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父是陈麟瑞同志的笔名。他和夫人柳无非同志是我们夫妇的老友。抗战期间,两家都在上海,住在同一条街上,相去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彼此往来很密。我学写剧本就是受了麟瑞同志的鼓励,并由他启蒙的。
在我们夫妇的记忆里,麟瑞同志是最随和、最宽容的一位朋友。他曾笑呵呵指着默存对我说:他打我踢我,我也不会生他的气。我们每想到这句话,总有说不尽的感激。他对朋友,有时像老大哥对小孩子那么纵容,有时又像小孩子对老大哥那么崇敬。他往往引用这位或那位朋友的话,讲来满面严肃,好像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之论。后来那几位朋友和我们渐渐熟识,原来他们和麟瑞同志一样,并不以权威自居。他们的话只是朋友间随意谈论罢了,麟瑞同志却那么重视。他实在是少有的忠厚长者、谦和君子。
去年,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陈麟瑞先生二三事》①,作者吴岩是麟瑞同志在暨南大学教过的学生;据说麟瑞同志是最认真、最严格的老师。我想,他的温厚谦虚,也许正出于他对待自己的严格认真。他对自己剧作的要求,显然比他对学生功课上的要求更加严格认真。
①见《新民晚报》(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吴岩同志的记述,一九六五年,某出版社要求重出他的剧本。他婉拒说,那些旧作还待修改后看看是否值得重版。又据说,他曾告诉学生,他在哈佛大学专攻戏剧,对喜剧尤感兴趣,可是他从未透露自己用石华父的笔名写戏。这都可见他对自己剧作的态度多么严谨。
最近《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要出版石华父的剧本选集。无非同志请柯灵同志选定剧目。选出的剧本有以下三种:《职业妇女》是创作,《晚宴》是由美国名剧改编的悲剧,《雁来红》是由英国名剧改编的喜剧。原先打算选入的《尤三姐》或《海葬》都是由小说改编的,可惜稿本遍觅不得,只好作罢。
《职业妇女》是轻巧的四幕喜剧,无非同志说是一九三九年左右写成的。剧里讽刺一个假道学的局长把女职员当作玩物,定下规章,只雇用未婚妇女,结婚就解雇。他挪用公款做投机买卖,牟取暴利,打算带着女秘书到香港去享用,船票都买好了。他的女儿看中一个有志青年,可是他管教很严,不许女儿交男友。他的女秘书其实已经结婚,丈夫就是那个有志青年的朋友。局长挪用公款的事差点儿败露,女秘书乘机对他施加压力,成全了他女儿的婚姻,并利用现成的船票,让那一对青年奔赴大后方。剧情演变自然,讽刺的人和事都是很可笑的。麟瑞同志熟谙戏剧结构的技巧,对可笑的事物也深有研究。他的藏书里有半架子英法语的笑的心理学一类的著作,我还记得而且也借看过。
《晚宴》和《雁来红》都是一九四二年以后上演的,那时上海已经沦陷。麟瑞同志在《晚宴》的序里说,他当时心境非常恶劣,除开改编,恐怕什么都写不出。他读过很多英美的热门戏剧,这两个剧本的原作都曾风行一时。可是要把外国的剧情改得适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并不容易,还需动用精细的手法,来一番再创造。这两出戏都已经改得不像外国戏了。这里还保存着一份《晚宴》的演员表,上面的主角配角全都是第一流的名演员。由此可见剧本多么受重视,也可以料想演出多么成功。我记得《尤三姐》演出后颇得好评,也记得麟瑞同志改编《海葬》很下功夫。舞台上末一幕里,大幅的蓝色绸子映着灯光幻成海浪,麟瑞同志看了非常欣赏。我希望将来这两个剧本还能找到。
我们下干校的前夕,风闻麟瑞同志暴病去世。我们从干校一回来就去看望无非同志,得知麟瑞同志在文化大摧残的时期,绝望灰心,劈开生死路,退出是非门。他生前常对我们讲,他打算写一部有关喜剧和笑的论著,还在继续收集资料。可是他始终没有动笔,如今连他已写成的作品都不齐全了。看到他残存的三个剧本,我们有无穷感慨;对他没有心绪写出的剧本和没有时间写出的著作,更有无限向往。
一九八五年
[责任编辑:抒瑶]
发布时间:2019-08-29 09:35
上述文字是💠《怀念石华父》✨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能够体验到悲剧的美,我想在感情的路上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题记 红学精深,人言:治国齐家,以积极心态细究,皆可受益。对于这些大学问,不敢妄论。人生是在矛盾中前进...
