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官员被革职十几次仍旧在职,也算是乾隆时期的特色了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官员被革职十几次仍旧在职,也算是乾隆时期的特色了》,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官员被革职十几次仍旧在职,也算是乾隆时期的特色了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乾隆是清朝时期颇有作为的皇帝,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乾隆统治时期的国家社会面貌,通过这个来侧面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皇帝。

对百姓温和的太阳,照在官员身上也一样和煦。对于晚年出现的一些贪污官员,乾隆经常拖着不惩,或者以“不为已甚”为辞,加以宽纵。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内外文武大臣中竟有多人连续被革职、革任十余次而后却仍然留任原职者。(《清高宗实录》)

朝鲜使臣描述晚年乾隆政风的变化时说:

皇帝近年颇倦,为政多涉于柔巽,处事每患于优游;恩或多滥,罚必从轻;多滥故启幸进之门,罚轻故成冒犯之习。文武恬戏,法纲解弛,有识者颇以为忧。(《朝鲜李朝实录》)

虽然没来过中国,黑格尔对中国式专制政治却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在中国,皇帝应该是整个帝国“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的‘灵魂’”。“假如皇帝的个性竟不是上述的那一流就是,彻底地道德的、辛勤的、既不失掉他的威仪而又充满了精力的那么,一切都将废弛,政府全部解体,变成麻木不仁的状态。”

这段话几乎是对乾隆晚年政局一字不差的描述。专制政治中,皇帝是整个国家的神经中枢,官僚体系的精神状态就是皇帝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放大。不但是人亡政息,同一个统治者的心境变化,也可以使国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皇帝的勤奋进取,经过官僚系统的层层传导,最后抵达到社会可能只剩百分之十。然而皇帝的松懈懒惰,却会被官僚系统层层放大,抵达到基层,会扩大十倍百倍。

皇帝既然喜欢清静,不愿生事,地方大员们当然更乐于高枕无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之后,懒惰之风在大清政界迅速蔓延。皇帝对山积的奏折感到头疼,而官员们对于案牍之劳,更是避之不及。遇到公事,层层推诿,一层一层向下转批:“不问事理之轻重,动辄批委属员,督抚既委之司道,司道复委之州县,层层辗转推延,初若不与事者。”(《乾隆朝东华录》)

坐堂审案,处理民间纠纷是地方官的重要职责,然而乾隆晚年的官员们“终年以坐堂审事为苦”,千方百计推托不理:“民间呈状俱由宅门投递批准,不审,终年延搁。小民拖累不堪,赴控,上司批查,亦屡催不复。”也就是说,老百姓告状,他不开庭审理,一拖就是一年。老百姓等不及,“越级上访”,上司询问,他也懒得答复。还有的官员恨百姓“越级上访”,给自己添麻烦,就想方设法打击“上访者”:“恨民上控,必加刑责,而案件仍不为审。”(《乾隆吏科题本》)

清代官员考成制度中,对许多政事列有处理期限。到了乾隆晚年,官员办事逾期之事越来越普遍,因此而受处分居然成为官员受处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清代档案《乾隆吏科题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例子:甘肃皋兰知县徐浩任内受处分23次,其中13次是因为办事迟延。湖南浏阳知县张宏燧受处11次,迟延占4次。广东长安知县丁亭详受处分9次中,迟延占5次。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湖北江陵县发生了一件抢劫案。一群农村流氓抢劫了附近的富有寡妇家,寡妇认出了抢劫者,事后当即报官。此案证据确凿,事情清楚,很容易处理。可是当时的县令汤廷芳虽然派人抓到了两个嫌犯,却懒得审理,将嫌犯取保了事。后面相继接任的4任县令在10年内“均不严究”,“经事主控告,臬司严催,俱延宕不解,扶同沉搁,置地方盗案于不办,实出情理之外”。这样一个小小案件,换了5任地方官,居然还没有结案。乾隆听说后,也不禁大为恼火,说:“足见湖北吏治废弛已极。”

湖北事件并非个别。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直隶建昌县发生土匪马十等人抢劫一案,事发后整整两年,地方官还是没有结案,说是头绪复杂,一时审不明白。皇帝闻听后大为恼火,命将犯人押到山东行在,亲自审理,不到一个月就究出了正犯。皇帝说:“可见外省废弛积习,大抵相同。”“似此玩延悬宕之案,或更有甚焉者。”

