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下乡日志37:调整----下乡日志44:拐子》,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下乡日志37:调整----下乡日志44:拐子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下乡日志37:调整
当听到驻村指导员要调整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村子是镇里定下来的后进村,原驻村指导员到任也不过数月,刚把情况搞熟悉,人员搞明白,地界搞清楚就这样调走了!要改变后进面貌,不仅工作人员要熟悉情况,而且要敢干事会干事,今年村里重点工作是污水管道埋设,原驻村指导员去年刚好也是干着这一行的,所有都显示最初定他到这个村子里当驻村指导员是恰当合适的。
听说来的是一位九零后的小姑娘,原是政法线要调人到北京公干一年,最初定的是这位九零后的小姑娘,但小姑娘想想一人离家千里,身边没有一个熟人,而且从事的是到北京去干政法工作,敢到北京去信访的大都是老油子或是老大难,想想都害怕,不敢去!
说到底,工作也要以人为本,就这样将视线放到了村子的驻村指导员,但同样,这里的工作也就推不掉,要移交给她了。
人员调整是常态,但这件事的处理上对镇里的做法是有点想法的,对于落后村的驻村指导员调整,应该尤其谨慎,多少应该征求下包村领导的意见吧,尤其我还被组织部委派到这个村子里任第一书记,也应该征求下我的意见吧,但这个程序没有到位。而且确定下来的事,就应尽早交接,让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小姑娘尽早熟悉农村工作套路,但两天了,仍没有实现工作交接。
听说上午镇组织线找其谈话,小姑娘抹眼泪了,可能想着刚推掉北京的老大难,回头又要接触这里的老江湖,多少心里有点犯怵吧!
和包村领导沟通了下,一旦镇里正式通知我们,就应找她谈谈,首先是要会做事,要对农村工作的套路尽快熟悉,最好让原驻村指导员多带几天,扶上马送一程。其次是要不惹事,不惹事的前提就是要将本职工作做精做好,让其他人挑不出事。最后是要不怕事,事情真的出来了,不要惧怕,最终肯定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该担的责任我们也不会推给一位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孩子吧!该交的方法也会多多帮带。
希望一切顺利,也给自己鼓鼓气,不惹事、不怕事!
下乡日志38:绿地
村道两旁均为公共绿地,半米来宽,有几处被种上青菜,青菜已老,开出菜花。
公共绿地严禁私占,严禁开垦为菜地,这几处绿地肯定是违反了公共资源管理规定。两委会上结合村容村貌整治这个问题被提了出来。支书感到有点委屈,说就这么几户人家,先后说了不下五遍,就是不愿清理恢复。
两委会后,趁着和支书单独在一起,我对他说,你很辛苦,工作很尽职,但尽职不等于尽责,说了五次都没有用,等于没说,有想法有办法没做法同样等于不作为。他仍在抱怨前任包村领导是分管城建的,手底下有人都不能恢复,更何况现在包村领导手下没人,要恢复肯定很难。
我不赞成这种推诿的做法,公共绿地种菜是对于公共资源的保护不力,使公用绿地沦为个人私地,资源就这样被不吭声所占用了,主要原因还是监督不力的问题。更何况这么几处菜地,不要说需要镇里来人,就是三岁顽童,也就三五分钟可以弄完了,还需要如何大动干戈。
与包村领导一起拉上支书检查村部环境卫生,在村道菜地旁,见一老妇正在清洗衣裳,包村领导随口问了问,确定有一块为她家所种的菜后,对她提出这样做是不行的,这是公共绿地不能种菜。
老妇回答道:没问题,你们把青菜拔掉就是了,但拔掉不能让绿地变成那样的,她随手指了指前侧村道,几株烂草梗混在其中,更象是一堆垃圾。
群众提要求,这是好事,对于村庄美化是有一种期待的,都不希望家门口沦为垃圾场,都想美化亮化家门口,有了这种主观愿望,清理公共绿地变成的菜地恐怕不会很难。看样子这里不仅仅是个监不力的问题,要防止好事变坏,就必须作为要到位,如果作为不到位,使其看不到美化的期盼,就避免不了被侵占的结果。
支书最后给我讲,他原本打算是在村道旁立上高速路般的栏杆,使绿地与道路进行隔离,这样就会使那些有想将绿地变菜地的人知难而退。
我想这肯定不是办法,有侵占的空间和想法,栏杆是挡不住的。能挡住他们侵占的心是那片原本就应属于美化环境的绿地,是那片可以种上美丽花朵的绿地。
下乡日志39:保洁