一、看花流不尽,白雪兑相思。 画屏幽阁,红烛早已停歇。玲珑朱钗,插不下满头白发。你写下的诗行,我也临摹到了岁月的深处,素笺遥遥寄,相思漫布在风尘中。 归期何期,花不...
时光乱了心念的情谊,恰如一丝微风轻抚过水面,虽有波浪渐远相随,微风笑吻枝叶,虽有花予绽放迎面,微风倾洒花园,虽有低草翩翩起舞献与。 等过了风华,它们也就忘却了,曾时...
站在冬深处,看远山荒凉,望长空苍茫,静享那一抹蓝色的忧郁。 那些绰约的往事,那些远去的风景,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无法挽留。 习惯用文字去抚慰所有的伤痕,习惯在一首单...
茫茫红尘,一枚枚经霜的叶子,穿越了季节的轮回后于秋的指尖轻轻地滑落,深埋进冬的泥土里,完成了一枚叶子的使命。 春风里,光阴潜藏着生命的轨迹,于万山丛林布谷啼血的一片...
潺潺的河流在山脚打个弯,卷起一片残落叶,然后欢快地流向远方。河岸的小道泥泞湿滑,一直通向春寒料峭的荒野。荒野上的雪大多已经融化,只有零星的残雪,躲在阴暗的角落,像...
郁达夫一九三六年有《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记西施舌云: 《闽小记》里所说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形...
这原本是庄稼地,却生长了一片荒草。荒草一人余高,繁荣得蓬勃健美。月夜下没有风,亦不到潮露水的时分,草的枝叶及成熟的穗实萧萧而立,但一种声息在响,似乎是草籽在裂壳坠...
那时候也不晓得怎么有那么大的勇气,自己抱着上五十幅油画赶火车到欧洲各城里去展览。不是整幅画带走,整幅画太大,需要雇货车来载,穷学生哪有这笔钱?我只好把木框拆下来,...
有一种有一种相信叫做你是我的眼。 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有没有他的道理我们不清楚。后来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人来也有人走,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只是个过客,没有恒久留存,有的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雨后天晴,空气清新,走在运河边,我看到了小树林里插着许多纸花,妈妈说这些地方以前有许多坟墓,这是后人们插的“清明...
再过三个月,又到一年毕业季。两年前的我,背个双肩包,拖着行李箱,离开了小岛。咸湿湿的海风,鱼腥味的空气,曾经让我那么讨厌,那时却让我如此不舍。 在车站,和我最好的朋...
【作家简介】1956年参加工作,在辽宁省盘山第一中学任语文教师;1957年至1962年在盘山县委宣传部和盘山县报工作;1962年至1966年在营口日报任副刊编辑;1966年至1980年在营口市委办公室...
随感录33 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于是讲鬼话的人,便须想一个方法排除他...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风景,那是旁人无法涉及的远方;那里不染纤尘,不被世俗之气所污浊;那是心灵的一片栖居之地,神圣、美好,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守护。 曾经,读...
时光越是慢慢地清浅走过,留下的便是越来越多的寂寞与坚决,就像是,错过了,便没有了以后。也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可以给一个机会,重新来过。不,我永远不会这样做。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