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花桥情深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花桥情深》,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花桥情深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我八岁时,姐姐出嫁了。 那一天,家里来了一支迎嫁队伍,唢呐声声,鞭炮齐鸣。有挑货礼的,有抬花轿的,满屋子张灯结彩,对联相映,宾客盈庭,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姐姐站在三楼,用米塞挡着脸,边操着沙哑的声音唱着《哭嫁歌》,边往迎嫁客人的桌上倾洒烛泪。次日午后,姐姐被花轿抬走了,出嫁到坂头苏坑。我的心却被掏空了,见姐姐成了一桩难以实现的愿望。

从王大厝到苏坑大约要步行两个小时,爬数座山,过两座廊桥:下坂桥与葫芦桥。途经坑塘,长坑再到苏坑。那时,除了姐姐外,还有两位比姐姐年龄大的堂姑侄女,也嫁在苏坑同一个家族,三个堂姑侄变成了堂妯娌。每逢端午节我总会提着装满粽子的竹篓,穿着母亲自制的布鞋,跟着村姐们去送节,路上遇到大叔们,往往会遭遇逗笑,似乎一个小男孩混在大姑娘群里有悖风俗,于是,他们边笑边走边唱着歌谣:凉一凉,撑把纸伞去沐阳,下条岭,过座桥,碰到一帮嫩阿娘,顿时,我的脸变得火辣辣的发烫。

姐姐常常为我们熬的米汤锅巴,是孩提记忆中最美的美食。姐姐嫁走了,家里再也没人会熬米汤锅巴了。为了能再吃上米汤锅巴,我趁着送节的机会,在姐姐家里一呆就是十天或半月。不仅可以得到姐姐的温暖,而且,还能体验到苏坑亲戚格外的亲切。尤其是堂姐(也就是姐姐的堂二妯)对我视如亲弟弟,总是阿弟长,阿弟短的叫着。有时一群小伙伴,把房子闹的天翻地覆,她也毫无怨言,总是笑哈哈地忙前忙后,给我们烧好吃的,特别是那一碗地瓜粉丝及盛开着两个荷包蛋,是乡下人待客的最高礼节,堪称绝美的佳肴!我总是吃得一干二净。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小女孩站在远远的地方逗我:舅,舅,舅,柴子打,竹子溜,发癫外甥打母舅。我不但不会生气,反而觉得好玩。因为,姐姐会保护,没有人会欺负我,何况热情好客的苏坑亲戚,更不会欺负外来客人了。

有一天,姐姐带着我去另外一个村庄买糖,途经一座石拱廊桥,富丽堂皇,塑像如林,楹联辉映,壁画栩栩如生,引起我的好奇,久久不舍离开。原来这就是花桥。从此,我跟花桥结下了缘。

后来,桃(桃洋)洞(洞宫)公路开通了,我去姐姐家也由山路改为公路,虽然还是行,但是,平坦且省力得多了。花桥也就成了通往坂头,苏坑的必经之处。

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三个带手枪的客人,令我既惊奇又恐惧,以为是不是家里发生什么事了?母亲对我说:这是你坂头的三个舅舅,快叫二舅,四舅,五舅。我依着亲的意思,含羞地叫着:二舅好!四舅好!五舅好!舅舅们边摸着我的头,边问我的学习情况。当时,三个舅舅都是公安局的特派员,又都带着长把手枪,在那个年代一门三枪的传奇,确实令人大开眼界,羡慕不已。我不光光羡慕舅舅,更对养育了舅舅的坂头村有一种神秘感。因此,在苏坑边上又多了一门亲戚,路过花桥的次数也多了。

苏坑,坂头,花桥三个村庄,像是一串璀璨的珍珠,由北向南排列着。坂头与花桥两村之间隔着一条清澈的溪流,名叫:蟠溪。坂头是行政村所在地,地貌酷似一轮明月从蟠溪升起,在月光的照耀下,村庄更像一颗大珍珠,闪闪发光;而苏坑与花桥属于坂头管辖的两个自然村,在月光与蟠溪的折射下,像两颗小珍珠熠熠生辉,点辍在坂头的北南两端,首尾不超过一公里。因而,似乎有一种大珠小珠映蟠溪的美感!花桥就横亘在蟠溪上,像一头腾飞的卧龙,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重任与当地人民的重望,蓄势待发。

