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导读: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商鞅变法是进步的,合乎历史潮流的,并且给予了商鞅很高的评价。然而在古代,商鞅并没有受到普遍的认可。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在《史记》里,司马迁对他评价很低,认为他“刻薄寡恩”。其后,班固可能也受到了该影响,认为商鞅是“衰周之凶人”。到了宋代,苏轼则对他的评价更差。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里说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是苏轼偏偏不信,提出质疑,认为“此皆战国时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商鞅没有行王道,而是选择了霸道。那么问题来了,商鞅为何要行霸道呢?

其实按照商鞅的本意,其最高的理想是实行“帝道”,即是所谓的尧舜禹之道。其次是“王道”,即所谓三代圣王之道。再次才是“霸道”,即所谓的齐桓、晋文之道。何以知之呢?我们不妨还原历史场景,回到商鞅觐见秦孝公的时候。

公元前361年,商鞅这个时候大概30岁了。此前他一直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可是这时候公叔痤已经去世了。公叔痤去世前为了向梁惠王推荐商鞅,不惜让梁惠王杀了商鞅。可是梁惠王根本没把商鞅放在眼里,连杀都懒得杀,并认为公叔痤老糊涂了,商鞅因此也就安然度过了一劫。就在这个时候,秦孝公想要壮大秦国,向各国发出了求贤令。

他在《求贤令》里说道:“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听到这个消息,商鞅在心里笃定这是一个有为之君,跟着他肯定能成大事。于是在嘴里蹦出三个字“西入秦”,就这样,商鞅满怀理想来到了秦国。

商鞅来到了秦国以后,结交到秦王的宠臣景监,由于景监的引见,终于见到了秦孝公。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商鞅一共和秦孝公谈了四次话,开头谈得并不投机,直到第三、四次谈话时,才有了转机。这个地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第一、二次谈话。

很多学者认为商鞅前两次谈话只不过是为了揣摩秦孝公的心思,是投石问路,第三、四次谈话才是真实意图所在。可是,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根据史书的记载,前两次谈话“未中旨”,到最后一次才“语数日不厌”。这又说明了什么?

我们将这四次谈话一一分析,看能不能找出点蛛丝马迹。

第一次,秦孝公接见商鞅,商鞅提出了“帝道”,希望秦孝公能够顺乎自然,垂拱而治。可是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这次会谈也就不欢而散。第二次,商鞅进而提出了“王道”,可是秦孝公还是不感冒,史书记载“未中旨”。这一次又没有切中秦孝公的心意,那么怎么办呢?儒家讲究“得君行道”,即只有得到君王的支持,才能一展自己的抱负。商鞅也深谙此理,所以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于是在第三、四次时提出了霸道和强国之术,秦孝公听得不亦乐乎,并将座位主动向前挪,以便靠近商鞅,听得更仔细一些。此后多次接见商鞅,也就是所谓的“语数日不厌”。

商鞅当时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的,这在《史记》里有记载。尽管司马迁不喜欢商鞅,但不喜欢归不喜欢,司马迁还是极有职业操守的。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秉笔直书,堪为“信史”典范。

在《史记·商君列传》里是这么记载的,“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通过这段话,商鞅的态度和秦孝公的想法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惜后人读得不仔细,忽略了其中的“微言大义”。

我们不妨对之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在商鞅的心目中,不只是希望秦国实行所谓的霸道和强国之术的,而是希望通过实行顺乎自然的帝道和顺乎人心的王道来驾驭这次变法。其实商鞅还是有远见的,我们只以为他好“形名法术”之学,其实他对于黄老之学、儒学,以至于会通诸子百家的杂家之学都有所“好”。

如著名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在《秦时稿》里就认为“商鞅对战国时各派的理论主张均有所涉猎。”事实上,商鞅向很多老师学习过,很多学者认为他曾经向鲁国人尸子学习过。

而《汉书·艺文志》就将尸子列于“杂家”,而“杂家”的特点就是“兼儒墨,含名法”。向如此博学的老师求教,商鞅的学识可见也是渊博的,因此他做事情是有远见卓识的。这就从他四次分别向秦孝公说以“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道”可以看出,他的学问根底之深。此外,我们读一读《商君书》(今存24篇)就可以看出,其实商鞅的主张都是“霸王道杂之”的。

从《史记》里的记载,尤其是“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可以明显的看出商鞅的无奈和遗憾。可是他还是妥协了,他不妥协又能怎么办呢?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各国国君无一人采纳他的主张,只能自嘲道:“累累若丧家之狗”;孟子也是游说诸侯,可是晚年不得不与“万章之徒退而序诗书”;荀子更是如此,虽然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最后也落得个客死兰陵。

商鞅明白,即便是再好的主张,如果没有君王的支持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不得不妥协。况且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秦孝公更开明的君主了。尽管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帝道”和“王道”,但考虑到礼坏乐崩的现实,处于大争之世,退而求其次,“杂霸王道”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秦孝公是个有为之君,太急于求成了。如果不依他的想法,那么变法之梦终将成为泡影。秦孝公想要显名于天下,不想“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哪个帝王不是这样呢?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惹得民怨沸腾;乾隆“十全武功”,使得大清日薄西山。这些帝王只想成就自己的伟业,哪管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

由于秦孝公想要快速见效,成就一番霸业。所以商鞅不得不妥协,放弃了最高的理想:帝道和王道,即便是杂霸王道以用之也没有实行。这就注定了这场变法是一场悲剧,即便秦国以落后民族打败山东六国,统一了天下,最终也落得个二世而亡。

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我们在汉代可以找到答案。虽然在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是“阳儒阴法”。何以知之呢?汉宣帝曾经教育太子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一语中的,再明白不过了。汉朝“杂霸王道以用之”,使得天下维持了四百年之久,而秦朝二世而亡。

发布时间:2021-09-14 16:24

上述文字是💠《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刘备会使用武器吗?刘备的武器有哪些?

