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 > 古词风韵 >

⭐子夜吴歌·夏歌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子夜吴歌·夏歌》,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子夜吴歌·夏歌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③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④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⑤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③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④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⑤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发布时间:2019-11-26 15:42

上述文字是💠《子夜吴歌·夏歌》✨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古词风韵] - 2019-11-23 01:56:44

春夜(外一首)

昨夜春风轻叩窗, 弦月盈满诗客忙。 静听两岸布谷鸟, 夜半箫声好梦长。 垂钓者 湖边垂钓一蓑翁, 细雨冷风不敢动。 桃花美景浑不觉, 心理较量度人生。 【责任编辑:若雨】...

[古词风韵] - 2023-04-02 00:14:57

河内诗二首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

[古词风韵] - 2022-08-20 09:50:39

寒夜次潘岷原韵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

[古词风韵] - 2020-05-22 05:21:55

杂曲歌辞。鸣雁行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 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 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

[古词风韵] - 2021-10-07 07:42:58

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

[古词风韵] - 2022-04-13 13:37:24

大麦行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

[古词风韵] - 2022-12-24 06:15:14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古词风韵] - 2020-01-22 19:58:09

春喜

阳光绕心间 万物展笑颜 春风化喜雨 又见幸福年...

[古词风韵] - 2019-08-29 05:39:03

似曾诗

柳花夙有何冤业? 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

[古词风韵] - 2022-03-12 11:53:43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举头忽见衡阳雁。 千声万字情何限。 叵而薄情夫。 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 和泪掩红粉。 待雁却回时。 也无书寄伊。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

[古词风韵] - 2020-01-10 12:38:57

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约公元七八八年前后在世)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德宗贞元四年在世。善...

[古词风韵] - 2020-01-11 17:11:29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

[古词风韵] - 2019-11-27 05:01:38

中秋吟

花前月下拜铜台,金桂吹开香入怀。 玉佩金樽何处去?举杯不见故人来! (平起首句入韵中华新韵四开)...

[古词风韵] - 2019-08-22 14:56:43

过檀溪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古词风韵] - 2022-01-09 06:58:58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弃疾(1140-1207),南...

[古词风韵] - 2019-12-03 17: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