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露珠凝冷,波影。
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
肠断,水风凉。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
⑴凝冷:凝聚着清冷。
⑵“绿茎”句: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月色下分辨不清。这里指荷池晓景。
⑶肠断:这里是魂断之意,形容神情入迷。
⑴凝冷:凝聚着清冷。
⑵“绿茎”句: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月色下分辨不清。这里指荷池晓景。
⑶肠断:这里是魂断之意,形容神情入迷。
调名《荷叶杯》,是因为作品写的这段生活发生在莲塘里,故而有意选用了切“荷”的调名(古时词牌其实也就是题目),也许是借这个调名,用以创造出一个波寒浪静的凄迷意境以寄托他惜别之思。这二者都有可能。但不论是实是虚,都表现了一种惜别的凄苦之情,在给人以影响的艺术效果上却是一致的。
词的开头说,清晨,荷叶上还凝聚着清亮的露珠。“凝冷”,这是感情的色彩,则船上的他俩相对之情可知。通过人物对于客观环境的感受,读者就能体会到他此时的心境,也就暗示了人物在这种心境下可能有的行动。既是一种“寒”的冷遇,则无幸福之可言为可知。
“波影”,这是一个视线的角度,它使读者能得以从这一视线回溯到呆呆地看着水面的他。因此,它证实着“凝冷”正是他自己心理的写照。本是不忍相对,所以移目于波。但在水波里见到的竟是“满池塘”的“绿茎红艳两相乱”。“满”在这里非常传神,非常有气魄,正如一幅巨大的画。画面满是绿的荷叶,红的莲花,不仅立于水面,亦且倒映于水中,形成了巨大的夹角。在这一巨大的夹角处,着一小小的呆望的他,还有低泣的她——那凝冷的露珠,怎知又不是写她的清泪的呢?这是多么巨大的压迫人的孤独之感。似乎这幸福的倚红偎绿的暖色,直把她俩挤了出来,或紧紧地钳住。而这也正是此时人物的心理写照。
“绿茎红艳两相乱”中的这个“乱”字用得艳极。乱是迷离相交的状态,特别是它承上“满”字而来,只觉得满世界尽是亲昵地偎在一起的美丽的情侣,只有他俩却要离开。而一想到离别,是以肠断,这是心境,花叶相乱,本属无情,只是一种自然形态,境由心生,这虽是唯心的,然而并不能否定心境之可以影响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一事实。正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这满世界都是相依相偎之情,不能不产生唯独自己不幸的巨大悲哀。只是他这里外界的实物不是实物,而是自己的感情,如杜甫写的这样,而是人物自己的感受,有如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把自己心境完全揉合到客观世界中去了的情景。
水风凉,当然也是实的,其实也是心境的感受。绿满逼人,水风浸骨,是爱情的,其实也是社会的。使爱情遭受如此折磨的,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逼迫,正是只有他俩却要离开这一点相似之处,又可以引导人着眼于社会的逼迫。而如果抽去了或者隐去了本来是隐射或借喻的爱情之说,则就只剩下社会的逼迫了。这就是诗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伎。
发布时间:2020-07-19 16:13
上述文字是💠《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苦 农 作者:山里人 三亩田地星和月,一石粮谷雨参风。 天下谁人最辛苦,千秋百代属田农。 锄禾当午寻常事,脸朝黄土哀怨声。 四海良田忧饿死,八面黄土不盛情。...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唐-李白箫声咽...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
蓟北三千里,关西二十年。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 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故人当已老,旧壑几成田。 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 西蜀桥应毁,东...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云幸平阳公主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
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 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