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爵位等级十分严明,其他国家的领导者都是公,只有楚国领导人自称王,这样嚣张都不怕被打吗。
大家可能知道,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是称国君,不称王的,他们有一个标准的,叫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可是楚国却牛哄哄的称王,比如楚庄王。
为什么楚国的国君称楚王呢?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呢?
1.
其实,楚国一开始是子爵,这个级别比较低,但楚国还是比较争气的,在南方一直很努力,慢慢实力就上来了。
到了周昭王时候,周昭王突然想着教训一下南方的楚人,发动了三次南征。
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sì)
周昭王领着咱们去武装教育楚人,渡过汉水的时候,碰上了大兕(一种类犀牛生物),不太吉利,咱们就退回来了。
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三年后我们又去了,可天气不太好,阴风突起,气候恶劣,免子野鸡都吓坏了,结果我们六师损失在了汉水(注意这莫名的因果关系)。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竹书纪年》)
第三次,我们再接再励,这一回,夜色清朗,可以看到五种颜色的光直冲紫微,(此紫微不是还珠格格里的紫微,是指代表天子的紫微星座)。我们的王南巡就再没有回来(又是神乎其技的上句不理下句)。
怎么看这也不像一份周王伐楚之军事简报,而像是野外科考发现珍稀动物记和天气突变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报告以及天象观察记录一二及失踪人口登记信息。做出这样奇怪的记录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周军三次南下,三次败北,直接写下来太没面子,只好用文学来修饰一下。
真相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次,周昭王率兵讨伐楚人,结果刚渡过江,就被楚人赶了回来。可能楚人像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一样,使用了犀牛部队,但也许跟大兕这种东西没一分钱的关系。
第二次,周昭王立志雪耻,率兵猛进,结果中了楚人引兵深入的诡计,楚人在恶劣的天气中猛然发起进攻,把周昭王打得大败。
第三次,天气真不错啊,夜朗星清,空中神秘的五线光束直冲紫微,我们昭王惨哪,一去就没有回来,淹死在了汉水里。连尸体都没打捞上来。
前二条事实清楚,无可争辩,第三条各方则有不同看法,中原的官方记录以及流行说法显示,周昭王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德衰),南征的时候,船工厌恶他,给了他一条胶船,船开到中流,胶水溶解,船只解体,昭王掉到水里淹死了。但有人分析,周昭王的船是在河中被楚军潜水员弄沉的。
2.
周王室宁愿吃哑巴亏,也要采用第一种说法,毕竟被楚蛮打败这种事情太丢人。
楚人表示认同这种说法。
事后来看,玩心眼老陕还是玩不过湖北佬啊。很多年以后,当中原人拿这件陈年旧事质问楚国使者时,楚国使者一脸无辜:你们的周王不是被你们自己船工坑得吗?关我们什么事!
经过这三战,楚国打出了信心,这样过了五十年,楚人终于有人准备对周朝说不。
这个人是楚国国君熊渠。熊渠是一位传奇人物,力大无比,有一次夜出,发现夜色里有一只老虎趴着,熊渠引弓一射,老虎没有半点反映,下马一看,原来是一块巨石,箭羽深深陷进石头。这个射虎为石的故事后来汉代飞将军李广复制了一次,我代表版权局通知一下,知识产权不容侵犯,希望李广尽早联系我们,接受处理。
楚国人对自己这位神射手国君相当自豪,经过他们科学严密的论证,他们认为后羿的射技相当高,跟我们国君比,也就差了一点点。
楚国人的骄傲是有底气的,到了熊渠这一代,楚国的强大已经水到渠成。熊渠得到了国内民众的热烈拥戴,进而兴兵对外,伐庸、扬粤,至于鄂。连山西老表都被他们欺负上了。
国力的强盛让熊渠信心高涨,他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宣言: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我蛮夷,我骄傲!你们瞧不起我们,我们也不陪你们玩了,我们自己搞一套谥号系统。
熊渠说干就干,分别册立自己的三个儿子为句亶王,鄂王,章王。
从规则的服从者,要规则的制定者,楚国走出了有楚国特色的封建主义道路。实在让人佩服,但要是让鲁国人来评判,只有三个字:非礼也。
3.
