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考试成为了无数底层人士跨越阶层的通道,也是皇帝选贤举能的重要途径。相比较于现如今的高考,古时候的科举考试都考的是些什么内容呢?
想起高考,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让人热血沸腾的高考标语,说起来,能与它比拼的,大概只计生标语了
又或者是最后一天,那漫天飞舞的纸屑
又或者,是某种让你泪奔的话?
好了,过去的过去了,脑洞老师今天带大家玩点好玩的:回到唐朝去高考!
先介绍一下高考的悠久历史的。那真的是一个longlongtime儿狗。
话说,中国的古代人才选拔是一个社会重心由上往下,由垄断到阳光普照的趋势。先后经历过 拼名望(禅让)
拼爹(世袭制)
拼推荐(察举制),
拼人品(九品中正制)
,还有拼学分(科举制)
前面四个,脑洞老师以后再给大家讲,我们先讲一讲真正意义上的一考定江山:科举。
最先采用科举的是隋朝,这个历史上的短命王朝办了几件大实事,比如开运河,搞三省六部,建义仓,开科举等等,后人沿用了一千多年,他自己却几十年就挂了。实在是我来种树,你乘凉,你乘凉时,我成坟的良心帝王家。跟隋朝一样童叟无欺的恐怕只有秦朝了。
在隋朝创办的制度中,让无数读书人“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就是科举了。
隋朝开了科举没搞二年,因为隋炀帝任性做大死,隋朝就挂了。接任的李唐家发现这是一个好东西,顺手就拿起来用。当然,李唐家的东西多半都是从杨隋家拿的,他们是亲戚。互通有无,你抢我夺,都是正常交流。
唐朝太宗皇帝一搞科举就上了瘾。太宗皇帝在端门上看着一大波科场小鲜肉朝他走来,duang的一声刷了一个朋友圈:
有皇帝支持,当然没有办不好的,唐朝的科举搞得十分红火。为了让大家近距离体验唐朝考生的生活。脑洞老师这就打开脑洞,带领大家穿越一千四百多年,来到史上最繁华的唐代,去当一名赶考生。
唐朝的考试分常科与制举。所谓常科,就是定期举行的考试,而制举就是皇帝下旨,临时举办的,什么时候举办,考什么内容就完全看皇帝他老人家的心思了。比如今天皇帝突然觉得没人给自己提意见了,浑身不舒服,就下个文件,开个直言极谏科,专招毒舌男。
或者那天填词配曲不爽快,就开个文词清丽科。
虽然有一些大神就是走的这个路子,比如白居易,柳公绰。但毕竟是极少数。这种押宝撞大运式的考试方法,脑洞老师是不提倡的,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准备正常的考试途径:常科。
既然是常科,那科目就是固定的啦。脑洞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方向,一般来说,唐朝的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以及明算这六个研究方向。
一听到秀才二个字,大家可能脑海里马上会浮现梁山上的不第秀才王伦
被岳父扇出翔、五行犯进所以老是不进步的范进
以及会四种“茴”字写法的孔乙己。
激进的同学以为秀才太落魄,不值得考,保守的同学以为这么惨,升学率一定很高,没错,就是他了。
有这两种想法的同学都可以提前结束这次赶考游了。
因为秀才可不是一般的科目,相反,他是最牛,最难考的科目,是唐朝科举王冠上的名珠。
秀才主要的考试内容叫方略策,也就是治国方略,也就是要写议论文,还必须写高大上的议论文,起码也得是《中国足球怎样才能搞得上去》《一带一路对世界的影响》《日美为什么杯葛亚投行》等才行。
这种东西,书上可没有现成的答案,要现场写,谈何容易,偏偏如果考不上,不但不录取,还要边带惩罚推荐你的官吏。所以一来录取少,二来大家都不敢推荐。渐渐地就不举办了。
至于为什么秀才这么牛,书里却秀才满街跑呢?这很简单啊,就是因为秀才太牛辨,所以大家才会恭维读书人是秀才。就像现在大家碰到谁都要叫一声美女的意思是一样一样的,大家听听,不要当真。
好吧,以大家的水平,就略过秀才往下看吧。先看后三样,明法、明算、明书。这三科其实是选特长生。在中国,干什么都需要有特长,就是当官不需要,所以各位抱着当官思想来的,还是不要考这三门的比较好。
所以,重点来了。唐朝最重要的科目就是明经跟进士。
简单介绍一下两科的区别,明经主要考填空题(帖经墨义),进士主要考做诗赋词,献计献策(诗赋试策)
既然考的内容不同。通过后的待遇也是不同的。考取进士之后称为跃龙门,考取明经嘛,顶多也就跃个蛇门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考中明经,也就相当于考上技校,顶多是山东翔校,考上进士,那才是上了北大清华。
考上进士升官方便,宰相十有八九都是从进士里选。两者的社会地位也大大不同,你要是明经出身,就算当上高官,大家聚会唱k是不会叫你的。
这里脑洞老师举个例子,有一天著名诗人,相国元稹去拜见当时写诗写出名气的李贺。
准备两人交流一下诗词,不幸的是,元稹同志是明经出身。李贺连他的名片都不接,直接叫下人告诉他:你是明经及第,来看我干嘛?
