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东晋权臣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 权倾天下 为什么最后篡权失败?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东晋权臣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 权倾天下 为什么最后篡权失败?》,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东晋权臣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 权倾天下 为什么最后篡权失败?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桓温是东晋权臣,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出身龙亢桓氏,是第三个执政东晋的士族门阀。桓温曾经权倾天下,独揽朝政多年,甚至擅行废立之事,妄图谋朝篡位。桓温曾经立皇位非常近,可最终还是败了,功败垂成。甚至连加九锡这种事也未能如愿。是桓温实力不够吗,恐怕不是。当时桓温不仅控制了朝廷,还控制了东晋几乎所有方镇;是皇权压制了桓温吗,恐怕也不是。桓温执掌东晋时,是皇权最衰落的时代。那是为什么是呢?这当然和东晋的门阀政治有着重要关系。

桓温所处的时代,是门阀政治最强盛的时代。桓温不仅能废立皇帝,还一度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这是其他士族执政时,所无法做到的事情。足见那时门阀政治之强盛,然而,也这正是门阀政治的强盛,最终阻碍了桓温篡权,导致桓温谋篡之事功亏一篑。

一步之遥的皇位

为了建功立业,加强自身的实力和威望,日后篡权做好准备。桓温曾先后三次发动北伐,前两次都取得了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桓温的威望也与日俱增。而桓温第三次北伐时,却大败而归,名望跌到了谷底,实力也受到损伤。不过桓温在第三次北伐时,控制了徐州和豫州两个长江下游的重要方镇,扫清了控制建康的障碍。

第三次北伐大败,让桓温谋篡晋室的计划受到严重挫折。尽管如此,桓温仍然不甘心放弃称帝,于是他在谋士郗超的建议下,决定行废立之事,并效仿伊尹、霍光那般摄政。不久他带兵入朝,废掉了海西公司马奕,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就是历史上的晋简文帝。

桓温立简文帝,和司马昭立曹奂一样,也是权臣先立个傀儡皇帝,以后再逼傀儡皇帝禅位于自己的路数。简文帝在位时,形同傀儡,朝政大权操于桓温之手。简文帝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也明白桓温的用意。简文帝在位8个月,一直努力配合桓温,没有和桓温发生过冲突。简文帝弥留之际,立下遗诏,让桓温行周公摄政之事,但并未明确是否禅位于桓温。

周公摄政说的是周朝时,周武王死后,顾命大臣周公旦以摄政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后来周成王长大以后,周公旦还政于周成王。留下周公摄政的千古美谈。周公摄政时能做到还政于周成王,若是桓温摄政能否做到呢?桓温当时篡权之心已经非常明显了,当然很难做到。可是简文帝也没办法,他无法制衡桓温。所以只能在后面加上了一句“君自取之”。

这也意味着,桓温摄政以后,如果能尽心辅佐新君固然最好,如果桓温执意篡晋自立,简文帝也无能为力,只能默许。连皇帝都默许桓温篡晋自立了,桓温称帝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也是桓温距离皇位最近的一次,如果简文帝的这个遗诏得以执行,桓温当然是摄政王了,他摄政之后,必然是要篡晋自立。

然而没想到,时任侍中的王坦之,却给了桓温当头一棒喝。王坦之进宫后,看到简文帝的这个遗诏,当场撕毁,同时据理力争,并以“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为由,迫使简文帝修改遗诏,把对桓温的安排,从“依周公居摄故事”改为“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桓温不能效仿周公摄政,只能像诸葛亮和王导那样辅政。桓温失去了摄政的资格,也就失去了篡晋自立的机会。王坦之修改简文帝遗诏,对桓温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当时桓温基本掌控了朝廷和重要方镇,连皇帝也默许桓温篡晋自立。可王坦之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击碎了桓温的皇帝梦,成功延续了晋祚,使得东晋又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士族门阀反制桓温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和到东晋初期执政的琅琊王氏分属两支。王导死后,琅琊王氏逐渐没落,太原王氏却在悄悄兴起,至简文帝朝时,太原王氏成为朝中新贵,名重一时。而当时能和太原王氏并驾齐驱的,就是陈郡谢氏。面对桓温谋朝篡位、破坏门阀政治之举,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联手反制桓温。连已经没落的琅琊王氏也加入到反制桓温的队伍中来。

