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三十六年前的两封信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三十六年前的两封信》,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三十六年前的两封信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闲暇无事,嗅着书香,像虫子一样在旧书信中穿梭往来,竟然发现两封在记忆中已经飘零的无影无踪的信笺。
  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妹妹在信中提到买粮票之事,何必说的那么客气,我还能帮你什么忙呢。春节前社员等着用钱花,粮票只有0.20元就能买到。石学来时我就对她讲了可现在粮票有点贵些了,每斤要0.22、0.23元左右,等买够数之后就给你邮去。
  第二封信里说:妹妹,昨天收到你邮来的人民币壹拾捌元整。这次粮食够吃了吗?什么时候回家再问问家里缺少粮食否,千万不要客气
  两封信的落款都是丽茹姐。从信里看,丽茹姐是帮我买粮票解难的人,她是谁?我竟然把有恩于我的人忘得一干二净。不是我薄情寡义,想来想去我与这个我叫丽茹姐的人从没见过面。因信里提到石学,推开记忆的门扉搜索,才让我想起一段数十年前的往事。
  石学,是我大学时的同寝好友,朝阳市人。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暑假,石学被我诚邀从沈阳校园来到我家。我家那时十分困难,年年缺粮,石学虽然是贵客,但母亲挨家借米也未能借到,只能让她与我们一起喝稀溜溜的苞米粥。石学亲眼目睹我家的窘境,心里很是同情。她回朝阳老家后,便对表姐丽茹提起我家的困难生活,让她表姐帮我买些粮票接济家里。丽茹姐住在朝阳一个偏远山村,离内蒙很近。听到我家这种情况立即满口答应,于是就有了这两封书信往来。
  许多年来,我与丽茹姐已经中断联系,但她的信笺却无比的温暖,让我感觉到了她的淳朴厚道,感觉到了她的亲切善良,对她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也唤醒了我对那个年代的静思和回忆。
  从小时起,我家因生产队分得粮食少,家里人口多,总是食不饱腹。我一直是在饥饿中长大的。那时的乡亲们只能喝苞米稀粥,以白菜、萝卜、酸菜、土豆、地瓜为主食,越是到开春种地的时候,就是农村老人们说的青黄不接的季节,越是没粮吃,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地瓜也几乎被吃光了,家家户户只能用菜搅合很少的苞米面做稀粥糊弄肚子。
  丽茹姐的信是1979年秋写给我的。那时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刚刚起步,一切都还是那么困难。那时我已在城里工作并成家不久,但当时粮食是供应制,来人去客又太多,我没有剩余的粮食给父母,只能求助丽茹姐帮买粮票为家里解困。
  还清楚记得,一次母亲和姐姐来我家,来时就说好不容易走出来,这回一定要多住几天,我当然非常高兴,母女姊妹一年难能见几次面,这回母亲和姐姐来到身边,下班后就可以多唠唠了。但到了第二天午饭后,母亲和姐姐非要走不可,我拦也拦不住,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后来我一直问母亲到底是为什么,母亲才告诉我,我上班走后,姐姐想看看我家有多少余粮,那时的粮对我们来说就是金子,翻来翻去,小袋里只有几斤米。姐姐说,妹妹家没粮,赶快走吧,别让她上火。姐姐家在营口郊区住,吃粮不像我们这里这样困难,回去后就让孩子给我送粮来。每想起这件事,我心里总是酸酸的。
  前不久,在大连与石学见面还谈起让丽茹姐买粮票一事,石学也问起我老家现在的情况,我向她讲述了老家现在的富裕生活,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翻天覆地,我俩很是一番感慨。
  前些年每次回家,站在老家古老的河岸上瞭望,满目还是陈旧的老样子,我不止一次在心里叹息:山河依旧啊,不止一次深深自责自己的无能,不能为故乡修一条路,架一座桥我一年年期盼故乡能在时代的发展中发生变化。
