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君主立宪的尝试,但是这种让百姓参与政治的做法,在当时并不合适,人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清廷也不会轻易放权,因此这次运动也只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图)清末立宪运动出国考察宪政的大臣
立宪与革命,是清末民间知识人所推动的两大改革运动。
参与立宪运动的立宪派,是一群笃信君主宪政救国论的读书人。他们大多是受过传统教育的绅士,以儒家思想为正宗,其中亦有曾留学或进过新式学堂的,多少具备了一些时代的知识与观念。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立宪运动,显然是传统观念与新知识影响下的奇妙结合。
立宪运动的宗旨在于促成君主立宪,让国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这一运动的酝酿在同光年间就已开始,而其发生,应始于康有为戊戌变法计划中设立议院之策。康氏在戊戌初夏的一个奏折里(代拟),曾指出议院的主要性质与优点,并将其视为立宪制度的重要内容: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强调议院是君民交通的管道,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成为健康的政体。议院除了像英国的政治经验所证明的能够便利征税,还使人民能够经由代议士发表政见与诉愿,并在达成公共政策上扮演舆论的力量。康有为一生所持守的目标十分坚定,即以西方为主要模式以求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学术思想的改变,而且他要达到此一目的的方法也十分明确,即“按照近代西方的样板,以缓进的步调,使古老的中国传统进入共同的近代世界的价值系统”,在康有为看来,西方近代的政治模式适合同一时期发展中的所有国家。
(图)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在清末推动立宪运动者,一般称之为立宪派。他们主张君主立宪的主要理由是针对革命党的威胁,以为“中国今日,固号称专制君主国也,于此而欲易于共和立宪制,则必先以革命;然革命决非能得共和,而反以得专制”。因此,应以和平方式,要求清廷实行立宪;因国民程度不足,中国只宜君主立宪,不宜民主立宪;且君主立宪尚须以开明专制为其过渡阶段。
在立宪派方面,继康有为而起的对君宪运动作出进一步理论指导的,是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事实上,正式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也是梁启超。他于1901年发表《立宪法议》一文,认为“君主立宪,政体之最良者也”。民主立宪政体的缺失,是由于施政方略变易太多;选举总统竞争太烈,于国家幸福间有阻力。
至君主立宪实行的方式,则是请光绪帝诏告全国,定中国为君主立宪国;派大臣出国考察后,起草宪法;再令全国士民讨论,五年或十年后,再下诏颁订宪法,以二十年为实行之期。之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续发表《开明专制论》,其立论的要旨,在于说明中国不宜革命,革命必生动乱;然而中国并不能骤然立宪,因为人民程度尚未及格,故应采取开明专制,作为君主立宪之预备。
梁启超的理论,是根据德国学者伯伦知理的《国家论》,以君主为国家统治的主体,人民为国家统治的客体;君主与人民之关系,为主体与客体之关系。君主之人格,即国家之人格。人民各为利益而相竞争,君主立于利害关系之外,超乎其上以判断之,故能以平衡的正义,调和社会各种利害关系的冲突。
(图)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参见汪精卫(汪兆铭)《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民报》第四号。他将专制解释为“一国中有制者,有被制者,制者全立于被专制者之外,而专断以规定国家之行动”的制度。所谓制,乃“发表其权利于形式,以束缚人一部分之自由”;然其形式有良与不良之分,“良”者谓之开明制,不良者为野蛮制。
由专断而以“良”的形式发表其权力者,谓之开明专制;而开明专制,是以所专制之客体的利益为标准。所谓专制之客体,即指被制者而言。换言之,开明专制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
立宪派认为清廷有立宪的可能,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清廷之君主有立宪之愿望。根据梁启超的看法:“苟君主不欲立宪则已耳,君主诚欲之,则断非满洲人所能阻也。夫阻之者固非无人矣;然其人岂必为满洲人?吾见夫今日汉人之阻立宪者,且多于满人,而其阻力亦大于满人也。”换言之,中国之不能立宪,其责任不在清廷,而其主要阻力则来自汉人。
由此可知,立宪与不立宪问题,并非种族的问题。否则的话,汉人必尽赞成立宪,满人必尽反对立宪。参见饮冰《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新民丛报》第四号。但今天的情形,并非如此,汉人中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满人中亦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满人反对立宪的原因,是基于个人的富贵权力方面的考虑,于是以立宪不利于满人为借口,劝和当局。如果有人委婉陈说,使满人知道立宪对于他们不仅没有害处,反而有大利,那么满人是可以接受的。
(图)《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
其次,满人有立宪的必要。梁氏认为:“满汉利害相反之点,诚或有之;然其间独无利害相同者乎?相同者何?则中国亡而无汉无满而皆无所丽是也。吾以为彼满人者,苟计及其全族之利害,则必能弃排汉之政策,而取同化于汉之政策。盖非是决无以自存也。”
再次,立宪更符合汉人的利益。梁氏指出:“国民于政治上,行自由竞争,其政治能力高度之民族,必能占政治上势力;汉人政治能力,优于满人,故诚能得正当之立宪政治,则满汉两族,孰占优势不成问题者也。”基于汉人本身的利益,梁氏认为汉人也不应该反对立宪。
总之,清廷能否立宪是政治问题,而与种族问题无关。
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所以也反对(共和)民主立宪。他们反对共和之说的最主要原因,是人民程度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甚至连当时的革命派都持相同的看法,例如,在陈天华看来,“国之治化,其进在群,群之为道,其进以渐;躐等而求之,则反蹶而仆,或且失其最初之位置。法兰西之革命,流血至多,而卒不若英国民权之固,由程度之不逮也。中国经二十余朝之独夫民贼,闭塞其聪明,钳制其言论,灵根尽去,锢疾久成……遽欲与他人之成年者同享自由之福,其可得乎?”
