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华罗庚和包办妻子的悲欢情缘》,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华罗庚和包办妻子的悲欢情缘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华罗庚1985年谢世,但直到今天,他在科学界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专著《堆垒素数论》发表40余年,理论水平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他大力推行的统筹法、优选法能够优化决策,已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论;闻名遐迩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迄今已成功举办15届,有将近4000万中小学生参加过这项比赛,“像华罗庚一样学好数学”的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然而他的爱情结局却是不完满的。
算不清账的父母养了位数学天才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的华瑞栋喜得贵子。 40多岁才有了这个儿子,夫妻俩喜不自胜。为了留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根苗”,让他平安地成长,两人按照当地习俗,孩子一落地,就用箩筐象征性地扣他一下,寓意“把根留住”,还为他取名“箩根”,大名华罗庚。
华家并不富裕,在当地开了家小店,冬天卖棉花、夏天卖草席,有时也卖些针头线脑,小箩根就在店里帮忙。他酷爱读书,从小对算术就感兴趣。“有时他一边看店,一边演算数学,入迷的时候,居然忘了做买卖,惹得爷爷一通恼火。 ”华瑞栋老两口没有文化,每次遇到店里盘点,两人就要去“拜菩萨”,求菩萨保佑不要算错账。“有一年,上小学的父亲正在看书,见爷爷账又算不清了,想去拜菩萨,就对他说:‘别去拜了,我来算吧! ’没多久,父亲就把复杂的账算清了。家里人开玩笑说,小箩根简直比菩萨还灵。现在回忆起来,那是父亲数学天赋的第一次展现。 ”
华罗庚的长子华俊东说:“上了初中,父亲遇到王维克、韩大寿、李月波等恩师。曾经留学法国的王维克发现父亲算术不错,又喜欢看书,就有选择地借书给他看,每次一本,限期归还。父亲总是提前归还。还书的时候,王维克问父亲书中的问题,他也总能对答如流。”
初中毕业却当了大学助教
“1927年秋,父亲初中毕业后就和母亲吴筱元结婚,第二年生下我大姐,1931年,生下了我。 ”华俊东说,父亲婚后在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后来又当兼职教员。“那时候生活相对稳定,学校的工资还算够用,又有母亲悉心照顾,父亲腾出了更多的精力钻研数学。他经常向杂志社投稿,但总给退回来。 ”
不过,华罗庚的勤奋终于有了回报。 1929年上海出版的《科学》第14卷第4期,第一次刊登了他的文章。没过多久,第15卷第2期又刊登了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清华大学算学系(即数学系)教授熊庆来看到了此文。著名小说家梁羽生在1981年为华罗庚所做的传记中,曾描述过这一段:“熊庆来坐在他的办公室,打开《科学》杂志,随手翻阅这篇文章,越看脸上神色越凝重。看完后他抬起头,问周围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没人能够回答。再问:‘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 ’同事们仍是面面相觑。 ”
1931年,熊庆来终于找到了华罗庚,并在清华大学热情地接待了他。那时的华罗庚身体瘦弱,面黄肌瘦。尽管如此,他却在交谈中对熊庆来的问题对答如流。“这是一匹典型的千里马。 ”熊庆来很快做出了结论。跟校方商量后,熊庆来破格聘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担任算学系办公室助理员,允许他旁听大学课程,算学系的图书馆也归他管。“这其实是变相给了父亲接受教育、进行自学的机会。父亲以他的勤奋刻苦,很快接触、学习了世界各国的数学理论。在清华工作了5年,父亲就把清华大学算学系图书馆里的书差不多都看完了。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他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
差点被日军炸弹炸死
1936年,华罗庚由清华大学推荐,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两年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所写的一篇关于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的论文,为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抗战爆发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与已经撤退到昆明的妻子儿女会合。在这里,南迁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被聘请为教授。
“在昆明的日子很苦。有时候,我们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变卖家里的东西,勉强维持生活。”
为躲避日军的频繁轰炸,华罗庚一家搬到离西南联大5里地的黄土坡村住下,附近山沟的防空洞成了他的工作间。“有一天,敌机来了。一个炸弹落下来,父亲的防空洞被炸塌,他被活埋了。幸亏当时有两个学生正在附近,马上过来挖土,让父亲的头部露出来维持呼吸。待敌机飞走了,人们才把他拉了出来。他长衫的下半截全都没了,还吐了一口血。”消息传到诗人闻一多耳中,“他急人之难,将他们一家8口的房子分出部分来给我们,在正屋的中央拉一道帘子,两家共在一个屋檐下。后来,闻先生看到我家老的老、小的小,父亲又有腿疾,搬家太难,就自己找房搬走,把家让给了我们。 ”
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