  这一天终于来了。家还是这个家,土地还是这片土地,身边飘荡的还是千年不变的淳朴山风,但是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片崭新的景象。蔬菜大棚让乡亲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村子边上的那片大田,早就被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覆盖,像一道一眼望不到边的风景线。那些在岁月的风雨里伫立了许多年,类似看瓜棚一样低矮窄小的泥土房逐年被翻新,逐年被漂亮气派的新房代替。这些富有现代气息的新房,房顶按有太阳能,房内设施与城里楼房设施完全一样,厨房、橱柜、卫浴、地砖、地板、彩电、冰箱、冰柜一应俱全。这些新房大多都是在城里工作或打工的孝儿孝女们帮着盖起来的。老家的山下、村头都修上了宽敞的柏油路,那条我儿时玩耍的大河上下游架起了两座桥梁。通向村子边的柏油路还按上了路灯,弟媳她们晚上就在这柏油路上跳广场舞。老家的村子有几十户人家,老一辈人盖房不讲规划,房子院落长短不齐,门前的泥土路宽窄不一,坎坷不平,如是夏季连雨天,街路泥泞难行。现在这些泥土路都被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代替,干净的水泥路铺在了家门口,每次回家踩在这些干净的水泥街路上,都有恍然如梦之感。还有那些为防雨按上的红房盖,像一朵朵红蘑菇,在青山绿水的景色中,如同眼里出现的幻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实,我并非如唐代诗人贺知章那样,从少小到老大才回家,父母在时我常常回,那时故乡一直是老样子。近些年因父母都不在了,我回去的就少了,回去再少也是一两年回一次,每次回去都能看到老家的新变化。去年春时回老家,一样装修漂亮的新房子,一样亮堂堂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我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弟弟的家门,走走停停,停停看看,仔细识别,才找到了区分的标志。弟弟新房旁边,是一处破旧不堪、低矮窄小、残缺不全的老房,像一个无人过问的孤苦老人默默地站在那里。这处百多年的老房,是已故二大爷留给他儿子们的房产,二大爷的儿子们都住上了阔气的新房,但他们要留下宝贵的房基地,这座风烛残年的老房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留在这里与新时代共存,。新旧两座房子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社会的进步,证明了时代变迁,证明了生活的富裕。
  是好政策让乡亲们改变了落后,是好政策让乡亲们从贫穷走向富裕,是好政策让乡亲们将腐朽变神奇。
  乡亲们说,做梦也想不到种地可以不拿税,国家还倒给补贴,自古以来都没有。所以,他们更爱土地,干劲十足,农忙时互助互帮,从不误农时。每到秋天收获季节,乡亲们的房子上,粮仓里,黄橙橙的苞米堆的像金色的小山一样。现在吃的饱已经不是乡亲们舌尖上的追求,他们与城里人一样,也在注重如何吃的科学,吃的健康。乡亲们说,做梦也想不到,农民还能享受养老金待遇,他们掰着手指数,这个钱,那个钱,每个月生活费都够了,这钱是国家给的啊,老了,不用向儿女要钱,腰板硬了,多好啊!一定要好好活着!左邻右舍见面都这样开心的互相嘱咐。
  农民,都有一颗淳朴的心,他们懂知足,懂珍惜,懂感恩。弟弟每次来都说:现在的政策太好了,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我们农村人都感谢党和国家!当然,这一切也让我的夙愿得以实现,我的心和家人和所有乡亲们一样,也充满了蜜一样甜甜的幸福感,也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谢!
  弟弟一直保持贴年画的习惯,年画上年年都能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和十大元帅,这两年又多了一张年画,那是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的。
  因为生活年年高升,因为日子越过越红火,因为眼前崛起的一片新景象,弟弟对国家充满了热爱。近两年每年过春节,他都在新房高高的台阶上立起一个高高的杆子,在顶端升起一面崭新的红旗。
  春节的爆竹声中,高高飘扬的红旗,在村子的蓝天下漫卷起一片喜庆、祥和、靓丽的光芒
  那鲜艳夺目的红旗,寄托着一个普通农民对伟大祖国的由衷祝福!寄托着他对更加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
                         