这就是赤裸裸的鄙视了,当然,脑洞老师告诉大家,像李贺这样狂是不对的,后来元稹做了礼部郎中,主管考试这一摊,直接取消了李贺考进士的资格。
除此之外,连大老板皇帝都鄙视明经。有一回,唐文宗问宰相,关于明经,你怎么看?宰相回答,明经只要死记,不需要领会。皇帝点点头。
哦,明经就是鹦鹉学舌嘛。
这里暴个料,听到这句话,估计诗坛大神杜甫跟中国老年版柯南狄仁杰要哭晕在厕所里了,因为他们就是考得明经。
所以说,但凡有点追求的,绝不考明经,铁定要过进士这条独木桥。不然,那就是人生的缺陷。
盛唐宰相薛元超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是不能进士擢第,二是不能娶五姓女,三是不能修国史。
修国史代表的是水平,娶李、王、郑、卢、崔氏这五大家族的姑娘代表的是婚姻,考上进士代表的出身。进士还是排第一的。
既然进士这么牛,那大家都去考进士嘛。这里,脑洞老师再次温馨提示,进士很坑爹,报考需谨慎。很牛的东西往往也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技校给钱就能上,北大清华岂是随便上的?
首先进士科的题目难度高,首先要呤得一首好诗,但这不是充分条件,比如杜甫就考了两次没考上,只好老老实实做明经的填空题。
因为除了诗之外,还要吹得一头好牛写得一手好议论文:试策。这个就太难了,这是秀才科的简化版嘛。
而明经主要考帖经,这个简单,只要背熟了指定的教材,多半八九不离十。
考试的难度决定了录取率。明经的取录率在百分之十到二二上,一次录取一二百人,进士则只有百分之一二,少的一年只录几个人,最多不过三四十人。所以,当时人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要三十考明经,你还是落后生。要是五十考上进士了,那得算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
前面说到的白居易考中了,跑到慈恩塔下写了一首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那一年,白居易二十七,确实年轻,但要说明一点的,白居易不是进士擢第,他考的是制举,就是皇帝搞的专门考试。这种人才其实跟进士比还是要差一点。
比如唐朝有个叫张瑰的,他们兄弟八人里七人进士出身,只有一个是制科出身。结果张瑰兄弟搞家庭聚会时,竟然不让制科出身的这位上桌坐到了一起,称他为杂色!
说了这么多,大家就不要再睡了,赶紧起来嗨!考明经的考明经,奖项值低,但中奖率高,考进士的考进士,是大奖,但中奖率高。这里再介绍一下考试的内容。
你要是考明经,那必须把大经,中经,小经背熟了,什么叫大经呢?《礼纪》《春秋左氏传》是大经,中经是《诗》、《周礼》、《仪礼》这三本,《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是小经。
这些书网上都有,大家穿越以前一定要备齐了。脑洞老师建议要是看不懂文言文,可以带一本脑洞老师写的《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这本书主要就是根据上面这大中小三经写的。
除了这三经,什么《论语》《考经》这些也是必修课,基本都是儒家这一套。想来,古代的读书人有时候也会像我们恨牛顿一样恨过孔子老师。
至于要考进士的,除了上面这些,你还得会呤诗作对,什么平平仄仄你得懂明白了。坏消息是,你现在学的普通话到了那会,可能就是鸟语,押韵能押到太平洋上去。
据语言专家考证,现在的江南吴语和福建台湾的闵南语更接近当时的长安官话。所以,普通话说得好的朋友就不要再嘲笑胡建人了。因为你的京片子,说得刻薄点,在唐朝那也要叫夷腔的。
不会说闵南语也没关系,脑洞老师提供一本黄岗宝典式的东西,这个东西随处可买,价格便宜,携带方便。这本牛书就是《唐诗三百首》!
