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西藏——关于茶的风情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西藏——关于茶的风情》,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西藏——关于茶的风情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西藏关于茶的风情
  西藏人与茶的渊源可以追溯得很久很久。历史上的茶马互市茶马古道等已广为人知。青稞酒酥油茶似乎已经成为西藏饮食文化的一个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西藏的茶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丰富着生活也丰富着文化,品味着社会人生也品味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西藏生活的日子里,饮茶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切的记忆。
  天赐琼浆酥油茶
  酥油茶、青稞酒是老天赐予雪域高原独特的美味琼浆。
  生活在西藏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幼,青稞酒、酥油茶是没有人不喝的。来到西藏,不喝那甜丝丝的青稞酒和那香喷喷的酥油茶,就注定他的人生必将留下一道终生也难于抹去的遗憾与惆怅。
  青稞酒暂且不说,本文专门谈谈酥油茶。
  酥油茶对于雪域高原的芸芸众生来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酥油茶的功能老天没有告诉人们,但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御寒。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酥油茶下肚,血脉喷涨,浑身发热,面皮油光发亮。草地上、沙滩上、石板上随便一躺,呼呼大睡。一觉起来,保准什么事儿都没有。二是可以解渴。初来高原的人们,动辄嘴皮开裂,宛如得了嘴唇牛皮癣似的。但每天喝酥油茶的人,那嘴唇,比使用了任何高级唇膏都光鲜迷人。三是可以美发。藏区人们的头发,乌亮光洁,发质好极。背后欣赏,藏区女孩们动辄便是秀发齐腰,摇曳生姿,让人心旌动摇。特别是在牧区,妈妈们经常会在孩子们的头发上抹上酥油,以保证孩子有一头漂亮的头发。我亲眼看到,内地一家有名的生产生发剂的企业,在拉萨开专卖店,连开三次都关闭了。西藏的人(除了内地来的)极少见那些聪明绝顶的。四是具有医疗功能。虽然没有经过科学鉴定,但确实是事实。人们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老人们会赶紧拿点酥油,在患者的额头、太阳穴抹上点。患者的病竟然痊愈了。五是抗高原反应。来到西藏,如果有高原反应,那么,喝点酥油茶,胸闷、头疼、心悸、腿软等高原反应得所有症状就会减轻不少,身体壮的那症状根本就没有了。我到西藏十几年,天上飞,地上跑,从来没有什么高原反应。自己觉得,绝对与经常喝酥油茶有关。六是有礼仪作用。招待贵客,主人会在酥油茶壶嘴上、客人的酥油茶杯沿上沾上一小块酥油,以表示尊重。遇到重大节日,亲朋好友送块酥油,那是最贵重的礼物哦。酥油茶实在是雪域人生活中离不开的影子。
