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1)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
(2)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
(3)望帝乡:述其依恋不舍之情。
(4)帝乡:京城。(5)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
(6)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
(7)兵气销为日月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发布时间:2019-12-06 05:39
上述文字是💠《塞下曲四首·其一》✨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
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 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 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 推烟唾月抛千里,十番红桐一行死。...
古龙山头, 览聚远, 风流人物游旅。 楼前遥看日落情, 彼银独唯楼梯。 凤凰湖畔, 鱼跃仙境。 逍遥不尽, 古今人杰地灵。 蹉跎岁月, 万劫谁重砌? 雷电风雨惊叹后, 重霰德兴风...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陆机(261-303)...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span style=\quot;margin: 0px;= padding:=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 font-size:= 16px;\= 2016泉州春晚 新风化雨饮天涯 春晚分会入我家 丝海扬帆今又是 刺桐盛誉满中华 因春晚分会是个固...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 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 鲸鲵未翦灭,豺狼屡翻履。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 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 半道雪屯蒙,旷...
官为功利民为财,有他无我两不来。 民怨生在官功上,官功饱含民怨怀。 众口皆言非天道,且把道义心中埋。 公不公来私不私,人情阵势排成排。 香茶好烟奉承捧,官为官功落官差。...
昨夜大酌未醒,今霄又行酒令。 醉眼朦胧,更似雾里看花,烟雨东佳城。 建社稷,图报国,教育须先行。 可叹吾辈同志,携手共进酒一杯,醉话千古知音。 小罗 2009-11-5于东佳学校 【...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
七绝《江南春情》 (平水韵) 两岸人家绿意幽,落红烟外小溪流。 飞檐黛瓦清风沐,紫陌芳菲蝶语羞。 七绝《江南夏意》 (平水韵) 琼宇楼台翠作云,随风所到有香熏。 夜来烟雨清...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 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成秋。 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护墙头。 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 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