保洁似乎已经第四次被提上了两委会议题,而且每次都是由支书提交上来的,关键的问题是我才参加了四次两委会。
我在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支书是管方向的,如果每次保洁问题都要由支书来管,那会影响支书在大方向上的精力。
其实我很客气地隐含了几层意思。一是要分清责任,倒底村庄的保洁责任归谁,是归保洁员,还是归村委分管委员,还是归村支书,但我想肯定村支书的职责不应是事无巨细抓保洁吧。二是村支书要学会放权,不要以为什么权力都抓在手上才是最有权威,学会分工,学会放权,这是现代管理技能的根本要求,如果学不会这点,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性是调动不起来的。三是管理当中要学会使用方法,不要以为签定什么保洁责任书就能框定保洁员,保洁员履职到位是要加强监督的,只有把这种日常监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子上解决保洁问题。
顺着包村领导的意思,也提出是否借鉴其他村庄的做法,在村子里设置一名卫生监督员,主要责任就是监督保洁员的清扫质量,这名监督员既要有热情更要有责任还要有威信。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俩早就商量过,而且一致认为有一名合适对象,但这个人不能由我们提出,因为涉及到村里的经费开支,必须要有两委成员来确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三个自然村就是总村卫生保洁才存在问题,其他两个自然村并没有这个矛盾,而按照分工总村是支书联系的,也是给他们一个空间和台阶。
三个自然村也检查了不下多次,到底保洁公共区域为哪些?哪些又不是保洁区域,在这点上面总村也是分得不清楚的。
都讲个人自扫门前雪,门前三包问题也要提到认识的高度,否则都推到公共保洁上,保洁责任也是人为扩大,难度也会不小。
最麻烦的是总村那片老宅,村心老宅,基本没有人住,空心很久,破烂得很,有三处还被拾破烂的租用,堆满了破烂,清理又不及时,相当影响村容村貌!
就象其中一处676号,经常将垃圾堆在门外,有时甚至影响主路,支书告诉我们,这家几乎每次都被检查通报!但我不那么乐观,每次都被检查通报,那就不再是保洁问题,而是责任问题和监督问题了。
保洁问题虽小,但村容村貌是能够直观看到村子情况的第一印象,不容马虎。
下乡日志40:复核
两委会前,给包村领导建议,如果有空,会后是否一起检查一下沟塘渠整治情况,毕竟这个整治情况这两天就要迎接上面检查验收了。
说实话,提出这个建议相当的不情愿,但我知道仅我就先后几次与村支书谈过这个问题,而且每次问题都谈得很具体,甚至每个点都讲到了,但从支书的态度来看,不是很理想,每次都说安排下去了,可安排下去了是否有验收,验收是否合格,说实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三个自然村,我没有底的也在支书所管辖的总村,其他两个村子都检查过,问题不是很大,稍做调整即可,至少过关应该不成问题,但总村漏洞百出,丝毫经不起查。
镇里对沟塘渠是有笔奖励经费的,只要整治得好,经验收合格是有两万元奖励经费的,这两万元对于村子并不多的沟塘渠,其清理整治的费用是足够了的,但关键的是两委成员有没有用心去治理。
果不如其然,在村门口那片池塘,梧桐落花被风吹得飘满了整个池塘的小半面,间或漂着几个塑料袋,相当刺眼,池塘为保洁员责任区域,说明日常保洁存在死角。
在公共宅基地旁的那条阴沟,上次检查的时候满是杂草,底下淤泥已变黑,这次去查的时候没有半点变化。
村子最里面那片池塘变化稍大,原先堆放在池塘边将近一座小山大小的垃圾被清理干净了,但池塘另一边却漂着两三个水果泡沫盒,相当不舒服,总有种干了九十九分,在最后一分上出了问题,或许这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吧!
水质还好,维护保洁远远不够!
支书又是那句说过了安排了来搪塞,这种搪塞于我和包村领导没有必要,于上级检查组肯定说不出口。说过安排过不等于做过,做过不等于做到位了,安排要有监督,事情少一个流程都不行,评判工作的标准是以成效为检验的,而不是以知晓为标准的。
时间问题,公路旁的两处池塘没有去检查验收,我也能想象得到我们关注重点的池塘就是这个标准,何况那两处还不在村子内部的池塘,或许是连搪塞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做吧!