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徜徉于蟠溪畔岸,流连于花桥盛景,一阵微风吹拂,翘檐上风铃声声。花香、墨香扑鼻而来,把我卷入到这个人杰地灵的怀抱, 历史文化的血液,像蟠溪的流水,注入了我的血管 ,令我心潮澎拜,翻滚着古往今来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据《政和县志》记载 : 迨南、北宋交替之际,社会动荡,寇盗暴扰,(由河南入赣始祖陈葵)裔孙陈,字景云,号开山,无意仕宦,遂借卜算命,云游四方,从尤溪辗转入政和,旋至西里蟠溪(坂头村),入赘黄姓之家,生子名万四。传万四子陈春梅时,复从坂头移居邻近苏坑另辟基业,由是繁衍成苏坑陈氏一派。辟田园,置产业,且耕且读,编制了《六音字典》。明德六年(1511)出了陈桓进士,任过户部主事、员外郎、庐州知府、九江兵备副使等要职,为官清廉自守,勤政爱民,故明武宗颁发《奉天敕命》褒奖其父母教子有方,官居正四品升授之阶(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部级)。

传说小时陈桓聪明伶俐,有一天,遇到了一位钦差大臣,接到家里,母亲刘氏视客如亲人,杀鸡炖酒,感动了钦差大臣,遂收留了年仅十三岁的小陈桓当做书童,一起入京就读。陈母刘氏好客的故事,成了苏坑人的风俗,更是苏坑人的坚守。让我想起了堂姐,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所有苏坑人民的真诚,淳朴,热情。

又据《政和县志》记载:北宋元末(约1049),其(坂头陈氏)太始祖陈道官任泉州守,因不满于熙(宁)(元)(丰)小人复用,故致仕归隐于关隶县(今政和县)西里之坑塘村,并在该村稳定地繁衍了六代。到元大德间(12981307),其七代孙陈贵四以坑塘湫隘器尘,不足为子孙久远计。于是,举家迁徙到蟠溪坂头开创新基,是坂头陈氏之肇基始祖。陈贵四率领子孙发展农业,创办私塾,学堂,重视教育。1871年因父母年迈,中举而弃考进士达12年之久的陈文礼,进京考试于礼部,获得内阁大挑一等,授直隶知县。但陈文礼因母亲重病未赴官职。母亲去世后,光绪皇帝提补其任宣化府赤城知县。光绪已丑十五年(1889)全省知县考察,总督以老成稳练、勤政爱民上报,光绪恩授三品中议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诰赠三代,御书表彰其父母和祖父祖母。距陈桓进土四百年后,坂头又出一位朝庭命官。

陈文礼从小好学,善于吟诗作词,著书立说。撰写《香楼吟草》二卷,大力推广医学。如果说苏坑人有一种醇朴的人情味:那么,坂头人就有一种浓浓的书香味。曾经的坂头书乡,风糜乡邻方圆八十里,出现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更酿造了深厚的花桥文化底蕴。

花桥原为闽北通往闽东的枢纽与陆路码头,商贾云集,川流不息,至今的外街,依然保留着往日茶马古道的风貌。光石铺的路面,经过时间的洗刷,显得油滑明亮。街道两旁,没有防盗防火的土墙,而是上下两层木板墙壁裸露街头,上层为旅馆,下层为商铺。走进外街,依稀回到了肩挑手提的商贩年代,过路住客坐在茶楼,迷恋着蟠溪的波光倩影,鱼儿戏逐,悠闲地品茗;面铺的老板在捞着一条条长面,更似捞起一丝丝的乡愁,铁匠铺的小徒弟,使劲地拉着风箱,疲惫地喘气;杂货铺的货郎担摇滚着小鼓,吆喝着。引来顽皮的小孩,揣着牙膏壳,废铁具换取雪白的糖片。现在,虽已人去楼空,一片萧条。 我想,就像出去采购的商户,暂时关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百舸争流,再返旧业,重现往日的辉煌。