  初来西藏的人可一定要记住,食用的酥油和寺院里点酥油灯的那种酥油完全是两码事。点酥油灯的酥油藏语叫做确码,市场上用淡黄色的塑料包装成像32K书本稍小一些的方块。食用酥油一般是用牛皮、牛肚、羊肚等包裹起来的。在拉萨,一般在冲赛康、林廓东路、白塔北边的转经路那些地方买卖。
  酥油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但它却融入了藏族人民的令人惊叹的生活智慧。把新鲜的牛奶倒进大缸或者大木桶里,农区有时也用陶罐,然后用木棍不停的搅拌,直到一层厚厚的嫩黄色的油状物体漂浮上来,一些白色的粉状物沉淀下去,再把漂浮的物体使劲握成团,那就是酥油。沉淀的捞出晒干,就是可以食用的奶渣。
  在西藏,倒酥油茶时,一般要在酥油茶壶嘴的上方和酥油碗的边沿粘上一点酥油,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喝酥油茶时,一般要等到主人端着酥油壶来到你的面前,右手掌心向上示意请你喝时,方可双手端起茶杯,轻轻的左右吹开酥油茶表面的凝结层,既表示尊重,又暗示主人的酥油放得多,再小口喝。按礼节,是不能连续大口喝的,更不能把杯子里的酥油茶全部喝光,留下三分之一左右比较适宜。喝后,把杯子放下,由主人拿起再倒满。比较高雅的,主人倒酥油茶时,客人须用右手掌心向上表示感谢。
  我曾经在三年以前下乡时到过一个乡镇。我和镇委书记多木杰寒暄,乡小学的校长在办公室外把酥油茶倒好后,从门口开始,弯腰到九十度,两臂平伸,将酥油茶杯举到与额头相齐处,给我送来,后有退着出去。那一幕,在我的心里,好长时间都难以消失。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在一些偏远地方,竟然还有这种旧时的礼仪存在。
  我也用酥油桶打过茶。听西藏的老人门说,酥油桶打出来的茶好喝。土登更旦已经过世五六年了。他是一个很可爱的藏族老人。生前终身未娶,在拉萨的的城管部门工作。工作之余,酷爱摄影。西藏的大小报刊上会经常看到他的作品的。我们是在布达拉广场认识的。刚认识,他就邀请我去他在单位的一个简陋的住处喝酥油茶。当时,老人用的是老式的酥油桶打茶。我好奇,要求老人叫我试试。老人说,用酥油桶打的茶好喝,要打一百多下,打的时候要往下用力,往上轻提。尽管我已经记住了要领,但还是在往上提的时候弄了一脚的茶水。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窗外的阳光非常明媚。
  在西藏的日子里,关于酥油茶的故事太多了。
  在西藏生活,酥油茶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影子。
  喝酥油茶的日子,是人们幸福感最强烈的日子。
  我在家里购置了酥油茶搅拌器,自己经常打着喝。在酥油茶香里,仔细品味着思想、人生、情感和自然,回味着以往、眼前和未来。
  享受天赐的琼浆,世界是如此的多彩。
  甜茶馆风情
  西藏的甜茶馆最是别有一番风情。
  到西藏,没有进过甜茶馆,可以说,几乎等于没有来过西藏。
  在西藏,若是朋友邀你茶馆里走,肯定指的是甜茶馆,绝非装饰雅致清清静静的汉式茶楼茶庄。
  毫不夸张地说,西藏人没有不坐过甜茶馆的。休闲时光坐,劳作间隙坐,转经途中坐,逛街累了坐,朋友约会坐可以说,藏族人一生中相当一段光阴是在甜茶馆中度过的。
  藏族一般不大喝清茶的。据了解,藏区恐怕只有那曲以北安多以至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才偶尔喝喝。缘由是那些地方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喝点不抗寒的清茶也没有什么。另外,以前的藏族老百姓生活极为贫苦,买不起酥油,只好喝点清茶了。茶叶自然是廉价的砖茶了。
