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在洞庭湖收割芦苇的湘西女人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在洞庭湖收割芦苇的湘西女人》,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在洞庭湖收割芦苇的湘西女人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洞庭湖收割芦苇的湘西女人
  彭国兴
  湘西女人的身板是背出来的,她们背着柴或水,在湘西的山道上走。把山上的路踩弯了,路上的岩踏碎了
  这是一群具有强大劳动本能的自性女人,从她们在洞庭湖收割芦苇的劳动生活里,我嗅到许多荒蛮的原始气息,更深切感受到了她们生命的庄严。
  洞庭湖每年冬季,最大的农事就是收割芦苇,每年从10月底开始,都会有成千上万来自湖南湘西和贵州、重庆与湘西交界地区的农民工,涌进洞庭湖区,一拨一拨地像候鸟一样,飞入洞庭长满芦苇的旷野里。当来年春光洒在空旷的湖州上,他们才悄然地离去。
  冬季的洞庭湖,隐藏着这些芦苇工的故事,你很难想到,在这支芦苇收割大军里,女人约占60%。而在这些女工中,80%为湘西女人,长满芦苇的旷野里,这些行走着的湘西女人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这些湘西女人,朴实、土气,如山里的一棵山花。她们单薄、简陋的装束,编织袋做的行囊,一些隐约可见的大山里苗家人和土家人的旧服饰,显得贫寒。最让人显见的来自湘西大山里的人群特质,是她们在外人面前的缄默,和在自我群体里放肆的性情。这是一群不管风吹、日晒、雨淋,行走中都显得劲板板的女人,在富饶的洞庭湖区,被男人尊为堂客的女人们,少有这火燎燎的赶路姿态。
  在2014年冬季的洞庭湖,我再次见识了这样一群来自湘西乡下的女人。
  石大妈,凤凰县腊尔山镇科茸村苗族人,今年64岁,她跟大多数湘西出来赶洞庭的女人一样,把老伴留在了家里,这些年她都与同村的亲友一起来洞庭湖砍芦苇。芦苇地里,她即使在行走时,身体也像是一张犁,弯着腰躬着背,她是这群女人中年纪最大的,却平均每天砍芦苇60多捆,总是与年轻女人相当。我想得空与石大妈多唠几句,她总是放不下手里的柴刀,非常难得石大妈能够说些我听得懂的湘西普通话。说起湘西女人,石大妈说:农村的崽女虽然都在背篓里长大,女人永远不如哥哥弟弟,当哥兄老弟穿戴一新地去上学时,她们往往留在家里扫地、哄弟妹或做其他什么。穷,盘不起,做爹妈的只能更多顾及哥哥弟弟,委屈她们。女人是迟早要泼出去的水,收不回的人,她们迟早会是别家的媳妇,做别人家的事情。
  天黑收工后,石大妈在帐篷里洗漱时,总会唱上几句苗歌。在冬季的洞庭湖芦苇地,空寂的旷野里,夜晚时常能够听到这些湘西女人唱的苗歌。
  吴树贵是这群人里带队的,他每年负责联系芦苇场的老板。这些年他老婆每年都来砍芦苇,吴树贵说老婆砍芦苇太霸蛮,总是比着跟老公要砍得一样多。吴树贵说:这女人蠢哒,白天做死地砍,晚上又喊身子痛。
  来自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大教村34岁的苗族女人吴敏与老公和母亲一起到洞庭湖砍芦苇,吴敏的母亲龙英美今年67岁了,坚持要跟着来,说是好照顾吴敏和她男人。那天阴雨,芦苇地积水不适合砍芦苇,大家都在工棚里休息,吴敏和女工们在工棚里绣十字绣。吴敏说那幅毛主席像将近绣了一年,带出来想抽空完成它,等过年回家时挂在堂屋里。
  龙英美老人却独自和几个老妇人在积水的芦苇地里砍芦苇,芦苇地的老板在旁边喊了半天:雨水多,搞湿一身会搞病的,不要砍了。龙英美和两个老妇人不肯离开,龙英美的女婿说老人只讲得苗话,也听不懂老板那些话,她们是着急一天没有赚到钱,一家人还要花生活费。这个雨天,龙英美和两个老妇人都砍了二十多捆才收工。
  芦苇老板呆站在那里很久,不停地又念叨又感慨:莫砍哒,搞病了我还要花钱送你们回家,唉,你们这些湘西女人何解要做得这么苦咯。
  11月的洞庭风已经开始寒冷,湘西女人却只是穿着一件格桑花色彩的格子衬衣,一条黑色的紧身裤,唯一比较有劳动状的是踏着一双硕大的橡胶套鞋。她们熟练地在芦苇丛里砍、搂、拖、捆,身体的姿态那么自然地运动,腿杆子、手杆子和身板子都紧板紧扎的,丰满而结实的身体显得特别茁壮,洋溢着特别引动人心的生命气息。
  在湘西大山之中,这些女人已经在她们的生存环境里高度劳动化、自然化。她们的生存环境主要体现的不是具有复杂意义的社会关系,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她们的生活更多地体现为对自然的依存。她们不像城镇化地域的社会型女性在社会规范、政治原则和社会角色的支配下生活,而是从生命的本能、自然生存的法则去适应自然、依赖自然,她们是一群充满茁壮生命力的湘西女人。
                            

发布时间:2023-06-24 16:07

上述文字是💠《在洞庭湖收割芦苇的湘西女人》✨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归相思

远是思乡,近是伤,落得苦闷一身慌。不知谁晓夜孤独,辗转难眠念故土。游子四海无定所,乞讨生活盼归期。怎奈岁月悄然过,空有骸骨世间留。唤吾饮酒,三杯入肚,倾倒苦水,亦...