中原的政治体系是共王休系,天下共有一个王,就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按照“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来称呼。熊渠自我提干,把儿子封为了王,自己当起了王他爹。这让周天子颜面何存?
自此之后,楚国把挑战周朝当作一种乐趣,直到今天,楚文化圈还用一句俗语来形容那些倔强不认输的人:你不服周!
这是楚国第一次称王。不过,过了一些年,熊渠把儿子们王的称号去掉。
天下人纷纷嘲笑。
看吧,我就说楚国人闲得慌,天下只有一个王,他折腾来折腾去的,最后还不是换回来?
在我看来,这正体现楚人的高明之处。
在立儿子为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诸侯多不朝王,还忙着相互打仗。熊渠判定自己就算称了王,周王室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中原各大成员国也没空对付他。先称个王过把瘾。
当然,熊渠也不是过把瘾就死的蛮汉子,在周厉王上台后,熊渠发现这位周厉王又黄又暴力(暴虐),没事喜欢征伐诸侯国,为了不引发非必要的军事冲突,熊渠就把儿子的王号去掉了,反正也尝过当王的爹是啥滋味了。
敢于挑战权威,又勇于向权威低头,这是楚人的一个特质。
如果你了解了楚人的这些特质,你也可以像太史伯一样论断楚必兴矣,如果你见过楚人的隐忍与奋起,见过楚怀王誓死不割地的气势,又见过这个有骨气的君王最后躺在一辆草车里被送了回来,你也可以像阴阳师楚南公一样做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4.
哪么,楚人第二次称王是什么时候呢?
那是楚子熊通,这已经进入到春秋时代。当时熊通打了一个升职报告。要求提高等级。也就是说,不想当子爵,提一级,当伯爵,再提一级是侯爵。
可以说,楚子熊通还是想当诸侯,没想当楚王的。
可是,对于这个请求,周天子周桓王当场爆发了。
对于想升职的部下,老板总是有些抵触情绪的。但事实上,熊通的工资是他自已创收解决的,并不需要周桓王开支,就是升了职,也不需要周桓王为他加薪,周桓王实在没必要发火。
但周桓王还是发了火,因为爵这个东西不是随便提的。
孟子先生教育我们说,天底下有三样东西最尊贵,一是爵位,二是年龄,三是道德。
在朝中看爵位,只要级别高,就是退下来也能享受高干津贴。在乡里比年龄,甭管你年轻时活着狗都嫌,只要你活得够老,人家见了你也得老实问候一声大爷你吃了没。第三就是道德。这个就不说了。咱没有这个切身体会。
楚国什么事情都没干,就想升职,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而且熊通的升职报告书太气人了。
楚国的升职理由是这样的:“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这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升职申请书,尤其是“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这十个字,好比跟老板说:我有能力,准备考察一下总公司的管理。
递这样的申请书,不被炒鱿鱼才怪。
5.
周桓王的态度彻底激怒了熊通。
而楚人是很率真的,南辕北辙、刻舟求剑、买椟还珠、沐猴而冠、画蛇添足都在说楚人很傻很天真。这种人被激怒了,一般不会见面跟你笑哈哈,到了晚上才上你家堵锁眼。
升职被否后,熊通把老祖宗的老帐翻出来晒了一下。
“我的祖先鬻(yù)熊当年是周文王的老师,死得早,没有赶上周武王的分封,到了周成王的时候,这孙子竟然忘了他爷爷是怎么逃脱生天的,只给我们子的爵位,还分到这蛮夷之地,我们也认了,这么多年,把蛮夷治理得跟中原差不了多少,周王也不给我们加封爵位,那对不起了,我们只好自加尊号了。”
被拒绝的熊通,准备自我提拔,丰衣足食。熊通也不准备谦虚,也不管总公司周王室批不批准,国际社会认不认可,就自立为王。
这是楚国国君第二次自立为王了,熊通爷爷的爷爷熊渠就曾经过了一把王者的瘾。重温此景,感觉相当好,楚国人索性将这条路走到底,至战国结束,都一直自称为王。
发出这个通告之后 ,熊通大王忐忑了一阵子,怕惹恼了中原的传统强国,合起伙来揍他。但他把王位坐暖了,都没有人站出来对他称王这件事表示抗议,更别说讨伐他。连一向爱就各种国际事件进行首先点评的鲁国人都没有出声,孔子先生的《春秋》直接忽略这一事件,只是过了半年突然冒了一笔记录:楚子合诸侯于沈鹿。
这等于熊通跟孔子老师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楚通:孔老师,我现在称王了,请叫我楚王。
孔子:好的,楚子。
熊通就像一个坏小子,自认为干了天大的事情后,跳到村子戏台,大喊:我把村长的烟道给堵了!
