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磁石吸铁性的认识和应用,传说,秦皇宫的磁石门可防止身带铁刃的刺客进入。文献中对磁石吸铁现象多有记述,如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子》和东汉王充的《论衡》,这些作者都提到磁石吸铁现象,玳瑁和琥珀等物体能吸引某些轻小物体的现象。王充指出,这些现象是“感应”(一种超距作用的看法)的作用,但似乎并不知道电感应和磁感应的区别。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要发明指南针,就要研究磁石的指极性。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磁化技术和磁偏现象的记述
北宋时磁化技术取得了突破,这些技术加速了磁性指向器的普及,并且导致指向器形制新的演变。
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新型的磁性指向器——“指南鱼”,同时还能看到,制作指南鱼的关键是铁的磁化。曾公亮的记述是: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卷15)曾公亮实际上是利用地磁场对剪成鱼形的铁片进行磁化,这是历史上人类寻求新的磁化技术上的一个突破。但是,由于使用时要放在水面,铁片要尽量“薄”。这也是重要的提示。
指南鱼的磁性是很弱的,作为一种“天然的”缺陷,圆形的鱼首也使它的指向精度受到限制。虽然这种简易的磁化技术使指南鱼的制作容易了许多,但它的形状造成与勺形司南有类似的缺陷。
同样,具有实用性的磁化技术,与曾公亮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他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卷24)这种形制易流行、且简单,磁化效果也相当好,特别是,它对指向器形制的改进产生了另一个突破——针状。用针指向,它的指向精度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司南就衍变成了指南针,而且这种指南针也更容易普及了。无疑,这是磁性指向器形制的最重要的改进。
由于指针指向精度得以提高,人们在使用指南针时很快就注意到,它所指的方向有时并非正南,这就是磁偏现象——“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实际上,在写于庆历元年(1041)的《茔原总录》中,比沈括稍早些的杨维德已经记载了指南针和磁偏角的存在.他写道:“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午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卷1)这里说的“针”就是磁针,而“丙午针”是指磁针在静止时,针指的方位是24个方位中丙位和午位的结合部,也就是南偏东约7。5°。这与沈括的“微偏东”是一致的,但杨维德的说法更早,描述也更精确些。
稍晚于沈括的寇宗夷在所著的《本草衍义》也提到:“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尔。”(卷5)这段话讲到指南针的磁化,讲到磁偏现象的发现,还讲到指南针的架设问题,以及利用五行学说简要地解释磁针指向的原因。
在这里,寇宗夷所使用的是“水浮法”,这与沈括是有些不同的。这也说明,在这时人们还在探索形制,一直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早在晚唐时期成书的《管氏地理指蒙》,在这篇文献中我们可以读到: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复,以是完。体轻而径,所指必端。应一气之所召⋯⋯。透过这段话,可以看到,它记述的磁偏角约为南偏东15°左右。这说明,关于地磁偏现象的发现可能早于宋代。在另一篇早期文献中提到地磁偏的是《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这部书的成书时间约在10世纪下半叶。
与沈括大致同时代的王假(福建堪舆学派的创立者)也提到过磁偏角。在王仅的一首诗中,他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三张度上三乘”。这里的前一句所提到的显然是天体坐标的南北向,但通过观察地磁罗盘会发现,南方星宿“张”的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两个磁偏角及天体坐标的正南这3个“南方”方位均包含在其内。所以,他对磁偏角的涉及,具体数值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它的地磁偏现象的记载,说明了风水师是重视地磁偏现象的研究的。王仅是一位著名的堪舆家,他的主要著作写于1030—1050年间。
宋代曾三异在1189年写的《因话录》提到,在地球表面上一定有某个区域,在那里磁偏角为零。曾三异的观点很有见地,事实上也确实存在着零磁偏角线。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提出了一种有价值的猜测。16世纪,明代人迸一步发现了在不同的地点磁偏角的大小也不同的结论;18世纪,才出现关于磁偏角的大小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明确记载。
发布时间:2021-12-26 10:49
上述文字是💠《什么是磁化技术和磁偏现象?指南针最初是什么样子?》✨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就像是大哥和小弟,又像是父亲和儿子,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不是明朝出兵帮助,朝鲜半岛现在可能就被划入日本版图了,如果那样的话,也不能保证大明的利...
徐志摩曾描述她:“一双眼睛在说话,晴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刘海粟全面而准确地评价说: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的特色;写文章,韵籍婉转,很...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他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坐拥整个江山,有庞大的后宫,但是在世人的眼中朱元璋没有荒淫无耻的称号,取而代之的还是人们的赞许,这究竟...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刘表用他来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 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各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不一,但体制与汉代相同,亦有部分变化。魏晋时,御史台不再隶属少府,而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无疑是波澜壮阔的篇章。三国真实实力对比,魏蜀吴哪一国综合国力最强? 我们从小...
1945年日本投降,东陵地区鱼龙混杂,惠陵被盗掘。在盗掘同治帝陵墓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那就是同治帝的尸体早就腐烂了,化为了一把烂骨头;而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的尸...
很多时候,决定历史走向的往往是一些巧合以及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公元前246年,战国末期,有一个当时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六国时期,根据历史的发展,秦国当时是最强大...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皇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皇帝朱由检一生究竟有何作为?他是个好皇帝吗? 木作行儿的人大多都知道明代有个木匠皇帝,说他虽贵为天子,却整天玩斧弄...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他为蜀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丞相之一,那么他一生之中有没有犯过什么重大错误呢? 1。事无巨细必亲为之,身为国家辅政重臣,...
隋炀帝的真实墓穴被发现并发掘,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郃的故事。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
土豆这种食物相信大家都特别熟悉吧,相传在二战时期,发生了特别搞笑的一幕,美国居然用土豆把日本的一艘潜艇给击沉了,土豆怎么能当做武器呢,砸到人顶多也就疼一下,这究竟...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人们最不敢进,那么毫无疑问是秦始皇陵;如果问谁的陵墓人们最难挖动,那么武则天的陵墓——乾陵是当之无愧的。 让历史说话,为何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
导读: 在三国演义中,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一段成为了古老的佳话。然而深敲故事的背后,我们却可以发现诸多疑点,明明知道曹操曾有恩于关羽,诸葛亮为何还叫关羽守关?以至于错...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洪承畴本是明王朝的重臣,但在松锦战役中兵败被俘。经过清帝皇太极的劝降,洪承畴审时度势,最后投降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