  酥油茶是高原民族本土的特色饮品。上好的酥油,适量的盐巴和早已熬好的适量的砖茶汁,放入适量的开水里,在酥油桶里上上下下打一百来下,就可以喝上热喷喷、又香又浓的酥油茶了。酥油茶有营养,耐饥,抗寒,抗高原反应,而且还有很多的药用功效。百姓们说酥油茶是菩萨赐与雪域高原人的特殊礼品。
  甜茶却是泊来品,西藏原先没有,后来从尼泊尔那边传过来的。
  甜茶制作方式很简单的。把砖茶汁、奶粉和红糖按一定比例往大锅开水里一放,架上木柴大火,边熬煮边搅拌就可以了。
  拉萨的甜茶馆很多,所有的居民区一定会有几家甜茶馆的,但转经路上最多,主要集中在林廓路一周的街面上。所谓的林廓,是藏语的译音,意即大圈的转经路。中圈的叫做帕廓(八廓),小圈的囊廓就要到大昭寺里去转了。
  甜茶馆的门面一般是平房。前面大厅是茶客饮茶厅,后面就是操作间。
  甜茶馆里面的光线一般比较暗,四周墙壁上随意地画上一些奇异的图案。矮小的柜式的藏式茶几漆面斑驳图案模糊,窄窄的藏式沙发或者原木条凳有着星星点点的油腻。头顶漂浮着的是熬煮甜茶的蒸汽味儿,混杂着香烟味儿,鼻烟味儿和一些说不出的味道。地面上黑忽忽黏忽忽的。服务员大多是在街上招来的农牧区出来找活做的女孩子,脖子和手有些脏,但是这一切都无所谓,她们灿烂的笑容瞬间抵消初来者所有的不适应。甜茶馆里的一切都显得很随意很自然的,摒弃了一切刻意的修饰装扮,促使茶客们卸下一切喝茶以外的牵绊。进了甜茶馆,仿佛走进牧区一户旧式的老厨房,席地一坐便可开喝。
  茶客成分的复杂是非常的。大部分是转经的老人,也有街上的闲人,单位的职员,警察,教师,逃课的学生,机关干部,擦鞋的,做生意的总之,社会上有的行业,在甜茶馆里都可以找得到。现在内地不少有权有钱的人喜欢讲排场显身份,休闲往往去得是冷冷清清的鬼祟的地方。西藏的甜茶馆却大不同,说不定坐在你面前那悠然喝茶的,就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或者是一位级别不低的政府要人。西藏和内地有些不一样,工作节奏实在是比较慢的,所谓西藏西藏,特殊情况。上班后,到办公室出一头,有些人就三五成群的直奔甜茶馆去了。甜茶馆里以藏族同胞为主,汉族不多,去了的大多是老西藏或者是懂藏语的。
  在这么一个随意自然的环境里,茶客们的精神武装无意之中就全部解除了。没必要正襟危坐,没必要一脸正经,没必要庄重严肃,什么玩笑都可以开,什么话儿都可以说。这儿是大到国际国内小到家长里短等各种信息的集散地演绎地,这儿也是很多的藏式笑话的起源地。茶客们的茶话更多图的是一种轻松一种快乐一种好玩。因此,甜茶馆里的话千万别较真,千万别当回事儿。很单纯的一句话儿,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在甜茶馆里,经过众人的智慧和精心加工,到了最后,简直演绎的连神仙都目瞪口呆了。比如说,旁边一个人说,昨天看见一头牛从门前跑过。不一会,另一组人就会演绎成昨天看见一头牛把一家人的大门顶下来了。再过一会,就变成一头牛把别人家的大铁门顶下来挂在脖子上满大街跑,几辆警车在后面追。再后来
  西藏的甜茶馆里,除甜茶外,还配备有酥油茶,普突(藏式面条的音译。真正的普突是用牛骨头汤煮的)。朋友看玩笑说,那是真正的补钙食品。
  甜茶馆的消费是真正的大众消费。甜茶一般是二元钱三磅的一壶(以热水瓶计)。普突最便宜实惠,一元五角一碗的。若有人点酥油茶,三磅的一壶五元钱。