有了它,还怕搞不惦?没事翻翻书摘摘句,记得要往后翻!古代没有版权法,但被发现抄袭一定要告你的!
事情上,也发生过偷诗赶考的事情,唐代诗人杨衡在庐山隐居。他的一位表兄弟就偷了他的诗应举及第。被杨衡发现后,大怒,以八十码的速度赶到长安这,也中了。碰到表兄后,怒斥”一一鹤声飞上天’还在不在。表兄马上服软,“我知道这句是兄长你最爱的,我不敢偷,还在呢,你拿回去吧。”杨衡这才息怒,表示下不为例。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十分兴奋,一手《春秋》,一手《唐诗五百首》,虎冲冲跑到长安,找到礼部,嚷嚷着要参加考试。但脑洞老师必须要说,同学你只怕试卷是方的还是圆的都被看到,就被叉到大理寺慢慢修理了。
同学,要考试,就要有准考证啊!
到那里去办准考证?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两个答案,一个是通过学校,国家在首都办有国子监,地方办有州学,县学,你要是有学位(主要靠门第跟关系)。可以入学,通过考试,就可以取得准考证了。这种学生称为生徒。没办法入学的也没关系,在家自学,感觉自己学得差不多了,提交申请,通过初步考试及格之后,也可以获得准考证。
生徒有学校安排进京,自学的,一般是要跟地方的贡品一同进京的,所以也称为贡生。也就说是,如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要是玉环妹子跟李隆基先生一起笑了,那可能是你跟荔枝一起到货了。
这里,提供一个小贴士,落户很重要。
因为准考证有限,各地是有指标的,主要分配标准是户籍,文化程度。
总的来说,你要是跑到广东,福建,贵州、广西这些唐朝欠发达地区落户,那就比较悲催了,因为这些地方加起来的乡贡名额也才十来个。而长安附近的同州华州,因为离长安近,竟然获得了三十个名额。首都长安所在的京兆府一个地方某年的名额就达四十多个。这就跟现在北京的考生更容易考取清华北大是一样一样的。
而且成为京兆府的贡生还有一个好处哦,就是京兆尹大人是很强势的,他地盘上送上去的贡生中选率很高,尤其是前十名,那就是保送生,要是被涮了下来。京兆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会直接约谈主考官质问原因的。
所以说,考得好不住户口好,唐朝的时候也跟现在一样,也出现过高考移民这样的东西。
这里再暴一下大神白居易的料,白大神就是高考移民。为了应考,白居易搬到了长安,因为长安生活水平高,房价比现在的北京还要离谱,所以想定居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在白大神不是吹的,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让他居易了。另一位诗人黄滔大概付不起长安的高房租,只好当起了高考移民游击队,考了二十年,换了九个州府。堪称第一移动考霸。
大家如果没有白居易的大才跟大财,就不要往长安凑了,长安名额多,学霸也多。竞争激烈,我们就选个同华州这样的也不。等学得差不多了,就跟着贡品一起进京吧。
大概是什么时候呢?
一般来说,唐朝的考试在正月里举行。考虑到没有高铁,也没有飞机,大家还是提前出发的比较好。远的提前一年也是有的,近的也要提前二三个月。争取在头一年的秋冬天来到长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熟悉一下考场嘛,二来可以跟各地的同学交流一下学习经验嘛,打探一下竞争情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后面会讲。
考试地点唐初在尚书省,所以这一次考试也叫省试。所以大家到了长安,一般就按尚书省办公场所附近的地方租住就可以了。比如崇仁坊跟平康坊,这两个地方也是各地驻京办的热门选址。
顺便提一下,这里面的平康坊,这个地方,咳,说起来。这是长安失足妇女聚集地。也就是长安红灯区。里面花红柳叶,诱惑非常。姑娘们又个个才艺双馨,最喜欢做的就是各地贡生的生意,经常会推出不少优惠套餐。你可能经常可以看到隔壁王同学或者李同学半夜都不回来睡觉。他们多半是去会平康坊的杨妙儿,郑举举,王苏苏们去了。同学们不要羡慕嫉妒恨,要记住我们这一期是赶考团,不是考察团,下期我们再开考察团,带大家逛里巷,问春花看秋月赏冬雪。有发票!
