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解密大唐风骨:盛世大唐开放程度堪比现代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解密大唐风骨:盛世大唐开放程度堪比现代》,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解密大唐风骨:盛世大唐开放程度堪比现代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唐朝为什么显得比较开放?这跟唐朝建立者的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

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突厥出生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乃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故唐代公主再嫁也多。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学胡人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突厥狼头纛,甚至不愿过宫廷生活,喜欢去草原游牧,结果被废黜。

李承乾剧照

同样的事情北魏也发生 了,魏孝文帝太子元恂留恋草原竟不愿南下,被迫南下后又擅自北上,孝文帝大怒,把他废为庶人。两个太子的行为已经清楚地反映出他们的民族背景。

我们看到唐初的“刺史”(地方军政首领)为清一色的突厥人,并且都是世袭,那是游牧民族固有的氏族军事组织的影子,与辽金时代的“探马赤军”蒙元时代的“达鲁花赤”非常相似,这种军事制度并不来农耕文化。唐太宗的身份首先是突厥可汗,其次才是中原人的皇帝,两者主次分明,就像忽必烈首先是蒙古的大汗,其次才是中国的皇帝一样。

唐太宗昭陵有14个蕃王石像,唐高宗乾陵有61个,这种立蕃王石像的葬制不是汉民族固有的葬制,那是突厥墓前立杀人石习俗延续。突厥可汗墓前立杀人石代表他生前杀死的敌方首领。《阙特勤碑》有这样的话:“我为我父可汗立了杀人石,以无者可汗石列其首”。唐太宗立蕃王石像是对古老游牧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阙特勤碑》把“唐人”视作自己的远房兄弟,告诫突厥子孙引以为戒,不要去走唐人的汉化之路,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他们存在血缘认同。

乾陵有61个无头石刻

而《阙特勤碑》的立碑者竟是唐朝皇帝,汉文碑文竟是唐玄宗所撰,又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碑文中有“结为父子”之语,如果没有对突厥的认同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古代游牧民族

正因为唐朝皇帝是突厥血统,他们才会以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中亚的游牧民族国家,他们的眼光不局限于中原,他们有兴趣去开拓广阔的东北和西北,那里自古以来都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我们看到唐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那种深度和广度是汉民族创建的朝代从未有过的,因为统治者的血缘对其基本国策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的游牧民族血缘正是 唐代开放大气的深层原因。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在回避唐朝皇帝的血统来源,因为不愿看到大唐盛世与胡人的关系。

相关阅读:毛主席晚年点评唐太宗: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评点李世民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八十《李恪传》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33~23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解析:毛泽东评说李世民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在读欧阳修等所著的《新唐书·李恪传》时写的批语。这句批语指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李治、李恪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的优缺点、长短处,李世民自己是清楚的。李恪善骑射,有文才武略。“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李世民很喜欢文武双全、“英果类我”的李恪,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教导,封为远地藩王,让其历练成长。李世民经常对左右说:“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今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可见对他的期望之高。李治则为人软弱,缺乏主见,少雄主才略,恐难以重任。这一点,唐太宗看得清楚,于是打算废李治立李恪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但因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其外甥争位,只得放弃了改立计划,仍以李治为太子。殊不知留下后患。李治即位,即唐高宗,封武则天为皇后。李治不理朝政,致使武则天专权,宫中并称“二圣”。李治死后,武则天又连废中宗、睿宗两个皇帝,自称“圣神皇帝”还改唐国号为周。

李世民剧照

武则天在争夺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则被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被杀戮殆尽;另有“海内名士”36家,也因谋反的罪名而被族诛。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本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刑逼供,奖励告密,滥杀无辜。造成这种局面的祸根,当在“朽物”李治。假使当初立李恪为太子,就不会出现李治称帝、则天乱唐的局面。所以,毛泽东认为当初唐太宗李世民明明知道李治不及李恪,而没下决心改立太子,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深为这一英主的失误而惋惜。

评点武则天

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引自毛泽东同工作人员孟锦云的谈话(见孙宝义编《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第118页,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武则天剧照

解析:毛泽东在晚年,仍在读司马光主撰的《资治通鉴》,并且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自己的看法,对人物的评价。在1975年,也就是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他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孟锦云长谈过几次,从评论《资治通鉴》开始,一直议论了司马光、王安石、赵匡胤、秦始皇、刘邦、项羽,也议论了武则天,并且就武则天这个人谈了一大段。话题从如何读书开始。

毛泽东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是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凡是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算是白读了。”

“我读书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看法。”小孟天真地向毛泽东谈自己的情况。

毛泽东接着说:“孟夫子,不要认为书上篇篇是事实,句句是真理。我们现代人写书时事实都有自己的选择,古人就那么客观?代代相传就不会走样?比如,写一个人,他的臣下往往说好话,甚至吹捧,他的敌人往往攻击。这一代人这样写,那一代人又那样写,言过其实的东西不少。都是白纸黑字,你信哪一个?所以需要怀疑。你怀疑,就要去找别的史料,对照一下。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您读书能怀疑,我连读都不一定能读得懂,还谈得上什么怀疑,书上写的还能胡编?这我可想都没想过。”

