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 > 古词风韵 >

⭐上三峡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上三峡》,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上三峡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⑴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⑵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⑶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⑷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前四句,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色。“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巴水忽可尽”,著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这两句诗由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逐渐过渡到诗人的主观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对三、四两句诗意作了进一步阐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有船工号子的感觉。古时有歌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最后四句是从这首民间歌谣脱胎而来的。但古歌谣指提到舟行的缓慢,而李白的诗除了说“三暮行太迟”外,还有“不觉鬓成丝”,旅途艰辛和心情忧郁使诗人在不知不觉中鬓发都愁白了。这就把客观叙事和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含蓄委婉地映衬出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乱为号召出师,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报国立功的良好愿望应聘入幕。至德二载(757年)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发生夺权内讧,李亨消灭了李璘的军队。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后来又流放夜郎。此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流放夜郎途径三峡时创作的。当时李白59岁。他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

发布时间:2019-12-04 15:53

上述文字是💠《上三峡》✨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归至武阳渡作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

[古词风韵] - 2022-04-06 18:24:30

初学醉花阴——赠友人

[责任编辑:男人树]...

[古词风韵] - 2023-04-13 15:49:30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

[古词风韵] - 2019-11-23 04:27:31

致:

千头万绪无头绪,千言万语欲无语。 人生花期亦无期,梦醒不知身是客。 数载韶华稍纵逝,一觉愁怨数十年。 闭眼已是百年身,奈何无情亦有情。 纸薄天高不尽意,满腹悲戚无处放。...

[古词风韵] - 2019-08-03 20:04:01

绿落秋心

南窗四下已无尘, 远雁归来夕阳残。 暮色催叶落, 枯木味独香。 无言寻南山, 相依又几言。 时节本盛阳, 奈何起秋心。...

[古词风韵] - 2019-08-23 18:55:29

民间文学就是好(新民歌之四)

民间文学就是好(新民歌之四) 民间文学多流彩, 生动感人动心怀; 民族奇葩世界叹, 弘扬传播传万代。...

[古词风韵] - 2019-07-24 21:37:15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

[古词风韵] - 2020-08-10 09:59:10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

[古词风韵] - 2019-11-29 15:23:17

章台柳·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二)章台柳,章台柳,...

[古词风韵] - 2022-11-16 04:04:57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古词风韵] - 2019-11-27 10:04:22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

[古词风韵] - 2019-12-11 15:31:39

五丝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古词风韵] - 2020-02-02 16:21:49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

[古词风韵] - 2020-01-30 11:31:19

渡江云(赋荷花)

锦云香满镜,岸巾横笛,浮醉一舟轻。 别愁萦短鬓,晚凉池阁,此地忽逢迎。 柄圆_绿,倚风流、还恁娉婷。 凭画阑,嫣然输笑,无语寄心情。 盈盈。 露华匀玉,日影酣红,记晚妆...

[古词风韵] - 2023-03-15 08:50:30

桂林叹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该升则升,该降则降。...

[古词风韵] - 2021-05-29 03:39:35

天气弄人

昨穿单来今裹棉 冷热无常两重天 春风调皮人捉弄 不知是脱还是穿...

[古词风韵] - 2019-08-29 12: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