且各国之治化,“皆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和,秩序井然,断难躐等”,“中国今日,亦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为共和”。基于这一原因,梁启超认为中国在实行君主立宪之前,必须有一段开明专制时期,作为立宪的预备;而革命党则以约法之治为过渡,其实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在清帝退位前,康梁一直想借助清廷的力量来实行宪政。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有二:其一,是君民同治,认为国人没有进行革命的能力;其二,是满汉不分,以国家主义代替民族主义。这两项政治主张是康梁实践君主立宪的最后依据。
1899年,章太炎与宋恕论变法立宪之事,宋认为中国宜效法日本。而章太炎则认为日本与中国“端绪不同,巧拙亦竟异”。日本是封建之国,“民性慕进,以偷生惰游为耻,有良俗,故其宪政亦工,非以宪政能致善俗也”。中国的情况大不同于日本,“尘为郡县,而国胙数斩,民无恒职,平世善柔之夫,犹能逾超资次以取卿相,会遭变故,而蜚跃者众矣”。
章认为当时不可苟效宪政,根本问题是“除胡虏而自植”。当世之病,是陆贽所谓时弊,而非法弊。清廷之弊在于其已沦为一个老朽贪腐的荒唐朝廷,以立宪救之,如以《孝经》治黄巾。总之,他认为先有良俗,而后有宪政。
发布时间:2022-04-26 02:37
上述文字是💠《面对专政,这群读书人为何认为清朝有立宪的可能?》✨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三兄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诸葛亮算是三国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了,不过在诸葛亮家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诸葛亮还...
有些人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生活的节奏,纵使自己拥有非常快活的灵魂最终还是沉浸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时候这种非常拥有才华还有魅力的灵魂没有办法走出大时代下的结局,最终都...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袁隆...
今天我们来说说刘备的养子刘封,在《三国演义》里面把刘封写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一生战绩平平,没立过大功,最终被刘备杀掉。其实在《三国志》中说他气力过人。这个评价...
清朝时期康熙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平三藩,收复台湾,他一生中的政绩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当初平定三藩的时候吴三桂的实力并不弱,那为什么康熙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呢? 首先我们要...
禹的父亲叫鲧,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而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 网络配图 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
在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几位勇士可谓是名声大振,这五员大将就是蜀国的金字招牌,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人所传颂。关于这五位大将的兵器大家想必都知道一二,比如关羽的...
导读:围魏救赵的含义是什么?围魏救赵的典故有什么意思,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及有什么延伸含义。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每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大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越多,江湖越大,而其中的凶险程度,甚至比敌我双方的战场更甚。 曹魏集团内部的构成相对于蜀汉、东吴而...
永乐皇帝的生母主要有朝鲜人和蒙古人2种说法,但是从朱棣的面相和浓密的胡须和朱棣天生彪悍,擅长大规模骑兵战,当皇帝以后长期在蒙古作战,非常适应草原生活等方面来看,他是...
关于和氏璧,我们能想起来的大概就是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了。但是关于这块和氏璧是不是最后就落到赵国手中却也不得而知。然而中国历史上行踪不明的还有一块玉,那就是传国玉玺。...
禹迹图是中国最早的石刻地图吗?禹迹图的主人是谁?在许多科幻小说当中,总是有许多匪夷所思的构想,例如一些场景当中,人类即将灭绝的时候,许多人想把人类文化保留下来,此...
康熙后期九王夺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康熙后期皇位争夺的事情,总计有9位皇子卷入了这场争斗。在这些皇子中,老八胤祀集团的势力最大。但在皇位争夺中,老八集团却...
雍正,仅仅从一个帝国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位帝国时代最具管理才能的,也是最勤奋的帝王,没有之一。如果不是雍正的一系列改革,满清早就亡了。就是这样一位,承上启下,...
曹操最信任的人都有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东汉末年月旦评创始人之一的许邵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评语用在曹操的一生实在是准确...
三国演义第二回说了这么一件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在讨伐黄巾起义中立下大功,朝廷却只封他做了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上任之后,刘备与民秋毫无犯,老百姓都很感激。哪知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