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哥 彰显人性的光辉
读王彦博叙事纪实《哑哥》有感
徐托柱
对于安平,我最早的记忆,是圣姑台的传说。因为从我记事起,每逢初一十五,我就随着母亲跪拜圣姑的香炉。在哥哥结婚的那一年,我知道了安平沃堤村,还住着我的一位嫁到地主人家的姑姑。虽不曾来往,可是父亲那时骑着水管车去请亲的时候,年老的姑姑也到场了,给我们家捎来了很多旧粗布。她丈夫死了,单纯靠自己纺线织布揽些活,维持生计。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穿着姑姑拾给的旧衣裳改成了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很惬意。毕竟,我感谢远方的安平,住着我的一位少有的亲人。这也许是我和安平最早的关联。
每当母亲跪拜圣姑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位好心人姑姑。也许圣姑的香烟,同时也把我们笼罩,牵连着人间难舍的真情。后来父亲去过沃堤,却带来了姑姑的发旧的纺车和几个青釉色的瓷盘。
姑姑走了,也许被圣姑接走了。那几个古董的盘子,母亲却当成了喂鸡的器皿。我想姑姑从此以后在圣姑台上也会看到我。多年后,我慢慢懂得有些东西,正象母亲把那些珍奇的盘子当成了普通的器皿,当一天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珍贵。
母亲教育我,人就是受苦来了;活着,就要有人的言行和情感,别造孽,到了百年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地方。我问母亲,去圣姑台吗?母亲说,也有比圣姑台更美好的佛陀世界。天啊,我想象不出,什么样的人才能通往呢?我们七八个兄弟姐妹,每天都受着贫穷的日子,吃上顿饱饭都很难。谁还在意我天真的事情,当然做圣姑台上的一棵仙草花,也是很美妙啊。
我要做什么样的人啊?要在这黄土艰难的苦中跋涉一辈子。哪里是头?从那时到现在,时常成为了我生命的思考和寻找的答案。
当我读到安平文联主席王彦博的叙事纪实《哑哥》的文章,我真切看到了作者的哑哥王彦朝,在我面前竖起了一面人生的镜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照亮了我的灵魂。就在我从小崇拜的圣姑故里,我看到了一个好人的故事;就在我燃起香烟跪拜的方向,我和他相遇在黄土路上;然而作为一位同行的陌生人,他已走到了尽头。
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从此刻开始,我将拥抱他的心,做最知己的兄弟,去彰显生命的真理。现在我只能通过文章《哑哥》,阅读他的人生,释怀那一潭翻滚在我内心的湖水的感悟。
2016年春天,我有幸认识了王彦博老师。那时我刚刚完成历史文化诗歌集《饶阳有座诗经台》的写作,听说他主编了《安平文学》,我通过友人把我写的几篇文章寄给了他。我们从未谋面,我从心里佩服他。我知道,他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文化人,对安平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主动参加命名孙犁路,冠名孙犁学校,修建孙犁故居和纪念馆,打造全国诗歌之乡,建设了许多文化工程和设施,他的心血付出和功绩,有口皆碑,深受我仰慕。相比之下,饶阳作为毛苌传播诗经的故里,却没有一处纪念毛苌的文化场所,不能不令我失意乏味。我曾闭门谢客,专致于毛苌诗经台文化的研究。很少应酬交友。但是对王彦博老师不同,我却主动和他联系会面。他首先是我心目中的文友,另外也是我历史文化研究的老师。所以,去年五一过后,我们见了面,我亲自聆听了他做文化的真见卓识,令我受益无穷。
到今天为止,将近一年没有见过面了。也很想念。饶阳和安平地界相连,在地域文化上也有扯不断的文脉相通。正如我小时候安平姑姑拾给的补丁衣裳,穿在了饶阳一个丑娃的身上;正如我跪拜的圣姑台,点燃的香烟,也是安平人的敬拜。当我读完王彦博怀缅三哥的《哑哥》,我的心里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形象油然而生,这个好人就是王彦博的哑哥王彦朝。
怎样才能算个好人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从王彦朝的身上,我首先看到的是做人的诚实善良。这种诚实善良,是黄土人顶立天地的法则,是根植安平这一方水土,也源自圣姑带来的孝德文化。王彦朝就是这样的好人。