在小说和电影、游戏中,刘备使用双股宝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曾经使用过武器吗? 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刘备的武器问题。 小说给刘备安上的是一把双股剑,但...

[历史] - 2022-02-28 20:49:38

秦可卿之死竟是因为堕胎后精神抑郁才上吊自杀的

根据《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可以推断出,秦可卿由于羞愧,无法自处,而选择了悬梁自尽,列位看官应该知道,秦可卿的这场病来得很突然,发展很迅猛,然后就是悬梁自尽,...

[历史] - 2022-12-16 11:50:08

北魏王朝14位皇帝,11位死于非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封建社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由皇位引发的血腥事件更是不胜其数。北魏王朝是由拓跋鲜卑在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它自386年拓跋...

[历史] - 2022-10-11 04:19:31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资料小编带来的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东汉末年,王室衰微,内有外戚干政,宦官揽权,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各地均有起义发生,声势愈演愈烈。外有草...

[历史] - 2021-08-23 07:23:02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什么口中一直喊着‘河车丸’?这个‘河车丸’究竟是个人还是一个什么物件?

在古代历史中改朝换代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几乎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但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溥仪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了;溥仪在临死前一直喊着‘河车丸’这个‘河车丸’到底是什么东...

[历史] - 2022-07-02 22:47:52

宋朝才女朱淑真,与李清照并肩,却留下一千古之谜

中国历史上古代女子的地位普遍低于男子,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宋朝这个时期的才女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李清照了,可是有位才女朱淑真,却与她并肩,并且还留下了...

[历史] - 2022-08-01 14:07:40

最奢华的死亡 慈禧太后陪葬陵揭秘

导读 :她不是皇帝,却把两代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她只是个女人,却让凤高高地飞翔于龙之上;她的陵墓超越了她的丈夫,是清东陵中最精美的。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种精...

[历史] - 2023-06-04 09:00:13

统治中国数百年!帝王背后的10位神秘女人

一提到垂帘听政,人们就会想到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在权欲的驱使下。她们成了向封建礼制挑战的急先锋。 网络配图...

[历史] - 2023-06-15 14:26:38

民族英雄谭嗣同 以死示意百姓却浑然不知

大千世界中,你想要成大事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就像想赢得战争哪有不流血的道理,这个世界终究是残忍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我们做事应该要有心理准备,有些事不...

[历史] - 2022-09-18 14:31:54

齐国实力远超鲁国,为何现在的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山东省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由两个国家组成,分别是齐国和鲁国,齐国实力远超鲁国,那为什么现在山东成为鲁而不是齐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被誉为齐鲁大地...

[历史] - 2022-03-27 14:46:22

朱元璋登基之后为啥就开始限制流动人口的行动了

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开始天天担心手下的人造反,所以在自己房门口随时放着几套盔甲和一条好马,为了防止日后出现危机时刻可以赶紧跑路。可以说现在的他除了自己的后代,其他人都...

[历史] - 2022-12-10 01:32:15

道光皇帝为什么会把大清江山交给更窝囊的咸丰皇帝?

众所周知,在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皇帝都是相当的窝囊的,没有什么能力,因而,也使得大清江山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道光帝当政的时候,也曾经想振作,他甚至很节俭、很勤...

[历史] - 2021-04-29 06:50:17

悬案!秦始皇身亡前的三件怪事至今无人能解

秦始皇身亡前发生过三大怪事秦始皇在39岁完成统一大业,通过焚烧诗书、坑杀术士,秦始皇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对专制集权统治的不利因素,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大秦帝国的建构,一...

[历史] - 2023-07-02 07:11:44

一人娶了一位嫡公主,唐朝这对牛逼父子最后结局悲惨

唐太宗一生中生了二十一个女儿,这似乎奠定了大唐人丁兴旺的基调,大唐盛世有许多公主与望族的联姻,不过父子二人同时娶公主回家的,只有这么一对,一时传为佳话。 皇帝的女儿...

[历史] - 2022-05-16 03:00:10

刘备给阿斗写的遗书背后到底是想教给他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征吴兵败,退守白帝城。次年,即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于白帝城“永安宫”染沉疴不起,急招诸葛亮星夜来白帝,听受遗命。当时和诸葛亮一起来...

[历史] - 2022-12-22 06:08:40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手下蜀汉的王牌部队,它有多强?

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的王牌部队,身为军事家的诸葛亮也不例外,他就曾经组建过一支王牌军,历经大大小小胜仗无数,它就是无当飞军。 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

[历史] - 2021-12-10 03:27:4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