包村领导讲要发动全民搞次卫生,不搞好门前三包,一些公共责任区也很难实现整洁。我倒是建议是否组织人员突击一下,对于重点区域搞次重点突击。
实现卫生整洁,重点突击与全民发动、日常监督应三者合一,但后者才是正途,前者只是无奈之举,变通之措,实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下乡日志41:常态
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校开展现场教学,这块工作在学校属于我的分工,这次来的学员对象身份敏感,我就临时回校处理了两天。挨教学结束,即往村庄赶,还未到村子,就从包村领导那听到昨天下午又被暗访事。
暗访已成常态,适应才是关键,而敏感就的前题就是要做到遵守规矩。虽然村子有了些许变化,但对于能否过硬接受常态暗访我的信心不足,缺乏底数。
果不如其然,暗访是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下来的,重点查处村两委干部值班制度落实和村便民服务中心开门办公事,原本提心吊胆担忧的干部值班制度没有发现问题,值班村委委员陪驻村指导员进村核察住房困难户情况,且在值班登记薄上填写了去向,虽然人没有在,却是严格按照制度来落实,应该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但没料到摁下葫芦浮起瓢,本不会出问题的便民服务中心开门办公出了情况。值班文书解释说人是在位的,因开着窗户,风将门吹关上了,由此被民政检查人员判定为无人值班。
村庄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村部综合楼的二楼,确实门的闭合性较差,靠外的窗户若是打开,也经常遇到风将门吹上的现象,且靠在过道的窗户,窗帘闭得紧紧得,在外确实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但细细品味这件事,总感到味道怪怪的,但凡有点常识的都会知道,检查他人是否在位,即便门关着,也会推推敲敲,看看是否有人在里面。且若有推敲,在里面办公的人多少会听到,而且风将门吹关上,常理是会立马起来将门打开,因为便民中心是服务村民的,关着门多少说不过去。
我的判断不是很好,总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故意隐瞒。从不怕问题的发生,但反感于问题发生后的回避,因为有的时候越是回避问题可能问题越会被扯大,甚至到无法弥补的程度。
到村后,第一时间上便民服务中心,将靠着过道的窗帘全部拉开,既然是服务村民,又何需遮掩回避呢?然后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旁,如果风确实大的话,也可抵在门上,防止被风吹关。
但我知道,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必须在制度上入手,唯有制度的规范,才能有效解决不在位的问题。看样子应该和村两委主职沟通下,要对三位文书的值班情况排个班,规范下便民服务中心的日常运作,确保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
下乡日志42:较真
主席说过凡事就怕认真!是的,有的事一旦认真较真了,就会被规范。
没有来之前,听到最多的是这个村子里的主任因在外事业做得比较大,难以落实坐班制度。入村不到一月,却也见到不少个别两委会成员使参加例会和落实值班不当回事,会议会议请假,值班值班不来,而且喜欢讨价还价。情况在我们说了多次的前提下,甚至还有越演越烈的迹象,第二次参加村两委例会,应该的七名委员实际只来了三名,四名村委会委员全部请假,没有一人到会。
这就不是一个好的趋势,必须较较真顶顶真了。
包村领导给长期请假不参加两委例会的两名村委委员打了通电话,讲的很严肃,两委会例会是研究村级重大事务的,不参加例会,怎么知晓动态,不参加例会,怎么有效履职,不参加例会,怎么发挥作用。从通电话的情况来看,可以感受得到不会很愉快,但多少讲的是规矩,理是在包村领导这方,既然理在也是能够硬起腰杆说话的。
我则在下一次的两委会例会上,传达了市镇两级的检查通报。通报指出了4月1日村主任坐班制度没有落实,扣发了村主任一个月工资,并对两位主职担考核分两分。通报是面向全镇的,其他村庄也多多少少发现了问题。
算了算时间,检查那天恰巧我在,但那天值班村委委员并没有在位,虽然通报中没有提及,但我仍是抓着机会指出了问题,较了回真,并说明规矩不是针对某个村庄某个人的,对于任何村庄没有偏袒,既然上面的态度是认真的,政治生态出现了新变化,我们就必须敏感于这种净化后的政治新生态。
说实话,腰杆也硬了,问题也较真了,但整改是否能达到成效确实心里没有底气,因为这些财大气粗的村官们平时受约束的少了,处理事务随意率性惯了,能否接受我们的较真,又是否会有改正的自觉。
许是多虑了,平时看似最不服管喜欢闹自由主义,也是被我们电话批评过的两位委员,也自觉参加起两委例会,那些送货请假等理由也没有再提及,甚至最头痛的村主任到贵州处理自家生意,也打起了请假条,按照规矩办起事了。坐值班制度得到较大改善,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按点坐值班,仍有拖拉现象,但意识已经起来了,大局是好的,主流是从善的,行动就会到位。
我想村子事务要干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较真还是必要的。
下乡日志43:放权