简文帝生前并未立太子,病重时也没有确定太子人选。群臣畏惧桓温,不敢擅作主张,有人建议此事交给桓温来定夺。出身琅琊王氏的尚书仆射王彪之明确表示反对,于是在王彪之的坚持之下,群臣拥立简文帝的儿子司马曜即位,就是历史上的晋孝武帝。晋孝武帝即位后,太皇太后褚蒜子以晋孝武帝年幼为由,下诏还是让桓温摄政。王彪之再次反对,并将崇德太后的诏令封还给崇德太后。崇德太后只好作罢。

桓温权势之盛,不仅是群臣畏惧,就是简文帝和崇德太后也都妥协了,都认为桓温摄政是有必要的。但是王彪之却并不这么认为。群臣建议让桓温来确定太子人选,崇德太后提议让桓温摄政,都被王彪之阻止。可见,虽然桓温权倾天下,于外掌握了重要方镇,于内基本掌控了朝廷。但朝廷还未完全被桓温掌控,如朝廷的王坦之、王彪之和出身陈郡谢氏的谢安,就是桓温坚定的反对者。

以王坦之和谢安为代表的士族门阀,趁桓温并未完全掌控中枢之机,联手反制桓温,让桓温在称帝的路上,充满了波折和坎坷。桓温本来已经距离皇位非常非常近了,就差一小步,没想到跌了一个大跟头。权倾天下的桓温,当然很恼怒。他怀疑是王坦之和谢安从中作梗。桓温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除了中枢的朝廷,尚未完全被桓温掌控之外,其他势力和力量都在桓温掌控之中。当时在中枢,能抗衡桓温的,只有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

为了教训王坦之和谢安,桓温以祭扫皇陵为由,从驻地姑孰率领大军进入建康。当时建康的文武百官,见到此状无不大骇。建康城中盛传桓温此次来建康,就是为了剪除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篡夺晋室。桓温来到建康后,命王坦之和谢安过来拜见自己。王坦之见了桓温,战战兢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连记事用的手板都拿反了。倒是颇具名士风范的谢安,镇定自若,面对手握重兵、兴师问罪而来的桓温,谢安从容应对,他笑着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何必在此布置重兵”。随后谢安和桓温两个人畅谈一番后,桓温带兵退回姑孰。

桓温退回姑孰后没多久,就得了重病。病入膏肓的他多次上表朝廷,请求朝廷给他加九锡,但被谢安和王坦之所阻。谢安多次以文书不合规为由,打回去让桓温重写。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多次,终于把桓温熬死了。给桓温加九锡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桓温为何妥协,放弃篡权称帝

桓温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是当时东晋最有权势的人,剪除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也并非易事,为什么和谢安一番交流后,就退回姑孰呢?如果桓温当时使用强力,除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再篡晋自立,能获得成功吗?答案是难度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桓温不这么做的重要原因。更吊诡的是,明显处于弱势的谢安真有那么大能量,迫使桓温知难而退?有观点认为是谢安的名士风范,让桓温折服,故而退兵,这么说显然是小看了桓温。桓温一生南征北伐,征战四方,杀人如麻,最终成为东晋最有权势的人,断不可能在意谢安所谓的名士风范。

其实让桓温顾忌的,是当时东晋流行的以谈玄为主旨的名士圈。魏晋时期,玄学得到极大发展,以东晋为最。擅长清谈成为跻身名士圈的不二法宝,而能跻身名士圈的,基本都是士族门阀群体。以士族门阀为主体的名士圈,是东晋士族门阀之间交际和联络感情的重要纽带。东晋名士圈中的人,很多都在朝廷出任显要官职,是东晋门阀政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维系东晋门阀政治的重要力量。

桓温本人并非名士,也不擅长清谈,他甚至对名士之间的清谈之风颇为反感。某个大雪天,桓温曾一身戎装到山里狩猎,遇到了王濛、刘惔等一群名士在雪地里清谈。刘惔看到桓温之后,不客气地问了一句“老东西穿成这样,要想干嘛”。桓温回击“如果我不这样,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在这里清谈”。