花桥外街的村民多为坂头陈氏后裔,后因商业发达,四方云集,有的就在此安居乐业。于是,又多了刘,黄,张,陆,宋等姓氏。现在大多数都搬迁蟠溪南面的竹头、中村居住了。

由于,交通便利,坂头村的很多机构,也就设在花桥(竹头)。比如:供销社,卫生所,中,小学,客运站等等。既然大家都习惯了,坂头,苏坑的村民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不像有的地方因为一些小事,争的你死我活,大动干戈。这就是坂头人民与其它地方人的不同之处,更是坂头人民独特的风度。

苏坑陈桓进士,坂头陈文礼中议大夫先后创建,修建了花桥;而陈桓率先走出了坂头,坂头在行政归属上,又包含了苏坑、花桥;而花桥又是坂头,苏坑的文化精髓。这种维妙维肖的关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又推动了花桥文化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坂头古代如此,现代也毫不逊色。有劫富济贫的农民自卫队首领、被叶飞称之为:民主开放人士的陈家辙,游击队老革命陈邦兴(原福安县长,福安市纪委书记);改革开放后,有老干部陈君冀(原政和县人大主任),陈平(原副县长)父子,周乃和(宁德市计生委主任),陈高荣(原政和县公安局政委),陈文福(政和县老干局长)等等,都是爱乡爱民,勤政为民的仁人志士,在当地广流佳话。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被录取到坂头中学,读了一个学期的高一;八三年六月我又被分配到坂头购销站,工作了一年半。两个地方的实际地址都在花桥。累计起来在花桥足足生活了两年。常常在石拱廊桥上来回穿梭,有时,天昏地暗就摸着回单位,对花桥也就相当熟悉了。

随着时间的飞速流淌,我与花桥的感情越来越深,似乎是缘缘不断:母亲是坂头人,姐姐嫁到坂头苏坑,大嫂是坂头人外甥女,二嫂,三嫂,弟媳全是坂头人,我的妻子又是坂头花桥人。有人调侃我说:如果没有坂头,你们家或许就成光棍连了。我想说:如果没有花桥,有谁会记住,在这个穷乡僻壤地方,有陈恒进士,陈文礼中议大夫?更有谁知道这个人杰地灵的坂头书乡?

花桥成了坂头行政村的象征。她像一本书述说了花桥人的神奇故事;她像一幅画寄托着花桥人美好愿景;她更像一壶酒陈酿了醇朴、善良、文明、上进的花桥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1 10:49

上述文字是💠《花桥情深》✨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苦日子,却过的很幸福

停下在键盘上不停跳跃的的手指,在艳阳稍落的午后,倒一杯清茶,打开一篇抒情文章,做稍事休息,读着作者写下的文章,想象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大山里工作的我也没有比这...

[散文随笔] - 2022-06-11 06:39:02

把你的脸,迎向阳光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只有把你的脸迎向阳光,放开心扉,让阳光照进心田,你才能走出阴霾,走向成功。 面对困难挫折,勇敢者迎难而上,而懦弱...

[散文随笔] - 2023-05-18 15:02:56

生命中的古典之花

最早对于旗袍的印象,缘于戴望舒的《雨巷》,那位身着青花瓷旗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迈着轻盈的碎步,从江南烟雨迷蒙的小巷中走来,那每一步行走,都仿佛踏在我的心上,从此...

[散文随笔] - 2019-07-22 17:45:55

清欢小院

编辑荐: 而我们,正如清代黄来《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中所言:今夕亦何幸,重复接清欢。我等自幸,人间有味是清欢! 从清欢小院回来,写了一首诗: (黄坭岙清...

