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
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
思无邪思,马斯徂。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黑身白胯有白底带黄,有一色纯黑有黄中带赤,驾车蹄声阵阵响。鲁君深思又熟虑,养的马儿多肥壮。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苍白杂色有白色间黄,有赤而兼黄有青黑杂色,驾车有力奔前方。鲁君思谋永不止,养的马儿都好样。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青毛鳞斑有黑身白鬃,有赤身黑鬃有黑身白鬃,驾车跑来多快当。鲁君谋虑无懈怠,养的马儿神气旺。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浅黑带白有赤白相杂,有黑身黄脊有眼圈纯白,驾车驰骋真健强。鲁君思虑总正确,养的马儿跑远方。
⑴駉(jiōng)駉:马健壮貌。
⑵坰(jiōng):野外。
⑶薄言:语助词。
⑷驈(yù):黑身白胯的马。皇:鲁诗作“騜”,黄白杂色的马。
⑸骊(lí):纯黑色的马。黄:黄赤色的马。
⑹以车:用马驾车。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
⑺思:语助词。臧:好。
⑻骓(zhuī):苍白杂色的马。
⑼骍(xīn):赤黄色的马。骐:青黑色相间的马。
⑽伾(pī)伾:有力的样子。
⑾驒(tuó):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骆:黑身白鬃的马。
⑿駵(líu):赤身黑鬃的马。雒(luò):黑身白鬃的马。
⒀绎绎:跑得很快的样子。
⒁斁(yì):厌倦。
⒂駰(yīn):浅黑间杂白色的马。騢(xiá):赤白杂色的马。
⒃驔(diàn):黑身黄脊的马。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
⒄祛(qū)祛:强健的样子。
《毛诗序》云:“《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郑笺云:“季孙行父,季文子也。史克,鲁史也。”孔疏云:“文公六年(前621),行父始见于经(《春秋》),十八年,史克名始见于《传》(《左传》)。此诗之作,当在文公之世。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观其善恶,以为黜陟。周尊鲁若王者,巡守述职,不陈其诗,虽鲁人有作,周室不采。故王道既衰,变《风》皆作,鲁独无之。至臣颂君功,亦乐使周室闻之,是以行父请焉。”序说之事实固如朱熹《诗序辨说》所称“皆无可考”,但谓之“凿矣”,则亦过甚其辞。据诗意,此篇系鲁人歌颂鲁君注重牧业,国以富强之作。朱谋玮说:“鲁政多矣,独举考牧一事,军国之所重也。”(《传说汇纂》引)此言能得其实。诗的作者古文经学家说是史克,今文经学家则说是奚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史克作颂,惟见《毛序》,他无可证。三家诗说皆以《鲁颂》为奚斯作,……汉人承用皆属奚斯……,史克见《左传》在文公十八年,至宣公世尚存,见《国语》,奚斯见闵(湣)公二年(前660),故文公二年《传》已引《閟宫》之诗。不应季孙行父请命于周之前,已有史克先奚斯作颂。”他指出的历史事实固然不错,但从年代上只可断定史克不能作《閟宫》,说此篇《駉》亦非其所作,则缺乏说服力。《毛诗序》之说较有条理,在现有文献不足证伪的情况下,不妨暂从毛说。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四章中各种各样毛色的马都有,难道说“骊”一定是良马、“駵”一定是劣马?“彭彭”、“伾伾”、“绎绎”、“祛祛”与“臧”、“才”、“作”、“徂”这些形容词(或动词)也看不出与德、力、精神、志向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思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一些读者会有此疑问:这样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为何不在《国风》中?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前引孔颖达疏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駉》自不待言,《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发布时间:2022-01-22 19:32
上述文字是💠《駉》✨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後日犹为班与扬。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
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 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
三更九斗书白卷,日新月移就红酌; 春眠破晓难梦遗,边城肆水易影留。 千层万行描紫绢,夜沉蛙鸣去绿碧; 夏炎倦闲汗布衣,红旗浸籁韵华章。...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 文姬...
端午节四题以奠祭屈大夫。 今天端午节,昨天今天下雨,天地为屈原泪。草绝句三题五律一首以奠祭屈大夫。 节进端阳天自泪,龙舟兢赛江河沸。 汨罗浩瀚空波渺,千载直臣冤屈汇。...
向胤道 2016.8.19于草园书屋 * 八年抗日苦难多,千万军民血汇河。 七十一年忆胜利,不忘鬼子弄恶波。 可叹宝强离婚案,压倒抗战成怪魔。 屠杀犹是昨日事,国人忘掉系为何? * 烧杀抢...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 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 诸人方嗤点,渠...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 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宝马晓鞴雕鞍,罗帏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一点微酸已著枝。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