村民们看了他一眼,摇摇头,不打不骂,转身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熊通开始琢磨,越琢磨就感觉不对劲,最后他琢磨出了真相,中原诸强不打你不骂人,不是怕你,而是懒得理你。
楚人再一次品尝了被忽视的感觉。
一定要玩次大的!
发布时间:2022-05-07 16:59
上述文字是💠《春秋时,齐国、晋国也很强大,为什么只有楚国敢称王?》✨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为我国制度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科举制度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是一非常优秀的,一举多得的好制度。 但凡有考试,就会有舞弊的现象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舞弊现象屡禁不...
古今第一人秦始皇,生前丰功伟绩,死后阴间逞威,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到底藏有多少机关秘术,就连胡八一这种盗墓英雄都不敢觊觎,且让小编带你领略一二。 盗墓文化风行,尤其以...
说到一鼓作气,这其实有一个典故,而提出这个战争论点的人正是村球战国时期的能人曹秽。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也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武将,然而说到最完美的武将,那么非赵云莫属了,可是他却一直都不受刘备重用,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
导读:宋子文一共几位夫人?宋子文的夫人是谁? 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1971年4月26日),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宋子文是宋嘉树之子 ,其兄弟姐妹分别是是宋...
在民间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谚语,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谁跌倒嘉庆吃饱?这种说法来源于何时,为什么这么说? 和珅的出身可是不好,同殿为官的人在他背后起了一个“蜡头”的外号。...
古人认为未来是预测的,所以相信许多有关占卜的书籍,比如《周易》。《推背图》就被认为是中国这方面的第一奇书,传说是唐朝著名的高道李淳风和袁天罡所写,原因是李世民想要...
在清朝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皇室的成员被称作阿哥、贝勒、亲王这样的称呼,那这些称呼都是什么意思呢? 明末时期,吴三桂帮扶着清军入京将明朝残余势力一举击破,这才有了后来...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孙膑在大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公元前445年,魏国经过变法,率先...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诞生了无数经典的战役,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名将,明朝的戚继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打击倭寇的战争中,他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天皇皇...
我们都知道成吉思汗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在当时他带领的蒙古帝国有着战无不胜的军队,曾经有过三次西征,那么他最远西征到过哪些国家呢? 成吉思汗在把蒙古各部统合起来之后,...
在古代,皇宫最讲究的就是颜面,那时候,不管是谁,你在皇帝面前讲话都得动下脑子,你要是一个不对劲触及到龙颜,那可就有你好受的了,不然怎么会有“祸从口出”呢?小编今天...
正所谓成王败寇,由于李世民的最终胜出,所以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多是偏向于李世民一方,假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兵败而死,历史会发展的怎么样呢? 玄武门事变是一起发生于唐朝...
我们都知道为了防盗墓,帝王将相去世之后,都会有疑冢,那么朱元璋有没有呢?据说他下葬时有十三棺出城门。 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
诸葛亮才能出众,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相传他夫人样貌丑陋,却有着比他更加优秀的才能。 一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读者朋友认识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蜀汉军师——...
要说古时候最好看最有气势的衣服那就是龙袍了,受电视的影响,我们一直以为龙袍只能是黄色,其实不是的,那么古代龙袍有几种颜色?秦始皇穿的黑色龙袍为何后人没人敢穿?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