1941年,华罗庚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初稿,这部研究整数性质的巨著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前人的理论,被称作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由于当时国内还不具备出版的条件,这部著作在苏德战争前被送到了苏联,战后首先在苏联出版,并引发强烈反响。 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1948年,妈妈带着我和两个弟弟也一起去美国,照顾父亲的生活。也就是那一年,他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
“1949年,我们从报纸上得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父亲当时就决定回国。我也非常激动,以‘华夏’的笔名在当时的《华侨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支持父亲的决定,并表达了回国的意愿。但人们更关注的是父亲的那篇著名文章。 ”华俊东笑着说。
华俊东说的“著名文章”,就是华罗庚1950年2月在归国途中发表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呼吁留美学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这封信同年3月11日由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在海外留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回国后,华罗庚着手创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而且,他还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并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父亲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但继续自己的数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还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 ”
不仅如此,华罗庚还成为中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首创者。从1956年到1978年,他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到今天,‘华赛’依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数学竞赛。 ”
重病床前有贤妻
华罗庚与妻子吴筱元是包办婚姻,婚后共育有6个孩子,3男3女。“这么多年下来,母亲非常不易。没有她的全力支撑,就没有父亲今天的成就,更不会有我们这个家。 ”
“父亲当年患伤寒时,一年里,母亲整日侍奉在床前,端屎端尿、端水端药自然不在话下。 ”华俊东介绍说:“父亲后来生了褥疮,身上局部组织溃烂坏死,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地方,这种病往往致命。多亏母亲悉心照料,父亲才转危为安。 ”华罗庚也十分疼爱妻子。在大西南时,华罗庚有一次看到有孕在身的妻子太疲惫了,很是心疼,便自告奋勇说:“我去熬点粥吧!”随即,他舀好米,一瘸一拐地去河边淘米,下锅煮粥。可出乎大数学家意料,米加热后会严重膨胀,本想煮一锅粥,结果煮成了足够全家吃好几顿的干饭。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夫妇依然相濡以沫。据华罗庚小女儿华密回忆,她许多年后在整理父母遗物时,发现了二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信。当时,华罗庚组建了一支小分队,到全国各地推广统筹法、优选法。他走到哪里,妻子的关心就跟到哪里。在一封写于1974年11月1日的信中,华罗庚对妻子说:“今天12时多安抵洛阳,在车上发现包中有糖,还是一盒鹿茸糖,你的关心,感动了我。 ”学生裴定一回北京,华罗庚请他带回对妻子的问候。在1977年3月12日的信中他写道:“现趁裴定一同志来送重要公文之便带上丝棉被絮一条及山萸肉一包,都是买来的。特别是山萸肉,可能学名是山茱萸肉,对你的健康合适,可以泡水、长喝。 ”
“文革”中,华罗庚一度受到冲击。“但母亲始终坚定地站在父亲身边。可以说,父亲经历的每一段困难时光,母亲都是他最坚强有力的支柱。母亲也是我们这个家的英雄。 ”
令人遗憾的是,华罗庚与妻子的爱情结局并不完满。吴筱元在那个年代中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刺激,缺乏安全感,不愿意让华罗庚离开自己。粉碎“四人帮”后,华罗庚当上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父亲是闲不住的人啊!他要去各地讲学,于是,他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华俊东告诉记者,那时的华罗庚已经患上了心肌梗塞,情绪的激烈起伏可能致命。“后来在儿女协调下,他们分开居住了。父亲从原来北太平庄的住所搬到了这里(崇文门现在的住处),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5年。 ”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报告。 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那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2003年,母亲也过世了。虽然最后的几年未能团聚,但父母一生互相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 ”华俊东说。
发布时间:2019-04-12 13:00
上述文字是💠《华罗庚和包办妻子的悲欢情缘》✨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