模也非常发达

妓女这个词在现代是一个侮辱性的词语,但是在古时候,这只是一个职业称号,并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宋朝时期的妓文化更加蓬勃发展,这不仅仅是男女肉体关系的交易,而是一种更为...

[历史] - 2023-03-30 12:28:37

《水浒传》中功夫最高的三个人只能是他们三个,不服来辩!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英雄好汉,那么单论武力,哪一位是最强的呢,这可就不好说了,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武力值前三。 1、卢...

[历史] - 2022-05-02 19:58:33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