外省如此,京师风气也相同。踢球扯皮之风盛行,一件小事,往往数月经年处理不了。“至六部等衙门办理事务,虽有限期,由各道御史汇奏,但事有关涉两部者,亦每至彼此推诿,行查不以为要,吏胥等得以藉端沈阁,百弊丛生。其驳查外省事件,又每以一驳了事,或竟有驳至屡次,往返耽延,经年屡月,并不勒限严催。”(《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五一)

除了懒,政风懈怠的另一个表现是软。皇帝既然宽仁为尚,不愿杀人,官员中老好人自然越来越多。他们在处理案件时,“于一切审拟案件,有意宽减”。(《乾隆圣训》)更有甚者,连抢盗重案也“多所迁就,致凶顽不知惩创”。(《乾隆上谕档》)夹在各方当事人之中的地方官,只想和稀泥。他们“既畏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既不肯速为审断,又不欲太分皂白”。(《清高宗实录》)

如果说专政政治的经济原则是剥削与压榨,那么操作秘诀就是控制与压迫。皇帝控制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压迫着整个社会。一旦高压减轻,则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剧烈反弹。随着官僚体系的废弛,乾隆晚年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乾隆晚年,人口压力越来越重,社会矛盾和危机越积越深。而官僚体系百务废弛,国家陷入半瘫痪状态,恰恰给矛盾危机提供了迅速发育的机会,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游民的大量出现和形成组织。

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起,各省流民在生存压力下大量入川,四川各地出现了名为“啯噜”的游民组织。他们多是无籍游民,三五成群,忽聚忽散。乾隆描述这些游民团伙的形成说:“乃有一种强壮游惰之人,不务生业,三五成群,数十为党,呼朋引类,有师有徒,有首有从,各占地方,聚居古庙荒亭,沿村逐乡勒索钱米,遇有婚丧之家,劲讨酒食,不满其欲,辄肆咆哮,动以放火劫窃,出言恐吓。乡民畏之如虎。甚至恃众抢夺奸淫,谋故杀人,无恶不作,种种贻害,不可枚举。”(乾隆朝中朱批奏折)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后,因为地方官员“一味因循畏葸,于地方全无振作”,“啯噜”的活动进入高潮。据《剿捕档》记载:“川省啯匪近年每邑俱多至百十余人,常川骚扰,并有棚头名号,戴顶、坐轿、乘马,白昼抢夺淫凶,如入无人之境。通省官吏罔闻,兵民不问,甚至州县吏役,身充啯噜,如大竹县役之号称一只虎等语。”

湖北武昌,则在乾隆晚年出现了盘踞山区、专门靠抢劫为生的家族,“屡经惩创,怙恶不悛”。(《乾隆上谕档》)

山西的社会治安也相当不稳,“民情尚气好斗,嗜酒佩刀,因事相争,动辄挥刃,积习相沿,已非一日”。

南方沿海海盗越来越猖獗。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海盗在距厦门十余里的地方,“纵横无忌,行劫兵船”。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又登岛国纵火抢劫。乾隆六十年(1795年),皇帝总结南方海盗形成原因时说:“闽省近年以来,吏治废弛已极……各海口地方,盗匪仍复肆行出没,甚至五虎门近在省会,而盗船即在彼停泊叠劫,毫无忌惮,以致商贩闻风裹足,皆由该省督抚等平日漫无整理所致。”

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前奏已经缓缓奏响。

发布时间:2022-02-17 18:57

上述文字是💠《官员被革职十几次仍旧在职,也算是乾隆时期的特色了》✨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刚正不阿的包拯一年的工资有多少呢

要是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公正无私的官员大概就数北宋时期的包拯了。包拯也叫包青天,相信大家都知道关于包青天断案的故事,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并且敢于为百姓审不平,所以他也...

[历史] - 2023-01-10 08:41:25

古代圣旨中的钦此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在古装影视剧中太监宣读圣旨的时候最后都会以‘钦此’以作结尾,而最后的这个此字的读音还要往上挑上去,那这个钦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大臣将皇帝口谕转为书面谕旨时,才会在...