  隔段时间,我肯定要抽空去甜茶馆坐坐的。倒不是迷恋甜茶,主要是喜欢吃普突。最有趣是有一次在江苏路上的革命茶馆里吃普突的经历。工作太忙,好久没吃普突,怪想的。大家都说革命茶馆普突最好吃,就去了,一碗一碗地埋头吃着,不觉竟一连吃了八碗解馋,招来茶馆里所有善意惊讶的目光
  甜茶馆里的通用语言是藏语。西藏各地藏语方言在这儿大都可以听到的。
  附带说一句,西藏人现在打酥油茶已经基本上不用那种老式的酥油桶了。现在用的是电动搅拌机,很方便的。几分钟就可以喝上香喷喷的酥油茶了。老式的酥油桶,大部分人已经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符号收藏起来了。但老人们说,还是酥油桶打出的酥油茶比较地道。
  别具雪域风情的甜茶馆,是成群结队的转经人的驿站,是朴实的人们释放精神负荷的一个美妙的去处。
  走进茶园
  拉萨人招待亲朋好友,有一个节目,便是请你喝茶。南方人听了觉得顺耳,北方人听了,觉得薄皮小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时如何得解馋,喝杯淡茶有啥意思?于是便立马怏怏不乐起来。
  待主人领进茶园入座,便不仅目瞪口呆:妈哟!好大的排场!这哪儿是叫喝茶哟,明明是参加茶话会吗!
  楼上楼下,几十张以至上百张茶桌横着竖着摆开,方的圆的,却少有空的。只见得茶香飘飘,人头攒动,茶博士往来穿插其中。茶客却是五花八门的,黑头发的,黄头发的,也有那种发根是黑的发梢却成绿的红的的,简直像煮了一口大锅的木耳似的。茶园宁静,少见沸腾。或打扑克、下棋的,定是闲人;或擎着茶杯作深思状的,便是谈生意;或悲喜无常,则是遇旧友;或眉开眼笑,则是识新朋;或矜持中挟几分得意,保是人请人求;或谄媚之间包含几分无奈,准时请人求人。有得势的新贵,也有失意的倦客。举家消闲的一眼就可以辨出,孩子就是标签,到男的面前喊着爸爸,爬上女的膝上抱搂脖子。有喧哗几下的,可立即就安静了,是几个小青年要啤酒喝,招来一片不悦的眼光。茶博士挽着长嘴铜壶,从客人肩缝间伸出,一道清亮的光射入茶杯,泛起一撮嫩绿。每个茶杯里,都盛着一片春光。
  茶艺谈不上,尽管茶是中国的国粹,抑或是英文中国的发音,正如礼仪和雷锋一样,被折腾的走样了。但茶的品种却极多。杭州的龙井,云南的雪山茶,福建的铁观音,苏州的碧螺春,湖南的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湖北的仙人掌,江西的庐山云雾,安徽的敬亭绿雪等等,等等,应有尽有,绝对是一片茶的牧场。茶本是草木,是人类最早的食物,且有医病疗疾之功效,饮之可以清心明目,理气生津。故历来名人雅士常常以茶来修德养性。清人郑板桥曾有一联道:从来名士能品水,自古高僧爱头茶。但拉萨茶园能品者寥寥,前来茶园的,大多是精气神十足的青年男女,茶翁之意不在茶了。
  茶园的招牌大都威武,有茶市,茶庄,茶园,茶楼,至少也叫茶座,但那常常主要是诱人去坐的。
  这种汉式茶园,有些和吴越川楚各地茶园相近,却最与四川的相似。大概是拉萨的四川人比较多,加之能吃苦善经营,便将川式茶园从天府之国引上雪域高原日光城的。可是拉萨的茶园和成都的毕竟不同。四川各地的茶园里是热闹异常的,拉萨茶园却安静,那份安详静谧有时令人感到心中空旷辽远,让人的思绪飞的很远很远,似乎实在是一个放牧精神的金牧场。拉萨茶园里,是可以打麻将的。只要不赌博,包间里的服务是非常周到的。每到周末,去晚了,肯定是没有座的。丰富的包容和安详的静谧就这样美妙的融合在一起了。
  拉萨是世界上最高的省会城市。茶园大都在二楼以上,无疑高出了一截。在茶园最高的楼层上品茗,眼界越过四周围的山群,看到的肯定是春光妩媚的草原,悠然的牧人在歌唱,辛勤的牛儿羊儿在觅食
  我经常这样想的。
  