和负责劳动用工的村委委员聊了会,本以为看似沉闷木讷,属于那种叫一下动一下的委员应该交流不出多少东西,但一通话下来,才发现沉闷原来只是表象,内心里实则话由不少,可能只是在村里少了发泄的渠道罢了。
上来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村里时间也不短了,看得出来你是聪明人,这么长时间下来,肯定也看到了什么东西,村子表面上是平静的
我注意到他用了表面两个字,说明这种现状只是一种假象,内心里他对这种假象也是不满的,甚至可能是抵触的,这个话题后面肯定会有不少的故事。
村委谈到任村官已经两届了,一直以来都是负责劳动用工这一块。别看现在村子里还比较太平,但前几年非常不安全,经常发生小偷小摸的事情。上任后,他就在三个自然村组织了近二十多名青年,轮流值夜护村,一年下来花费大概也就一万多元,但换来村子的太平安全。
上届村委在劳动用工问题上,比较信任他,帐目处理起来也比较便捷顺利。可这届村委上来以后,帐目一直放在桌面,就是不肯签字,还与他谈用工费用是否太高,能否少要或是不要,一下激惹了他。本就是为村办公家事,办着办着好像自己还受到质疑,从此性情大变,不再愿意参加村子的集体事务,也不愿主动担责。
想到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注意到最近几次两委例会中谈到劳动用工问题的时候,都是两委主职提出建议方案,而非分管村委委员提出方案,这说明两委成员的分工比较混乱,至少履职自觉的积极性是受到严重制约的,原来问题产生的根子在这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全面推进经济改革,从上到下各级政府都在梳理规范权力清单,梳理权力清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放权、是要便民、是要激发活力。
严重点,可以说是村庄主职家长作风搞一言堂,没有有效调动两委成员按职履责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当然放权不等于放任,放权还要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只有将全体两委成员的主体活力都调动激发出来了,加上有效的过程监督,我想就能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并且事事有人跟踪的管理机制,这也是集体领导的根本法则。
放权是为了更好地将权力服务于民,而集权则容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也容易产生一言堂现象,集权看似消弥的是两委会成员参与集体领导的自觉和热情,但实质上是为谁服务根本宗旨的认识偏差。
下乡日志44:拐子
拐子不是指肢障,而是一种称呼,暗指的是此人非常油滑活络,办事不拘一格,不讲规矩,只求达成目的,并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蛮缠。
这个称呼最早听到是镇里一名工作人员对上届某位村主职的讲法,但交流中发现眼前这名村委也有此潜质,思想非常活络,手段也是不讲形式。当然农村工作非常复杂,只要当村官,拐的品性多多少少就会沾染些。
有一种感觉,无论是与上届两委成员沟通还是与这届两委成员谈心,一个共性的特质就是每个人谈到自己对村子里所干的工作都是夸赞不已,大谈自己对村子里做的贡献,无可厚非,人多少都会有王婆卖瓜的情结,毕竟眼里瓜终究都是自家的好嘛!
这名村委也是一样,先后讲了两件事:
其一是去年村里布设自来水管道,自来水公司重车施工进出压坏了村级道路中的一段,而且堆放的管道设施也占用了一大块地方,他打电话从自来水公司讨价还价为村里要来了两万元钱的维修费用。
另一件是村里有块土地承租给杭州一家公司,该公司在承租期间破坏了地面生态,后来租期满了,因地面建筑平复农田工作没有做好,也是他打电话进行跟踪,并要来五万元钱做为农田复垦资金,放入了村里的帐户。
手段多少有点上不了台面,但值得点赞的是该村委想方设法为村增收谋利的热情,在农村工作,这种热情是要调动激发和保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前,这种做事的方法是否具备生命力,是否能够维续。
拐为谁拐,怎么拐,拐到什么程度体现的是村官的智慧,但不能丢掉规矩意识,必须将规矩意识作为基础,否则盲目为村增收而干一些擦边球的事是无法延续的。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确实有过一些城市招商引资,不论项目,只要资金进入,且一旦进入,关门打狗变了脸色这种情况也是见过报道的,伤的是投资人的心,本质却是丢了城市发展的魂。
终归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发展越好的城市就越是讲规矩越是按规矩办事,规矩已深植城市发展的命脉,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规矩也能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村子要发展,拐的情绪也是要警惕,两委成员思想中的规矩意识、法制意识必须要强化!
发布时间:2023-06-09 05:15
上述文字是💠《下乡日志37:调整----下乡日志44:拐子》✨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