[历史] - 2022-06-13 03:34:31

华夏有2只大妖混不下去了,到日本,却成为了传奇角色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的大妖,然而在这众多的著名的妖怪中,有两位混不下去了,到日本,却成为了传奇角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第二位:玉藻前 玉藻前诞...

[历史] - 2023-06-09 23:57:58

为何康熙打赢沙俄 仍签署《尼布楚条约》

关键在于康熙要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以全力对付发展势头正盛的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因此康熙才急于签订《尼布楚条约》,而沙俄虽然向准噶尔提供过一些援助,但终究没有直接派兵...

[历史] - 2023-06-16 09:50:48

殷开山简介,大唐开国功臣殷开山何许人也?

唐朝能够在各路反王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建立全新的大唐政权,唐朝的一众开国功臣功不可没,其中殷开山就是战功卓著的一位。 在对殷开山简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他的家族。他家世...

[历史] - 2022-01-08 08:55:20

武则天既恨又爱:最后惨死的的宰相是谁?

李昭德(?~697年),武则天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武则天临朝称制时,他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升任宰相。他力图维护李唐宗室对皇位的继承权,是保护皇嗣派的骨干人物,...

[历史] - 2023-02-24 16:58:58

中国传统文化里福禄寿喜财分别是哪五位神仙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禄寿喜财分别代表了老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五个方面的人生希望,那么在《封神榜》里,福禄寿喜财又分别代表哪五位神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 - 2022-08-29 09:09:43

李密给出了三个策略,剑指辽东、关中、洛阳,杨玄感为何偏偏坚持下策,其叔父的劝说揭开谜团?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在隋朝的末期有许多著名的造反运动,今天就有小编来说说杨玄感的造反,李密给出了三个策略,剑指辽东、关中、洛阳,杨玄感为何偏偏坚持下策,...

[历史] - 2023-05-30 19:43:2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墓主竟然不是秦始皇本人

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而是她的陪葬品?秦始皇兵马俑方阵里到底藏有哪些神秘信息呢?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说法,传播得太久了、...

[历史] - 2023-05-23 02:08:54

为何鲁智深听潮之后便圆寂了?他悟出了什么道理?

说到水浒当中的鲁智深,想必大家对他的事迹都能耳熟能详,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等故事深入人心,那么后来鲁智深为什么听潮之后便圆寂了呢?这其中是何原因?他悟出了什么...

[历史] - 2022-07-20 02:52:38

李清照被家暴是真的吗?李清照被家暴内幕介绍

若是要说中国历史上主动提出离婚的女人,能与文绣其名的那肯定就要属李清照了。文绣之所以一下子出名了,那是因为她队溥仪皇帝提出了离婚,还差点让天津地方法院做出了离婚判...

[历史] - 2021-04-09 05:14:54

马谡失街亭对蜀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为何重用此人?换一人结局会如何?

蜀汉后期可用的人才并不多,马谡算是诸葛亮非常看重的一个人了,但是将街亭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交给他,还是被他给丢了,这让诸葛亮大失所望。 马谡作为当时诸葛亮还算重视的人...

[历史] - 2022-03-15 09:14:58

他是刘备的刎颈之交,为什么常年为曹魏镇守边疆?

历史上的刎颈之交,说的是关系非常好的两人之间的情谊,就是俗话说的过命的交情,那么三国时期,刘备的刎颈之交是谁呢?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

[历史] - 2022-02-21 16:30:04

解密:唐太宗特赦290名死囚犯是受到谁的启发?

唐朝是个思想开放的时代,思想影响思维,思维引领行动,行动创造奇迹,在这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个典范,他曾放出二百九十名死囚犯回家过年。其实,李世民此仁德之举,是...

[历史] - 2023-05-25 10:28:05

戴着面具的契丹公主墓被发现了 然而墓中并没有彼岸花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曾有一个民族叫契丹,它在我国历史上却来去成谜,在辽亡后就神秘消失,只留下众说纷纭。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仓库里,考古队员们却见到了一件藏着该民族文化...

[历史] - 2022-12-12 19:29:51

史上一最牛太监嫪毐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到让皇太后怀孕,还生下俩孩子?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太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其中一位牛人,史上一最牛太监嫪毐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到让皇太后怀孕,还生下俩孩子? 众所周知,凡是想要做...

[历史] - 2023-04-13 23:55:14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