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3年3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会成立。
夫人:彭德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一部优秀的传记,不仅要真实地历史地记叙传主丰富而翔实的生平经历,描绘出传主言谈举止的神采风貌;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展现传主在繁杂曲折的生活经历中所存在的一种精神,一种因传主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动,由于个人秉赋、文化素质、学识修养、个性品格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一种能潜在地支配与制约其思想言动的生命力。《季羡林先生》(张光?著作家出版社出版)所揭示的季老贯穿一生的、穿越历史风霜的精神,就是他那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就是他那坚韧不拔的忘我的献身学术报效祖国的意志力。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他为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他每天提心吊胆地进行着:先把原诗译成白话散文,然后反复推敲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穿越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季老语)文革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作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传记作者善于选择富有内涵和意义的细节或生活情景,加以精细描写,从而真切地展示了季老在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澜。季老对母亲那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怀恋和忆念;他对叔叔婶娘和妻子儿女的浓烈深厚的亲情;他对恩师们:德国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陈寅恪、胡适、汤用彤等教授前辈的由衷钦敬和缅怀,永生不忘师长的教诲与知遇之恩的无限深情;都在作者的着意描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作者还以温情委婉的笔调,描述了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深切恋情。他们并肩散步,笑语温馨。但是,季羡林想到远在祖国的妻子儿女,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为着不伤害别人,只好克服自己,让正在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然而,直到耄耋之年,季老还在深深地追思忆念这位异国恋人。
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的心路历程,由于作者真实确切的精细刻画而特别震撼人心。文革十年,他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礼,内心充满复杂的矛盾与痛苦,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他感到被开除了人籍',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他不堪忍受那残暴的批斗与羞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决意自杀。他反复思索种种自杀方式,最终选定吃安眠药死。正当他要实施自杀时,突然被揪去批斗,狠打暴踢,鲜血流淌,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不想自杀了,还是活下去吧。他决意忍辱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于是,为着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季老后来写道: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回想起来,我真是欲哭无泪呀!然而,这种被逼无奈的痛苦锻炼,正显示了季老的坚韧不屈的意志和忍辱自强的精神。季老说: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我的镜子照出了二十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的这面心镜,可以使人们认识社会,看清历史和人生。
发布时间:2023-04-14 11:44
上述文字是💠《怀恋季羡林》✨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编辑荐: 摆脱了大自然的羁绊,渐离天空的飘零,慕水之滨的春雨啊,化作点点雨线,旷远的春海上,有海鸥在自由的歌唱。 长风呜咽如线,慵倦在舒适的宁静里,窗外传来了大喇叭...
细细的雨像雾,轻轻的雾像雨。笼罩着灰灰的天,挂在云端,缝隙中落下一束惨白,照在昏迷的石板路上,闪着黄光。细雨中一条雾带,朦胧了昨天的记忆,在雨雾里慢慢散步,回望小...
那时,很久很久以前,不记得几岁了,忘了是小学还是初中。 那事,喧闹的教室,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活力,嬉笑打闹,哭哭笑笑,老师无奈的讲课。 那是,光线下粉笔的灰尘,悬在...
编辑荐: 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都是很大的快乐。虽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况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个奇怪的现...
题记:一家四口,家里的人越来越多,意味着我的成长,从一个人的啼哭,到三个人的生活,再到四个人的家庭,以及五个人的快乐,每个人都会经历着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的遇见新人,...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视野里,去评论别人的功过是非;以为是自己装点着他人的天空,为他人做着嫁衣;殊不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戏子,穿着青衣,在红尘舞台上演绎着生离死别,...
汉网恩施文坛的麦壳儿版主,长江论坛长江评论的行行胡马版主原来是一个人。以前,我不知道。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我才看出来。《黄钟撞响:倾听那厚重久远的铿锵和鸣黄叶斌文学评...
这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 灰暗的路灯下,只有影子陪我散步,迎着清凉的风,没有目地的游走着。 穿过了汽车的轰鸣声、人群的噪杂声,在一片虫鸣声中,我找到了属于...
曾今的曾经。我一个人做在河边,看着夕阳西下,远处的青山在黄昏里沉静成青色,河水缓缓而下,心里却像长江激流一样翻滚,感情的刺激,生活的压力,梦想的重负,几次几乎压垮...
淡定红尘看修行,宁静感悟看自我 打开自己的世界,认识真正的自我 一笑一念一清净,一花一叶一如来 嬉笑怒骂皆文章,酸甜苦辣铸人生 以其郁郁寡欢埋怨命运 不如清清静静闲坐修...
又是一天日暮,花落了,风也急了起来。在落幕之前,即将迎来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时刻黄昏落幕,燕子归巢。 在落幕下的燕子归巢前,依傍青山之间的夕阳也将落下。夕阳西下,天空早...
编辑荐: 还是那条石板路,泛着青色。还是那扇陈旧的窗棂,灰暗古色。还是那曲低低的长萧声,从窗棂的缝隙里飘出,轻轻的落在青色的街巷、安静的角落 秋寒风冷,撕碎着秋雨的...
一场秋雨。念晚了风月浪漫,曳了心香幽远。踏一梦凝香、梳理海棠的纯洁,静守着弯眉的风景,一幅浅画、一抹流殇。砚池秋雨的轩香,静听红尘中遗风的洒落。 记忆随着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