尽管桓温对名士清谈反感,但他和一些士族出身的名士关系交好,如谢安、王羲之、王坦之等名士都曾在桓温军中担任过幕僚。桓温刻意和士族名士保持友好的关系,当然也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这些士族名士能为己所用。即便士族名士不能能为己所用,即便桓温当时权倾天下,手握重兵,却依然不敢对士族用强。因为当时由士族主导的门阀政治非常强盛,需要让桓温去适应,而非摧毁。

毕竟王敦篡权的教训就在眼前。王敦第二次起兵时,以篡夺晋室为目的,这种破坏门阀政治的行为,遭到了南北方士族的共同抵制,让权势极重的王敦身败名裂。王敦之败,实际上是败于门阀政治。桓温当然会吸取这个教训,故而在篡权过程中,桓温采取了迂回战术,一步步把自己的势力从方镇扩展到中枢,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尽管如此,桓温仍然是小心翼翼,并没有像王敦那样,直接发兵建康篡夺晋室,而是以相对温和的方式,缓步迈向皇位。桓温之所以这么小心,当然是担心士族联合起来,像反对王敦那样反对他。毕竟在中枢,还有一部分势力,并未被桓温掌控,就是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桓温权势滔天,也依然要小心行事。

自东晋初期,确定士族与皇权共天下的门阀政治以后,这种门阀政治得到了士族一致认可。到桓温时,执掌东晋的士族门阀,已经换了三轮。无论那个士族执政,都需要遵守和适应门阀政治。在东晋门阀政治格局下,士族可以压制皇权,但是不能取代皇权,这是门阀政治的红线。士族执政时,一定不能逾越,否则下场就会和王敦一样惨。

这种门阀政治,拥有深厚的政治根基,所有士族均予以支持和拥护。再强盛的士族,也难以改变这种门阀政治。因为一旦尝试改变它,就将遭到所有士族的反制。当初王敦没做到的事情,桓温同样没法做到,哪怕他距离皇位近在咫尺。

桓温谋篡晋室,用了很长时间,虽然几乎就要成功了,但最终功亏一篑。不是桓温实力不够,也不是皇权的反抗,而是士族联合反制。士族门阀在桓温完全掌控了方镇、基本掌控了中枢,而且司马氏皇族和大部分朝臣都屈服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联合反制桓温,挫败了桓温篡夺晋室的企图。

桓温的篡权之举,无疑是对门阀政治的破坏,必然遭到士族门阀的反制。王坦之、王彪之和谢安等士族,不惧实力强劲的桓温,联手反制桓温,以确保门阀政治能得以延续。由此可见,士族是门阀政治的坚定支持者。任何企图门阀政治格局的行为,都是士族所不允许的。当年王敦失败,就源于此。

谢安能劝退桓温,就是因为谢安并非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了整个士族门阀。桓温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桓温没有效仿王敦直接武力逼宫,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他制定了“北伐-建功立业-建立威望-废立皇帝-逼皇帝禅位”的篡权路线图。在桓温第三次北伐大败时,桓温的这个路线图遭到了巨大挑战,后来更是遭遇士族门阀的联合反制,最终败北。

值得注意的是,桓温的这个篡权路线图,和东晋末年权臣刘裕篡晋立宋一模一样。这意味着桓温的篡权路线图,被刘裕继承了。为什么桓温失败,而刘裕成功了呢?当然是和门阀政治密不可分。桓温篡权时,东晋的门阀政治兴盛,桓温遭遇了强大的阻力;而刘裕篡权时,门阀政治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刘裕没有遭遇什么太大的阻力。如果把桓温和刘裕换位一下,那么结局当然会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2-05-25 12:34

上述文字是💠《东晋权臣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 权倾天下 为什么最后篡权失败?》✨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

武大郎和潘金莲这样的搭配,在现实中是非常难见到的,估计很少有女人愿意嫁给武大郎这样的男人,那么武大郎娶潘金莲,真的是因为美貌吗? 看过水浒,好多人为武大郎叫屈,娶了...

[历史] - 2021-12-17 06:21:19

曹操和华佗的故事:曹操杀华佗后后悔莫及,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和华佗的故事:曹操杀华佗后后悔莫及,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说到华佗,那可谓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神医,再加上《三国演义》上面的华佗,那可真的是将华佗给神话了。各种疑难...