发布时间:2023-04-04 17:13

上述文字是💠《三十六年前的两封信》✨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致高考落榜生

当电脑跳出一个分数,你知道,自已只徘徊于大学门外了,那扇门,在你抬眼之际,已对你关闭。 当你的泪水,随着脸盘往下淌,我知道,你已痛苦至极点。 可我仍想对你说:这仅仅...

[散文随笔] - 2023-05-16 06:16:50

沙枣树的故事(1)

沙枣树的故事(1) 沙枣树花开的时候,满天的星星都睁开了眼睛,把一个个小蜜蜂看得羞羞答答、迷迷瞪瞪的,风的热情也不断增长,使沙枣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父亲他们从老家...

[散文随笔] - 2023-06-08 17:08:17

我的胡言乱语

为何每一见着宗教字样,我心便生出一种瞬间的虚无之感,继而便联想到脚下的宽宏大地? 难道是我厌烦宗教?那为何每次见着寺庙、教堂,却又不由对它肃然起敬,静静地驻立,对视...

[散文随笔] - 2023-07-01 21:26:13

龙舟水

广州的四月天总是笼罩在烟雨中,整个四月都是湿漉漉的,有时更是因为冷暖气流相冲导致到处渗出水珠,地板上,天花上。小时总是形容:“连墙面都在哭泣!”每当此时会让人非常...

[散文随笔] - 2019-07-26 06:12:49

铣猪记

父亲年轻的时候,读过几年书。后来爷爷过世,他辍学了。 回家待了几年,奶奶要求他学一门手艺。一铣猪,二打铁。奶奶托人在栗阳乡徐坊村找了个铣猪的师傅,带他学铣猪的手艺。...

[散文随笔] - 2022-03-31 22:40:38

劳动·快乐成长

“林间的树木透露着缕缕阳光,道路上弥漫着露水与泥土的芳香。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我裸露出来的肌肤以及我那颗沉静的心。”这是我今天坐着小电动去集市买菜途中,在乡间小...

[散文随笔] - 2023-04-07 09:21:17

心动不如行动——榜样的力量

偶然间,浏览建《三江信息港》,好奇的打开公告通知,《中共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委员会关于表彰2011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报》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作为农...

[散文随笔] - 2023-06-07 13:24:20

遇见第一次的你们

檐下燕巢,渣渣细语,绵绵湿雨,白纸墨香。悠长的铃声,追逐着窗外的袅袅花香,柔情的背影,凝视着群燕的展翅翱翔。 阳光泼洒的小道上,小脚踏出了快乐的痕迹,书香飘逸的小课...

[散文随笔] - 2022-07-18 03:14:27

十号线地铁

已近尾声的十号线地铁,在一如既往的路线中继续着流年似水,让行色匆匆的乘客在依旧拥挤的车厢里,任心情尽情发挥。公主坟上车的女子,还在大声诉说着不久前发生的是非,使身...

[散文随笔] - 2022-12-09 00:58:53

祭仪

故乡的老街西北角有一条清澈小河,河边是一片墓地,当地的村民都叫它澡堂门。它离街上不算太远,不过却是荒草迷离,孤寂萧条。坟堆已被岁月的风雨所蚀,低矮坍塌。远远看去,...

[散文随笔] - 2023-07-04 12:49:25

衣食同行

产生衣食同行这个话题的起因,是某天中午不知道去哪里吃饭,一个人在办公室楼下东看看西看看就是没有看到让我直吞口水食物。无奈回办公室喝了一杯开水,就收回了大快朵颐的欲...

[散文随笔] - 2019-07-22 15:55:03

秋意凉凉

夜里,半睡半醒的迷蒙里,听见雨落的声音,密集的雨滴敲打在玻璃上,凌乱了寂静的夜。 早上醒来,推开窗,凉爽的风带着潮湿的水汽穿袭而来,昨日盛夏的炎热还未退去,一夜间,...

[散文随笔] - 2022-08-24 22:33:26

迁居奇缘之一

一 k字头的火车象一个步履阑珊的老人,慢条斯理的在两条线上爬行。见到动车还要规避三舍赶紧让路。而动车像个愣头小伙子似乎并不买老人的帐,不理不睬傲慢无礼地呼啸而过。一...

[散文随笔] - 2023-04-09 03:17:43

秋雨下的心境

编辑荐: 春雨下写诗,夏雨中奔放,秋雨里成熟,冬雨里顽强。将铅华写尽阅历, 鬓发邂逅沧桑。看遍世态炎凉。那个时候聆听秋雨,品味秋天, 会别有一番韵味! 宜城下雨了,这是入...

[散文随笔] - 2022-02-16 02:52:21

我来自古商道

我来自古商道 我的老家在巢湖西岸。往昔,家乡没有公路,古道尤为重要。 那时,从合肥向南到三河有水陆两条商道。水路自小东门坝上街,沿南淝河入巢湖,然后南通长江,西达三...

[散文随笔] - 2019-09-06 14:34:27

下乡第一课

今天的第一节课,是下乡以来我上的第一节课,也是我正式站在讲台上的第一节课。不同于以往的辅助老师授课,这次的课,从课程设计,到制作PPT,再到讲授都是自己一个人,算得上...

[散文随笔] - 2023-04-02 03:10:57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