[散文随笔] - 2022-12-13 13:11:25

冬隐春来,思笔

冷落寒叶知冬来,陌生花已谢,岁岁年年反复驻。一笔纸冬,萧瑟了一首诗的嫣红,一杯浓酒,让醉过的冬雪,又如云烟走。 凡尘千山万里路,曾似云轻的脚步,逐渐变的厚重,总是走...

[散文随笔] - 2022-04-08 07:38:12

光影梨园

光影梨园 王尚桐 坐在美琪大戏院内,观赏麒派3D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电影写实与国粹京剧写意完美结合,不由伸出拇指,大大点一个赞!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电...

[散文随笔] - 2019-07-20 08:01:07

新疆纪行32:霍尔果斯国门景区

伊犁除了品牌响当当的薰衣草,还有霍尔果斯,这座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城市,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名气。 按照导航给的时间,从农庄前往霍尔果斯口岸大约需要五十分钟。 当沿...

[散文随笔] - 2022-05-10 08:37:31

别怕,我们只是在长大而已

编辑荐: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无法决定它的模样,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一个人走就一个人走好啦,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可以,拍拍灰尘依旧是不染纤尘的翩翩少年 ,...

[散文随笔] - 2023-01-08 09:38:50

仓央,流浪的一生

布达拉宫是如此神圣的地方,几乎成了整个藏民一生的敬仰。当处于灵魂的摆渡中,洗净铅华后,风起云涌皆是过眼即散。 年少时,仓央嘉措如世人一样,几分纯情,几分追寻,几分赤...

[散文随笔] - 2022-10-09 08:25:30

人生,是一场醒悟!

一个人随心远行,守住内心的风景,聆听岁月的脚步渐行渐远,这一季的明媚,能许我浅笑而安。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取...

[散文随笔] - 2022-01-16 05:58:14

细雨归平夜,还是旧梦人

看过窗前的细雨与竹叶,心中已了然,春色满园透过窗而扑向我的怀中,一缕是昨日里青涩的阳光,一缕是今日特有的泥土的芬芳。 应有人在想这一夜外面世界的泥泞,田野之间水位的...

[散文随笔] - 2022-03-11 00:54:20

七叶花

用电炒锅做饭,不如用电磁炉做起来好吃,温度也不好掌握。电磁炉不如煤气灶好,因为煤气是有烟有气。但是煤气又远不如我们传统的大锅,用麦草点燃,有烟、有火、有气。 同样,...

[散文随笔] - 2022-12-07 03:43:12

折 腾

为注册个人微信公号的事,我和朋友从去年圣诞到今年元旦好一阵忙活,没承想却换来了一场折腾。 事情说来也简单,自己写文有些时日,稿件已达百篇,也想搭上自媒体的时代列车,...

[散文随笔] - 2019-08-29 19:24:15

前路漫漫,无所畏惧

编辑荐: 我现在的选择,让我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失去了大部分最重要的时间的支配,但我在失去这些的同时,也在获得。得到了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得到了能让未来生活得更随心自...

[散文随笔] - 2023-05-12 06:31:58

移动的年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又到了春节。 按照习俗,我从居住工作的县城,回老家祭祖、贴对子,给亲朋好友拜早年。 车在柏油路上刷刷的行驶,老家的年也在我的脑海里转动着。 老家村子...

[散文随笔] - 2022-07-25 19:01:14

我们将不负你们的热情

13号早上十点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遂溪县江洪镇昌洋小学。远远的我们就看校长和其他领导站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随后引我们进学校。事先我们女...

[散文随笔] - 2019-07-24 14:12:21

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

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离世三十年了。他是在1988年夏花初开时节离开的,他给世人呈现的跃动着原始生命活力的乡村世界,那些自然的人性之美和人生情态,那些用阴柔...

[散文随笔] - 2022-10-13 13:39:46

剪刀石头布

石头剪刀布是很简单的一种游戏,游戏规则也很简单,我偶尔也会跟儿子玩。 今天下午,儿子在培训学校学钢琴,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等他。这时,有两个小姑娘在玩石头剪刀布。她们都...

[散文随笔] - 2023-03-30 02:23:03

2020,立春彳亍在慢城的绿道上

今日立春,鼓起勇气,迈出家门,溪边赏梅,河边看柳,尊享明媚阳光。 春天的脚步毕竟近了,疫魔的尾巴在人间正气的追剿之下还能长吗?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农谚虽这么说,但刚...

[散文随笔] - 2022-03-30 0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