[历史] - 2021-08-02 19:12:53

董卓之死介绍:王允是怎么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的?

董卓之死介绍:王允是怎么巧施连环计除掉董卓的?对于王允杀死董卓这个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但是就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允是怎么杀死董卓的,毕竟董卓也是一个身经百...

[历史] - 2021-08-02 16:12:07

武则天为何要改名武曌,武则天本名是什么?

武则天的本名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我们知道她曾经用过武曌这个名字,那么她为什么要改名为武曌呢?她的真实姓名又是什么呢? 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

[历史] - 2021-12-26 16:37:45

于谦在危难时刻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为何却在天下人都知道他冤枉的情况下被杀?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几乎被摧毁,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优势,不少大臣都主张南迁,唯独于谦等少数人反对,力排众议,且最后守住了...

[历史] - 2023-05-16 02:05:25

光绪和慈禧娘俩死期相差一天,背后有什么秘密?

史书记载光绪帝的死因是中毒,而毒死光绪嫌疑最大的就是慈禧了,这种说法有什么证据呢?慈禧为什么要毒死光绪呢? 1908年11月14日,清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突然暴毙于寝宫之...

[历史] - 2021-12-25 08:28:00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后 同样也是历史上最为悲情的皇后

皇后的地位皇宫中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宫内的妃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争夺这个位置,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幸的皇后,她们看似一生荣华富贵,可是生活的却不如普通人自由,汉...

[历史] - 2022-09-21 09:44:37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的一生有多传奇?她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佳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出现过的皇帝,人们最经常也是最喜欢讨论的话题除了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功勋成...

[历史] - 2021-12-06 06:06:43

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导读:张纯是什么人?为什么能让刘秀信任? 三国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每当提起四世三公人们都会想到袁绍,因为在东汉末年,他是大军阀。其实在西汉末年天下最为乱...

[历史] - 2021-08-09 12:39:53

《水浒传》中功夫最高的三个人只能是他们三个,不服来辩!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各个英雄好汉,那么单论武力,哪一位是最强的呢,这可就不好说了,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武力值前三。 1、卢...

[历史] - 2022-05-02 19:58:33

唐朝唯一未被盗的陵墓是如何逃过三次大劫难的

乾陵是女皇帝武则天和其夫君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墓,也是唐朝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为什么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难道是乾陵里没什么宝物?错,盗墓者图的就是钱财,经过...

[历史] - 2023-03-02 20:16:50

唐朝末代皇帝是谁?唐朝灭亡和李柷有什么关系

对于一个有过鼎盛时期王朝来说,走向衰落是必然的。而作为历史上强大富强的唐王朝来讲,它的落幕就不禁令人感叹,感它过去的鼎盛,叹它最后的下场。因此作为唐王朝落幕前的最...

[历史] - 2021-07-15 19:58:44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说到这个二字名,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三国时期它们的名字几乎全都是两个字吧?比如说“曹操,赵云,马超,吕布”等等都是两个字的,至于诸...

[历史] - 2021-08-02 22:13:47

民间生活富庶的宋朝,风月场所的规模也非常发达

妓女这个词在现代是一个侮辱性的词语,但是在古时候,这只是一个职业称号,并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宋朝时期的妓文化更加蓬勃发展,这不仅仅是男女肉体关系的交易,而是一种更为...

[历史] - 2023-03-30 12:28:37

《小娘惹》陈锡结局是什么 陈锡最后和谁在一起

新版《小娘惹》的播出,难免会让观众拿老版进行对比。2008版的《小娘惹》在豆瓣上有着8.5的高分,因为这部剧实在太经典,新版想要超越这样一个评分并不容易。不过就剧情来看,...

[历史] - 2022-01-05 14:58:10

绿衣为贱装 那关羽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绿衣为贱装,那关羽为什么要戴绿帽子?在作者当时的年代已经形成了风气。若非前人有描述关羽绿衣,相比作者不敢这么大胆给二爷写成绿衣。只可能是前人已经有此描述,作者不过是...

[历史] - 2023-04-06 17:10:56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