大家到了长安,先去尚书省的下属考试机构礼部报到注册。主要就是地方上发给你的准考证,上面不但有你的姓名年龄,还有你的基本简历,外貌特征,甚至包括了你祖宗三代的基本情况。
有的情况是要自动自觉不能去考的。比如父母去世,守孝未满三年的。就不能真的节哀然后顺变去考试嘀。这要是被查出来,取消考试资格是小事,身败名裂那就不好鸟。
好了,备了案,大家就可以准备考试了。说到这里,下课铃声就响了。拖堂不得人心啊。脑洞老师就讲到这里。大家在家好好复习,不要跑到平康坊去!
下节课,脑洞老师正式带领大家回到唐朝去高考!
发布时间:2022-05-10 20:29
上述文字是💠《回到唐朝去高考,你能考上啥?》✨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大别山麻城市福田河镇小界岭山上,据考证有国民革命军一个兵团兼集团军指挥部、三个编制军指挥部,山上还有满山的战壕和炮坑、抗日将领的坟墓和多处碑文记载。这个地处鄂豫...
秦朝的大兴土木是导致国库空虚的重要原因,国库空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横征暴敛,秦始皇的各种大手笔,最终将秦朝带向了灭亡。 秦代一石约折合现今三十七点五公斤,以此推算,十...
明朝时期的朱元璋可以说是心狠手辣,谁对他的位置有一点威胁就会马上被除掉,而他也同样开启了荒废依旧的殉葬,在朱元璋死后一些陪葬的嫔妃人数高达三十八名,但为什么只有张...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二代君主,在正史中的他虽然也挺有能耐,但是有两件事让他一直抬不起头,一件是乐不思蜀,另一件事就是不记赵云的救命恩情。 当年刘备为了报仇带兵攻打东...
我们都知道太监是净身之人,并没有生育能力,那大明三宝太监郑和就是净身之人,为何还会留下子嗣,并且至今延绵不断呢? 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
关羽和张辽,一个是五虎上将之首,一个是五子良将,这二人虽处于敌对阵营,但在早年间,却因为吕布战败被俘,成就了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话。 关二爷一辈子心高气傲,三国中能被...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群雄并齐,在这个最乱也是最好的时代,涌现出了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袁绍手下名将鞠义,究竟有多厉害?八百精兵全歼三千白马义从。 说到鞠义这个名...
说起孙武,我们都知道他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但是关于他的身世,我们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一谈起《孙子兵法》,无人不会忆起此书的作者孙武以及孙武充满传奇的一生,然而孙...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
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是清朝,她是中国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晚年善终,说出了一句就连溥仪都不敢说的话。她就是金志坚。 生平经历 金志坚 (1921年9月11日-2004年8月9日),“末...
清朝王室都是满族,满族过年也有吃饺子的习俗,那么在规矩多多的王室之中,过年吃饺子跟我们寻常人家有什么不同呢? 饺子不仅是寻常百姓家的年夜饭大戏,也是皇家正餐的重要角...
闭关锁国是国家为了所谓的自我保护而进行的,不与外界接触的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它严格限制了我国多方面对外发展。 而闭关锁国政策是从1757年开始的,当时乾隆皇帝下...
古代皇帝除了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务,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皇室留下继承人,古代人的观念是多子多福,皇帝很早就开始临幸妃子以求产子了,但是年幼的皇帝不懂...
说到韩信的死,一直很有争议,但是总的来说现在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便是功高盖主了,功高盖主在中国总是很忌讳的说法,尤其是在当时封建的古代,韩信是真的因为功高盖主吗?...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刘邦是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起兵的时候年龄已经达到四十八岁了,就连他的强进对手项羽这个时候才二十四岁,那么刘邦在起兵前这几...
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朝代了,但距离我们最近的三个封建社会朝代就是元朝,明朝和清朝了,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明朝皇帝的陵墓在昌平,清朝皇帝的陵墓在遵化和易县,它们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