                         

发布时间:2023-06-11 05:54

上述文字是💠《西藏——关于茶的风情》✨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人生需坦荡

白云片片游,溪水潺潺流。黎明的晨光挤进了窗户,和风轻拂,曾经的昨天依然如故。我那昔日的风采,依旧是那么的潇洒。人生漫长,犹如海中的一叶小舟,此生从港湾启航,来生在...

[散文随笔] - 2022-02-27 10:53:26

阴阳先生-选自橹泳散文集

三里庄的二神仙是个阴阳先生,他身板瘦小,孤身一人。 在我们乡里会此手艺的还有朱庄的黄牛皮,农科的周二吹。只是二神仙早年读过私塾,做阴阳先生这个行当又属上辈嫡传,这显...

[散文随笔] - 2022-04-06 10:14:44

小狗兔子

就在昨天,也就是丁酉九月十一号,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我刚刚下了夜班,正在宿舍附近的一根电线杆子那蹭网,我刚好吃完了面包,一只饥肠辘辘小狗就过来了,我把我剩下...

[散文随笔] - 2022-10-08 19:53:01

蚂蚁蚂蚁

腌臜的东西总会不经意间死去,尸体便是肮脏的。一只庞大的蚯蚓,大炮蜂,蚰蜒,西瓜虫,蝎子舅。我不同情它们。 现在是蚂蚁在运尸体,我总眼睁睁看蚂蚁运尸体,运一只庞大的蚯...

[散文随笔] - 2023-06-06 07:31:17

秋述夜记

深秋的时节,阳光缓和,不是特别的刺眼,薄暮余晖,天边的一抹彩霞,留下了夏天残存的气息,宏大而没有了傲气凌神的威严。深秋仿佛已经让冬天浸染了,夜半冬凉,整个的夜俨然成...

[散文随笔] - 2022-05-06 20:55:05

期望-孟村小学

期望-孟村小学 2018年7月14日下午,我们风雨兼程,来到了这里-孟村小学,开启了我们的三下乡支教之旅。虽然我们的支教时间只有14天,但这也足够了,因为在我们的用心教学与指导...

[散文随笔] - 2023-03-28 23:31:45

从一件小事看人格品德教育的缺失

学校新修的篮球场和排球场,粉刷了球操专用的绿色涂料,舒爽极了。 三天前学校新买来两台漂亮豪华的乒乓桌,放在球场一角,爱煞人也,一下子勾起了我学生时代对乒乓球的喜爱之...

[散文随笔] - 2023-04-03 11:27:40

欢乐的网购

很久以前就开始了网购了,刚开始只是购买一些商店里很难买到的东西。但是慢慢地购买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广泛。在网络这个世界里,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也想不来的!慢慢的开...

[散文随笔] - 2023-06-18 21:14:01

狗宝:点点

亲爱的: 最近天气温暖起来,阳光晒得人懒洋洋的,不想工作不想任何烦恼事,静静的坐在阳台上,任由阳光肆意的洒进来,铺满地面。我坐在阳台上已经整整三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

[散文随笔] - 2022-11-02 22:03:01

一个流浪的人

一个流浪的人,无人得知他的名字,也许他的名字已经丢在了路上。他不知疲倦地走了好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用脚步丈量大地。 走的时间太久,他早已忘记初行时的目的。唯一...

[散文随笔] - 2022-09-30 07:07:33

走进一品圆,感悟历史

今天,是我们三下乡首次休息的一天,大家的工作得以暂时的解脱。为了让队员们能够到外出活动,实践考察,于是我队开展了四大方向活动!队员分为四个小分队分别到一品圆博物馆...

[散文随笔] - 2023-06-04 04:15:05

春天,并不都是灿烂阳光

在春天一一并非都是温暖的天空 我在寒冬度了一百年,好不容易熬进了春天,浑身的冰霜刚瀜化,内心的冻伤未复原。 我曾在严寒中梦着春天,幻想着春天。灿烂的阳光,辉洒着温暖...

[散文随笔] - 2023-06-24 11:01:33

游泳之趣

体弱之人,最怕风寒暑湿,须时时小心,处处注意,稍有不慎,就贵体欠安。然而血气强盛,肌肤充盈之人,顶风寒,冒酷暑,冲湿气,凌波涛,却无所畏惧。不自摄生,而怨风寒暑湿...

[散文随笔] - 2023-06-19 23:37:35

第二父母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甘愿默默付出,从不张扬;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他们甘愿早起贪黑,从不埋怨;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们甘愿豁出自我,从不犹豫。而这...

[散文随笔] - 2023-06-03 20:40:50

灯的梦

关于灯的话题,我想不再诗意地阐述了。诗如梦,说多了梦话,怕习惯黑的人不适应。 那就随便说点能说的吧。晚上开灯,的的确确是引来了飞虫,烦恼的不是灯,而是灯的纸罩;你看...

[散文随笔] - 2023-06-04 02:23:12

长发,短发

编辑荐: 很怀念那一点点烦恼都能哭出声来的童年,没有头发,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如今的自己,日益麻木,像被折腾了多次的头发,养分全无。 等车的间隙,秋风撩起头发,发丝轻...

[散文随笔] - 2022-11-03 0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