“你这个孟夫子,就是头脑简单得很哩,要多思嘛。比如,有些史书里把武则天写得一塌糊涂,荒淫得很,不理朝政,这样她怎能统治得下去?我就不信。”

“武则天,一个女人当了那么多年皇帝,可真是不简单啊!”孟锦云大发感慨。

毛泽东接着说:“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毛泽东还谈过武则天立无字碑的事: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事实上,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还应由后人去评论。

毛泽东的这段谈话,表达了他对武则天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欣赏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敢作为的女皇帝,他赞扬武则天的智慧和自知之明。

发布时间:2021-07-15 00:53

上述文字是💠《解密大唐风骨:盛世大唐开放程度堪比现代》✨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小霸王孙策称霸江东首要原因,以及他父亲孙坚的威名起了多大作用?

曹操轻视孙策,认为其“因父成名”,绝非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是理所当然的。就当时天下情势而论,孙策别说和曹操相比,就算比之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这些诸侯,同样也大...

[历史] - 2022-10-29 18:41:20

乾隆为什么传位给嘉庆帝,其中有什么隐情

近期很多清宫剧都在热播,在大部分清宫剧的男主角都是乾隆,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乾隆,将皇位传给了嘉庆帝,历史上的嘉庆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乾隆为何要将皇位传给他? 嘉...

[历史] - 2021-05-18 22:02:11

清朝的龙脉在哪里?

封建王朝的皇家都十分迷信,龙脉这种东西据说是能左右皇室的血脉和命运,但是并无科学依据,但是在皇家的眼里,这就是头等大事。 大家都看过《鹿鼎记》,韦小宝同志肩负反清复...

[历史] - 2022-05-10 10:35:02

皇帝的长生之路 求仙炼丹的皇帝为何多是短命?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欲望到达一定程度,莫过于求得长生不死,进而修炼成仙。不少皇帝为了长生不老做了多少封建迷信的...

[历史] - 2023-05-19 00:36:35

同治皇帝爬出狗洞只为逛青楼,是否是真的?

清朝皇室有着很严苛的家规,皇帝无特殊情况是不能出宫的,不过紫禁城虽豪华,也只有那么大点儿地方,老憋在里面也不是那么回事。 清朝的皇帝众多,英明睿智的有,荒唐无能的有...

[历史] - 2022-01-08 13:05:52

王允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李傕、郭汜杀掉

说到王允,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王允联合吕布杀死了祸国殃民的董卓,然而东汉却没有迎来中兴。董卓死后几个月,董卓的余部李傕、郭汜杀入长安,王允死于李...

[历史] - 2021-12-04 14:04:50

光绪帝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

光绪帝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才是清王朝的一把手,皇帝只是个小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这一年光...

[历史] - 2021-04-13 11:31:40

清朝人”高考“时,考官如何防止考生作弊

清朝“高考”时,清朝朝廷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现代人看完哭笑不得中国科举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其影响也是极为复杂深远的。不过,不管怎样,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吸...

[历史] - 2021-04-20 14:16:49

锦《锦心似玉》体面是什么梗?体面的意思?

锦《锦心似玉》体面是什么梗?体面的意思?最近电视剧《锦心似玉》正在热播,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了解吧,毕竟这部电视剧确实是让很多人都甜到齁啊。不过最近在看这部剧的时...

[历史] - 2021-12-28 03:50:41

辛追夫人的尸身为何能千年不腐?

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在死后往往不能保存很久的时间,体内的各种细菌就会使得尸体腐烂,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尸体千年不腐的人存在呢? 1972年,中国湖南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女古...

[历史] - 2022-01-19 06:57:36

乾隆死后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差点尸骨无存?

乾隆死后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差点尸骨无存?封建历史数百位皇帝中,乾隆是赫赫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巅峰。在祖父和父亲文治武功的基础上...

[历史] - 2021-04-10 12:24:03

年仅19岁的孙尚香为何要嫁给48岁的刘备,郁郁寡欢,让人惋惜

说到孙刘两家,可谓是相爱相杀,最初联合抗曹颇具成效,刘备还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后来关羽被东吴斩杀,刘备为了报仇御驾亲征大败而归,从此一蹶不振,这都是后话了,今天...

[历史] - 2022-04-25 06:33:22

隆中对到底是对是错?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真的有问题吗?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何没能实现?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

[历史] - 2023-03-31 15:43:39

太原城毁于宋太宗之手,原因为何?

宋太祖赵匡胤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之后,突然暴毙,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在他统治时期,毁坏太原古城是他的一个污点,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

[历史] - 2022-02-06 22:41:41

到底是谁将刘备推上了三国正统的位置?

三国时期人们对于皇室正统还是有很高的尊崇度的,要不然人们也不会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行为如此不齿,三国主公也不会迟迟不敢称帝。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

[历史] - 2022-03-27 06:12:52

这个明码标价卖官的皇帝,为了敛财还真是不择手段

国库空虚的时候,皇帝往往会增加赋税,如果还不够,则会想尽所有办法去搞经济建设,明码标价卖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中华历经沧桑,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尘封的历...

[历史] - 2021-12-28 01:19:27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