王彦朝是作者的三哥。他从小聪慧,上学之前就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大概上二年级的时候,在一次和小伙伴们游戏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失语失听,变成了哑巴。这也许就是母亲告诉我的所谓的命,从此爱唱爱笑的三哥变成了哑哥,开启了无声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一个惨痛啊。生命的一个苦字,从八九岁的孩子开始煎熬。
如果命运不是这样安排,我相信王彦朝的生活会有另一种精彩人生。当我通读《哑哥》全篇后,我发现,凭他的灵秀,在安平大地将会绽放胡林村王家另一朵才华出众,不亚于五弟王彦博的生命之花。
作者很少表达三哥对自己的影响,很少用形容的辞藻表述内心的世界。作者的为人处世、文化修养和善恶理念,都在他朴素、平白和含蓄的叙事中体现出来,读着他的文字,就如面对面倾听着他的讲述,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内涵思想。这也许是他的性格和职业习惯。
据我所知,作者从小文艺天赋很高,长大后考上了师范,做过教师,后来经过自己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一个农家少年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先后做过安平政府多个部门的一把手。足以见到当地最高领导对他的信赖和才华的认可。
在他的叙事纪实《哑哥》文章里,我看到了作者把哑巴的三哥装在了心里。他的每一个前进的步伐,我相信,他都是带着哑哥并行。作者的每一次成绩,也都背负着哑哥心中的梦。在作者的家乡胡林村,王家的家教家风,也影响了乡里乡亲。
读着哑哥王彦朝的事迹,我看到了哑哥始终有一颗好人的心肠。随着年龄的长大,他把挣的钱交给父母,他看到孤老主动去晚上作伴照顾,他看到邻居大伯水缸要干了,马上去担水,他看到哪家乡亲需要攒忙,就去帮活,而他从不惜力气,专拣累活做......这样一个靠眼力、心力自觉帮助他人的人,我们健康的人能做到几分呢?在他身上的诚实善良的品德,不就是一个好人的标准吗?也是古老的文化传统养育我们生命的乳汁。
我的母亲从小教育我交人交心。曾告诉我,认识一个人很容易,第一眼看他对父母的态度,就知道他的好赖心肠了。是的,我们是带着心肠来到这个世上的,要想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慈祥,首先每个黄土人要有一副好心肠。我和胡林的王家三哥相隔几十里地,我想如果我们认识,肯定是最好的朋友、兄弟。
哑哥王彦朝只上过两年的小学,他用一生证明做个好人与学历没有关系;哑哥失语失听,做个好人与能说会道没有关系;哑哥身材精瘦,做个好人与自身的力气没有关系。哑哥从小接受父母的圣贤教育,所以我说做个好人,与心灵有直接关系。好人不是脸上的标签,不是嘴皮上画画,而是内心的改变,真正地让生命变得纯粹,美好,从而升华,超越一个普通的人。
做个好人,这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传递,是生生顶着神灵的灯火,在我们的黄土生命发芽,从而成为圣姑台上一块块孝德的砖石,能够使我们生命达到更高的境界。
母亲也曾对我说,当人就是吃苦,吃苦会有好落成。我想哑哥吃得苦比一个健康人要更多,他的落成也会比别人更有收获。当他把苦吃尽、吃断,也就带着他的落成走了。他的落成是什么呢?人在背负苦难的同时,人的幸福也将如期而至。
他把生活当作了道场,专做善事,不造孽,修心养性,不断的升华了做人的品格,给自己的头颅修炼了灵魂的光环。我想这就是他生命的落成,一朵烙在骨子里的莲花印:以苦为乐,先人后己,甘愿奉献,无私无我......如果有天国,这样的人不去,那它还为谁设?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祝愿,也是哑哥生命最后的归宿。我相信。
哑哥,不修道已在道中。这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做人的底蕴,造就了一个好人哑哥神奇的色彩。当然这来自良好的父母身教,也来自哑哥先天的纯洁的心灵。在他七十年来的岁月,敞开了一腔腔美好的情怀,留给了黄土一首首美德的赞歌。
哑哥十岁开始,就找生活的活路。他用他稚嫩的小手比划着要学梳马尾的技术,母亲怎忍心让他去吃苦。可是哑哥宁愿三年不挣钱,给师傅白干活,不要饭,也要把技术学到手。结果,第二年他就出了徒。这是怎样的心血和信念啊,不也是一种超常的才智吗?一个普通的常人也很难做到。当父母看到残疾儿子的成长,后来成了哑人艺师,那不比孩子做个大官还高兴吗?他用自己的能力,养活了自己,还拥有一颗好心肠,即使父母有一天合上眼,也会松心。