[散文随笔] - 2022-01-22 07:29:04

晚安

怀旧的咖啡厅依旧伫立在这,身边的人却一波又换了一波,谁还能记住那句晚安呢? 或许是夜给了孤独,没有能赋予孤独的存在。总想找一人为侣,倾一世之心,陪我闯过天涯。 暗淡的...

[散文随笔] - 2022-02-17 09:22:05

旧航道

编辑荐: 在太阳出来前的这段黑暗中,我想到关于落在海面的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无声无息地,不为任何人知晓地降落的雨。 我很早就踏上了一条航道,时光的航道。 我曾对那些远航...

[散文随笔] - 2022-01-22 08:08:59

秋夜,枕书入梦

秋风吹打着窗边的芭蕉发出了稀稀疏疏的声响,昏暗的灯影下,佝偻着身子,埋头翻读着渐渐地我也进入了梦乡。晨曦初照,鸟声入帘,环顾四周,不觉莞尔,竟枕书入睡,一夜好梦。...

[散文随笔] - 2023-06-26 02:40:41

穷困潦倒的新起步

什么叫做弹尽粮绝?就是:已经快吃不起早餐了,还要整天被催还信用卡,还要缴各种奇葩费用的感觉 最近,新到一家公司上班,连第一个月的工资都还没有拿到,银行就每天打一个电...

[散文随笔] - 2023-04-07 09:10:17

圣母的光环

晋祠公园地处太原的龙脉风水宝地,背靠悬瓮山,怀抱三股清泉,祠内以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三宝,以周柏唐槐、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三绝闻名于世。但是最夺目的还是圣母的光环...

[散文随笔] - 2022-12-21 01:13:20

吝啬的母亲,大方的娘

我在网上拜读了一篇文章《母亲的吝啬》,让我想起了吝啬的母亲。 在家里, 母亲的节省常常让我受不了,有时候吝啬的让人简直忍无可忍,不过,所涉及的事情都是针对她自己。 她...

[散文随笔] - 2023-05-12 02:44:22

对不起,我不吃牛肉

我有一小伙子下属,爱吃牛肉成瘾,知道他吃过与牛肉相关的菜就有:牛肉火锅,牛腩萝卜,牛腩粉,牛腩炒饭等等。每逢聚餐,必点与牛肉相关的菜肴,尤其是水煮牛肉最为常见,而...

[散文随笔] - 2022-05-28 23:49:30

那些年:花开花落,跌宕起伏

云若满了雨,就必须倾倒在地上。那寥寥的,孤人依倚的伞滑落颗颗滴水,留下丝缕美的押韵。隔岸,灯火映影。黑夜如约而至。没有星芒的光亮,为天暮增添了几分神秘。不知这场偏...

[散文随笔] - 2022-06-15 11:01:34

军娃的国庆节

林昊正在餐厅吃饭,欢快的儿歌响起来: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24678,自从生了儿子,林昊连手机铃声都换成了儿歌。想到儿子奶声奶气叫爸爸,林昊脸上就乐开...

[散文随笔] - 2019-08-10 17:24:46

虽为初识,却已迷恋

编辑荐: 然而此次,我初到如梦如幻的香村祁庄,我纯恋的依偎之心,已被她那尘嚣远离、世外桃源般的清闲福地深深俘获。 重阳节前夕,我们八位三十多年前相识于上海嘤鸣文学社...

[散文随笔] - 2022-01-22 08:42:32

爱成舟情成湖

不知是那首诗还是那部小说,或者是那部电视连续剧,或者是那些生活的直面人生,把他们冲进了爱河,蹚入到湖中。 文军是北方一名牌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雅欣是南方一名...

[散文随笔] - 2022-01-12 11:38:58

勺蝌蚪

张小娴,你脸盆里有多少蝌蚪了?满脸泥巴、满身湿淋的李大兵喊着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张小娴手中正准备勺一瓢聚集在一起的蝌蚪,被李大兵一喊,不觉一惊,手中的篾勺没握稳,...

[散文随笔] - 2022-09-30 18:26:46