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为什么不行动呢?
魏武帝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诸侯、一统中原,除了把“足食足兵”的原则发挥到极致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把汉献帝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由此获得以朝廷名义征伐招讨、号令天下的资本。按照常理来讲,既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带来如此丰厚的“红利”,那么,作为地盘最广、号召力最强的军阀,袁绍更应该捷足先登,以便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他最终却没有这样做,似乎是失策至极。
事实上,夺取冀州之初(191年)和汉献帝从长安冒死逃回洛阳后(196年),袁绍曾在大谋士沮授的建议下,两度滋生出想派兵迎奉皇帝的想法,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平心而论,袁绍之所以两度中止迎奉汉献帝的计划,绝非因为生性优柔寡断、目光短浅,而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在袁绍看来,汉献帝并非合法皇帝。众所周知,董卓在废黜少帝刘辨、改立献帝刘协一事曾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其中便包括袁绍,而他也由此被排挤出朝。因此,尽管献帝坐了天下,但在袁绍的眼中他不过是董卓的傀儡,根本不具有合法性。不仅如此,为了对抗董卓集团,袁绍在关东纠集同盟军时,还打算拥立宗室刘虞为皇帝,只因后者坚决不肯听命才作罢。
虽然没有完成另立朝廷的愿望,但袁绍依然不愿承认献帝的合法性。原因无他,袁绍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而由于献帝跟董卓是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那么讨董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无异于推翻献帝。如果袁绍转而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那么讨董军事行动(包括讨伐后来的李傕、郭汜)便失去正义性,而袁绍靠此积累起来的权威和名望也将荡然无存,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其次,在袁绍的眼中,汉献帝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诚如谋士郭图和大将淳于琼所言,如果把汉献帝迎奉到河北,那么出于君臣之道,袁绍必须事事要向皇帝奏报,如果服从皇命,那么自己的权威便会不断被削弱,而如果抗旨不遵,则难免会招致天下人的声讨,无论怎样看都不划算(“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引文见《后汉书》)。
有人可能会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辩难,证明傀儡皇帝非但不是“烫手的山芋”,而且还能给当事人带来无穷尽的政治“红利”, 由此得出袁绍不肯迎奉献帝,乃是见识短浅之举。其实这样说并不恰当。曹操从汉献帝身上榨取到大量的“剩余价值”不假,但在他能完全控制住皇帝之前,曾面临过一系列政治暗杀,稍微举措失当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对于挟持皇帝所需面对的风险,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必然都会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曹操由于出身低贱(宦官养孙)、形象不佳、政治号召力极弱,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靠迎奉汉献帝来号令天下。反观袁绍,不仅出身高贵、形象气质佳,而且政治号召力极强,根本不需要再借助汉献帝来扩大影响力,自然也就没必要去面对那些政治风险。
最后,袁绍担心汉献帝与河北世家大族合流,威胁自己的地位。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东汉是个世族占据支配地位的朝代,各州郡内部的世族之间经常互相联姻、结盟,以此来维护共同利益,除作为“天下共主”的皇帝外,他们绝不肯轻易接受外地家族强加的统治。就袁绍来讲,其所属的汝南袁氏尽管是豪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根基毕竟还在河南,若想在河北立足,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难免会产生这样的顾虑,即一旦把汉献帝迎奉过来,那么河北的世家大族们很可能便会联合起来,以拥戴皇帝为名压制他,从而形成两个权力中心,并通过逐步削减权力的方式,最终将自己的势力赶出河北,实现“冀人治冀”的梦想。更何况,积极倡导迎奉汉献帝的沮授正是河北世家大族的代表,便更是增添袁绍心中的疑虑、忧惧。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袁绍连番婉拒沮授的建议,不肯迎奉被其他诸侯视为“香饽饽”的汉献帝来河北,从而“便宜”了曹操,使得后者借此壮大实力,并由此走上兼并群雄之路。虽然后世之人屡屡把袁绍拒绝迎奉汉献帝视为愚蠢之举,但就当时的情势而论,他这样做的确合情合理,只是因为他后来败给了曹操,才让这些正当理由变得苍白无力而已。
发布时间:2021-08-08 18:34
上述文字是💠《袁绍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为什么不行动呢?》✨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古装剧中经常会有菜市口砍头的桥段出现,而在行刑前一般刽子手都会朝刀上面喷上一口酒,然后手起刀落,尸首分离,那么,古代刽子手砍头在刀上喷酒是什么道理呢? 真实历史上...
大家好,说起伍子胥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吴王夫差听说齐国国君死后,新的幼君无法管理国家,而握有实权的大臣们又彼此争权夺利,就想乘机进攻...
武则天身后千年以来,“牝鸡司晨”的抨击不绝于耳,直至明清,仍有人为“武曌以女统男”,当时公侯卿相无不“以男而事女”而愤叹。足见武则天称帝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撼击是何等...
武则天大权独揽的时候,曾经一度将国号改为周,不过还好有一位博学多才的能人劝阻,方才将国号改为唐,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立国号为周,想建立起以她...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气息,同时还拥有着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可以说是非常让人自豪的,尤其是农产品,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农耕文化就已...
我们都知道,德国纳粹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横扫欧洲,有着高程度的机械化部队和闪电战术,还有就是他们的士兵也训练有素强悍异常如同“超级战士”,之所以这么强悍,除了纳粹...
我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太过美丽的女人招致灾祸的事情历史上数不胜数,作为唐玄宗最喜欢的妃子,杨玉环自然是美艳无双,而美丽的杨玉环也吸引了安禄山,间接引发了著名...
大家都会觉得皇帝是万人之上的天子,什么东西都会用最好的,是整个国家最富有最奢侈的一个人,不过有些皇帝即使身处高位,但仍然不忘节俭,那么历史上有最节俭的皇帝是谁呢?...
中国历史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可是他死后,吕雉为何密不发丧,还要杀光元老大臣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载,“四月甲辰,...
在社会的发展下面,医学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有所提高,就算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生病了话,基本上都是可以治疗好的。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当时的人们的平均年龄都不是很...
随着近几年盗墓小说的风靡,洛阳铲这一盗墓专用器具也被人们所熟知,那么这玩意儿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洛阳铲”的叫法太丰富了,但这些叫法没有一个叫得响,没有一个能深入人...
现今河南省灵宝县西50公里处有一座大墓,里面埋葬的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也是皇后卫子夫的第一个儿子,西汉历史中的卫太子刘据。《关中记》中提到: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
事实似乎总是残酷的,得到一样总会失去另一样,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说的就是电视剧中拥有着倾国倾城美貌的甄宓,虽然有着极致的美貌,却总是与爱情擦边而过。但是历...
慈禧在脱下太后的制服、卸下太后的“职务头衔”后,她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也许就是这件艺术品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很多传说和野史里面,慈禧都被描绘成一个贪婪、自私而淫...
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备受统治者的压迫,可是就有这么一位农民,朱元璋还因他下旨无论大小官员,谁敢伤害此人,我诛灭谁的九族!那么这位农民到底是谁呢?...
土地和住房是我国老百姓的最基本需求,自古以来,盖房成家就是我国普通人民的人生目标,那么在宋朝,你要工作多久能买自己的一套房呢? 大多数中国人都渴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