是的,哑哥残疾的只是器官,健全的却是人格。我读到作者写作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禁不住停顿下来,我十岁干什么呢?我十岁除了放羊,帮助母亲填填灶膛,还能干什么呢?我每当读到此,都会流下作者隐忍的没有流下来的那颗泪滴。
我记住了一个叫王彦朝的人,作者的三哥,一个聋哑人,一颗跳动的生命火热的心,他的正能量,深深感染了我,鼓舞了我,从而使我五十多岁的人不再蹉跎生命。从即刻始,我勇敢迈出美好的脚步,就是代表一个健康人向他的致礼我的哑哥。
上世纪八十年代,哑哥原来的工厂倒闭了。他找五弟王彦博商量,他要沿村卖艺,决不能把千辛万苦学来的手艺丢了。他要传给周围很多乡亲致富,写到此时,我突然想起我的家乡饶阳县影林村第五生产队,也曾组织人们跟着安平人梳过马尾,或许那个师傅也是从哑哥那学过来的手艺。
我看到,当时作者把写下王彦朝加工技术简介揣到哑哥的衣兜,难得的兄弟之情便跃然纸上。这一幅画面,是人间的真情,难舍难分,是无声的世界有声的叮咛。
作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很少用形容的辞藻,却给读者留给了无限空白的思想和感情,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去体验和想象。这也是我喜欢王彦博老师写作《哑哥》的艺术魅力。
哑哥从1983年到2017年的30多年的时间,把手上的绝活,先后传给了家乡周围30多个村庄,不仅获得了农民哑人艺师的赞誉,也使自己生命获得了价值。他膝下无儿无女,他把自己劳动所得的收入,救济乡亲,帮助日子紧巴巴的大哥渡过难关。他的乡里之情,兄弟之爱,犹如吹进庄户人家的春风,让人想起来都是心头的温暖。好一个好人王彦朝。
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讲过,我是奶奶从圣姑台上栓来的仙童,我感觉难以为情,好像说神话。我想象的仙童是什么呢?他的道德很高尚,他的头脑很聪慧,他的胸怀很宽容,他的眼睛很透明,他的言语很和善,他的脸庞很端庄,他的牙齿很整洁,当然他的心灵更美丽。
而自己怎么会配呢?我矮矮的个子,丑陋的脸,两颗大牙露在厚厚的嘴唇。虽然这是我童年的往事,也许是母亲鼓励我抬头做人,我把它默默存放不被人所知的生命深处。五十多年后,当我读罢《哑哥》,我感觉哑哥王彦朝才是我心中的仙童模样,是从圣姑台上也许更远的仙境,落地的一棵金莲,走到哪儿,哪儿光灿。
哑哥从20岁到30岁参加多次治理海河。他每次参加劳动,总是最早上工地,最晚一个离开。他推得车头最大,装的土方最多,他挣的工分最多,他帮助工友的次数最多。最后每当任务完成,他得的奖状数最多。
一个失语闭耳的人,干起活来不惜力气,处处超过一个正常人的成绩,你不觉得神奇吗?况且他的心肠那么善良,每当工友生病,他都比划着手语会问寒问暖,到了晚上还要主动陪伴。和他共过事的人,谁没有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呢?这就是胡林村王家的老三,一个叫王彦朝的哑巴。人们的令爱,谁不会竖起大拇指赞扬呢?这是上天的礼物,赐给王家的一块旷世的珍宝。全村的人们都爱惜他。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当他吃遍苦水,心灵变得越纯越美,上天就会有一种回报叫做生命的奇迹。在我反复阅读《哑哥》的时候,我感悟了人生这样的意识。因为哑哥也验证了这样的神奇,我想这是他做人的功力。一个哑巴,多才多艺,还整理发掘了民间艺术,扎制孔明灯,还精通了敲锣打鼓,他的粉笔画和书法曾经上过河北省电视台,一度令广学博文挂着部长头衔的文化人五弟王彦博汗颜。
天啊,好一个哑人,无师自通。他把残疾的身躯变成了健康的意志,他把缺陷的开始变成了完美的结局。这就是哑哥用生命书写的人生的奇迹。啊,哑哥,你入驻我灵魂深处。
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有一个文化人的涵养;他没有要成为什么样人的伟大,却胸怀了一位黄土人的善良;他没有悲怨生命的残疾,却走出了一条超越健康人的道路。
我相信,凡是读过《哑哥》的人,都会升起一片片美好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对哑哥这样的好人喜爱、尊敬和赞美,而且每一位读者也会自觉地去做一个好人,一个头顶举着神灵的好人。其实两千多年以前的圣姑,也是平常生活中的好人,两千多年后的安平,也出现了无数的好人,正是圣姑台这座孝德的文脉,在胡林村也出生了一个王彦朝,他们唯一不同于常人,是有一颗超越常人美好的心,不断地成就了好人中的好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感召着我们后来人,去承传,去接力,去彰显人的本性真诚善良,走在这悠悠的黄土,留下一路好风光。
哑哥王彦朝2016年9月27日去世。他七十多年生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黄土人善德的形象,在他无声的世界,唱响了一首美好的乐章。我感谢安平有这位王门兄弟,感谢王彦博老师叙述纪实《哑哥》,带给了一次我生命的深层思索和升华,我也愿母亲交给我的心莲和哑哥结缘守望,给祖祖辈辈敬拜的圣姑台,增添这一方水土新的景色。
斯人已去,更多的是怀念。我的哑哥叫王彦朝,是我生命永远的记载。
发布时间:2023-06-14 17:41
上述文字是💠《哑哥,彰显人性的光辉》✨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行走在梦里反复出现的城市,以为可以疗一世情伤,结果触景生情,更多的伤悲堆积在心头,不禁潸然泪下,带着余温的泪珠滑过脸庞,滴入人行道的缝隙不见踪迹,反添惆怅满怀,在...
地处江汉平原西陲、长江中游之滨的枝江董市镇,以其绚丽多姿的古镇风情、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名贯鄂西,影响深远。 董市历史悠久,商贾云集。董市原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
我和妻都有午休的习惯,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对此已习以为常。 今天也是如此。中午刚撂下碗筷,我们俩口子便回房歇息,女儿璇待在客厅写作业。三人相安无事,家里倒也清静。...
编辑荐: 与光阴对白,同生活说禅,静听夜色阑珊,轻扣俗世云烟,对明天说闲,把年轮搁浅。惟愿能够,活色生香一沓沓,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安然相伴! 若良辰美景,花好月圆,...
人的一生,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酸甜苦辣交织的生命过程。这也就是人的一生,为什么总是在不断的努力和不断地前进的根本原因。其实,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积极的...
昨天我到奶茶店买奶茶喝,由于这家奶茶店的味道特别好,所以订单也特别多。和我一起等待的有许多人,或者来逛街的,或是带娃的,还有专业的送餐的美团外卖员。平台上他们有个...
编辑荐: 喜欢草木的温柔的姑娘,任谁一念起就会放轻语气:看到漫山遍野红的黄的紫的叶子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但是很好看的小红果,好想采一把秋天送给你呀。 大小沙洲上的乌桕...
饭后散步到距离莹莹妹家二十余米的时候,莹莹妹看见了我。 霞彩已经淡去,夜色将临了,路灯还未亮起,我看不清莹莹妹的脸以及脸上的表情,只看到瘦瘦小小的她似乎在偏暗的光线...
1998星期六多云15℃~7℃客厅早上温度13℃ PM2.5-147 一朵朵的云把天空遮掩的严严实实,每一朵云的边沿金光闪闪,往里就是晶莹透亮的银白色,越往云朵的里面,这些白云白色越来越暗。...
秋雨过后,一场寒。北方的天空,高远明净。 想到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就要告别父亲和兄弟姐妹,返回广东。我的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有悲伤,有怀念,有欣慰,有感动,有释怀,有...
今年,我所居住的小县城也通火车了,这是好事,虽说刚通了火车,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却改变了历史,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火车通到家了,真该写写火车的事了,这就勾起了我坐火...
往日车水马龙的道路,一下子变得空旷;往日缤纷多彩的广场,一下子变得悄无声息;往日人声鼎沸的小村,一下子变得没了生机。在这个迎新除旧的节日里到处都是寂寞无声,冷冷清清...
四儿,到了,我们休息一下吧,就在这儿等车,母亲挥袖擦了擦满脸和着尘土的汗珠,把扛在肩上的行李轻轻的放在公路的边上,转身对我说道。我向来车的方向伸了伸头,未见车辆的...
当我们踏上了寻觅剪纸的路,我们明白,这条路,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剪纸艺术,更加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第一站首先来到了一座牡丹盛开的古都-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